书城医学伤寒三字经
21197700000025

第25章 少阴病辨证

一、辨少阴病治禁

少阴病,脉微细,病在里。

汗为逆,不可下,多寒虚。

少阴病,多属阳气虚衰、阴血不足之证,病情确实亦较其他经为重,病属里证、虚证。

因为病属里证,故忌用发汗,若发汗可致耗伤真阴;病属虚寒,故不可泻下,泻下会更伤阳气。因而发汗、泻下为少阴病的两大治禁。

少阴病以扶阳益气为正治法,以清热救阴为变治法。少阴病不可发汗,但有麻黄、细辛等发汗之例;少阴不可泻下,但少阴篇中又有用大承气汤三急下之证。这也充分说明《伤寒论》全书始终贯穿着辨证论治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定法里面包含有活法,而活法的具体实施又无不体现着定法。

二、辨少阴病阳复欲愈证

少阴病,阳多虚,肢渐温。

欲去衣,阳能复,为生机。

寒为阴邪,伤人阳气,因而伤寒病至少阴,多出现心肾阳气不振的全身虚寒证象。《伤寒论》中也多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阳气的存亡及扶阳抑阴的治法。少阴阳虚阴盛证,多出现肢厥卧、恶寒欲重复衣被、下利清谷、脉微等症。因而,临床上观察少阴病的好转与恶化,往往以病人阳气存亡的多少、盛衰或邪正双方各自消长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如少阴病手足厥逆、恶寒卧、重复衣被不胜其寒等症,逐渐出现手足转温、欲去衣被、脉由微细转为和缓,是阴寒消散,阳气渐复的顺证,虽病还有望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