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瞬间芳华 风流永驻:民国十大名媛才女评传
20870600000010

第10章 苏雪林:载将离恨过铜湖(2)

散文集《绿天》,收录《绿天》《鸽儿的通信》《小小银翅蝴蝶的故事》《我们的秋天》《收获》《小猫》6篇散文,该书自1929年出版到1959年,三十年间,十多次再版,成为深受读者喜爱的畅销书。书中描写了女主人公的婚后生活,充满浪漫、热烈和甜蜜,表达细腻传神,犹如一幅绝美的生活画卷。其中《鸽儿的通信》一篇,作者以书简的形式,表现了主人公对留学海外的丈夫的思念,热情甜蜜又诗意盎然。

“五四”后的女作家,写爱情或温婉内敛,如冰心;或热情似火,如丁玲,但苏雪林别具一格:她的细腻叙事有诗情画意,既含蓄又活泼,兼抒情议论。其散文更像随笔小品,文白结合,清新明快,格调高雅,且不失理趣,有学者散文的风范。故评论家阿英称她为“女性作家中最优秀的散文作者”。

自传体小说《棘心》,以苏雪林以她在法国时的留学生活为背景,反映女主公的生活和心路历程。苏雪林说写作此篇小说是为了纪念母亲,但同时反映了她的个人经历和心路历程。小说主人公与苏雪林经历相似:受“五四”熏陶,走出旧家庭。但面对新旧思潮,内心充满抉择的痛苦、矛盾和迷茫——她喜欢新文学又留恋旧文学,她相信科学但又皈依宗教,她向往自由恋爱但又有传统的从一而终思想,最终她服从家长的包办……小说反映了那个时代思潮和人心变动,反映了新思想的崛起,旧家庭的败落,底层百姓的困苦,新青年的激情和迷茫,表现了青年知识分子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小说主人公的痛苦,也是作者苏雪林的痛苦。小说反映的是一种心态,启迪了一种思索。所以,一经出版,受到读者热捧。

她写爱情,不具体谈情,更不涉及性。她是新女性,但骨子里她是传统的,婉约的,理性的,能诗能文能做学问。她是新女性,可以写新体诗文,但坚持不放弃旧文学。

苏雪林1938年夏,苏雪林随武大迁往四川乐山。8年间,她专心于教学和学问研究。生活虽清苦,不时有日机轰炸,但她“那段岁月文思之怒放有笔底生花之概”,迸发出无限创造激情,先后出版有《青鸟集》、《屠龙集》、《南明忠列传》和《蝉蜕集》等作品。

苏雪林才华横溢,而且能量巨大,一生保持着创作的激情,笔耕不辍。诗歌、散文、小说、古典诗词、绘画等方面,都卓然有成,是一个多面手。加之她突出的个性,所以又被称为“另类才女”。

苏雪林的文字阳光、清澈,充满理想主义色彩,她个性如此,所以激情常在,得以高寿。她表现美丽的大自然、天真无邪的童心,唯美的爱情,仁慈的母爱。虽然她的现实并不完美,但作为作家她执着追求美。她的《绿天》,文辞宛丽,爱情甜蜜,而她的婚姻两样。这种“美丽的诺言”,是她的理想和慰藉。这并非自欺欺人,是她的追求,也是她的阳光、向上和坚强所在。写实则严酷地反映现实,不是苏雪林的风格,她不为之。

苏雪林留学法国时,学的是文学和绘画,当时她和女画家潘玉良成为好朋友,经常来往。在文字之余,苏雪林也时常作画。上海解放前夕,苏雪林到香港天主教会主办的真理学会编辑《时代学生》。在这里,她经常与同乡画家孙多慈等来往。她对绘画又开始有了兴趣,1950年她再到巴黎,以圆自己的画家梦。

在巴黎,苏雪林过的是一种自由浪漫又艺术的生活。她欧洲欧洲,写了大量游记,后续集为《三大圣地的巡礼》于1957年在台湾出版,后改名《欧游览胜》。她积极作画,写画评,后来出版了《苏雪林山水画册》和《我与国画》等。她到巴黎大学等高等学府听课,研究世界神话。她与画家朋友潘玉良,以及好友方君璧时常来往。她十分欣赏潘玉良的画,专门写了万余言的画评《看了潘玉良女士绘画展览以后》一文,盛赞潘玉良的画“气魄雄浑,表现力极强,大幅的画,充满了生命的跳动,热烈情绪的奔放,万不像纤弱女子的手笔。”

苏雪林喜欢作山水画,崇山峻岭,云海苍山、洪涛巨流,意象高大,境界高远,疏朗简括,气势宏传,画风古朴,不失传统文人画的以形写神,重神韵和意境。

才华,加上勤奋,加上旺盛的创作力,再加上高寿,苏雪林在百余年的生涯里笔耕不辍,直到生命的最后,为我们留下了各类作品共50余部近千万字的遗产。

才华加上鲜明的个性,使苏雪林被称为“另类才女”。苏雪林本人及其生活,她的才华及其作品,她身上体现出的统一和矛盾,让人们对她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这就是她,一个丰富立体的她。无论批评甚至谩骂她的人有多少,她仍然自信而熠熠地站在那里,笑着,无人可代。

学界福尔摩斯

苏雪林奉母命完婚三个月后,母亲病故。她到上海夫家居住。次年(1926年),经陈钟凡举荐,她其到苏州景海女师任国文主任,并在东吴大学兼任诗词选课讲师。此时,在工作和写作之余,她对研究古典诗词产生深厚兴趣。在写小说之余,她又发现了自己的一大乐趣。她为之欢欣鼓舞。她说:“这是一种发现的满足”。并且,她有种感觉和自信,一定能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苏雪林在学术研究中找到乐趣,她在《谈写作的乐趣》一文中说:“这一类心灵探险时沿途所拾摄的奇珍异宝,令人精神鼓舞,勇气倍增,觉得为这个研究牺牲一切都是值得的。而且这种写作的乐趣,真是南面王不易也!”

苏雪林好学深思,自学能力强,悟性也高。在东吴大学教授《旧诗选读》时,因教材都是用的原文,她需要找一些前人的注解本来辅助教学。但当她讲到李义山《圣女词》《重过圣女词》和《碧城三首》时,她发现朱鹤龄、冯浩等人所做的笺注和解读有些牵强。她就想:与其用这些资料,不如探究诗歌本身的典故和本事。

就这样,苏雪林对李义山诗歌的考证工作就这样开始了。一般人认为李商隐的无题词是以爱情来寄君臣关系,而且晦涩难懂,朦胧不可确解。但苏雪林经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李商隐的这些无题诗,是用隐讳曲折的方式,来表现他与女道士宋华阳和宫嫔飞鸾、轻凤姊妹花的恋爱关系罢了。

1927年春天,苏雪林发表《李义山恋爱事迹考》,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当时著名的小说家和出版家曾朴后对苏雪林大加赞誉,称她为“学术界的福尔摩斯”。这次研究的成功,使苏雪林备受鼓舞。总结这次经验时,她说:“我对李义山的诗,素来没有大研究过。偶然读到《圣女词拟意》等篇,疑惑义山有和女道士宫嫔恋爱的事迹,因此引起我研究他的诗集的兴味。陆续考证,不意竞积成了一本四万余字的小册子。”然后,她又开始研究清代词人纳兰容若和龚自珍的恋爱史,写成《<;饮水词>;与<;红楼梦>;》和《<;丁香花>;疑案再辨》,在武汉大学的《文哲季刊》上发表,后发表《清代两大词人恋爱史》。

1930年秋,苏雪林辞去东吴大学教职,受邀到安徽大学任教。此时的安大,群英荟萃,有陆侃如、冯沅君、朱湘、饶孟侃、刘英士等名流大腕。苏雪林讲授文化史。由于没有讲义,只有大纲。她只好自己查找资料。一次准备讲外国古代文化,涉及到两河、希腊的文化与神话,苏雪林把它们与中国的屈原和《楚辞》做对比研究,不想,在广泛的查阅中,她又有新发现,她发现屈原及其《九歌》《九问》《楚辞》等大有研究的空间。于是,她开始进入屈赋的。先后发表《天问里的三个神话》、《昆仑之谜》、《山鬼与酒神》、《国殇乃无头战神考》、《天问九重天考》《屈原与九歌》《屈赋新探》等著作。苏雪林笑稳定这是“意外的收获。”

苏雪林半生研究屈赋,成就卓然,学者称她的屈赋研究,竟挖出来“先秦时代外来文化考”的大矿藏来,而这大矿藏竟又连通着“世界文化同源说”,称赞她的研究有惊人的发现,有开拓性贡献。苏雪林在《我研究屈赋的经过》(1962年7月《作品》4卷1期)一文中总结自己研究屈赋的特点时说:“第一,我发现了世界文化同出一源,中国文化是世界的一支。第二,我研究屈赋竟得到一个“一以贯之”的方法。用这个方法不但能把中国许多杂乱无章的文化分子整理成一种秩然有序的系统,而且也能把世界文化整理出一个头绪来。第三,我主张经史子集打成一片,不但藉以解决屈赋问题,竟可藉以贯穿我国古书的脉络。第四,官方文化与民间文化揉合一处,始可窥见中国文化的全貌。”苏雪林做学问的功底已日臻成熟。

苏雪林还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出版《诗经杂俎》《玉溪诗谜》《唐诗概论》和《中国文学史》《中国现代戏剧小说1500种提要》(与法国汉学家善秉仁合编)等有分量的学术著作。

1931年夏,苏雪林经好友袁昌英的举荐,到武汉大学任教。苏雪林“半路出家”没有文凭,只好被聘为“特约讲师”。虽有校长王世杰和文学院院长陈源的欣赏和袒护,但别人难免对她有所不屑。要强的苏雪林不以为意,心下暗暗想:很快我就要你们对我刮目相看。她讲授“中国文学史”、“新文学研究”等课程,需要自己认真写讲义,十分辛苦,但她乐在其中。加之珞珈山优美的环境,她暂时远离婚姻的不快,忽略同事的斜眼,尽情还算愉快。这让她又充满了旺盛的创造力。她在教学之余投入到对古典文学的研究之中,成果丰硕:193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她的《唐诗概论》,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她的《辽金文学史》。很快,原来对她不屑一顾的同事们对她另眼相看了。当时的武大,有三大才女:袁昌英、凌叔华和苏雪林。三人都是名媛,但性格各异,袁昌英大方,凌叔华雅致,苏雪林偏激,但关系很好,情同姐妹,被誉为“珞珈三剑客”。

在研究古典文学的同时,苏雪林还把目光拉回现代,对现代文学和作家们进行研究,写了大量评论文章,后来结集为《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出版。客观说,苏雪林对现代作家周作人、冰心、凌叔华、徐志摩、施蛰存、张资平、沈从文等作家及作品的评论,既客观又真诚,而且见解独到,自成一家。

整体看,苏雪林的学术研究,有自己独特的视角,而且眼界高,视野开阔,自觉地与世界文化的源流接轨,论证翔实而有力,发人深省。苏雪林的治学,重考据,深研力挖,追根溯源,加之她美丽而有表现力的文辞,让她的学术著作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有人说,因婚姻不幸福,苏雪林才把更多精力用在写作和学问上。但我想,这只是表面的,根源还在于她的志趣和野心。她是才女,心性高,自我期许高,当然不会自弃才华安于平凡。就算她有婚姻幸福,家中有子,以她的个性,也不会放弃事业做全职太太。事业心让她的传统更多体现在文字上。

苏雪林是这样的才女,因为心有敏感、细腻、婉约和唯美,所以能做文学,能作画;因为心有理性、思想,爱真诚真理,所以能做学问;因为能言善辩,爱憎分明,喜欢人前逞强,所以能做评论。一个才华多面性格鲜明精力旺盛的才女,而且一生孜孜不倦,年愈百岁而不衰。相当自信,如此强大。实在令人叹服。

木瓜性格

苏雪林从小个性很强,顽皮而叛逆。

小时候,她就表现出叛逆。因为贪玩调皮,不像个闺中小姐的样子,不得祖母喜欢,她也不以为意,并不去讨好老祖宗。母亲贤淑善良,经常在大家庭中受气,她会大胆地站在母亲这一边。祖母不让她上学,长大后逼她结婚,她就耍赖皮,哭闹着甚至以死相逼,也要上学,不达目的不罢休。让长辈们拿她没办法,只有摇头叹息的份儿。后来她在婚姻上就范家庭,只是出于对母亲的孝心和责任。

苏雪林天资高,自小饱读诗书,十分自负。她的父亲是晚清秀才,也是个读书人,但有时偶尔念书错一两个字,苏雪林就会不客气指出来。在私塾上学,她说先生学问平平,根本教不了她。她经常在课上指出先生的错谬,让先生十分难堪。

在安庆上学时,苏雪林不公早已经表现出诗书书画方面的才艺,在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也不肯落后,十分争胜好强,处处要拔尖儿。同学中有穿华丽“名牌”服饰的,她回家也吵闹着向母亲要;在安庆女师上学时,为了保持第一名成绩,她和“竞争对手”明争暗斗,甚至为此矛盾激化,两人结怨很深。

由此可见,她从小就不是一个乖女孩儿,少有女生的温柔娴静,也不愿做淑女。她才华横溢,聪明自负,艺高人胆大,而且自命不凡。

在后来的工作和为人处事中,苏雪林也不是一个平易近人和和气的人。比如她在沪江大学任教时,因对不满于浮华校风,她在壁报上写文章公开批评,得罪学校当局,结果不久被解聘。

她是才女,难免有些高傲轻狂,经常看不惯人,就会叛逆,与人生嫌隙矛盾。她口无遮拦,主观固执,不大考虑别人的感受,甚至主观固执,偏激走极端,意气用事,结果很容易得罪了人。这是她热情的源泉,也是她性格中的缺陷。晚年,苏雪林反思自己的性格说:“太容易得罪人”,“暴露自己的修养缺欠”,真是“木瓜”性格,实在是不谙人情世故的表现。

那么,她在文字上怎么能够那么婉丽柔美呢?为什么表现在外面,却是那么有攻击性,容易伤到人?也许,她骨子里是婉约的女儿,但现实总让她失望着急,所以忍不住要发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