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五龙争霸
21181900000030

第30章 宋兵五路伐西夏 梁氏无策丢十城(3)

李宪乘胜直取兰州,8月26日,顺利推进到女遮谷,发现西夏军大将禹藏花麻带领数万人在二十里外驻军。李宪得知与禹藏花麻对阵,大喜,随修书一封,派人直送夏营中军大帐。禹藏花麻展书一看,书曰:“禹藏花麻将军麾下:应将军之约,大宋今派天兵诛讨梁逆,望将军顺应天时,挥戟倒戈,替天行道,除暴安良,巢灭梁贼,重修宋夏和约,以建万世之功。”下书:“大宋讨逆兵马大元帅 李宪”。禹藏花麻本是投机钻营的小人,前番因对梁乙埋不满请求宋朝出兵伐夏,今见宋朝数路兵马来攻,夏军同仇敌忾御敌,鹿死谁手,难以预料。便尽失前言,决心与宋军血战到底,就令手下割掉宋使的双耳,将其赶出营外。李宪见到信使后,大怒道:“此等无常小人,吾必取其首级,以雪辱使之耻。”于是,李宪马上布兵列阵,来攻夏军。西夏军随即也背靠大山涧谷列阵迎战,双方激战了三个时辰,宋将苗授率领敢死队绕到敌后攀绝壁上山顶,居高临下,俯冲敌阵。一时夏军阵形大乱,无法支持,只好退入堡垒,当晚趁着夜色的掩护逃跑了。李宪恐怕敌军有埋伏没敢猛追,夏军退过一条大涧后安营扎寨,和宋军隔涧对峙。李宪行军打仗非常谨慎,只是下令用弓弩射击敌人,西夏军也用弓弩还击,一时间两军箭矢满天飞,这场弓箭战从早晨一直持续到午夜。夏军箭矢射完,连夜再逃,宋军追过涧后,发现夏军扔下60多具尸体和几百匹受伤的战马逃去!

9月,西夏军残部退保龛谷,李宪不依不饶继续追击,龛谷守军见野战失利,纷纷逃跑,宋军攻克龛谷。龛谷城池坚固,被称为西夏的御庄,里面储备大量的粮食、军械和金银珠宝。李宪占领龛谷后得到了许多粮饷和军械辎重,继续乘胜挺进,又攻克西夏撒宗城,斩首1000级,俘获西夏首领13人。西夏残兵奔逃中纷纷掉落河中几乎全军覆没,此战俘获西夏军民37000人,收复兰州全境。

李宪率领熙河兵团,转战千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夺取了西夏数千里土地,一时名声大振。怎见得,有诗为证:

攻城掠地西域开,蛮荆赍印归宋来。

百代蕃邦今有主,九曲黄河夸将才。

兰州自唐代起陷落蕃邦,百年后终于回归汉疆。此战开拓大宋疆土1800余里。宋军在兰州重新筑城,李宪在兰州设立帅府,命大将李浩留守。附近大批部落见宋军获胜纷纷归附。

西夏失去兰州后,梁乙埋命令兰州附近的“西夏臣民坚壁清野,带足粮草,暂避高山、石峡,据险扼守,等待夏军收复兰州。”同时派大将梁永彪率兵5万反攻,企图夺回兰州。宋军派出有“尉迟恭”美称的王文郁带领敢死队与夏军在兰州城下展开了一场血战。正当两军打得难解难分时,忽报李宪率兵来杀回马枪,梁永彪怕受宋军内外夹击,撤兵退走!

接着李宪作出一个假动作,故意准备舟筏,作出要渡河攻取凉州的姿态,实际却向东行,直捣西夏老巢天都山。

熙河兵团十月再次进发,李宪成功地挫败了西夏铁毛山的伏击计划后,推进到屈吴山,在山北宋夏两军主力遭遇。李宪利用大雾布下伏兵,然后对先锋李浩如此这般地交待一番。李浩与西夏大将梁永彪对阵,梁永彪挥动狼牙棒,劈头盖脑朝李浩砸来,李浩忙举四棱铜涧相迎,只听“咯嚓”一声,震得手臂发麻,二人在马上大战三十多个会合,李浩力怯,拍马便走。宋军见主帅败走,纷纷溃逃,梁永彪催动夏军乘势掩杀,追赶了近十里路程,方才鸣金收军。梁永彪正在得意洋洋之时,忽听山头一声炮响,两边伏兵尽出,李浩率军回身杀来,将梁永彪团团围住撕杀,梁永彪乘夜色掩护侥幸脱逃,西夏骑兵前锋千余人全部阵亡。宋军趁机追杀西夏军,又斩首2000余级。李宪乘胜进攻夏军罗城川营寨,西夏酋长禹藏化成率四旺家族大首领六人并蕃部及母、妻、男3000余人各赍铜印请降。这时候李宪接到斥候情报,西夏名将仁多凌丁指挥部就在附近,并有大批西夏军活动,立即率军马不停蹄突袭西夏军,打了仁多凌丁个措手不及。

李宪自出塞以来,转战千里,累计斩敌首万余级,功勋卓著,却不料在此遇到了劲敌仁多凌丁,两军交战处于胶着状态,一时难以取胜,错过了会攻灵州的大好时机。

随着出塞比较早的熙河军、鄜延军节节胜利,以强悍著称的泾原军、环庆军也于9月全面出击,进入敌境,泾原兵团由刘昌国率领,环庆兵团由高遵裕率领,而刘昌国又受高遵裕节制。

从环庆出兵,有横山阻隔,只有走泾原取胡芦河大川入夏境。高遵裕迟迟未至,刘昌国与姚麟遂率本路蕃、汉兵5万独出。离夏界堪哥平十五里处,有一隘口名叫磨脐隘,地势险要,有夏兵3万扼守。

大凡关隘,都是凭借天险,易守难攻。这磨脐隘,其实是一个大山谷。从山口进谷不到一里,便见两山夹峙,中间一条石径,宽不过一丈,盘旋而上。于两百步处,建有寨门。出了寨门,石径渐宽,向前五百步左右,一条河流横在前面。河宽不过两丈,架有木桥。因两岸危石如垒卵,河水跌宕声如雷鸣,胆小一点的人,站在桥上,便觉头晕目眩,故此桥名曰“落魂桥”,踏过此桥,便无阻碍。

10月12日,刘昌国率大军抵达磨脐隘,国相梁乙埋亲率3万夏军镇守,阻止泾原兵过隘。

当斥候把所探消息报知刘昌国时,部将姚麟说道:“磨脐隘难攻,不如绕道向东,出韦州再与环庆兵会合。”

刘昌国道:“遇贼不击,绕道求自全,是为下策。我军是客,利速战,古今同此。即便绕出韦州,再有险隘,便又如何?”

姚麟说道:“大帅之言甚是,请大帅定夺。”

刘昌国说道:“分军夺隘,牌手在前,神臂弓次之,弩又次之,后退者斩,立功者三倍熙河之赏!”

刘昌国是宋朝有名的悍将,他马裹重铠,人披重甲,一手持盾牌,一手挥大刀,呼喊着冲在最前面,弓弩手相继紧跟。两军一接战,队伍便胶着不动,枪剌刀劈,一片“叮当、噗哧”之声和低沉的“哼嘿”之声,宋兵只有把眼前敌人砍倒才能前进一步。就这样两军对砍对杀,从午时至申时,西夏军队列略有松动,宋军乘势压上,夏军终于抵敌不住,边战边退,刘昌国看准机会指挥全军猛攻,大将郭成带领800选锋精骑舍生忘死奋力冲击敌阵,在战斗中郭成身被数创,却越战越勇,1000余名夏军丧生于选锋骑兵队的刀下。面对着宋军的强大进攻,西夏军终于崩溃了。宋军追出20余里,关隘尽得。清点战果,宋军共斩杀敌大首领15人,小首领29人,夏兵2460人,缴获西夏铜印1枚。梁乙埋见大势已去,便率领残兵败将逃往兴州去了。 有诗曰:

莫道乙埋居雄关,嚅兵迅扫若飞烟。

昌国智勇真无敌,刀盾相加破敌胆。

就在泾原军团告捷的同时,环庆军团在高遵裕带领下出其不意地越过横山到达萌井靖原,然后向韦州进发,穿越瀚海直趋灵州,按计划和泾原军团会合攻取灵州。由于西夏人误以为宋军环庆军团不会翻越横山天险,必定先赴胡芦河与泾原军汇合后一起,避开横山出塞。高遵裕曾经辅助王韶和吐蕃作战,熟悉地形,富有经验,这一个神来之笔使得宋军几乎没有遭到抵抗就长驱直入进入夏境。环庆军先锋大将张守约向高遵裕献策道:“我军可选精锐轻骑,直捣灵州,趁灵州无备而夺取之”。高遵裕道:“灵州乃西夏之要塞,城池坚固,防守严密,岂可冒险轻而得之乎。”张守约的建议没有被采纳,大军仍然徐徐前进。

各路宋军顺利推进,唯独河东路军的指挥官王仲正是个不懂军事、骄横跋扈的太监,手下的士兵多为河东兵,战斗力较差,出塞后因为大雾弥漫,不辨东西南北,在白草坪延误了9天,出发后也不找向导引路,瞎乱行军误入沼泽,不少士兵陷入沼泽死亡。由于害怕西夏军袭击,二更以后就不准士兵做饭,唯恐烟火引来敌人,士兵只能吃生食行军,加之水土不服,时遇瘴气,大批病倒。

当王仲正率大军在麟州府整军待发时,粮官问道:“大帅,不知为大军筹备多少天的粮草?”王仲正吩咐粮官道:“备十五日粮足也。”粮官不解地问道:“按从麟州到灵州的路程,至少也得备四十天的粮草。”王仲正不耐烦地说道:“种谔归我节制,鄜延兵的粮就是我的粮,有何惧哉?”麟府转运使庄公岳多留了一个心眼,叫王仲正把此话写在纸片上,说是恐有所忘误,并且还多备了八日粮。后来果然粮食没了,王仲正企图推脱责任给运粮官,庄岳公拿出字据来,王仲正无话可说,便免除了对庄岳公的责罚!有诗为证:

仲正存心本不良,误使将士沼泽亡。

当初迷路失战机,今朝军中又断粮。

王仲正出塞后在夏州按计划与种家军会合。种家军本来就看不起王仲正,加之皇帝已经准许鄜延军团独立作战,不受王仲正节制,种谔很快率兵离开了夏州,独自向灵州进发。王仲正看到鄜延军团立了大功,自己一无所获,只好领兵攻打宥州,宥州守军不战而退,宋军未至,就逃跑了。王仲正入城后大肆屠杀无辜百姓,冒充军功。

45万宋军连战连捷,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就攻下了米脂、兰州、龛谷、夏州、银州、天都、韦州、宥州、鸣沙州、西市城等十个城池。西夏军的顽强抵抗被粉碎,夏国境内不少部落纷纷倒向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