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伤寒三字经
21197700000015

第15章 辨少阳病纲领

少阳经循人身两侧,在太阳经和阳明经之间。少阳病为病邪已经离开太阳,尚未传入阳明经的时候。是病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表里之间的证候。

少阳病包括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经病变,并与手厥阴心包、足厥阴肝互为表里。因此,少阳病的症候往往与这些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有着密切联系。

少阳病的临床表现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欲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或弦细为主,为少阳病的纲领,舌红苔白厚或偏白苔,为少阳病的舌象。

少阳病的发生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多数是从太阳病时转变而来;再就是病人素来血气虚弱、腠理不固,使邪乘虚而入所致;还有情志抑郁,加以外邪而成。胸胁是少阳部位,邪热壅于少阳部位,故胸胁苦满;邪气与正气相互搏击而往来寒热;邪热郁则烦;邪入里拒犯胃故呕;邪热郁阻胸中,三焦气滞,影响于胃,故不欲饮食;少阳邪热上炎,故有口苦,咽干,目眩见证。

少阳病病邪入侵于表、里之间,为表之入里,里之出表之处。故《内经》称“少阳如枢”。枢即门户之转轴,可开可合。由于少阳病变的特殊病位,决定了少阳病情的发展有向表、向里的两种趋势。再由于邪正相搏激烈,因而少阳病的临床见证诸多不定,并兼有或然之证,如在前述的主证之外,或兼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身有微热,或咳。

少阳病的特点是以表里同并虚实并呈、寒热并见等证合并出现,治疗少阳病,邪不全在表,故不可发汗;病不全在里,故不可下;胸中没有实邪,故不宜吐。基于少阳的特殊机理,于治疗时不能只顾一面,应多方兼顾,和解为主。因此,和解表里、调和寒热、扶正祛邪为少阳病的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