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
20945700000039

第39章 《伤寒杂病论》方(38)

【用方提示】根据盗汗、五心烦热辨为阴虚,再根据口淡不渴、苔薄白辨为阳虚,因腰痛如针刺、舌质瘀紫、脉沉涩辨为瘀阻脉络,以此辨为阴阳俱虚、瘀阻脉络证。方以肾气丸滋补阴阳、固涩肾气;以桂枝茯苓丸、失笑散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尿失禁

尿失禁(遗尿)是由于膀胱神经功能障碍或括约肌损伤而失去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导读】根据尿失禁的病变证机是阴阳俱虚,治以肾气丸滋补阴阳;又因病变证机有肾虚不固,故与金锁固精丸合方治之。

刘某,男,64岁。在2年前原因不明出现小便轻度失禁,经数地省市级医院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多次服用中西药,但未能有效控制病情,近1年来病情加重。刻诊:小便失禁,腰酸,倦怠乏力,耳鸣,手足不温,畏寒怕冷,口干燥且欲饮热水,舌红少苔,脉细数。辨为阴阳俱虚、固摄失司证,治当滋补阴阳、益肾固遗。给予肾气丸与金锁固精丸合方: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茯苓9g,泽泻9g,牡丹皮9g,附子3g,桂枝3g,沙苑子20g,芡实20g,莲须20g,莲肉20g,龙骨10g,牡蛎10g,罂粟壳12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仍然小便失禁,唯独口干缓解,以前方6剂。三诊:小便失禁略有减轻,手足转温,畏寒怕冷解除,以前方6剂。四诊:小便失禁较前又有减轻,以前方6剂。五诊:耳鸣止,腰酸罢,以前方6剂。六诊:小便失禁又有改善,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120余剂,小便失禁得到控制。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畏寒怕冷、手足不温、乏力辨为阳虚,再根据舌红少苔、脉细数辨为阴虚,因小便失禁辨为阳虚不固,以此辨为阴阳俱虚、固摄失司证。方以肾气丸滋补阴阳、固藏肾气;金锁固精丸交通心肾、固涩止遗;加罂粟壳益气固涩止遗。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指体内产生抗血小板表面某些糖蛋白的自身抗体,通过Ⅱ型超敏反应而损伤血小板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导读】根据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变证机是阴阳俱虚,治以肾气丸;又因病变证机有血热动血,故与四生丸合方治之。

杨某,女,59岁。有4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史,虽多次服用中西药,可治疗效果不理想,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皮肤紫斑,手足不温,畏寒怕冷,面色不荣,头晕目眩,盗汗,腰膝酸痛,骨节疼痛,舌红少苔,脉沉弱。辨为阴阳俱虚、脉络不固证,治当滋补阴阳、固摄脉络。给予肾气丸与四生丸合方: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茯苓10g,泽泻10g,牡丹皮10g,附子3g,桂枝3g,生荷叶12g,生艾叶12g,生侧柏叶12g,阿胶(烊化、冲服)12g,黄芪24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盗汗略有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手足转温,以前方6剂。四诊:骨节疼痛减轻,以前方6剂。五诊:皮肤紫斑减退,以前方6剂。六诊:经检查,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40余剂,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丸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半年。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手足不温、畏寒辨为阳虚,再根据舌红少苔辨为阴虚,因皮肤紫斑辨为脉络不固,以此辨为阴阳俱虚、脉络不固证。方以肾气丸滋补阴阳;以四生丸凉血止血;加阿胶补血止血,黄芪益气固摄。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尿崩症

尿崩症是指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以多尿、烦渴、多饮、低相对密度尿和低渗尿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根据致病原因分为抗利尿激素严重缺乏或部分缺乏(中枢性尿崩症)和肾脏对精氨酸加压素不敏感(肾性尿崩症)。

【导读】根据尿崩症的病变证机是阴阳俱虚,以肾气丸治之;又因病变证机有阳虚水气,故与真武汤合方治之。

刘某,男,46岁。在3年前出现口渴多饮、小便多,疑为糖尿病,服用降糖类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又经多次检查,诊断为肾性尿崩症,即住院治疗3周,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可出院后诸症状又复发,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烦渴喜饮热水,尿多,下肢水肿,畏寒怕冷,倦怠乏力,盗汗,肢体沉重,面色黧黑,阳痿,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略数。辨为阴阳俱虚、水气内盛证,治当滋补阴阳、温阳利水。给予肾气丸与真武汤合方加味:生地黄30g,山药15g,山茱萸15g,茯苓10g,泽泻10g,牡丹皮10g,桂枝3g,白芍10g,生姜10g,白术6g,附子5g,天花粉15g,瞿麦1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口渴减轻,减天花粉为10g,以前方6剂。三诊:手足转温,倦怠乏力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下肢水肿明显消退,以前方6剂。五诊:下肢水肿消除,盗汗止,以前方去瞿麦,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50余剂,诸症悉除。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3个月。随访半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畏寒怕冷辨为阳虚,再根据盗汗、脉沉细略数辨为阴虚,因下肢水肿辨为水气内盛,又因烦渴喜饮热水、尿多辨为阴阳俱虚,以此辨为阴阳俱虚、水气内盛证。方以肾气丸滋补阴津、温补阳气;以真武汤温阳利水消肿;加天花粉滋补阴津,瞿麦利水消肿。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导读】根据糖尿病的病变证机是阴阳俱虚,治以肾气丸;又因病变证机有水气,故与栝楼瞿麦丸合方治之。

宋某,男,56岁。有8年糖尿病病史,服用西药则血糖降至正常,停药则升高,配合中药治疗,血糖还是未能稳定在正常范围,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口渴,易饥,小便多,倦怠乏力,手足不温,耳鸣,腰酸,下午低热,盗汗,阳痿,大便不畅,舌红少苔,脉沉弱。辨为阴阳俱虚证,治当滋补阴阳、气化阴津。给予肾气丸与栝楼瞿麦丸合方: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泽泻10g,牡丹皮10g,桂枝3g,附子3g,茯苓10g,天花粉6g,瞿麦3g,麦门冬24g,巴戟天15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口渴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腰酸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盗汗止,以前方6剂。五诊:下午低热解除,以前方6剂。六诊:手足转温,以前方6剂。七诊:经复查,血糖降至6.8mmoL/L,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50余剂,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次,坚持服用。随访1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耳鸣、腰酸辨为肾虚,再根据手足不温、倦怠乏力辨为阳虚,因口渴、盗汗、舌红少苔辨为阴虚,以此辨为阴阳俱虚证。方以肾气丸滋补阴津、温补阳气;栝楼瞿麦丸温阳化气、气化水津;加麦门冬滋补阴津,巴戟天温补阳气。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心血管病的多种代谢成分异常,在个体内聚集的病理状态,主要包括腹部肥胖或超重,血脂异常(三酰甘油)血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下,高血压及胰岛素抗性及(或)葡萄糖耐量异常。

【导读】根据代谢综合征的病变证机是阴阳俱虚,治以肾气丸;又因病变证机有水气,故与猪苓汤合方治之。

胡某,男,63岁。有代谢综合征(肥胖症、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10余年,身高1.66m,体重102kg,服用中西药,可未能有效控制症状表现,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形体肥胖,肢体水肿,口干烦渴欲饮,面色萎黄,倦怠乏力,手足不温,畏寒怕冷,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小便多且清长呈泡沫,大便不爽,舌红少苔,脉沉细弱。辨为阴阳俱虚、水气肆虐证,治当滋补阴阳、渗利水气。给予肾气丸与猪苓汤合方: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牡丹皮10g,桂枝5g,附子5g,泽泻30g,茯苓30g,阿胶(烊化、冲服)12g,滑石30g,猪苓24g,天花粉10g,牛膝4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手足不温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烦渴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下肢水肿减轻,以前方6剂。五诊:头晕目眩止,以前方6剂。六诊:腰酸减轻,以前方6剂。七诊:诸症较前均有减轻,以前方6剂。八诊:体重减为96kg。之后,以前方治疗100余剂,体重减为81kg,为了巩固治疗,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10g,每日3服,断断续续服用1年,体重保持在75kg左右。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手足不温、小便清长辨为阳虚,再根据舌红少苔辨为阴虚,因倦怠乏力、头晕目眩辨为气虚,又因肢体水肿辨为水气肆虐,以此辨为阴阳俱虚、水气肆虐证。方以肾气丸滋补肾阴、温补肾阳;以猪苓汤利水育阴;加天花粉养阴生津,牛膝益肾利水。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肌无力综合征

肌无力综合征是一种累及神经—肌肉连接突触前膜电压门控式钙离子通道,进而影响兴奋—收缩耦联过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

【导读】根据肌无力综合征的病变证机是阴阳俱虚,治以肾气丸;又因阴阳俱虚病变证机比较重,故又与龟鹿二仙胶合方治之。

杨某,男,64岁。在5年前出现四肢肌无力,经检查,诊断为肌无力综合征,服用中西药,可未能有效控制病情,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四肢肌无力,活动后加重,痛觉不明显,手足不温,自汗,头晕目眩,耳鸣,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弱。辨为阴阳虚损证,治当滋补阴阳、强健筋骨。给予肾气丸与龟鹿二仙胶合方加味: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茯苓10g,牡丹皮10g,泽泻10g,附子3g,桂枝3g,枸杞子10g,鹿角胶(冲服)25g,龟板胶(冲服)25g,红参15g,黄芪24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自汗止,以前方6剂。三诊:手足转温,以前方6剂。四诊:四肢活动较前有力,以前方6剂。五诊:仍有口干咽燥,加大生地黄为30g,6剂。六诊:口干咽燥明显减轻,以前方减生地黄为24g,6剂。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1年余。随访1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手足不温、自汗辨为阳虚,再根据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辨为阴虚,因活动后加重辨为气虚,以此辨为阴阳虚损证。方以肾气丸滋补阴津、温补阳气;以龟鹿二仙胶益气化阳、化生阴精;加黄芪益气生血。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复发性肌肉痉挛

复发性肌肉痉挛(肌肉抽筋)是指神经或神经肌应激阈值降低,导致肌肉的神经运动频率突然增加,引起肌肉不自主的强直性收缩的一种复发性临床表现。

【导读】根据复发性肌肉痉挛的病变证机是阴阳俱虚,治以肾气丸滋补阴阳;又因筋脉挛急比较重,故与芍药甘草汤合方治之。

李某,女,41岁。有多年复发性肌肉痉挛病史,发作时小腿肌肉筋脉僵硬挛急,服用中西药,仅能控制症状表现,未能达到远期治疗效果,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发作时四肢肌肉僵硬挛急,甚于疼痛难忍,因寒诱发,手足不温,口干不欲饮,舌红少苔,脉沉细弱。辨为阴阳俱虚、筋脉失养证,治当滋补阴阳、调和筋脉。给予肾气丸与芍药甘草汤合方加味: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茯苓10g,牡丹皮10g,泽泻10g,桂枝3g,附子3g,白芍50g,巴戟天15g,炙甘草5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肌肉筋脉僵硬挛急发作次数减少,以前方6剂。三诊:手足转温,以前方6剂。四诊:舌上生苔,以前方6剂。五诊:未再出现肌肉筋脉僵硬挛急,为了巩固治疗效果,以前方12剂。随访半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因寒诱发,手足不温辨为阳虚,再根据口干不欲饮、舌红少苔辨为阴虚,因四肢肌肉僵硬挛急辨为筋脉失养,以此辨为阴阳俱虚、筋脉失养证。方以肾气丸滋补阴津、温补阳气;以重用芍药甘草汤益气补血、柔筋缓急。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又称为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病)是一种以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可累及其他系统如呼吸系、消化系、泌尿系、血液系、神经系,以及肌肉、关节等多系统、多器官受损。

【导读】干燥综合征是多系统病变的综合反映,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运用肾气丸辨治干燥综合征的病变证机是阴阳俱虚,又因阴虚病变证机比较甚,故与百合地黄汤合方;更因病变证机有痰湿,故又与二陈汤合方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