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
20945700000022

第22章 《伤寒杂病论》方(21)

烟酸缺乏病

烟酸缺乏病是指以皮肤、胃肠道、神经系统为主的营养障碍性疾病。

【导读】根据烟酸缺乏病的病变证机是心肾阳虚,治以桂枝人参汤;又因病变证机有瘀血,故与温经汤合方治之。

黄某,女,41岁。在3年前发现四肢、胸腹部皮肤厚粗、色素加深,经检查,诊断为烟酸缺乏病,服用补充烟酸类药物,没有取得明显治疗效果,又服用维生素类及中药等,也未取得预期治疗目的,近因症状加重前来诊治。刻诊:皮肤粗厚、色素沉着、裂纹,记忆力减退,口腔溃烂,腰酸,手足不温,舌质暗淡瘀紫,苔薄白,脉沉弱涩。辨为心肾阳虚、瘀血阻滞证,治当温补心肾、活血化瘀。给予桂枝人参汤与温经汤合方:红参10g,白术10g,干姜10g,桂枝12g,吴茱萸10g,当归10g,川芎6g,阿胶珠6g,生姜6g,牡丹皮6g。麦门冬24g,姜半夏12g,炙甘草12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手足温和,以前方6剂。三诊:口腔溃烂痊愈,以前方6剂。四诊:腰酸减轻,以前方6剂。五诊:自觉皮肤粗厚有改善,以前方6剂。六诊:色素沉着淡化,以前方6剂。之后,又以前方治疗40余剂,诸症有明显好转,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3个月,四肢、胸腹部皮肤色泽恢复正常。随访1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记忆力减退辨为心,再根据腰酸辨为肾,因手足不温、脉沉弱辨为阳虚,又因舌质暗淡瘀紫、脉沉涩辨为瘀血,以此辨为心肾阳虚,瘀血阻滞证。方以桂枝人参汤健脾益气,温补心肾;以温经汤温阳散寒,活血化瘀。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鱼鳞病

鱼鳞病是一种遗传性皮肤角化障碍性皮肤病,中医称为蛇皮癣。

【导读】根据鱼鳞病的病变证机是阳虚,治以桂枝人参汤;又因病变证机有痰湿,故与导痰汤合方;更因病变证机有瘀血,故又与蛭虻归草汤合方治之。

牛某,女,7岁。在3岁时因感冒高热,之后发现小腿肚皮肤粗糙,渐渐蔓延至大腿、胸腹部,轻度瘙痒,经某省级医院皮肤科检查,诊断为鱼鳞病,治疗无论是外用药,还是内服药,都未能取得治疗效果,近因皮肤瘙痒前来诊治。刻诊:皮肤粗糙如鱼鳞、瘙痒,手足不温,舌质暗淡边有轻微瘀紫,苔白略腻,脉沉弱涩。辨为阳虚痰瘀证,治当温补阳气、燥湿化痰、活血化瘀。给予桂枝人参汤、导痰汤与蛭虻归草汤合方:红参10g,白术10g,干姜10g,桂枝12g,茯苓12g,姜半夏12g,陈皮12g,生天南星3g,枳实3g,水蛭6g,虻虫3g,当归12g,炙甘草12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6服。二诊:瘙痒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手足温和,以前方6剂。四诊:瘙痒较前又有减轻,以前方6剂。五诊:瘙痒止,以前方6剂。六诊:皮肤粗糙略有好转,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60余剂,皮肤较前有光滑感,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1年余,下肢皮肤粗糙基本消退,胸腹部仍有轻微粗糙。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手足不温、苔白辨为阳虚,再根据苔白略腻辨为痰,因舌质暗淡边有轻微瘀紫、脉涩辨为瘀,以此辨为阳虚痰瘀证。方以桂枝人参汤温阳益气;以导痰汤温阳燥湿化痰;以蛭虻归草汤活血破瘀。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肌肉萎缩

肌肉萎缩是指横纹肌营养障碍,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等而导致肌肉体积缩小的一种疾病。根据致病原因分为神经源性肌肉萎缩、肌源性肌肉萎缩和废用性肌肉萎缩。

【导读】运用桂枝人参辨治肌肉萎缩的病变证机是脾肾阳虚;又因阳虚病变证机比较重,故与右归丸合方治之。

杨某,男,42岁。有6年肌营养不良病史,曾在郑州、石家庄、北京等地治疗,均因治疗效果不明显而更医,近因下肢无力、行走困难前来诊治。刻诊:肌肉萎缩松弛,行走困难,腰膝酸软,腹胀,面色萎黄,耳鸣,头晕目眩,大便溏泄,手足不温,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辨为脾肾阳虚、精气亏损证,治当补益脾肾、化生阳气。给予桂枝人参汤与右归丸合方:桂枝12g,干姜10g,红参10g,白术10g,炙甘草12g,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0g,枸杞子10g,菟丝子12g,鹿角胶(冲服)12g,杜仲12g,肉桂6g,当归10g,附子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大便成形,以前方6剂。三诊:头晕目眩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腹胀止,以前方6剂。五诊:腰膝酸软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较前均有好转,以前方60余剂,肌肉萎缩明显恢复。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10g,每日3次。随访2年,症状控制,病情稳定,行走尚可。

【用方提示】根据肌肉萎缩松弛、腹胀辨为脾气虚,再根据腰膝酸软、耳鸣辨为肾气虚,因手足不温、舌质淡辨为阳虚,又因头晕目眩、脉虚弱辨为精气亏损,以此辨为脾肾阳虚,精气亏损证。方以桂枝人参汤健脾益肾、温补阳气、化生精血,以右归丸补益肾精、温壮阳气。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骶髂关节、脊柱骨突(滑膜关节)、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的强直、疼痛为主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多发性的疾病。青年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导读】桂枝人参汤既是辨治脏腑气虚寒证的基本代表方,又是辨治筋脉关节寒证的重要基本方。根据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变证机是阳虚,治以桂枝人参汤;又因病变证机有寒湿,故与乌头汤合方;更因病变证机有瘀热,故又与桃核承气汤合方治之。

闫某,男,29岁。3年前出现腰背及骶髂僵硬,且夜间痛甚,经检查,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服用中西药,未能有效控制症状,近因疼痛加重前来诊治。刻诊:腰背及骶髂僵硬,夜间痛甚如针刺,畏寒怕冷,疼痛因受凉加重,倦怠乏力,肢体活动不利,口干欲饮热水,舌质淡红瘀紫,苔薄黄,脉沉细涩。辨为阳虚瘀热证,治当温补阳气、凉血化瘀。给予桂枝人参汤、乌头汤与桃核承气汤合方:桂枝12g,干姜10g,红参10g,白术10g,麻黄10g,白芍10g,黄芪10g,生川乌10g,大黄12g,芒硝8g,桃仁9g,炙甘草12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口干解除,大便溏泄,以前方减大黄为6g,芒硝为5g,6剂。三诊:夜间疼痛较前减轻,大便仍溏泄,以前方减大黄为4g,芒硝为3g,6剂。四诊:舌苔基本恢复正常,大便趋于成形,以前方6剂。五诊:畏寒怕冷解除,以前方6剂。六诊:腰背及骶髂僵硬明显好转,以前方60余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次,治疗6个月。随访1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疼痛因受凉加重、倦怠乏力辨为阳虚,再根据舌质淡红、苔薄黄辨为热,因口干欲饮热水辨为阳虚夹热,又因舌质瘀紫、脉沉细涩辨为瘀,以此辨为阳虚瘀热证。方以桂枝人参汤温补阳气、化生气血;以乌头汤温阳散寒、益气缓急;以桃核承气汤泻热祛瘀。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银屑病关节炎

银屑病关节炎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关节和周围软组织疼痛、肿胀、压痛、僵硬和运动障碍的一种炎性关节病。

【导读】辨治银屑病关节炎既要权衡关节疼痛,又要兼顾银屑病。根据关节炎的病变证机是阳虚,治以桂枝人参汤;又因病变证机有寒郁,故与大乌头煎合方;更因病变证机夹湿热,故又与四妙丸合方治之。

樊某,女,27岁。有7年银屑病病史,又有2年关节炎病史,近因关节疼痛加重前来诊治。刻诊:足趾关节疼痛,不能行走,因寒加重,胸腹背腰及四肢银屑瘙痒,口苦,肢体烦重,手足不温,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沉弱。辨为阳虚湿热证,治当温补阳气、清热燥湿。给予桂枝人参汤、大乌头煎与四妙丸合方:桂枝12g,干姜10g,红参10g,白术10g,生川乌15g,黄柏24g,薏苡仁24g,苍术12g,怀牛膝12g,炙甘草12g。6剂,煎药时加入蜂蜜50mL,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足趾关节疼痛略有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手足转温,以前方6剂。四诊:胸腹背腰及四肢银屑瘙痒减轻,以前方6剂。五诊:足趾关节疼痛明显好转,以前方6剂。六诊:足趾关节仍有疼痛,但较前则能行走,以前方15剂,足趾关节疼痛基本解除。随访1年,未再出现关节疼痛。

【用方提示】根据遇寒加重、手足不温辨为阳虚,再根据肢体沉重、苔黄腻辨为湿热,因口苦、脉沉弱辨为阳虚夹热,以此辨为阳虚湿热证。方以桂枝人参汤健脾益气、化生阳气;以大乌头煎温阳逐寒止痛;以四妙丸清热燥湿、利湿行血。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痛经

痛经是指女子在月经前后或经期出现小腹部疼痛,伴腰骶部疼痛为主的临床综合征。根据痛经特点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该病好发于15~25岁。本节主要介绍原发性痛经。

【导读】根据痛经的病变证机是阳虚,治以桂枝人参汤温阳益气;又因病变证机有瘀热,治以下瘀血汤合方治之。

谢某,女,24岁。自14岁月经初潮即有痛经,每次月经期必须服用西药,才能缓解疼痛,也多次服用中成药及汤剂,仍未取得预期治疗目的,近因其妹介绍前来诊治。刻诊:经痛如针刺,口渴喜热饮,心胸烦热,倦怠乏力,手足不温,小腹怕冷,疼痛因受寒加重,带下色白量多,经常大便溏泄,舌质暗红夹瘀紫,苔薄白,脉沉涩。辨为阳虚瘀热证,治当益气温阳,兼清瘀热。给予桂枝人参汤与下瘀血汤合方加味:桂枝12g,人参10g,白术10g,干姜10g,大黄(不后下)6g,桃仁5g,虫10g,吴茱萸10g,牡丹皮15g,乳香10g,没药10g,炙甘草12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心胸烦热止,手足转温,以前方6剂。三诊:带下量多止,以前方6剂。四诊:月经来潮仅有轻微腹痛,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基本解除。之后,为了巩固疗效,嘱其在每次月经来潮前1周以前方6剂,连续用药4个疗程。随访1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手足不温、带下色白辨为寒,再根据倦怠乏力辨为气虚,因经痛如针刺、脉沉涩辨为瘀血,又因心胸烦热、舌质暗红辨为寒夹瘀热,以此辨为阳虚瘀热证。方以桂枝人参汤益气健脾、温阳散寒;以下瘀血汤活血化瘀、兼泻瘀热;加吴茱萸温经散寒,牡丹皮凉血散瘀,兼清积热,乳香、没药,以活血行气止痛。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遗精

遗精是指在无性行为的情况下而发生的一种射精活动。根据其表现特点分为生理性遗精与病理性遗精。

【导读】根据遗精的病变证机是阳虚,治以桂枝人参汤;又因病变证机有肾精不固,故与金锁固精丸合方;更因病变证机有瘀血,故与蛭虻归草汤合方治之。

刘某,男,35岁。有多年遗精病史,曾在石家庄、北京、郑州等地多家医院诊治,经常服用中西药,可没有达到预期治疗效果,还采用多种自我保健疗法,也没有取得明显治疗效果,近因遗精加重前来诊治。刻诊:每周至少遗精3次(有时同房后仍遗精),阴茎时痛如针刺,手足不温,畏寒怕冷,倦怠乏力,腰酸,大便溏泄,口淡不渴,舌质淡瘀紫,苔薄白,脉沉弱涩。辨为阳虚瘀阻证,治当温补阳气、活血化瘀。给予桂枝人参汤、金锁固精丸与蛭虻归草汤合方:桂枝12g,干姜10g,红参10g,白术10g,沙苑蒺藜30g,芡实30g,莲须30g,莲肉30g,龙骨15g,牡蛎15g,当归12g,水蛭6g,虻虫3g,炙甘草12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手足转温,腰酸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畏寒怕冷解除,以前方6剂。四诊:遗精减少为1次,以前方6剂。五诊:未再出现遗精,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悉除,以前方6剂。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遗精、倦怠乏力、脉沉弱辨为气虚,再根据腰酸、手足不温辨为阳虚,因舌质淡瘀紫、脉沉弱涩辨为瘀,以此辨为阳虚瘀阻证。方以桂枝人参汤温阳散寒、健脾益气;以金锁固精丸固肾涩精;以蛭虻归草汤破血逐瘀、补血益气。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精子减少症

精子减少症是指精子数目少于正常值。正常精子数为0.6亿~1.5亿/mL,有时可达每毫升2亿;精子数目低于0.2亿/mL,则称为精子过少症。

【导读】根据精子减少症的病变证机是阳虚,治以桂枝人参汤;又因病变证机有元气亏损,故与海蛤汤合方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