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
20945700000023

第23章 《伤寒杂病论》方(22)

夏某,男,31岁。结婚4年,在2年前经男科检查,精子计数0.18亿/mL,诊断为精子减少症,服用中西药已1年多,精子数量未能达到有效改善,近因他人介绍前来诊治。刻诊:婚久不育(精子计数低于0.18亿/mL),面色萎黄,失眠多梦,不思饮食,性欲淡漠,射精无力,时有腹胀,大便溏泄,手足不温,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辨为心脾阳微证,治当健脾养心、温补阳气。给予桂枝人参汤与海蛤汤合方加味:桂枝12g,干姜12g,人参10g,白术10g,海马10g,蛤蚧1对,巴戟天20g,细辛10g,黄芪15g,山楂24g,炙甘草12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手足转温,以前方减细辛为6g,6剂。三诊:手足温和,饮食转佳,以前方减细辛为3g,山楂为15g,6剂。四诊:性欲淡漠好转,腹胀消除,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明显好转,以前方6剂。六诊:经检查,精子计数为0.4亿/mL,以前方6剂。之后,为了巩固治疗效果,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4个月。随访2年,其男婴已出生。

【用方提示】根据面色萎黄、倦怠乏力辨为气虚,再根据手足不温、口淡不渴、舌质淡辨为阳虚,以此辨为心脾阳微证。方以桂枝人参汤温补心脾、生化阳气;以海蛤汤温阳补阳、摄纳元阳;加巴戟天温补阳气,细辛通络兴阳,黄芪补益中气,山楂消食和胃。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特发性青春期延迟

特发性青春期延迟是指青春期发育明显延缓于同龄同性青少年,即平均年龄加2个标准差年龄以后还未出现青春发育者,亦即14岁男孩的睾丸容积<4mL。

【导读】根据特发性青春期延迟的病变证机是阳虚,治以桂枝人参汤;又因病变证机有元气亏损,故与海蛤汤合方;更因病变证机有痰湿,故与二陈汤合方治之。

贾某,男,14岁。其母代诉,其子身材矮小,第二性征延迟,恐西药治疗伴有不良反应,欲从中医诊治,服用中药1年余,可疗效不明显,近因其亲戚介绍前来诊治。刻诊:身材矮小,第二性征延迟,注意力不集中,头发稀少,易于健忘,口淡不渴,肢体沉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弱。辨为心肾阳虚、痰湿阻滞证,治当温补肾阳、燥湿化痰。给予桂枝人参汤、海蛤汤与二陈汤合方:桂枝12g,干姜10g,红参10g,白术10g,海马10g,蛤蚧1对,半夏15g,陈皮15g,茯苓12g,生姜18g,乌梅2g,炙甘草12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苔腻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肢体沉重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舌苔基本恢复正常,以前方6剂。五诊:肢体困重消除,以前方6剂。六诊:注意力较前明显改善,以前方6剂。七诊:肢体沉重解除。之后,为了巩固疗效,又以前方治疗60余剂后,将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次,治疗约6个月,身体较前增高1.5cm,第二性征发育正常。随访3年,身高如正常同龄人。

【用方提示】根据头发稀少、脉沉弱辨为肾阳虚,再根据注意力不集中、易于健忘辨为心阳虚,因口淡不渴、舌质淡辨为阳虚,又因肢体沉重、苔白腻辨为痰湿,以此辨为心肾阳虚、痰湿阻滞证。方以桂枝人参汤温阳散寒、健脾益气、生化阳气;以海蛤汤温补肾阳、化生肾精、摄纳肾气;以二陈汤醒脾燥湿、行气和胃。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冠心病、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冠脉狭窄式闭塞是引起心肌缺血的最主要原因,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由此引起的心脏病即为“冠心病”。

【导读】根据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病变证机是阳虚,治以桂枝人参汤温阳益气;又因病变证机痰湿,故与小半夏汤合方;更因阳虚病变证机比较重,故与四逆汤合方治之。

郑某,女,65岁。有10年冠心病、心肌缺血病史,近因心痛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心痛,心中痞硬,因劳累加重,汗出,倦怠乏力,手足不温,咽中似痰阻,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弱。辨为阳虚寒痰证,治当温阳散寒、燥湿化痰。给予桂枝人参汤、小半夏汤与四逆汤合方加味:桂枝12g,白术10g,红参10g,干姜10g,生川乌(因无生附子,故以生川乌代)5g,薤白24g,姜半夏24g,生姜24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心痛发作次数减少、程度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汗出止,以前方6剂。四诊:心痛缓解,中心痞硬解除,以前方6剂。五诊:手足温和,咽中似痰阻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悉除,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6个月。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心痛、因劳累加重、脉沉弱辨为心气虚,再根据汗出、手足不温辨为阳虚不固,因咽中似痰阻、苔白腻辨为痰湿,以此辨为阳虚寒痰证。方以桂枝人参汤健脾益气、温阳养心;以小半夏汤醒脾燥湿、化痰利咽;以四逆汤温阳通脉散寒;加薤白通阳宽胸。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方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由“桂枝去皮、一两(3g),甘草炙、二两(6g),牡蛎熬、二两(6g),龙骨二两(6g)”所组成,是益气温阳、潜阳安神的基本代表方,主治心阳虚烦躁证。

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又称精神疲劳综合征)属于神经症,是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的神经症。

【导读】根据神经衰弱的病变证机是心阳虚,治当选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又因病变证机有气郁,故与四逆散合方疏肝解郁。

许某,女,52岁。有多年神经衰弱病史,服用中西药即改善症状表现,可停药则诸症复发,近因失眠(每日睡眠不足4小时)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失眠多梦,头晕目眩,心烦急躁,情绪低落,汗出,倦怠乏力,手足不温,舌质淡红,苔薄白夹黄,脉沉弱。辨为心阳虚弱、肝气郁滞证,治当温补心阳、疏肝解郁。给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与四逆散合方:桂枝6g,龙骨12g,牡蛎12g,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红参10g,附子10g,干姜10g,炙甘草12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汗出减少,以前方6剂。三诊:手足温和,失眠多梦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头晕目眩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五诊:每日睡眠约6小时,以前方6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3个月。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失眠多梦、手足不温辨为心阳虚,再根据汗出、倦怠乏力辨为心气虚,因情绪低落、心烦急躁辨为肝郁,以此辨为心阳虚弱、肝气郁滞证。方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益气温阳、潜阳安神;以四逆散疏肝解郁、调理气机;加红参补益心气,附子、干姜温阳益心。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桂枝附子汤合方

桂枝附子汤由“桂枝去皮、四两(12g),附子炮、去皮、破、三枚(15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甘草炙、二两(6g)”所组成,是温阳益气、散寒通痹的基本代表方,主治阳虚内阻证。

风湿性心脏病

【导读】根据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证机是心阳虚,治当选用桂枝附子汤;又因病变证机有寒瘀,故与当归四逆汤合方活血补血、通经散寒。

党某,男,47岁。有多年风湿性心脏病病史,服用中西药,可未能有效改善病情,近因心悸、心痛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心悸,心痛如针刺,动则气喘,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大便溏泄,舌质暗淡夹瘀紫,苔薄白,脉沉弱涩。辨为心阳虚弱、瘀血内阻证,治当温补心阳、活血化瘀。给予桂枝附子汤与当归四逆汤合方:桂枝12g,附子15g,生姜10g,大枣25枚,当归10g,白芍10g,细辛10g,通草6g,红参10g,五灵脂10g,蒲黄10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心悸、心痛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大便恢复正常,以前方6剂。四诊:动则气喘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心悸、心痛止,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明显缓解,以前方治疗50余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心悸、动则气喘辨为心气虚,再根据心痛如针刺、舌质暗淡夹瘀紫辨为瘀血,因畏寒怕冷、手足不温辨为阳虚,以此辨为心阳虚弱、瘀血内阻证。方以桂枝附子汤温壮阳气散寒通脉;以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活血通经;加红参补益心气,五灵脂、蒲黄活血化瘀止痛。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桂苓五味甘草汤合方

桂苓五味甘草汤由“桂枝去皮、四两(12g),茯苓四两(12g),甘草炙、三两(9g),五味子半升(12g)”所组成,是温阳益气、平冲敛肺的基本代表方,主治寒饮郁肺气冲证。

慢性支气管炎

【导读】根据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变证机是寒饮郁肺,治当桂苓五味甘草汤,又因病变证机有郁热,故与大黄甘草汤合方清泻郁热。

杨某,男,7岁。有4年支气管炎病史,近因咳喘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咳喘,痰多色白,受凉加重,口燥多涎,鼻塞不通,面色红赤,大便干结,舌质淡,苔薄白,脉浮弱。辨为寒饮郁肺、郁热夹杂证,治当温肺化饮、宣利鼻窍。给予桂苓五味甘草汤与大黄甘草汤合方:桂枝12g,茯苓12g,五味子12g,大黄6g,麻黄10g,杏仁15g,生甘草1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大便通畅,以前方6剂。三诊:咳喘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鼻塞减轻,以前方6剂。五诊:口中唾液减少,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基本解除,为了巩固疗效,又以前方治疗12剂。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咳喘、受凉加重辨为寒,再根据痰多色白辨为寒饮,因面色红赤、大便干结辨为寒夹热,以此辨为寒饮郁肺、郁热夹杂证。方以桂苓五味甘草汤温肺降逆;以大黄甘草汤清泻郁热;加麻黄宣肺利窍,杏仁肃降肺气。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桂枝加大黄汤合方

桂枝加大黄汤由“桂枝去皮、三两(9g),芍药六两(18g),大黄二两(6g),甘草炙、二两(6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所组成,是益气温阳、补血通络,兼以泻实的重要代表方,主治气虚络瘀重证。

慢性肠胃炎

慢性肠胃炎是指由不同病因所致的胃、肠黏膜慢性炎症。

【导读】根据慢性肠胃炎的病变证机是脾胃虚弱夹热,治以桂枝加大黄汤;又因脾胃虚寒比较重,与桂枝人参汤合方;更因病变证机有瘀血,故与失笑散合方治之。

邱某,女,49岁。有多年慢性肠胃炎病史,服用温热药即大便干结不通,服用寒下药即加重胃痛,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脘腹疼痛,因食凉或受凉加重,手足不温,口渴欲饮热水,大便干结,舌质暗淡夹瘀紫,苔薄黄,脉沉弱涩。辨为脾胃虚寒、络瘀夹热证,治当温阳益气、通络清热。给予桂枝加大黄汤、桂枝人参汤与失笑散合方加味:桂枝12g,白芍18g,生姜10g,大枣12枚,白术10g,红参10g,干姜10g,大黄6g,五灵脂10g,蒲黄10g,炙甘草6g。嘱其忌食辛辣,不食生冷,不饱食。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大便通畅,以前方6剂。三诊:脘腹疼痛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手足温和,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基本解除,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治疗30余剂。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脘腹疼痛、手足不温辨为脾虚夹寒,再根据口渴欲饮热水、苔薄黄辨为寒夹热,因舌质暗淡瘀紫、脉沉弱涩辨为瘀,以此辨为脾胃虚寒,络瘀夹热证。方以桂枝加大黄汤温阳益气,兼清夹热;以桂枝人参汤温阳散寒、健脾益气;以失笑散活血通络止痛。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桂枝加附子汤合方

桂枝加附子汤由“桂枝去皮、三两(9g),芍药三两(9g),炙甘草、二两(6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5g)”所组成,既是辨治太阳中风证与阳虚证相兼证的基本代表方,又是辨治阳虚证的重要代表方,尤其是对心阳虚证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心肌炎

心肌炎是指心肌本身的炎症病变。根据心肌炎临床表现分为感染性心肌炎与非感染性心肌炎。

【导读】根据心肌炎的病变证机是心阳虚,治当选用桂枝加附子汤;又因病变证机有瘀血阻心,故与失笑散合方,既温阳又化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