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展会发展的分层思路
将重庆举办和承接的会展按重要性程度分为五个层次,每个层次都予以重视,但又各有侧重。
1.第一层次——国际性会展
对国际性会展的思路是“全力以赴”,即将其作为重庆市建设国际性会展城市的最重要的突破口,组建专门的班子,凡各类国际组织尤其是联合国的有关机构拟在我国召开的会议或举办的展览、确定的采购基地、举办赛事等,要尽全力,必要时由市委市政府出面争取和协调,并进行财政补贴和支持;凡国(境)外某一国家(或地区)在我国或我国中西部举办的文化周、展览会、洽谈会等,要尽力争取;对跨国企业拟在我国中西部召开的订货会或有关会议,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可出资买断两个国际品牌展会的举办权,使之长期落户重庆;要积极参与在其他省市和国家举办的国际性展会,开阔眼界,把握发展方向;要打造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产品,作为举办和参与国际展会的基础。
2.第二层次——全国性会展
对全国性会展的思路是“争则必得”,即将其作为奠定重庆市在全国会展业地位的重要载体,对中央政府和各部委召开的会议要积极争取,要大力协调、争取洽谈和投资性的“中国××会”或“全国××会”在渝召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这些会议的特点,树立竞争意识,创造宽松环境,使之更多地“转移”到重庆来召开;要积极发挥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在招商引资中的重要作用,拓宽利用内外资领域,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提升利用内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3.第三层次——区域性会展
对区域性会展的思路是“不断创新”,即将其作为稳固重庆市在长江上游和中西部地区会展业地位、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载体,进一步密切与中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联系,争取和首倡“西部××会”和“中西部××会”在重庆的举办;要广泛联系东部省市和港澳台地区,举办如重庆—香港教育文化交流展之类的“一对一”展会活动;每年要创造性地办好重庆市的“渝洽会”“高交会”及三峡国际旅游节等在市外乃至全国、国际范围内都有相当知名度的展会,增强其国际化特色;要有选择地参加各省区举办的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投资洽谈会,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和联系。
4.第四层次——全市性会展
对全市性会展的思路是“搞活流通”,即将其作为活跃全市经济、文化生活,提升全市办会经验和质量的重要途径,如房交会、迎春展、名优特新展、教育展、泉水鸡文化节等。要调动各区县参展和广大市民参与的积极性,制定相关优惠措施,可授予有关区县举办权,锻炼其办会能力。要积极地将全市性会展向跨省区会展、全国性会展和国际性会展的方向培育,不断提升展会中市外、国外要素的比例。
5.第五层次——区县性会展
对区县性会展的思路是“上档升位”,即将其作为活跃地方经济、改善区县会展条件、提升第三产业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鼓励、支持、指导区县举办有地方自然文化特色和促进边贸发展的展会,如万州的三峡中药材博览会、黔江的武陵山民族文化艺术节、永川国际茶文化艺术节、磁器口春节庙会等,尽力扩大这些节会在全市及市外的影响。
四、建设长江上游“会展之都”的措施
重庆要实现会展业的大发展,尽早建成长江上游“会展之都”,就必须要有务实而有力的会展业促进措施。
(一)政府宏观指导,鼓励市场运作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有机结合,加快会展业经营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提高会展业的市场化程度,改变以政府组织办展为主的会展体制,让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政府以服务为主,协助做好展会的指导、协调、宣传、招商招展等工作,理顺政府与办展企业、参展商的关系,按照“三效四化”,即“效果、效率、效益,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原则,逐步改由境内外会展企业为主导办展。展示以重庆地方建设成就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城市形象和以发展远景为主题的公益性展会可由政府主办,而对于其他商业性会展活动,政府只负责搭台,由会展企业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运作。
在会展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对不同地区会展资源的利用和会展专业化分工加强指导,避免会展业陷入恶性竞争。对名优特新产品和政府鼓励发展的产业的产品参展给予优惠待遇,对重要会展给予一定的财力支持,对会展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给予信贷、财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二)完善规章制度,健全行业自律
抓紧建立和完善重庆市会展业的地方立法,制定促进会展业有序发展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措施。要制订并完善相关政策,建立科学的行业管理和行政干预制度,建立从业人员培训制度、展览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展览会组织规范程序制度、展览会过程监控制度、会展市场准入制度、会展审批制度等,完善会展业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对办展企业信誉、参展产品质量监督。加强对会展中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会展主办单位要建立展会现场侵权投诉程序,相关执法部门应加强巡查监管,防止参展单位侵权和参会单位通过展会组织造假。加强展会安全保障,落实治安保卫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展会安全保障工作的检查监督,使会展业逐步走上专业化、品牌化、制度化、国际化道路。
重庆会展行业协会要加快建立完善行业管理规范,包括服务标准、资质评定、信息发布、人才培训和诚信建设等内容,使行业协会真正发挥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并通过行业协会加强对会展业的服务与协调。有条件的区县和产业领域要成立专业的展览公司等,使会展业步入分工专业化、管理规范化的轨道。
(三)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
实行会展业的全面对外开放,加速建立开放性、国际化的经营环境,使会展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使内展和外展两种资源相互融合,促成一批具有专业水准和国际影响的品牌会展出现,以及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大型会展企业集团出现。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采取合资、合作和资本运作方式买断知名会展,收购合并会展公司,合资兴建会展中心。要以联合国国际小水电组织会员国工业品采购基地暨国际工业品采购基地这一“永不落幕的会展基地”的设立为契机,实施品牌并购等多种方式,整合会展业的内外资源,促进会展业朝着国际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格局发展。
要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可选择加入亚洲会议和观光局协会(AACVB)、国际会议观光局协会(IACVB)等会展旅游组织,参加世博会、欧洲奖励旅游、商务旅游和会议展览会(EIBTM)、亚洲奖励旅游和会议展览会(AIME)等展会,开展国际推广和营销。依托重庆在国内外设立的办事处,建立招展网络和招展代理,重点推荐品牌展会,邀请国内外知名展会节庆活动的举办机构来渝考察交流。同时,积极参加国际知名展会,通过提供会议设施、人员培训、信息咨询、秘书服务等服务,采取收购、补贴、税收减免等方式,引进一批适合重庆产业发展和城市特色的展会。
(四)举办特色展会,壮大品牌会展
展会必须有自己的特点,才有核心竞争力。必须树立品牌意识,鼓励创新,培育一批规模大、知名品牌多、质量高、服务好的品牌展会。
依托产业优势,大力培育和提升汽车和摩托车品牌展会。应充分利用重庆汽车、摩托车制造业的明显优势,在做大做强汽车和摩托车产品品牌的同时,可以考虑通过举办汽车展和摩托车博览会,着力培养重庆的汽车和摩托车会展品牌,创造独具风格的世界展览会。
继续办好“渝洽会”和“高交会”,大力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渝洽会”和“高交会”连续举办了多届,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应当继续努力培育和提升这两个会展品牌,使其成为在全国具有相当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品牌会展。
努力争取更多的国际会议和全国品牌展会在重庆举办。可借鉴长沙花巨资买断经营金鹰艺术节的做法,寻找适当的全国性会议、展会或艺术活动,以适当的价格买断其经营权或承办权,使其永久落户重庆。
做好其他专业会展的培育。服装节、旅游节、泉水鸡文化节等已举办多次,有较好的基础,建材博览会、家具博览会等也有一定特色,农业展览馆举办的花卉展已具备相当规模,对这些展会应积极培育,挖掘其发展潜力。
(五)优化资源配置,场馆错位办展
以发展为国际国内一流展览场馆为目标,推动重庆国际会展中心、亚洲国际会展中心、茶园国际会展中心等向大型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占领高端会展市场。主要承接国际性会议、全国性大型专业展和本土上规模的区域性专业展会。以区域性展览中心为发展目标,推动其他场馆向特色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占领中低端会展市场。可针对各场馆的特色进行行业和专业领域的分类,以实现错位办展,防止恶性竞争。
时机成熟时可组建以专业展览公司为龙头、集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展览企业集团,形成门类齐全、协作紧密、运行高效的专业服务体系。
(六)打造产业链条,提升服务能力
政府要从全方位的视角来推进会展业产业化的进程,大力发展与会展业相关的产业,发挥会展业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重庆是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基地,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加工中心,会展业应为各个供应链上的厂商提供交流融合的机会,强化与工业、农业、贸易产业联动的服务功能,完善产业链和联结供应链,为将“重庆造”推向全国和国际市场服务。要大力发展会展业的前、后向产业,形成以大型会展专业企业为核心,以银行、保险、邮政、电信、交通运输、旅游、餐饮、住宿业为支撑,以展品搬运及储存、展会策划、广告宣传、展场布置、中介、翻译为配套的产业集群,形成完整、坚实的会展产业链。
要发挥旅游资源优势,推动会展业与旅游业互融并进。重庆是中国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旅游业尤其是商务旅游要依托会展经济来推动,而旅游业的壮大也将成为发展重庆会展经济的优势,两者应实现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要加大推介宣传,媒体要多样化推介会展特别是名牌会展;办展单位要开展优质服务,要让一大批有实力、有影响、资金雄厚的办展单位脱颖而出。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打好重庆“直辖牌”“三峡牌”“夜景牌”“火锅牌”“美女牌”等。做好重庆会展网站建设,通过网络这一高效率的传播媒体对重庆会展进行宣传。并在网站上开辟网络会展模式,扩展会展形式,丰富会展内容,把重庆会展办成永不闭幕的会展。
(七)塑造运行模型,健全统计系统
要建立重庆市展会申办和承办模型。模型可分指挥系统(高规格的会展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展会专业执行系统(承办机构和协调机构)、配合部门联动系统(公安、消防、工商、税务、宣传、海关、商检、交通、文化、电力、城建等)、关联行业专业服务系统(旅游、运输、广告、装修、餐饮、宾馆等)、场馆系统等五大部分。各部门和机构依据模型中的时间节点控制和质量标准控制来执行,做强会展产业链。
要建立健全会展统计与信息系统,尽快制定会展业统计指标、统计核算标准和规程。各级政府的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和会展企业应建立会展统计分析制度,并根据需要建立会展资料库、客户关系管理(CRM)等信息系统,为分析会展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八)培育支柱企业,加快人才培养
着力解决会展业市场进入门槛较低、企业规模小、资源分散、缺乏规模效益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会展企业的竞争力。要重点在“一小时经济圈”通过现有会展企业的联合与兼并、股份制改造、吸引内外商投资等途径,培育若干个会展支柱企业。开展会展企业资质等级评定工作,组织会展企业向兄弟省市和本省的先进企业学习,组织企业间的经验交流,引导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加快会展业经营方式转变,着力提高会展的规模、档次和质量,走效益型办展的路子。
要努力培养和建立一批从事会展策划、广告制作、拓展组团、展台布置、展位安排、会展报关和展会促销的会展专业技术、管理人才队伍,强化会计师、律师、审计师和金融、贸易专业服务配套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扶持重庆高等学校会展、旅游、策划、营销、广告等专业的建设和发展,重点培养会展专业高、中级人才;鼓励会展企业通过委托高校培训、送国(境)外参加短期培训等方式,提高会展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能力与水平;支持从国内外公开招聘有专业办展经验、有较强组织策划能力的经理人才。尽快建立会展行业职业经理人的评价体系,加快健全会展人才合理使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