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成渝经济区会展业发展研究
20793800000046

第46章 重庆市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措施(5)

目前,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会展专业有两个,分别是会展经济与管理、会展艺术与技术。就重庆市而言,9所举办会展专业教育的院校中,开设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居多。会展经济与管理和会展艺术与技术专业都具备跨学科、综合性强的特征,涉及会展业相关的领域比较宽泛。重庆市各类院校在确立会展专业定位时,可结合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一是自身特色与办学水平,二是社会对各类会展人才的需求状况,三是其他院校特别是办学水平相当的高校的选择。

一般而言,会展业人才可分为核心人才、辅助人才和支持人才三类,每一类会展专业人才的工作涉及的领域较多。作为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奠基者,各类院校可将主要目标定位于培养不同领域的会展辅助人才上,可以更好地满足会展业差异化的人才需求。各类院校在培养会展辅助人才时,可充分结合自身特色,强化专业间的共生与发展,提高会展专业学生的比较优势与核心竞争力。

现阶段,重庆市开设会展相关专业的院校,以专科层次为主,本科层次为辅。不同类型的高校可以进行差异化会展专业定位。专科院校可考虑专注于培养实用型会展辅助人才,通过课程设置、专业指导等多种方式适当增加学生的实习和实训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深化学生对会展业的直观认识,满足相关会展主体对会展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本科院校的会展专业可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会展辅助人才。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综合分析能力、学习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应激发学生深入研究会展经济的兴趣,鼓励学生继续深造,夯实和完善会展专业理论知识。

在当前会展专业设置趋同、专业定位模糊的现实情况下,以会展经济与管理为例,重庆市各类院校在建设会展专业时,可将培养的侧重点放在会展经营与管理的不同方面,充分结合自身特色,整合差异性与特色性,推动会展专业的差异化发展。

(二)优化课程安排,打造特色学科

课程设置是学科建设水平的直观体现,也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科学地设置会展专业课程体系,应以会展业发展的内在特点及运作流程为逻辑起点,以满足各会展主体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为目标,以会展专业教材为支撑,公共课博而不杂、专业课和而不同。各类院校在设置会展专业课程时,既要考虑自身办学实力和办学层次,也要考虑不同学生群体的课程需求,注重课程间的衔接与融合。

对于不同办学层次的院校,会展专业课程设置应有所差异。专科院校在明晰会展专业定位的基础上,应结合自身办学实力,充分考虑会展活动的关联性和专业性,合理安排会展策划、会展广告、会展营销等专业课程,适当提高实习实训、专业能力培养等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重视实践课程,确保实训效果。本科院校的会展专业课程设置应结合会展活动的整体流程,构建全面系统的课程体系,既要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需求,又要为学生继续深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具体学科建设上,各类院校可构建模块化的会展专业课程体系。总体上,会展专业课程可分为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三大模块。学科基础课模块以通识课程为主,基本不涉及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模块主要是一些初级专业课程,如会展原理、会展史学、会展管理学等;专业主干课模块可进一步细分成小模块,如体现学校学科特色且与会展专业相融合的专业特色课模块,以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为核心的实务型专业选修课模块,以及为学生继续深造服务的理论型专业选修课模块等。

此外,优化会展专业课程设置需关注教材问题。相关部门需重视会展专业教材问题,组织学者编写相关教材,鼓励各类院校使用较为权威的会展专业课程教材,保证会展专业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同时,各类院校教师可根据自身教学实践,编写教学案例书籍等,完善会展专业教材体系。

(三)提升会展专业办学水平,鼓励多样化教学

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相应的办学实力作为后盾。为更好地推动重庆市会展业的持续发展,各类院校都需要加强会展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会展专业办学水平,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会展人才,以期满足重庆市各会展主体对会展专业人才的需求。

一是加强对从事会展教学工作的教师的培养。对教师的培养可分为理论培养和实践培养两个方面。理论培养方面,从事会展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在自主学习会展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主动参加学校或其他主体组织的培训班、研讨会等学习交流活动,加强会展理论学习,增强教学实力。实践培养方面,各类院校可依据自身会展专业定位,积极与相关会展企业或会展活动主办方沟通交流,并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有选择、有计划地将相关教师安排到会展企业学习,参与企业会展项目工作,或参加相关会展活动,使教师培训常态化,深化教师对会展行业的认识。

二是引进部分会展专业人才,充实高校师资力量。各类院校可与相关会展企业进行协商,以企业家、客座教授等多种方式引进会展人才。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讲座活动,拉近会展专业学生与会展市场的距离,增强学生对重庆市会展业发展状况的认识。同时,各类院校可组织引入的会展人才对本校会展专业任课教师进行培训,加强教师与会展从业人员的沟通交流,使教师了解重庆市会展业发展动态与趋势,进一步融合理论与实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会展企业与高校的良性互动。

三是有条件的院校可考虑加强会展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如会展模拟场地、会展软件等。会展配套设施的建设,将为会展专业教育提供良好的实务平台,有助于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办学实力、办学水平的上升,有助于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各类院校可充分利用引入的会展人才资源及相关配套设施等,自主组织课堂教学,积极开展案例教学、主题讨论、模拟会展、座谈等活动,创新会展专业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会展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会展人才。

(四)整合教学资源,促进协调发展

重庆市会展业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引导。为实现将重庆市打造为长江上游地区“会展之都”的发展目标,政府相关部门可考虑建立两种联席会议制度:一是政府各相关部门间的联席会议制度,保证政府发展会展经济的相关政策得到及时、有效地贯彻执行;二是负责推动会展业发展的政府部门、开设会展专业的各类院校以及部分发展良好的会展企业之间的联席会议制度,三方共同为重庆市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会展经济良性发展献计献策。

通过建立前一种联席会议制度,政府各部门之间可集中探讨加快推进重庆市会展业发展的政策或规划,并利用定期或不定期的联席会议,确保相关政策及时、有效地执行。同时,各部门可就推动会展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并及时商议调整、完善措施,尽力保证如期实现会展业规划发展目标。

通过建立后一种联席会议制度,各类院校可以更直接地了解政府发展会展经济的思路与规划。而且,各类院校可以获取会展企业对于会展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培养方案等方面的建议,了解其他院校会展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教育、培养模式等方面的现状。同时,各类院校可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友好合作,了解会展企业对会展从业人才的素质要求,积极通过多种形式引进企业会展人才,拓宽会展专业学生进入会展企业实训的覆盖面。此外,各与会院校可以加强与其他院校的沟通交流,学习各自在会展专业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务实合作,整合校际会展教学资源,为各院校会展专业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资源,为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更广阔的平台,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通过两种联席会议制度的互动,政府部门、会展企业以及从事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各类院校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有助于进一步优化重庆市会展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各会展主体协调发展。

(五)规范职业培训,提高会展人才素质

会展活动具有关联性、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特点。会展行业涉及领域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高,多样化的会展职业培训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然而,会展职业培训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规范与管理。

针对当前会展业培训机构多,会展资格证书杂的现状,重庆市政府相关部门和会展行业协会可联合加强对会展职业培训进行引导与管理,在实地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相关管理意见或办法。

会展职业培训为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会展职业培训是提高会展人才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会展专业人才院校培养、企业培养和行业培养无缝衔接的重要环节。政府相关部门和会展行业协会可深入调研重庆市会展经济发展状况、会展业人才需求层次与结构状况及会展职业资格培训状况,更好地掌握目前重庆市会展业人才供需状况。在此基础上,根据会展经济发展现状及政府相关规划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会展专业人才培养规划,使短期人才培养与中长期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注重会展专业人才的多样性与专业性,重视会展职业培训品牌建设,构建结构合理、数量适中、覆盖会展活动全流程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为重庆市会展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具体而言,重庆市政府部门在综合考量会展职业资格培训机构的机构资质、培训目标、培训内容、教学质量、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基础上,应对会展职业培训质量相对较低的培训机构提出相应的完善、整改意见,甚至终止其会展职业培训活动,规范会展职业培训。同时,应积极鼓励和支持优质会展职业培训机构做大做强,引导其加强培训品牌建设,提高知名度。此外,对于申请新设立的会展职业培训项目,要进行严格的审核,确保会展职业资格认证证书的社会认可度,提高会展人才专业化水平,稳步推进会展短期人才培养和中长期人才培养工作,为重庆市会展业的稳步发展打好坚实的人才基础,缓和会展专业人才供需缺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