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
20945700000038

第38章 《伤寒杂病论》方(37)

哮喘性鼻炎

哮喘性鼻炎是指鼻黏膜和支气管黏膜的过敏性炎性病变。

【导读】根据哮喘性鼻炎的病变证机是寒痰,治以射干麻黄汤;又因病变证机夹郁热,故与白虎汤合方治之。

田某,女,52岁。有多年哮喘性鼻炎病史,近因哮喘、鼻塞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哮喘,痰多色白时而夹黄,鼻塞不通,鼻涕浊稠,手足不温,胸闷,口渴欲饮水,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浮。辨为寒痰哮喘夹热证,治当温阳散寒,兼以清热。给予射干麻黄汤与白虎汤合方加味:射干10g,麻黄12g,生姜12g,细辛10g,紫菀10g,款冬花10g,五味子12g,大枣7枚,姜半夏12g,石膏45g,知母18g,粳米15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哮喘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痰多减少,以前方6剂。四诊:鼻塞较前通畅,以前方6剂。五诊:胸闷解除,以前方12剂。六诊:哮喘止,鼻塞通畅,以前方6剂。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分3服,治疗半年。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哮喘、手足不温辨为寒,再根据口渴欲饮水、苔薄黄辨为寒夹热,因鼻塞辨为肺失宣发,又因胸闷辨为痰阻气机,以此辨为寒痰哮喘夹热证。方以射干麻黄汤温肺散寒、降逆化痰;以白虎汤清泻郁热。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肾气丸合方

肾气丸由“干地黄八两(24g),薯蓣四两(12g),山茱萸四两(12g),泽泻三两(9g),茯苓三两(9g),牡丹皮三两(9g),桂枝一两(3g),附子炮、一两(3g)”所组成,是滋阴温阳的重要治病方,可治一切肾阴阳俱虚证。

术后鼻腔肿瘤

鼻腔或鼻窦肿瘤是鼻腔或鼻窦出现肿瘤病变的一种疾病。根据鼻腔或鼻窦肿瘤临床表现不同,又分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

【导读】根据术后鼻腔肿瘤的病变证机是肾虚,治以肾气丸;又因病变证机有痰湿,故与二陈汤合方治之。

李某,女,61岁。2年前做鼻腔肿瘤手术,手术成功可鼻塞症状没有得到改善,近半年来鼻塞加重,又有轻微鼻痛等不适,经CT复查也未发现明显异常变化,服用中西药,未能有效控制症状表现。刻诊:鼻塞,鼻痛,头痛,耳鸣,听力下降,手心烦热,大便溏泄,舌质淡,苔腻,脉沉弱。辨为肾虚痰阻证,治当补益肾气、通利鼻窍。给予肾气丸与二陈汤合方加味: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泽泻9g,茯苓9g,牡丹皮9g,桂枝3g,附子3g,半夏15g,橘红15g,炙甘草5g,细辛1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鼻塞好转,头痛解除,以前方6剂。三诊:手心烦热解除,大便恢复正常,又以前方6剂。四诊:除听力下降没有恢复外,其余症状悉除,患者为巩固疗效,又以前方治疗12剂。随访半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鼻塞、耳鸣辨为肾虚,再根据大便溏泄、舌质淡辨为阳虚不温,因手心烦热辨为阴虚不滋,又因苔腻辨为痰,以此辨为肾虚痰阻证。方以肾气丸滋补肾阴、温补肾阳;以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加细辛开窍通阳。方中既用附子又用半夏,附子以温阳,半夏以化痰,药用相反,可功效倍增,运用合理,见效非凡。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是内分泌代谢紊乱引起的心脏增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的心脏病,简称甲亢性心脏病。

【导读】根据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病症表现是阴阳俱虚,治当选用肾气丸;又因病变证机有瘀血,故与抵当汤合方治之。

师某,女,34岁。2年前在某省级医院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曾住院治疗1个月,出院后诸症状又复发,虽多次服用中西药,可治疗效果不明显,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心悸,胸闷,心痛如针刺,手足心热,盗汗,舌质暗淡夹瘀紫,苔薄白,活动后加重,脉沉涩。辨为阴阳俱虚夹瘀证,治当滋补阴阳、活血化瘀。给予肾气丸与抵当汤合方:生地黄30g,山药15g,山茱萸15g,茯苓10g,泽泻10g,牡丹皮10g,附子5g,桂枝5g,水蛭10g,虻虫6g,桃仁12g,大黄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心悸、胸闷、心痛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诸症较前又有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心痛止,手足心热及盗汗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较前又有减轻,又以前方治疗50余剂,病症悉除。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10g,每日3服,治疗半年。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手足心热、盗汗辨为阴虚,又根据舌质暗淡、苔薄白辨为阳虚,因活动后加重辨为气虚,又因心痛如针刺、舌质瘀紫辨为瘀血,以此辨为阴阳俱虚夹瘀证。方以肾气丸滋补肾阴、温补肾阳;抵当汤活血破瘀,兼以泻热。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是指睡眠时段清醒、清醒时段嗜睡为主的临床表现。

【导读】睡眠—觉醒节律障碍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疾病,根据其病症表现及病变证机是肾阴阳俱虚,治当选用肾气丸;又因病变证机有心神不守,故与酸枣仁汤合方治之。

邵某,女,42岁。5年来经常睡眠时段清醒,清醒时段嗜睡,曾在郑州、西安、北京等多家医院检查,诊断为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经常服用维生素类、能量合剂类、抗抑郁药、抗焦虑药,以及镇静催眠药,服药期间尚有一定疗效,可停药后诸症状又复发。刻诊:睡眠时段清醒,清醒时段嗜睡,头昏,头晕目眩,心悸,腰酸,倦怠乏力,月经不调,手足心热,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辨为心肾阴阳俱虚证,治当温补阳气、滋补阴血。给予肾气丸与酸枣仁汤合方: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茯苓10g,泽泻10g,牡丹皮10g,附子3g,桂枝3g,酸枣仁48g,炙甘草3g,知母6g,川芎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心悸、腰酸轻微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手足心热、倦怠乏力减轻明显,以前方6剂。四诊:头晕目眩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睡眠—觉醒节律障碍明显好转,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适当加减变化治疗60余剂,睡眠基本恢复正常。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心悸、腰酸辨为心肾虚弱,再根据手足心热辨为阴虚,因舌质淡、苔薄白辨为阳虚,因倦怠乏力辨为气虚,以此辨为心肾阴阳俱虚证。方以肾气丸滋补阴血、温补阳气;以酸枣仁汤养心安神、清热除烦。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是指儿童时期运动肌肉和发声肌肉抽动的一种疾病。

【导读】根据抽动障碍的病变证机是阴阳俱虚,治以肾气丸;又因筋脉挛急比较重,故治与芍药甘草汤合方柔筋缓急。

孙某,男,5岁。其母介绍,在2年前发现儿子行为异常,经省级某医院检查,诊断为抽动障碍,在郑州、石家庄等多家医院诊治,曾多次服用氟哌啶醇、利培酮、可乐定、硫必利等西药,在用药期间有治疗作用,可停药后又复发,服用中药治病也不理想。刻诊:眨眼,摇头,皱额,转肩,踢腿,吼叫,自汗,盗汗,口干不欲多饮,舌红少苔,脉沉弱。辨为阴阳俱虚、筋脉拘急证,治当滋补阴阳、缓急柔筋。给予肾气丸与芍药甘草汤合方加味: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茯苓10g,泽泻10g,牡丹皮10g,附子3g,桂枝3g,白芍12g,炙甘草12g,五味子12g,全蝎3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6服。二诊:用药后诸症无明显变化,以前方6剂。三诊:自汗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盗汗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自汗、盗汗止,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较前有好转,以前方6剂。随后,以前方适当变化治疗100余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丸,每次3g,每日3服,用药治疗1年余,诸症基本恢复正常。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自汗、脉沉弱辨为阳虚,再根据盗汗、舌红少苔辨为阴虚,因眨眼、摇头辨为阴阳俱虚不得滋养筋脉,以此辨为阴阳俱虚、筋脉拘急证。方以肾气丸滋补阴阳、温养筋脉;以芍药甘草汤益气补血、柔筋和脉;加五味子滋阴敛阴,全蝎息风止痉。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癫痫

癫痫是一组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

【导读】根据癫痫的病变证机是阴阳俱虚,治当选用肾气丸滋补阴阳;又因筋脉挛急比较重,故与牵正散合方治之。

童某,男,36岁。在5年前因脑外伤引起癫痫,多次服用中西药,可癫痫还是每月至少发作1次,近因发作频繁而前来诊治。刻诊:神志淡漠,头晕目眩,头痛,腰酸腿软,口干咽燥,咯痰不利,健忘,失眠,面色晦暗,筋脉拘急,手足不温,头昏不清,口淡不渴,舌红少苔,脉弦细。辨为阴阳俱虚、风痰内扰证,治当滋补阴阳、化痰息风。给予肾气丸与牵正散合方加味,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泽泻9g,茯苓9g,牡丹皮9g,附子3g,桂枝3g,全蝎6g,白附子6g,白僵蚕6g,胆南星12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头晕目眩、头痛减轻,复以前方6剂。三诊:手足转温,以前方6剂。四诊:头痛、头晕目眩解除,以前方6剂。五诊:癫痫近1个月未再发作,又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较前均有好转,以前方6剂。2个月后癫痫有轻微发作,以前方因病症变化酌情加减治疗120余剂,癫痫未再发作。为了巩固疗效,将前方变汤剂为丸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1年余。随访半年,癫痫未再发作。

【用方提示】根据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辨为阴虚,再根据手足不温、口淡不渴辨为阳虚,因筋脉拘急、脉弦细辨为风生内动,又因咯痰不利、面色晦暗辨为痰,以此辨为阴阳俱虚、风痰内扰证。方以肾气丸温补阳气、滋补阴津;以牵正散祛风化痰止痉;加胆南星燥湿化痰、开窍醒神。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隐匿型肾小球肾炎

隐匿型肾小球肾炎是指肾小球源性血尿和(或)蛋白尿的一组肾小球疾病。

【导读】根据隐匿型肾小球肾炎的病变证机是阴阳俱虚,治以肾气丸滋补阴阳;又因病变证机有瘀血,故与桂枝茯苓丸合方治之。

邱某,男,44岁。有6年隐匿型肾小球肾炎病史,多次服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经尿常规检查,红细胞为5~15个,尿蛋白(+++)。刻诊:尿血(蛋白尿),腰痛如针刺,腰酸,倦怠乏力,口渴不欲多饮,畏寒怕冷,盗汗,大便不调,舌质暗红瘀紫,少苔,脉沉弱。辨为阴阳俱虚、瘀阻肾窍证,治当滋补阴阳、活血化瘀。给予肾气丸与桂枝茯苓丸合方加味:生地黄30g,山药15g,山茱萸15g,茯苓12g,泽泻10g,牡丹皮12g,附子3g,桂枝12g,桃仁12g,白芍12g,阿胶(烊化、冲服)10g,棕榈15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诸症略有改善,以前方6剂。三诊:盗汗明显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腰痛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经复查,红细胞3~6个,尿蛋白(+),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70余剂,经复查红细胞及尿蛋白均为阴性。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半年余。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畏寒怕冷辨为阳虚,再根据盗汗、少苔辨为阴虚,因腰痛如针刺辨为瘀血,又因尿血辨为虚热灼伤脉络,更因倦怠乏力辨为气虚,以此辨为阴阳俱虚、瘀阻肾窍证。方以肾气丸滋补阴阳、固涩肾精;以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加阿胶益血止血,棕榈固涩止血。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小动脉性肾硬化症

小动脉性肾硬化症又称高血压肾硬化症,根据临床特征分为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和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

【导读】根据小动脉性肾硬化症的病变证机是阴阳俱虚,治以肾气丸滋阴温阳;又因病变证机有瘀血,故与桂枝茯苓丸和失笑散合方治之。

谢某,男,56岁。有3年多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病史,曾在南京、商丘、郑州等地多家医院诊治,前2年治疗效果比较理想,症状控制比较满意,但近1年来仍用以前中西药治疗,可病情似有加重。刻诊:腰痛如针刺,夜间尿多,盗汗,五心烦热,口淡不渴,舌质暗红瘀紫,苔薄白,脉沉涩。辨为阴阳俱虚、瘀阻脉络证,治当滋补阴阳、活血化瘀。给予肾气丸、桂枝茯苓丸与失笑散合方:生地黄12g,山药12g,山茱萸12g,泽泻9g,附子3g,五灵脂12g,蒲黄12g,桂枝12g,茯苓12g,桃仁12g,牡丹皮12g,白芍12g。12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诸症略有改善,以前方12剂。三诊:腰痛减轻,盗汗止,以前方12剂。四诊:夜间仍然尿多,以前方加益智仁15g,12剂。五诊:夜尿减少,腰痛明显减轻,以前方12剂。六诊:夜尿较前又有减少,以前方12剂。之后,以前方治疗20余剂,诸症得到有效控制,病情稳定。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嘱其坚持服用。随访1年,一切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