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
20945700000024

第24章 《伤寒杂病论》方(23)

杨某,女,28岁。在2年前因感冒而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曾多次在当地及郑州治疗,虽服用中西药,但没有达到预期治疗目的,近因心悸、胸闷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心悸,胸闷,胸痛如针刺,手足不温,倦怠乏力,口淡不渴,舌质暗紫夹瘀斑,苔薄白,脉沉涩。辨为阳虚络瘀证,治当温补阳气、活血化瘀。给予桂枝加附子汤与失笑散合方加味:桂枝9g,白芍9g,生姜9g,大枣12枚,炙甘草6g,生川乌6g,生草乌6g,五灵脂12g,蒲黄12g,人参10g,白术15g。6剂,水煎服,每剂第一次煎50分钟,第二次煎25分钟,合并两次药液,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心悸、胸闷大减,以前方6剂。三诊:手足转温,胸痛止,以前方6剂。四诊:诸症基本解除,以前方20余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3g,每日3服,用药约3个月。随访1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手足不温、口淡不渴、苔薄白辨为寒,又根据心悸、倦怠乏力辨为气虚,因胸痛如针刺、舌质暗紫、脉沉涩辨为络瘀,以此辨为阳虚络瘀证。方以桂枝加附子汤温阳益气、散寒通脉;以失笑散活血化瘀止痛;加人参、白术以健脾益气。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内分泌失调

内分泌失调是指人体的内分泌腺激素或多或少而引起的表现。

【导读】根据内分泌失调的病变证机是阳虚,治以桂枝加附子汤温阳;又因虚寒病变证机比较重,故与四逆加人参汤合方温补阳气。

夏某,女,50岁。有10年内分泌失调病史,经省市级多家医院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器质病变,可服用中西药,未能有效控制症状表现,近因汗出加重前来诊治。刻诊:自觉身体发热,触摸肌肤则冰冷,动则周身大汗,口渴欲饮热水,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辨为卫阳虚弱、营不敛卫、卫气浮越证,治当益卫敛营、温阳固卫。给予桂枝加附子汤与四逆加人参汤合方加味: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生川乌(因无生附子,故以生川乌代)5g,附子5g,大枣12枚,干姜5g,红参6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汗出减少,以前方6剂。三诊:自觉发热缓解,以前方6剂。四诊:肌肤冰冷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五诊:汗出止,口渴消除,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悉除,为了巩固疗效,又以前方治疗30余剂。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汗出、肌肤冰冷辨为卫虚,再根据口渴欲饮热水辨为阳虚不化阴津,因脉沉弱辨为卫虚,又因自觉身体发热辨为卫虚浮越,以此辨为卫阳虚弱、营不敛卫、卫气浮越证。方以桂枝加附子汤温阳益气、散寒固表;以四逆加人参汤温阳益气生津。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桂枝加桂汤合方

桂枝加桂汤由“桂枝去皮、五两(15g),芍药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所组成,是益气温阳、平冲敛降的重要代表方,主治阳虚奔豚证或阳虚气逆证。

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女子在绝经期出现内分泌性腺素减少所引起的一系列表现。

【导读】根据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变证机是阳虚气逆,治以桂枝加桂汤温阳降逆;又因寒逆病变证机比较重,故与吴茱萸汤合方治之。

谢某,女,50岁。有4年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史,近因症状加重前来诊治。刻诊:腹胀,少腹浊气冲咽喉逆胸胁至头部达四肢,烦躁,倦怠乏力,手足不温,食后欲呕,口淡不渴,舌质淡红,苔白中心夹黄,脉沉弱。辨为阳虚寒盛气逆证,治当温阳散寒、益气降逆。给予桂枝加桂汤与吴茱萸汤合方加味:桂枝15g,白芍10g,生姜15g,大枣12枚,吴茱萸24g,红参10g,厚朴24g,黄连6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腹胀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未再出现气冲咽喉,以前方6剂。四诊:气上冲头减轻,以前方6剂。五诊:食后欲呕消除,以前方6剂。六诊:大便略有干结,以前方减吴茱萸为20g,6剂。七诊:诸症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2个月。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少腹浊气冲咽喉逆胸胁至头部达四肢辨为奔豚,再根据手足不温、口淡不渴辨为寒,因倦怠乏力辨为气虚,因烦躁、食后欲呕辨为阳虚寒扰,以此辨为阳虚寒盛气逆证。方以桂枝加桂汤温阳益气、平冲降逆;以吴茱萸汤温阳散寒、益气降逆;加厚朴下气降逆,黄连兼清郁热。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合方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由“桂枝去皮、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生姜切、三两(9g),芍药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厚朴炙、去皮、二两(6g),杏仁去皮尖、五十枚(8.5g)”所组成,是辛温解肌、降肺平喘的重要代表方,主治肺虚寒饮证或太阳中风证与寒饮郁肺证相兼。

慢性支气管炎

【导读】根据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变证机是肺虚寒饮,治以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温肺益气降逆;又因阴寒病变证机比较重,故与四逆加人参汤合方治之。

杨某,男,56岁。有多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经常服用中西药,可未能有效控制咳喘,近因咳喘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咳嗽,气喘,痰多清稀色白,汗多,畏寒怕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辨为肺虚寒饮气逆证,治当温宣肺气、益气降逆,给予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与四逆加人参汤合方加味: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生川乌(因无生附子,故以生川乌代)5g,厚朴6g,杏仁10g,蛤蚧1对,大枣12枚,干姜5g,红参6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气喘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痰多减少,以前方6剂。四诊:咳喘得到有效控制,以前方6剂。五诊:汗出减少,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悉除,以前方6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丸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3个月。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咳喘、汗出辨为肺气虚,再根据痰多清稀辨为寒饮,因畏寒怕冷、脉沉弱辨为阳虚,以此辨为肺虚寒饮气逆证。方以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温肺益气、下气降逆;以四逆加人参汤温阳散寒、益气固肺;加蛤蚧摄纳肺气、以治咳喘。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方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由“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各9g),甘草二两(6g),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9g)”所组成,是辛温通阳、益气固涩的重要代表方,主治心肾虚寒证。

失眠

【导读】根据失眠的病变证机是心肾虚寒,治当选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又因心肾气虚比较明显,故与安神定志丸合方治之。

夏某,男,47岁。有多年失眠病史,近因失眠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失眠多梦,健忘,心烦,自汗,夜间小便4~5次,手足不温,口渴欲饮热水,舌质淡,苔薄白,脉弱。辨为心肾虚寒证,治当温肾益心、安神定志,给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与安神定志丸合方加味: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龙骨10g,牡蛎10g,大枣12枚,人参10g,茯苓20g,远志10g,石菖蒲8g,酸枣仁30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失眠多梦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心烦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失眠多梦较前减轻,以前方6剂。五诊:夜间小便2次,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基本缓解,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2个月。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失眠多梦、自汗辨为心气虚,再根据夜间小便多辨为肾虚,因口渴欲饮热水辨为气虚不化,以此辨为心肾虚寒证。方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温阳益气、交通心肾;以安神定志丸益气安神、开窍定志;加酸枣仁养心安神。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桂枝加黄芪汤合方

桂枝加黄芪汤由“桂枝三两(9g),芍药三两(9g),甘草二两(6g),生姜三两(9g),大枣十二枚,黄芪二两(6g)”所组成,既是辨治气虚表寒证的重要代表方,又是辨治寒湿黄汗证的重要基础方,临证若能因病症表现而酌情调整方药用量,则是用方最佳选择。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有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为多,好发于各个年龄及人群,且以1~5岁小儿发病率为最高。

【导读】根据流感病症表现及病变证机是风寒夹虚,治当选用桂枝加黄芪汤益气解表;又因病变证机有夹热,故与白虎汤合方,兼治郁热。

童某,女,55岁。半年前因患流感,经诊治后流感症状仍未完全解除,每日时轻时重,曾肌内注射丙种球蛋白,也未取得治疗效果。刻诊:低热,微恶寒,头微痛,打喷嚏,全身酸痛,神疲乏力,汗出,口淡不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或弱。辨为风寒夹热虚证,治当解肌散寒,兼清里热。给予桂枝加黄芪汤与白虎汤合方加味:桂枝9g,白芍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擘、12枚,黄芪6g,知母18g,石膏48g,粳米18g,细辛10g,白芷12g,红参18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诸症明显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诸症悉除,又以前方3剂,隔日1剂。四诊:要求巩固治疗效果,又以前方3剂,仍隔日1剂。

【用方提示】根据低热、微恶寒、口淡不渴辨为风寒表证,再根据神疲乏力、汗出辨为气虚,因舌红、苔薄黄辨为夹热,以此辨为风寒夹热虚证。方以桂枝加黄芪汤解肌发汗、调和营卫、补益正气;以白虎汤清泻郁热;加红参益气健脾,白芷、细辛辛散温通、透邪外散。

内分泌失调

【导读】根据内分泌失调的病变证机是卫虚不固,治以桂枝加黄芪汤益气固表;又因卫气虚弱比较明显,故与玉屏风散合方治之。

徐某,女,42岁。有多年内分泌失调病史,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自汗,月经来潮前1周汗出如珠,动则汗出更甚,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口渴欲饮水,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弱。辨为卫虚夹热证,治当益卫固表。给予桂枝加黄芪汤与玉屏风散合方加味: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黄芪30g,白术30g,防风15g,大枣12枚,红参6g,生地黄15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汗出减少,以前方6剂。三诊:口渴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经前经后汗出减少,以前方6剂。五诊:活动后汗出减少,以前方6剂。六诊:嘱其在每次月经来潮前1周服药,连续用药5次,每次6剂。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自汗、动则汗出辨为气虚,再根据手足不温辨为阳虚,因口渴欲饮水、舌质淡红辨为气虚夹热,以此辨为卫虚夹热证。方以桂枝加黄芪汤温阳散寒、补益卫气;以玉屏风散益气固卫;加人参大补元气,生地黄清热生津。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桂枝新加汤合方

桂枝新加黄芪汤由“桂枝三两(9g),芍药三两(9g),甘草二两(6g),生姜三两(9g),大枣十二枚,黄芪二两(6g)”所组成,既是辨治气虚表寒证的重要代表方,又是辨治寒湿黄汗证的重要基础方。临证若能因病症表现而酌情调整方药用量,则是用方最佳选择。

产后身疼痛

产后身疼痛是指女子分娩后因多种原因引起的身体疼痛。

【导读】根据产后身疼痛的病变证机是营卫气血虚,治以桂枝新加汤益气补血;又因气血虚病变证机比较明显,故与当归补血汤合方治之。

谢某,女,50岁。在26岁时,因产后引起全身肌肉疼痛,至今已20余年,虽经治疗,可全身肌肉疼痛未能有效控制,近因亲戚介绍前来诊治。刻诊:全身肌肉疼痛,因活动后加重,汗多,畏寒怕冷,手足不温,肌肉麻木,面色不荣,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辨为营卫气血虚证,治当益卫和营、补益气血。给予桂枝新加汤与当归补血汤合方加味:桂枝10g,白芍12g,生姜12g,生川乌8g,红参10g,大枣12枚,当归6g,黄芪30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汗出减少,以前方6剂。三诊:全身肌肉疼痛缓解,仍畏寒怕冷,以前方改生川乌为10g,6剂。四诊:全身肌肉疼痛基本解除,畏寒怕冷减轻,以前方6剂。五诊:汗出止,肌肉麻木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悉除,为了巩固疗效,又以前方治疗20余剂。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汗多辨为卫虚,再根据肌肉麻木辨为营虚,因全身肌肉疼痛、因活动加重辨为气虚,又因面色不荣辨为血虚,以此辨为营卫气血虚证。方以桂枝新加汤温阳益气、生化气血;以当归补血汤益气生血;生川乌温阳散寒、通络止痛。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合方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由“芍药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生姜切、三两(9g),白术、茯苓各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所组成,是辛温解肌、健脾利水的重要代表方,主治太阳中风证或脾虚水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