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粽叶飘香:端午节(文化之美)
20649200000005

第5章 端午节卫生习俗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被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

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在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种种节俗,如采药,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饮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卫生活动。

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一)采药习俗

在我国古代,人们疗疾大多靠民间的验方,老百姓也大多能识好些草药。因此每到端午节时,人们便采集各种各样的草药,以备不时之需。

采药,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

《夏小正》记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岁时广记》卷“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后魏《齐民要术·杂记》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记载,亦是制药用。人们还常以癞蛤蟆的唾沫,煎汤过午给小儿洗澡,据说可以减轻痘疮的发病。

在不少地区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苏在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制作中药蟾酥。

杭州人还给小孩子吃蛤蟆,说是可以消火清凉、夏无疮疖。还有在五日于蛤蟆口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即成蛤蟆锭,涂于脓疮上可使消散。这种捉蛤蟆制药之俗,源于汉代“蟾蜍辟兵”的传说。

五月捉取蟾蜍的习俗,文献上所见甚早。《淮南子》写道:“鼓造辟兵,寿尽五月之望”。“鼓造”即蟾蜍。也就是说,汉代人捕捉蟾蜍,为的还不是蟾蜍,而是为“辟兵”,蟾蜍何以辟兵,这与古人的信仰有关。

汉人张衡在《灵宪》曾交代月宫中这只蟾蜍的来历:“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由于蟾蜍被编入嫦娥传说,于是也和不死灵丹挂上了钩。《抱朴子·内篇》介绍不死灵药有五种,称“五芝”,其中“肉芝”就是“万岁蟾蜍”。

方术家所传说的五种神芝,色彩各不相同,服之可以长生不死。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五芝为:“赤芝名丹芝,黄芝名金芝,白芝名玉芝,黑芝名玄芝,紫芝名木芝。”

据说万岁蟾蜍的神奇,来自头上的角,即肉芝,药力在灵芝以上,是长生不老的仙药。不仅“服之长生”,而且神奇非常:“蟾蜍万岁者,头上有角,颔有丹书8字,五月五日午时取之阴干,百日,以其足划地,即为流水。能辟五兵,若敌人射己者,弓矢皆反还自向也。”这就是《淮南子》讲到的蟾蜍辟兵的来历。

在江南的许多地方,在端午节时有采药、驱狼等传统。俗话说:“五月端午草,百样都是药”,“端午节前都是草,端午来到都是药”。

于是,民间有在端午节这天上山采集地椒、野茶、苣苣、蒲公英、匾蓄、刺蓟等药材,以备单方土法治病之用。

湖南湘中一带,在端午日偏重于采集久明光、天泡草、苦瓜叶、马齿苋、蒲公英、苦秣菜、金银花等,以便暑天备用。前三种是洗药,能防疮疖及痱子;后几种是吃药,能防痢、消炎、清肺热。

从前,在一些人烟稀少的地方,常有恶狼出没,小孩及家禽被狼叼走的灾祸时有发生。传说,每逢端午这天狼儿子出天花,死亡率高,成活率低,这样狼就难以大量繁衍。人们也乘狼之危,于端午这天,塞封狼窝,烟熏驱狼,以保人畜平安。

(二)沐兰汤习俗

沐兰汤是端午节的一种卫生习俗。一身着汉服的女性端着一盆艾叶水,人们排好队依次走到主祭面前,主祭用菖蒲草沾盆里的水,在参加活动的人双手、额头、脖颈轻轻拂拭一下,以示驱除晦气。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中记载的古俗。当时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

《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写道:“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

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三)采茶制茶习俗

在北方一些地区,人们喜于端午采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

在广东潮州一带,人们去郊外山野采草药,熬凉茶喝。这对健康也很有好处。

流行于山西古县松阳民间的传统保健茶饮,其源上溯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每逢端午佳节,百姓上山采选百草,晾匿家中常年备饮,以防病健身、美容养颜、防暑解渴、辟秽驱邪而得名。

雄黄酒性剧热,所以饮雄黄酒后必然燥热难当,须喝浓茶以解之。一般人口较多的家庭,总是泡一茶缸浓茶供家人饮用。

旧时,绍兴号称锡半城,锡箔工人多达数万。端午节中午,箔坊主必置五黄酒宴请工人,下午例行休息。锡箔师傅多善饮酒,往往雄黄酒喝得酩酊大醉。主人照例泡有浓茶供他们解醉,端午茶由此而成为不可缺少的“时令茶”,相沿成习。

端午习俗虽然显得落后和原始,甚至还带有一些迷信色彩,但却反映出古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民间智慧,很大程度上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其朴素的卫生防疫意识值得现代人学习。

因此,可以说端午节是我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