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成渝经济区会展业发展研究
20793800000047

第47章 重庆建设长江上游“会展之都”的思考(1)

2009年1月,《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提出“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打造长江上游地区的‘会展之都’、‘购物之都’和‘美食之都’,形成区域商贸会展中心,促进实现流通现代化”,从全国和全局的层面将重庆市会展业发展提到了一个新高度,并明确了定位。本章探讨了重庆市建设长江上游“会展之都”的思路和对策,供有关部门和机构参考。

一、建设长江上游“会展之都”的定位与总体思路

(一)建设长江上游“会展之都”的战略定位

作为我国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长江上游未来的经济中心,重庆会展业发展的总体定位应与之相适应,即长江上游“会展之都”,是我国长江上游地区政治、文化、科技、装备制造业会展的首位城市,是品牌专业会展的西部重点城市和全国知名会展城市。通过大力发展,实现会展经济的市场化运作,推动会展业向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集团化方向发展,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最重要的、在中西部有重要影响的、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会展大都市,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的“会展之都”。

(二)打造长江上游“会展之都”的总体思路

1.总体思路

坚持规范化、市场化、产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围绕城市特色和优势产业,着力于“一圈两翼”区域,集中资源、分工协作,不断完善与会展配套的基础设施,壮大会展市场主体,坚持不懈地发展会展经济,经过5~10年的快速发展,把重庆建成现代化的经济技术交流和商品展示、订货与交易中心,成为长江上游地区最重要的、在中西部有重要影响的、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国际会展大都市。

2.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的原则。以全方位的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来解决会展业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努力探索吸纳国内外会展业界一切先进的理念、体制机制和管理经验。加强与市内外、国内外会展组织和企业的合作,引进和承办国内外大型会展,提升重庆会展的水平和档次。巩固和扩大重庆与长江上游其他城市合作,形成中心辐射、多点互补、共赢发展的局面。

——坚持政府推动的原则。加大政府对会展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和扶持力度,实施政策聚焦,搭建发展平台,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市场监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坚持市场运作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会展资源的作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形成市场导向、企业主体、协会服务、政府监管的良性发展机制。

——坚持量与质并重的原则。做好现有会展项目,引进和培育新的项目,增加总量;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培育精品,提升整体水平,增强会展业竞争力。

——坚持以规范管理促进发展的原则。高度重视会展管理工作,理顺管理体制,建立规范有序的会展秩序,以强化管理促健康发展。

3.会展业发展重点区域

长江上游“会展之都”由一个会展中心区和三个会展副中心组成,即以“一小时经济圈”的主城区为会展中心区,以“渝东北翼”中心万州、“渝东南翼”中心黔江、渝西地区经济文化中心永川为三大会展副中心。

(1)会展中心区——立足“一小时经济圈”“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的核心区域、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主要载体、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的战略平台”的定位,将南岸区、渝北区、江北区、北部新区、高新区、渝中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作为会展发展的主要区域,建成长江上游“会展之都”的窗口和标志性区域。

(2)渝东北副中心——立足渝东北地区“长江上游特色经济走廊、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的定位,将其中心城市万州建成三峡库区特色经济会展中心。

(3)渝东南副中心——立足渝东南地区“武陵山区经济高地、民俗生态旅游带、扶贫开发示范区”的定位,将其中心城市黔江建成武陵山区会展中心。

(4)渝西副中心——立足永川“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带的重要支点,渝西地区经济文化中心,具有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区域辐射带动能力的宜居城市”的定位,将其建成成渝经济带会展中心。

二、长江上游“会展之都”分区域发展重点

(一)会展中心区发展重点

1.会展中心区范围

长江上游“会展之都”中心区,是指包括主城九区范围的市区,由南岸区、渝北区、江北区、北部新区、北碚区、高新区、渝中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等会展业基础较好、会展及相关产业发展较成熟的区组成的会展发展重点区域,此区域是重庆市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等方面资源最为富集、发展程度最高、最能代表重庆直辖市现代化形象的区域,是重庆市作为长江上游“会展之都”的窗口和标志性区域。

2.会展中心区会展业发展思路

(1)加强基础建设,领先西部水平。会展中心区是重庆市会展业最高水平的体现,要在基础建设上体现国际化、现代化的特点,即要下大力气改造、新建一批在西部地区一流的会展场馆,且其交通、通信、住宿、餐饮等相关设施均应配套跟进,以适应重庆市会展业发展需要。

(2)统筹场馆使用,建立协调机制。此区域会展场馆密集,且当前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不利于集约化的发展和良性竞争秩序的建立。应当设立相应机构对场馆的使用进行统一管理,探索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以协调各场馆发挥最大效用。

(3)着眼大型会展,注重国际声誉。此区域的会议展览等活动,要坚持“又好又多”的办会办展意识,重点承接申办跨省区的、全国性的和国际性的大型展会,不允许劣质展会进入该区域。要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力宣传此区域举办会展的适宜性,说服国际组织和跨国企业在渝办展和参展。一般性的会展应安排到三个副中心举办。

(4)力推品牌会展,树立重庆形象。要将重庆已经在业界有较高知名度的“渝洽会”“高交会”等按照每年上一个台阶的要求,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办会,使之成为中西部地区最为重要的会展品牌,并全力做好服务和后续跟踪调查工作,集思广益,不断提升办会水平,树立重庆会展界的一流形象。

(5)大力储备人才,树立行业标杆。此区域的会展业人才应当代表重庆会展的最高水平,要充分利用各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优势,加速会展及相关行业人才的储备和使用。要求各主要会展企业(在主要专业场馆办展办会企业)均需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保证运作的规范性和高质量。

(二)渝东北副中心发展重点

1.范围与定位

重庆会展渝东北副中心以“长江上游特色经济走廊、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渝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万州为核心,辐射渝东北、川东、鄂西地区,建成三峡库区特色经济会展中心。

2.会展业发展思路

(1)将会展的举办与地方知名品牌的推广相结合,如“诗仙太白”酒,“鱼泉”榨菜,“三绿”色拉油,“谭木匠”木梳,“长安”农用车,游艇等,以会展带动品牌。

(2)重点发展位于高笋塘中心商圈的消费型会展业。高笋塘商圈是三峡库区商务功能较为完善、服务水平较高的中心商圈,集聚辐射能力强,发展会展优势明显。

(3)大力支持位于火车站的“三峡库区中药材城”举办专业医药会展,使之成为长江中上游最有影响力的中药材交易、展销中心。

(4)将会展与库区“平湖旅游”相结合,形成旅游与会展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渝东南副中心发展重点

1.范围与定位

重庆会展渝东南副中心以“武陵山区经济高地、民俗生态旅游带、扶贫开发示范区”渝东南地区的中心城市黔江为核心,辐射渝东南、鄂西地区,建成武陵山区会展中心。

2.会展业发展思路

(1)将会展业发展与渝东南地方特色产业相结合,利用会展业培育新的企业群体,使会展业与武陵山地区优势产业开发形成良好的互动效应;将会展与旅游相结合,如乌江画廊、小南海地震遗址、“神秘黔江”民俗旅游等项目,促进会展与旅游、文化的融合;将办展、办会、办节与少数民族特色相结合,挖掘民族特色对会展的支持资源,将“武陵山民族文化节”作为重要会展品牌进行打造。

(2)黔江区近期以举办节庆等中小型会展为主,推动会展业快速起步,同时,加快会展场馆建设,培育会展企业,组建会展协会,逐步发展成区域性会展中心。

(3)在功能区方面,形成老城区办文化消费会展、新城区办市场物流会展的思路,在老城区依托民族博物馆、体育馆、南海鑫城、武陵山家居市场举办会展,在新城区依托火车站外的批发市场群和物流基地,建设与市场“物流”交通紧密结合的会展新场馆。

(四)渝西副中心发展重点

1.范围与定位

重庆会展渝西副中心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带的重要支点,渝西地区经济文化中心”永川区为核心,辐射渝西地区、主城区、川东南、黔西北四大区域,是成渝经济带会展中心。

2.会展业发展思路

(1)着眼于成渝经济带的发展,从区域合作角度出发,可筹划覆盖渝西地区、主城区、川东南、黔西北四大区域的经济合作高峰论坛、经贸活动和重要大型会议,由永川区承办。

(2)办好中国茶文化旅游节、渝西房地产交易会、西南汽摩及零部件展销会、西部建材博览交易会、渝西美食文化节、永川义乌小商品博览会等在该区域有较高知名度的会展。

(3)建设会展场馆和酒店等配套设施。

三、长江上游“会展之都”会展分类发展重点

(一)重点发展的专业会展

根据重庆市确定的“建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科技教育中心,建成重要产业集群和城镇集群,建成内陆开放高地”“实现‘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在西部领先’”“做强做大工业经济,加快提升综合实力”“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科技进步,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科技创新中心”的总体战略部署和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发展以下专业会展:

1.政治文化教育类会展

如“AAPP”会议、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国际教育展等国际展会或国际赛事,以及我国中央政府或部门与中西部发展有关的各类会议展览。

2.投资洽谈类专业展会

如全国“药交会”“糖酒会”及书市等在全国有相当影响的展会,以及我国中西部跨区域的合作论坛、签字仪式等,要争取更多的品牌展会在重庆举办。

3.工业装备类专业展会

办好机床、模具、橡胶、电力电工、安全生产技术、金属、冶金、压铸、铸锻、热处理、工业炉及零部件、化学化工、油脂、港口物料、医疗、通信产品、国防和军民两用技术展览等。

4.日用工业品类专业展会

举办或承接汽摩制造业整车、零部件、鞋材、家用电器、小商品、日用工业消费品、珠宝首饰展览等。

5.建材家居产品类专业展会

举办或承接陶瓷、石材、木材、涂料、家具、灯饰、水暖器材、排水、水处理暨泵、阀门、管道等建材展览等。

6.轻纺产品专业展

举办或承接纺织品、服装、鞋帽、工艺品、塑胶制品、皮革、羽毛(绒)制品展览等。

7.农业类专业展会

举办或承接农机、农具、农田水利设施、优质特色农产品、花卉果蔬、农林牧副渔产品、食品加工及农资、饲料展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