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行业是指为人服务,使人生活上得到方便的行业,如饮食业、旅馆业、理发业、修理生活日用品的行业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老的服务业逐渐消失了,但更多新的服务行业又兴起了,服务业可以说是一个永远不能消失的行业。
服务业是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继商业之后产生的一个行业。服务业最早主要是为商品流通服务的。随着城市的繁荣,居民的日益增多,不仅在经济活动中离不开服务业,而且服务业也逐渐转向以为人们的生活服务为主。
(一)厨师行当
厨师是以烹饪为职业,以烹制菜点为主要工作内容的人。
1.简介 旧时代人们称厨师叫火夫、厨子、橱役等。厨师这一职业出现很早,大约在奴隶社会,就已经有了专职厨师。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厨师职业也不断发展,专职厨师队伍不断扩大。我国素以烹饪王国著称于世,厨师力量和人数首屈一指。
2.老北京厨行 老北京厨行等级分类极为严格,可分成厨行、饭庄、饭馆。
厨行为最高者,俗称口上,分厨房口和茶房口,组织者称头儿,分厨房头儿和茶房头儿,都是比较有名气的人。在其住家门口钉一个木牌,上写厨行某人。
接下来就是饭庄子,凡此门口都悬挂某某堂。此类又分为两种,稍大的为冷庄子,平常不生火,有婚丧庆寿团拜等聚会,订一两桌也可以,订千八百桌也可以承应,届时现生火。
稍小者为热庄子,平常就有火,也可以零卖,随时可以去吃,房间也不少。
再接下来就是饭馆。饭馆有大、中、小、特别4种。大者如丰泽园、泰丰楼、东兴楼等。成桌的菜也很好,但最多不过两桌,再多口味便差。中者如天兴楼、天瑞居、鼎瑞居等,这种馆子也可以做整桌的菜,但不会好吃,最好是七八人零吃。小者如春华楼、春明楼、恩成居等,最好是零要零吃。特别者,如砂锅居、正阳楼、全聚德等。这种馆子与普通馆子不同,它没有普通的菜品,砂锅居只有猪肉,正阳楼只有羊肉、螃蟹,全聚德只有烤鸭子。
最次的就是饭铺。这一类大多数是有几样现成的菜,虽然也有现叫现做的菜,但口味也简单的酸、甜、辣、咸而已。例如老东安市场的润明楼、东来顺、煤市街的馅饼周等。其中大者,有都一处、百景楼以及冀州的各种小馆;中流者,如各种饺子铺、包子铺、锅贴铺、豆腐脑铺等。
3.祖师爷 伊尹为商朝辅国宰相,商汤一代名厨,有烹调之圣美称,伊尹汤液为人传颂千年不衰。
历史上我国烹饪的鼻祖伊尹是一位从庖厨到宰相的典范。伊尹自小聪明好学,不仅学得能做一手好菜,而且善于总结创新,他总结出了烹饪的火候论和五味调和的理论,并创制出食疗方和汤剂,为人防病医病。
伊尹虽为庖厨,却有着远大政治抱负,他找个机会来到商朝宫里做御厨,利用向商汤进美食的机会,阐述了火候及五味调和的理论,向商汤分析天下形势和治理方法。商汤听了很受启发,随拜伊尹为右相。
他是商代著名的宰相、政治家、烹饪家,被后世尊为元圣,他不仅是厨师的鼻祖,还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贤相。
(二)理发业
理发又名头发护理,常见的是修剪头发,简称剪发,令人外观清洁整齐,有美化外型、美容之功用。
1.历史发展 传说伏羲时代我国人民就已开始椎髻,不再散发。不过我国很久以前是没有理发一词的,古人认为头发受之于父母,不能随便剃除。故当时男女都留长发,只是盘发的方式不同。到了汉代,就有以理发为职业的工匠了。
南北朝时代,南朝梁的贵族子弟都削发剃面,那时的理发业已出现了专职的理发师。理发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的文献中。宋朝理发业已比较发达,有了专门制造理发工具的作坊。那时,对剃发有个特殊的称呼叫待诏。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技艺,一个行业。
在元明两朝,人们理发更为普遍。到了清朝,满族贵族为了达到长久统治的需要,强制下令男子一律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人们无奈去剃掉前额顶上的头发,理发业空前发展起来。
由于各朝代对头发的清洁卫生处理方法不同,所以有不同的称呼,明代叫篦头,清代叫剃头,还有叫剪头、推头等。
我国创建的第一个理发店,是清顺治年间在奉天府建的。辛亥革命以后,许多在日本的中国理发师纷纷回国开设理发店。
2.祖师爷 作为一个行业,也有自己信奉的祖师。民间传说,武则天时,她的儿子驴头太子性格暴虐,谁为他剃头都伺候不好,他动辄杀人。罗祖虽年幼,但手艺精湛。自动替师傅去为驴头太子剃头,挽救了天下的剃头师傅,因而被尊为祖师。
更为有趣的是,旧时的理发业,还把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拉来当了祖师。传说清代雍正年间,雍正头上长癞疤,很难剃,不少匠人被杀。一天来了一位道人自动为皇帝剃头,剃得很好,只是脖子上出现一道红圈,便被拉出去连砍三次头,砍完又长了出来。最后才知道理发的道人是仙人吕洞宾,那道红圈是为皇帝治癞疮的。
雍正这才答应今后不再杀剃头师傅,并敕封理发师为“半副銮驾,小执事”,并赠对联:“做天下头等事业,用世间顶上功夫”。吕洞宾还把理发绝技传给理发师傅,因此吕洞宾也就被尊为祖师了。
这些传说都被过去的理发行业传为行内秘史,特别是对罗祖,每到旧历七月十三,罗祖诞辰日,理发业举行盛会。20世纪40年代,北京举行盛会时,因与会人多,精忠庙容不下,便改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足见其盛况了。
(三)茶馆业
茶馆是爱茶者的乐园,也是人们休息、消遣和交际的场所,历史十分悠久。
1.萌芽形成 茶馆的萌芽最早的雏形是茶摊,我国最早的茶摊出现于晋代,据《广陵耆老传》中记载,当时已有人将茶水作为商品到集市进行买卖了。不过这还属于流动摊贩,不能称为茶馆。此时茶摊所起的作用仅仅是为人解渴而已。
唐玄宗开元年间,出现了茶馆的雏形。唐玄宗天宝末年进士封演在其《封氏闻见记》谈到一种在乡镇、集市、道边煎茶卖茶的店铺,当是茶馆的雏形。至唐文宗太和年间已有正式的茶馆。
大唐中期国家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加之陆羽《茶经》的问世,使得茶馆不仅在产茶的江南地区迅速普及,也流传到了北方城市。此时,茶馆除给人解渴外,还兼有给人休息,供人进食的功能。
2.发展兴盛 至宋代,便进入了我国茶馆的兴盛时期。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繁盛的市井景象,再现了万商云集、百业兴旺的情形,其中亦有很多的茶馆。而孟元老的《东京华梦录》中的记载则更让人感受到当时茶肆的兴盛。
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定都临安,即今杭州,统治阶级的骄奢、享乐、安逸的生活使杭州这个产茶地的茶馆业更加兴旺发达起来,当时的杭州处处有茶坊。
宋时茶馆具有很多特殊的功能,如供人们喝茶聊天、品尝小吃、谈生意、做买卖,进行各种演艺活动、行业聚会等。
3.普及完善 至明清之时,品茗之风更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市民阶层不断扩大,民丰物富造成了市民们对各种娱乐生活的需求,而作为一种集休闲、饮食、娱乐、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大众活动场所,茶馆成了人们的首选,因此,茶馆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形式愈益多样,茶馆功能也愈加丰富。
4.祖师爷 陆羽字鸿渐,唐朝复州竟陵,即今湖北天门市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我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陆羽隐居江南,撰《茶经》,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五)戏曲业
戏曲指的是我国传统的戏剧。戏曲的内涵包括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不同于西方的歌剧、舞剧、话剧。
1.萌芽形成 我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先秦时期是戏曲的萌芽期。《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
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唐代中后期是戏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唐代文学艺术的繁荣,是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促进了戏曲艺术的自立门户,并给戏曲艺术以丰富的营养,诗歌的声律和叙事诗的成熟给了戏曲决定性影响。
音乐舞蹈的昌盛,为戏曲提供了最雄厚的表演、唱腔的基础。梨园的专业性研究,正规化训练,提高了艺人们的艺术水平,使歌舞戏剧化历程加快,产生了一批用歌舞演故事的戏曲剧目。
开元盛世,安居乐业,必然要求更多的文化娱乐,尤其是群众性的戏曲活动,民间散乐的娱乐活动,更多地趋向于农闲自乐班式的娱乐,也是他们交流感情,学文化、学历史、学道德的一种形式。
2.发展成熟 宋金时期是戏曲的发展期。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至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元代戏曲开始成熟,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其中最为杰出的作曲家为关汉卿,他的代表作《窦娥冤》被后人称颂。
3.繁荣兴盛 戏曲到了明代,传奇发展起来了。明代传奇的前身是宋元时代的南戏。南戏在体制上与北杂剧不同,它不受四折的限制,也不受一人唱到底的限制,有开场白的交代情节,多是大团圆的结局,风格上大都比较缠绵,不像北杂剧那样慷慨激昂,在形式上比较自由,更便于表现生活。
可惜早期南戏的本子保留下来的极少,直至元末明初,南戏才开始兴盛,经过文人的加工和提高,这种本来不够严整的短小戏曲,终于变成相当完整的长篇剧作。例如高明的《琵琶记》就是一部由南戏向传奇过渡的作品。这部作品曾被誉为南戏中兴之祖。
明代中叶,传奇作家和剧本大量涌现,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汤显祖。他一生写了许多传奇剧本,《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作问300多年来,一直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喜爱,直至今天,闺塾、惊梦等片断还活跃在戏曲表演的舞台上,放射着艺术的光辉。
4.梨园神崇拜 戏曲界都有各自的行业保护神和崇拜偶像。京剧所祭祀的行业神,主要包括祖师神和出于某种原因而供奉的保护神,尤以祖师神为主。在祖师神中,又包括梨园业祖师和各行当及职事的祖师。梨园界所供奉的祖师爷颇为庞杂,对祖师爷来源的解释也多有分歧。
明代梨园业奉清源师为戏神、祖师。清源师,即二郎神。然而二郎神所指何人也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毗沙门天王、李冰或其二子李二郎,也有的说是《封神演义》中的杨戬。
清代以供奉老郎神最为兴盛,但同时也供奉二郎神。老郎神指的是谁,说法亦历来不一。传说较普遍的,认为是唐明皇。说唐明皇多才多艺,尤其酷爱音乐,曾亲自作曲让梨园演奏。称戏曲为梨园业,戏曲艺人为梨园子弟的说法便由唐明皇设立梨园而来。故唐明皇就被供奉为戏曲祖师爷,此举一直影响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