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嘉诚50年经商哲学
21151800000008

第8章 投资非投机—步步为营,稳步发展

投资不是投机,不是儿戏,而是一种有计划、讲策略的决策活动。因此,在投资时,要坚持在谨慎的前提下,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绝不应该冒然出击,仓促出手。否则,就很容易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著名的投资大师巴菲特曾经说过:“投资必须是理性的:如果你不能理解它,就不要投资。”李嘉诚也是这么做的,他从来不做拿不准的生意,从不进行自己不了解的投资,这就是李嘉诚半个世纪以来,商业帝国稳步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1要做大事,谨慎二字不可丢

在商业领域,李嘉诚的谨慎是出了名的。他之所以凡事谨慎而为,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3岁时,李嘉诚家道中落,后来父亲患了重病,不久离开了人世。李嘉诚刚上中学,就不得不辍学,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李嘉诚一家人的生活十分艰难。作为家中的长子,李嘉诚选择了一肩扛,他去茶楼里当跑堂的伙计。

茶楼开门很早,关门很晚,年幼的李嘉诚经常忙到午夜还不能休息,他也曾抱怨过命运不好,甚至希望有一天日本鬼子的枪走火,把他打死算了。直到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才让他不再消极抱怨。

一天,李嘉诚因为太疲倦,在当班时不小心把开水洒到了地上,把客人的裤子溅湿了。李嘉诚非常紧张,心想一定会被客人大骂一顿,还会被老板训斥一顿。没想到,客人不但不责怪他,反而在老板面前为他说情,为他开脱,让老板不要开除他,他对老板说:“没关系的,我看这孩子挺有出息的。只是以后要记住,做什么事都必须谨慎,不集中精力怎么行呢?”

李嘉诚非常受触动,他把客人的话记在心间,从那以后,不断提醒自己谨慎,并且将“谨慎”二字当成人生信条。久而久之,李嘉诚竟然练出了一种眼光,他能敏锐地判断出一个人的性格、职业、习惯、为人处世的方式等,而且经常八九不离十。后来,他在经商投资中,也发扬谨慎的作风,从不胡乱地冒险。这对他的事业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后来李嘉诚辞去了茶楼跑堂的工作,进入塑胶厂做推销员,这一干就是3年。20岁那年,李嘉诚白手起家,准备大干一番。10年后,30岁的他已经成了千万富翁,他抓住塑胶花这一项目,大量生产塑胶花,赚得了非常可观的收入。

然而,正当塑胶花畅销全球时,李嘉诚敏锐地意识到整个行业已经饱和了,“好日子很快就会过去”,于是他采取谨慎的发展策略。有人认为他太保守了,但他认为这种保守是必须具备的素质,这是谨慎和预见性的表现。果然,不久之后塑胶花行业达到饱和,塑胶花供过于求,很多大肆扩张、大肆生产的厂家产品积压严重,很多公司因此倒闭,而李嘉诚的厂子幸免于难。

在李嘉诚看来,做生意不比一般的行业,只是敢于拼搏,充满勇气还不够,还必须牢记“谨慎”二字。如果冒险突进,很可能变得血本无归,但如果过于保守,又会毫无建树。李嘉诚的做法是,在生意场上既不冒险突进,也不会裹足不前,他善于根据大形势制定切实可行的小策略,稳中求进,一有机会便大力发招。

生活中,有些人过于谨慎,变得前怕狼后怕虎、缩手缩脚,迟疑不肯决定、不敢行动,这样只会贻误战机,浪费光阴。有这样一个故事,对我们很有警示意义。

有一位智商很高,手握重点大学的才子工作几年后,决定下海经商,但是本钱有限,做什么才能赚钱呢?万一赔了怎么办呢?在朋友的建议下,他犹豫了好久,最后决定去炒股。可是他知道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于是,他变得迟疑不决。他害怕一夜之间赔光所有的积蓄。这时有朋友建议他报个炒股培训班,去学习学习,他很有兴趣,但是到了报名地点,他又犹豫起来,他觉得报班要交2000元,不知道到底值不值。

尽管他是个很有天分的年轻人,但是他却因过于谨慎陷入无尽的犹豫和徘徊中。在两三年的时间内,他始终没有下海,碌碌无为。一天,他回乡下探亲,看见一片苹果园,他见苹果长势良好,禁不住感叹:“上帝赐予这个主人多么肥沃的土地啊!”种树人一听,对他说:“那你在这里等着,看上帝是怎么耕耘的吧!”

谨慎是好事,但谨慎不等于无尽的犹豫、徘徊,迟迟不做决定,不去行动。过犹不及,过分谨慎和盲目冒险一样糟糕,如果你想成就大事,就不要因过分谨慎而畏惧尝试,要像李嘉诚那样,在决策之前,谨慎地思考,要么放弃计划,要么付诸行动,绝不要陷入无谓的徘徊和挣扎中。

2“一夜暴富”往往意味着“一朝破产”

在中国当下,人们对财富的渴望空前绝后,一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不足以概括当下人们的浮躁之心。对于财富,很多人渴望一夜暴富,有些人甚至不惜从事违法事件,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之所以人心浮躁,是因为人们等待不了,因为按照复利的功效,坚持勤劳致富和投资理财,人人都可以成为富翁,但是有几个人愿意长期坚持、辛勤付出呢?

然而,合法的一夜暴富概率太小,这就如同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不可能发生一样。于是,有些人想到了买彩票,可是买彩票中大奖的概率低得可怜。有些人想到了到澳门或拉斯维加斯的赌场去赌博,如果运气好,赢个几百万也是有可能的。然而,长期赌博的人,最后都输了,只有开赌场的是永远的赢家。还有人想到了嫁给富翁,娶个富婆,但在一般情况下,这种成功率是非常低的,因为富翁、富婆不会轻易跟一个比自己差太多的人结婚。

那么,为什么合法的一夜暴富难度那么大呢?因为所谓的一夜暴富,通常要求人们在创造财富时付出低成本,获得高收益,还要求无风险,这显然违背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至于违法的一夜暴富,比如走私、贩毒、抢银行、受贿、贪污等,由于风险太高,一旦失败,将会以生命做赌注。因此,“一夜暴富”往往意味着“一夜破产”,就算你幸运地暴富了,也不见得是好事。因为你一直抱有“一夜暴富”的生活态度,你是财富的好奴隶,也是财富的坏主人。

2002年,英国诺福克郡的一名垃圾工麦基·卡罗尔本购买的彩票中了970万英镑,约合1亿人民币,一夜之间,这名穷小子变成了超级富翁。有了巨款之后,麦基购买豪车、豪宅,挥霍无度,为了寻求刺激,他染上了毒瘾,习惯了嫖妓。几年之后,他的财富被挥霍一空,不得不重新做苦力活,靠政府救济金生活。

16岁那年,英国女孩凯莉·罗杰斯中了乐透彩票大奖,约合人民币2015万元,从此她的生活彻底改变了。几年之后,她酗酒、吸毒、乱搞男女关系,她的财产被挥霍一空。后来她如梦方醒,坦言“金钱带给她的只有痛苦”。

2009年6月,台湾媒体报道,一位姓苏的男子中了乐透头等奖,奖金一千多万。苏先生不满足只当千万富翁,于是他用这笔奖金大肆购买彩票,想中更多大额度的奖,成为亿万富翁,结果,他把这笔钱全花光了,什么奖都没中。

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一夜暴富者虽少,但一夜暴富者堕落的却很多,这就是为什么说一夜暴富意味着一夜破产。因为一夜暴富使人觉得金钱来的很容易,于是财富失去了稀缺性,自然被视为粪土,花起钱来毫不犹豫。只有通过辛苦劳动和勤劳付出创造的财富,才会被人珍惜和善待。

无论你是商人,还是普通的职员,都要谨记李嘉诚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最初创业的时候,几乎百分之百不靠运气,而是靠勤奋,靠辛苦,靠努力工作。”1981年,李嘉诚被香港电台评为“风云人物”,当他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很谦虚地说是时势造英雄。时隔17年,当香港电台再次采访他时,他坦白地说:“投入工作非常重要,你要对你的事业有兴趣,工作就一定做得好!对工作投入,才会有好成绩,人生才更有意义。”

1979年10月29日,李嘉诚被香港的时代周刊称为“天之骄子”,认为李嘉诚的成功得益于幸运之神的眷顾。事实上,李嘉诚的成功有幸运的因素。要知道,1957年,他经营塑胶花时,在无人担保的情况下,居然能获得大客户的全额定金;1972年,他的长江实业集团上市,恰逢股市牛市;1977年,他得到了地铁公司主席唐信的信任,得到了在车站盖楼的发展权;三年之后,他成为汇丰银行的董事,成为继包玉刚之后的第二位华人董事……在短短的十余年间,他赢得了10倍多的纯利润。

对于自己的成功,李嘉诚发表过这样的看法:“对于成功,一般中国人多会自谦那是幸运,绝少有人说那是由勤劳及有计划的工作得来。我觉得成功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完全靠勤劳工作、不断奋斗而得成果;第二个阶段,虽然有少许幸运存在,但也不会很多;第三阶段,当然也靠运气,但如果没有个人条件,运气来了也会跑掉的。”从李嘉诚的这段话里,我们充分看出他对勤劳致富、踏实付出的推崇,在他看来,只有当一个人做到了勤劳、踏实,幸运之神才会眷顾,未来某一天才有“暴富”的可能。

1998年,香港电台电视部拍摄电视节目杰出华人——李嘉诚,在节目中,李嘉诚表示:“付出汗水,付出努力,便是走向人生正途的第一步。若自己的经历能够给年轻人一点启示,那么‘高调’一点亮相电视也是值得的。假如有年轻人或失意的人看到我的经历,或许会得到一点鼓励。一个人假若能认真、坚决地去做事,很多有时看来不可能做到的事,其实也是可能做到的。”毫无疑问,李嘉诚从一个食不果腹的少年,经过辛苦打拼,最终建立了商业帝国,在这个过程中他所总结的成功经验是非常有借鉴价值的。

3花90%的时间,不想成功想失败

生意场上有句古话:“未买先想卖。”意思是,在没有买进一件东西时,就要想一想:如果你买了这件东西,怎么卖出去?卖出去的价格怎么样?这就是李嘉诚的想法,他会花90%的时间去想失败,只有10%的时间想成功,想会赚多少钱。

未买先想卖,其实是在未进攻之前,先想好退路,指的是在做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未进攻之前,想好如何防守,这样才不至于败得一塌糊涂。做事谨慎的李嘉诚是这样说的:“你的风帆高扬,而风帆倍于正常比例时,即使那艘船比别人的都大,当风向不定的时候,也随时有覆舟的可能性。”言外之意是,即使你的实力强大,但是你不去思考失败,一旦遇到局势不对时,你也难逃失败。

李嘉诚说过:“我会不停研究每个项目要面对可能发生的坏情况下出现的问题,所以往往花90%(时间)考虑失败。”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50多年的经商生涯中,他一贯坚持稳健的投资策略,在形势一片大好时,他早已想好了如果形势急转直下,企业将如何面对。因此,很多次当别人赔得血本无归时,他总能在危机中获利,在不利的形势下崛起,进一步壮大公司的实力。

很多公司为了扩大规模,往往会借助股票市场,向社会筹集资金,并通过股票上市,这几乎是每个企业走向成功的“捷径”。李嘉诚从塑胶行业转入地产之后,依然坚持稳健的投资作风,只出租物业,不出售物业,等到获得租金后,再继续兴建楼宇,稳扎稳打,在地产业站稳脚跟。

然而,这样做资金来的太慢,企业扩张速度太慢。李嘉诚认识到,必须想办法让公司上市,使之成为一家可以发行股票的公司,公开向社会集资,这样一来,才能有更多的周转资金,迅速扩大企业规模。

1972年7月31日,李嘉诚把长江地产公司改名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同年10月,他向香港证券交易所、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申请股票上市。11月1日,他获得了批准,正式挂牌经营。长实法定股本2亿元,每只股票2元,溢价1元,以每股3元的价格公开发售,最后筹集了8400万元的资本。

公司上市后,长实的经营状况完全暴露在众人面前。身为长实的最高领导人,李嘉诚明白:如果不想公司被残酷的竞争抛弃,就必须在做每一项经营决策之前,充分考虑股东的利益,要对社会上的投资者负责,可谓责任重大。

长实挂牌上市不到24小时,股票就升值了一倍多,这意味着公司的市值也增加了一倍多。李嘉诚心里很清楚,公司的股价飙升,并不是本身有多大的实力或声誉,而是受到兴旺的股票市场推动的,于是,他乘胜出击,积极在海外拓展第二上市环境。

1973年年初,长实股票在英国伦敦挂牌。1974年5月,长实又在加拿大挂牌发行股票。这两次联营对长实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因为它可以从英国或加拿大引进外资,从而增强企业资金实力。

长实上市不久,香港就掀起了炒股热,大家喊着“要股票,不要钞票”,到1973年3月9日,恒生指数飚升达到了历史高峰,一年间,涨幅53倍,很多人都乐得眉开眼笑,得意忘形,根本没有意识到股市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李嘉诚没有被炒股的暴利所惑,他深知股市变幻莫测,因此坚持稳健的发展原则。果然,1974年12月10日,恒生指数一路狂跌,跌至1970年以来的新低点。绝大多数炒股者铩羽而归,倾家荡产者不在少数,香港股市被愁云笼罩着,哀声恸地。

相比之下,李嘉诚则是“幸运儿”,因为长实的实际资产不但没有任何损失,反而取得了比预期更好的业绩。李嘉诚把从股市上吸纳的资金,用于低价收购物业,他认为在股市地产低潮期收购物业,一旦低潮过后,新一轮高潮将会到来。果然,不久后,香港股市地产迎来了高潮,李嘉诚又大赚一笔。

李嘉诚为什么在股市灾难中成功脱险,而且还能赚到钱?因为他在疯狂的股市中,依然坚持了稳健发展的策略,注重发展实业。尽管利用股市筹集资金是企业扩张的捷径,很多企业家和股民都抱着谋取暴利的心理投身股市,但李嘉诚却能保持理智和清醒,在投身股市时,他就想好了失败的可能性,早就做好了避险的准备。

作为投资者,我们应该向李嘉诚学习,确定开拓发展的方向之后,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为暴力所动,抱着捞一把的想法去盲目投资,而应未雨绸缪,想好一但决策失败退路何在,在准备赚取暴利之前,要想到血本无归的可能性。

4稳扎稳打才能把事业做大做强

俗话说得好:“浮躁能够急死人。”事情往往是这样,你越急躁,越想早点办好,往往越容易误事,越不容易成功。因为急躁会使你失去理智,在你奋斗的过程中,如果你的思维被浮躁、急躁占据了,那么,你就很难制定正确的方针、策略。只有正确认识现实,认识自己,脚踏实地地去行动,你才有机会一步步接近目标。

有人把李嘉诚的成功归纳为八个字:稳健工作,力戒浮躁。也许不一定全对,但也是非常有道理的。11岁那年,李嘉诚与家人来到香港。14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他辍学打工。再后来,他找了一份跑堂的工作,凭借自信自立自强的性格,他在工作中培养出稳健的工作作风和态度。

在茶馆当跑堂时,李嘉诚胸怀大志,但他知道必须从小事做起,一步步循序渐进。为了增长知识,他购买了很多二手书籍,这样既掌握了知识,又节省了金钱。一段时间后,他辞去了茶馆的工作,进入了舅父的钟表公司当推销员,负责开拓市场,结果大获成功。

17岁那年,李嘉诚离开了舅父的公司,开始了创业之路。结果,他几次陷入困境,屡遭失败,但他仍然不浮躁,不焦虑,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到底,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往前走。历经多年的摸爬滚打,22岁那年,李嘉诚创立了长江塑胶厂。为什么创建塑胶厂呢?这是他稳健观察和思考的结果。因为他分析,全球将掀起一场塑料革命,而当时的香港塑料厂很少。正是抓住了这个机会,李嘉诚创业成功。这种审时度势的判断力,也是来自于他的稳健。随着工厂业绩蒸蒸日上,李嘉诚不再满足于眼前的利润,他开始将眼光放到全球……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当你有了目标之后,要做的就是朝着这个目标,一步一步地去行动。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把浮躁的心态稍加收敛,使它变成一种对成功的渴望,这样你才有机会成功。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而是稳扎稳打,坚持到底的结果,李嘉诚的成功亦是如此。当他决定做一件事时,他会下定决心把事情办成,同时,他会保持警惕,谨慎地评估有可能面临的危机,并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不会低估问题的严重性。

在李嘉诚成为香港最大的地产商之前,香港最大的地产商是英资置地公司,他们一贯坚持保守做法,该公司把业务重点放在收租物业上。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他们始终稳居中区“地王”的宝座,属下有很多大厦物业,这些物业每天都会给他们带来财源,相当于是永久的聚宝盆。英资置地的这种模式对李嘉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李嘉诚进入房地产市场后,他结合英资置地的模式,形成了自己的生意原则,那就是谨慎入市、稳健发展。具体来说,就是不卖楼花,不贷款,不按揭物业,只出租不出售,这样就有效地避开了银行挤提、地产危机。

面对资金紧张的问题,李嘉诚宁可少建房或不建房,也不会通过出售楼花来加速建房的进度。他也尽可能不向银行抵押贷款,或同银行向客户提供按揭。他的做法就是借鉴置地公司的做法,通过收租物业获得源远流长的财富。虽然这样资金回笼缓慢,但是李嘉诚认为,在未来,地价楼价及租金都会持续飙升是不变的总趋势。

众所周知,收租物业不可能像出售楼房那样可以谋取暴利,但这样有稳定的租金收入,时间越长,租金就越多。随着地皮的升值,楼价自然节节高升,租金也会水涨船高,李嘉诚便可以坐享其成。所谓“聚沙成塔”,积少成多,最终所获的利润是巨大的,甚至远胜过出售楼房一时所获得的暴利。通过收租业务,李嘉诚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物业。与此同时,他储备了大量土地。逐渐发展成为香港最大的地主。

李嘉诚的沉稳不仅体现在房地产经营上,还体现在股票的经营方面。他对事物有超乎寻常的领悟力和判断力,当别人低价卖出物业,并用所得的钱购买股票时,他经营的长江实业集团一边大量发行股票,一边用发行股票所取得的资金大批量收购别人低价出卖的物业。通过低买贵卖,李嘉诚赚得钵满盆满。

“稳”是成事之道,如果你做事莽撞,盲目冒险,即使你付出了很多精力,赚到了很多钱,终有一天,你的财富和精力都会如竹篮打水一般,最终是一场空。真正想成大事者,应该向李嘉诚学习,力戒“浮躁”与“盲目”,通过踏踏实实的行动才能达到目标,换来安稳的人生。

5要冒险,但不能盲目冒险

在投资经商中,最可怕的是不了解行情、不了解实际情况就急于行动,这种盲目性让很多人吃尽了苦头。作为商人,最忌讳的是盲目出击,自以为这是有价值的冒险,实则是乱出手,结果很容易导致失手。但是,一味地保守、谨慎,也是难以成为巨富的。李嘉诚深知这个道理,虽然他经商的一贯作风是谨慎,但是他也会在准备充分、有把握的时候,大胆地冒险,这一点是他致胜的关键之一。

20世纪70年代初,李嘉诚所拥有的收租物业已经从最初的12万平方英尺扩大到35万平方英尺,每年租金收入高达390万港元。1972年,香港股市大旺,股民一个比一个疯狂,他们大量购买股票,成交活跃,恒指一路飙升。

李嘉诚抓住了这个大好时机,令长江实业骑牛上市。他们的股票以每股溢价1港元公开发售,上市不到一天,股票价格就升值了1倍多。1973年,股市突然崩盘,股灾降临,到了1974年12月10日,恒生指数已经跌至最低点,到了1975年3月,股市形势才有所好转,出现了缓慢回升的趋势。然而,股民们之前深受股灾之害,一个个“谈股色变”,把股票视为洪水猛兽,在股票回升趋势面前,他们游移不定。

李嘉诚眼光独到,他发现股市回升,便判断股市未来有很大的升值潜力,于是,他在当时低靡不起的市价基础上,安排长江实业发行了2000万新股,以每股34港元价格出售给他本人。同时,他宣布放弃两年的股息,这样既讨好了股东的欢心,又为自己赢得了实实在在的利润。因为不久之后,股市逐渐兴旺,一直持续到1982年,长江实业的股票涨幅惊人,李嘉诚所获得的实利远远超过当年放弃的股息。

为什么李嘉诚频频在股市和地产的大灾难中成为大赢家?他到底有什么投资的秘诀呢?有人说李嘉诚是高明的赌徒,他屡次孤注一掷,而且能够获胜,不过是侥幸。客观地说,李嘉诚的行为确实充满了冒险精神,就连他本人也认为有赌博的成分,但他的赌博并非盲目出手,而是建立在对形势的密切关注和分析之上的。比如,下面一次投资案例,就是典型的理智冒险的表现。

20世纪60年代中期,内地局势动荡,引起香港社会的震荡,人们惶恐不安,很多富翁纷纷逃离,民众争着低价出手房产。李嘉诚见此情况,立即叫停了正在建设中的楼房,按照当时的地价来计算,可以说李嘉诚已经是全军覆没了。但是他没有慌乱,而是沉着应对,通过分析判断,他认为内地很快就会恢复安定,香港经济也会持续繁荣。因此,他抓住时机,大量购买别人低价抛售的地产,这一举动被很多人视为愚蠢的行为,李嘉诚却说:“我看准了不会亏本才敢买,男子汉大丈夫还怕风险?”

到了20世纪70年代,香港地产价格迅速回升,李嘉诚从中获得了双倍的利润,到了1976年,李嘉诚公司的净产值已经达到了5个多亿,成为香港最大的华资房地产实业公司。此后,李嘉诚的长实地产公司节节高升,而李嘉诚在1992年的福布斯世界富豪排名中,以38亿美元的个人财产列排名第35位,成为全球华人中的首富。

李嘉诚虽然坚持谨慎的经商原则,但并不等于他不敢冒险,他只是不轻易冒险,更不轻易盲目冒险。那么,李嘉诚在冒险之前,凭借什么、依据什么来判断市场行情呢?对此,李嘉诚是这么认为的:

“任何一个产业,都有高潮与低谷,在低谷的时候,很多人、很多企业都会选择放弃这个行业,也许是由于目光短浅,也许是由于资金短缺等各种原因,这个时候,你就应该静下心来,认真分析一下,这个产业是否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是否将来还会有高潮?”

李嘉诚表示,如果这个产业仍处于向前发展的阶段,只是由于一些原因,暂时性地处于低潮,那么,你就应该在别人选择放弃的时候,果断出手,这个时候出手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从而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收益。如果这个行业已经穷途末路了,那你只有选择放弃,寻找新的有希望的产业。

李嘉诚用活生生的成功经商案例告诉我们,要想成功就不得不冒险,但冒险不能盲目,必须建立在对现实情况的充分认识和分析之上。如果没有分析,没有认识,而是想当然地下定论,盲目做出投资行为,可能会满盘皆输。

投资需要冒险,风险越大,成功后获得的回报就越丰厚。冒险对于投资者而言是个非常敏感的词,它既可以让你一夜腰缠万贯,也能让你转眼之间倾家荡产。冒险要避免盲目,否则会损失惨重。

2000年,王先生的一位美国朋友来家里做客,给王先生3岁的儿子带了一款高科技玩具。当王先生的孩子把这款玩具拿到小区里玩时,引来很多小孩子的青睐,孩子们的喜爱让王先生发现了商机,他找到那位美国朋友,让他翻译玩具英文说明书,并给那位美国玩具公司发去了咨询邮件,很快,美国玩具公司就回复了王先生,称加盟该玩具需要50万人民币,万先生没有那么多钱,于是他抵押了房子,从银行借贷50万元,成为那家公司的一家加盟店。意想不到的是,玩具店的生意火爆了一段时间之后,便无人问津,积压的玩具数以千计,最后只得低价变卖,不到半年时间,王先生赔掉了60万元,把房子都搭进去了。

王先生之所以失败,很大的原因在于他在决策之前,没有冷静地思考,而是盲目地冒险。要知道,他对玩具市场一无所知,而且没有外贸的经验,仅凭几个孩子的喜好,就认为发现了商机,这种鲁莽的投资行为注定要以失败告终。

在这个世界上,冒险的人有两种:

一种是无知者无畏,初生牛犊不怕虎,这种人勇气可嘉,但是智谋不足,完全是凭借一时冲动去莽撞行事,如果运气好,可能撞对了,如果运气差,可能就失败了。上面的王先生就属于这种人。

第二种人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种人对风险有足够的认识,对自身条件有清晰的了解,并能在冒险之前,做充分的准备。这种人才是真正具备冒险精神的智者,他们最后往往会赢得财富,李嘉诚就属于这种人。

6两条腿走路:稳健中求发展,发展中不忘稳健

李嘉诚一生最信奉的生意经是“发展中不忘稳健,稳健中不忘发展”,通过遵循这一原则,他把生意做得足够大,并且坚如磐石。所谓“稳健中求发展,发展中不忘稳健”,用李嘉诚的原话解释就是:“扩张中不忘谨慎,谨慎中不忘扩张。我讲求的是在稳健与进取中取得平衡。船要行得快,但面对风浪一定要捱得住。”

一方面是发展、扩张,一方面是稳健、谨慎,这两者看似矛盾,但却被李嘉诚很好地统一起来了。他认为,发展、扩张与稳健、谨慎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只有保持好这两者之间的平衡,人才能走得稳当。

经商时,最忌讳的是盲目扩张、多角经营,而应该先确切地了解公司在技术、资金、销售等方面有多少实力,在实力范围内经营。有些经营者不注意这些,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在他拥有50名员工的时候,能把公司经营得很好,当他公司规模扩大,员工数量增至100人时,由于他的能力有限,公司业绩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濒临倒闭。这种情况是十分常见的,这就提醒我们,在公司扩张时,要坚持稳健、谨慎的原则。

香港锦兴集团总裁翁锦通曾经说过:“生意越大,越要谨慎,因为一旦遭遇危机,整个基业都有倒下的危险,损失太大了。”翁锦通在总结自己创业、投资经验时,说过这样一句话:“计划要缜密,处事要周详。不可轻举妄动,意气用事。”

其实投资并不是容易的事,它既涉及到你的经济状况,还会影响到你今后的发展。你既想投资赚钱,又不可避免地面对风险,这个时候你就要谨慎了,比如,多一点市场调查,多一点政策研究,然后制定合适的、合理的投资策略。

和黄集团的行政总裁马世民曾经在接受财富记者采访时说:“李嘉诚是一位最纯粹的投资家,是一位买进东西最终要把它卖出去的投资家。”事实正是如此,李嘉诚在股市中,有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他做事稳当。他从来不会被急功近利的心理操纵,他认为,人算不如天算,再聪明的人,都有失算的时候。因此,他凡事都会深思熟虑,做好充分的准备再行动。

1987年,李嘉诚决定购买英国电报无线电公司5%的股权,为此他要花掉372亿美元。可是这么大的投资计划,他下定决心只花了半个小时。这并不代表李嘉诚做决定轻率,而是因为他准确地看到了这里面的前景,因为这只股票是一支值得长期保留的明星股。果然,3年后,这只股票飙升,就在大家认为李嘉诚还会继续持有时,他却以惊人的速度抛出,将股票变现,净赚1亿美元。

李嘉诚认为,在股市上,关键要看得准、下手快,而不能抱着投机的心理。之所以要下手快,是因为有时候下手慢往往意味着错失机遇,也意味着撞上劫难。李嘉诚每次大进大出,都是经过谨慎分析的,他一般持股等待机会,一有机会,就会马上抛出。

李嘉诚认为,真正的投资家往往会选择有潜质的股票,然后进行长线投资,这样既可以趁高抛出,又可以坐享当年的红利。而投机者往往短线投资,借暴涨暴跌之势,炒股牟利,也许小赚一笔,也许会一朝破产。香港很多曾经显赫一时的大商人,就是在股海中翻船的,把多年的心血葬送了。所以,李嘉诚才一再坚持“扩张中不忘谨慎,谨慎中不忘扩张”的投资原则。

1979年9月25日,李嘉诚宣布:“在不影响长江实业原有业务的基础上,本公司已经有了更大的突破,长江实业以每股71港元的价格,购买汇丰银行手中持有占224%的9000万普通股的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股权。”凭借这一沉稳的经营策略,李嘉诚成功将和记黄埔收购下来,成了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对于这一次成功战例,李嘉诚至今认为是他这一生中打得最漂亮的一仗。

在李嘉诚的经商哲学中,稳健一词永远是最主要的指导思想。他说,只有两条腿走路,才不会摔跤,由此可见,他谨慎的风格多么明显。当年,李嘉诚投资地产,却没有放弃先前创办的塑胶花厂,因为当时香港房地产行业的前景尚不明朗,所以,他坚持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因此,他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在积极开拓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市场,后来李嘉诚投资股票,也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原则,除了购买股票,还投资债券。与购买股票相比,购买债券是一种极保守的投资,持有者只享有比定期存款高的利息,而享受不到公司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