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民间风情 三百六十行(文化之美)
20648900000008

第8章 医药行业

医药是关于人类同疾病作斗争和增进健康的科学。它的对象是社会的人。中医一般指以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其它如藏医、蒙医、苗医等则被称为民族医学。

我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中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有着巨大的贡献。

(一)行医标志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标志性物品,古代医生的标志性物品是一种叫虎撑的东西。

1.行医必备 西医进入以及医院的设立,在我国也只有100多年的历史,那么在此之前的几千年里,中国人有病只能看中医,在没有医院的情况下,老百姓有病怎样找医生求治呢?

据医史专家考证,在我国古代广大的农村地区,行走于江湖之间的众多民间医生,对农民群众的治病保健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些民间游医身背药篮,手摇虎撑,入村进寨。

这虎撑是一个用铜或铁做成的金属圈,中空,内置铁丸,摇动时会发出响声。乡民病家听到响声,知道有医生来了,需看病者即出户请医生进家看病。因此,虎撑能起到引起病家注意,招徕病人的作用,是行医者必备之物,也是我国古代民间医生的标志物之一。

2.来源传说 虎撑的由来,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有药王之称的唐代名医孙思邈,一天进山采药,忽然一阵风吹过,见面前跪着一只斑斓猛虎,虎口大张,并发出痛苦的呻吟,貌哀可怜。

孙思邈忙朝虎口里望,原来是喉中卡了一根长骨,孙思邈想,取这根骨头并不难,难的是取骨时老虎疼痛会合口,只要虎口一合,我的手就会被咬断。

于是孙思邈忙下山请铁匠打了一只铁环,撑住虎口,然后将手从铁环中伸进虎喉,把骨头取了出来。老虎获救后叩谢而去。现在陕西耀县的药王庙中,孙思邈的神像下面是一只斑斓猛虎。

以后,民间游医为了显示自己也有药王孙思邈那样的本领,因而手里都拿着这样的铁环,取名虎撑,作为行医的标志。

3.如何使用 据考证,手持虎撑行医始于宋代医生李次口,因其医术高超,名噪江湖。民间医生使用虎撑行医一直沿袭至清末及民国初年,新中国成立后逐渐消失。

古时民间医生行医时,摇动虎撑有一定的规矩。一是放在胸前摇动,表示医术一般;二是平肩摇动,表示医术较好;三是高举过头摇动,象征医术高超。

但路过药店门口时,不能摇动虎撑,因为古代药店里都供奉着药王孙思邈的牌位,倘若摇动虎撑,便有欺师灭祖之罪,开药店的人可以上前没收医生的虎撑和药篮,同时还要他向药王敬香赔礼,方可了结。

社会前进至今天,民间医生的行医标志虎撑已成为中医历史文物。

(二)医药广告

医药广告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那时的诊所和药店十分讲究市招,实质就是广告,且颇具情趣及行业特色。

1.文字型市招 我国古代的医药广告兴起颇早,其中以宋代最为突出。如《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赵太丞家,治病兼售生熟药,门前竖起高出屋檐的布制大路牌广告,突出介绍各种中药丸散膏丹治病的神奇作用,信息传播甚广。

南宋御医王继先,祖上传一灵验丹方,名为黑虎,王氏以“黑虎王家”作为市招,名闻遐迩。汴京城中有一专售疝气药的李家药肆,因为病人少,便请名匠刻制了一头木牛作为市招,结果求药者络绎不绝。

宋饶州高姓,世售风药,其商标为一大力士手执叉钩,牵一黑漆木猪,人称高屠,自树商标后,求购风药的病人不断增多。

2.名人型广告 最有趣的是,一些药店还善用名人效应。如南宋临安的严某,坐堂行医兼开小药铺,专治痢疾,病人不多。一次恰好碰上宋孝宗患痢疾久治不愈,应召入宫。严某治愈了皇帝的痢疾后,皇帝大喜,授其官为防御,又赐以金杵臼。于是严家打出“金杵臼严防御”的市招,从此药铺名声大振。

还有一位妇科医生陈沂,因为治好了康王赵构的王妃,康王赏赐御前罗扇。陈氏子孙后来分散浙江各地,传家宝物御前罗扇自然没法分家,于是后世就在各自门前竖起一把木制的大罗扇以为市招,“大扇陈”在浙江绵延数百年而不衰。

与此类似的还有金钟李氏,因治愈皇子肠疡,皇帝赐官不做,却接受了所赐的金钟,悬在门上,从此,金钟李氏名噪数百年。

3.对联型广告 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品对联,更被药店广泛采用。过去有个医师叫程道周,他在自家的药店题了一副对联:“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文如其人,从联语中人们体会到,程先生一定是一位心地善良、慷慨为人的好医生。与另一联“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有异曲同工之妙,顿时便缩短了药家与顾客的感情距离。

又如“借他万国九州药,救我呻吟痛苦人”等均寓意深刻。而“熟地迎白头,益母红娘一见喜;淮山送牵牛,国老使君千年健”等药名联,不仅体现了经营特色,还让人置身于妙语连珠的诗词氛围之中。

4.实物型广告 善用模型实物是古代医药广告中的又一奇妙之处。如悬壶便是药店、诊所的标志,壶是古代盛药的葫芦。一些走江湖的郎中也身背葫芦,作为行医的招幌。有的药店还悬挂鱼符作为象征,因为鱼不分昼夜,总是睁着双眼,悬挂鱼符就意味着这家药铺不分昼夜为病人服务。

又如某眼药铺所绘药品“眼药酸”的商标上有很多眼睛球。直至明清时期的北京眼药铺,悬挂的白木板上还是绘着几只人眼睛。

有人用牛、马、豹、鱼骨、海龙等形状作为广告市招,效果都比较好,这类医药广告至元明清以后,更加普遍。还有一些串铃卖药的江湖郎中,一手持串铃摇动,一手持招牌,在民间流动行医,或设地摊卖药兼为人治病。为求人来买,有的郎中常持竹板敲打,并用嘴宣传,江淮地区称此为卖嘴郎中。

(三)古代名医

医药行的名医很多,从传说中的歧伯、黄帝、炎帝,到后来的扁鹊、华佗、张仲景、叶天士、李时珍,都是我国医药行业崇拜的对象。

1.歧黄 岐黄为岐伯与黄帝二人的合称,相传为医家之祖。中医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以黄帝、岐伯问答的体裁写成,因而后世用即以岐黄代称《内经》。并由此引申而专指正统中医、中医学,更多的则是作为中医、中医学的代称。

岐伯是我国远古时代最著名的医生,一般认为,岐伯家居陕西岐山一带。

岐伯从小善于思考,有远大的志向,喜欢观察日月星辰、风土寒暑、山川草木等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还懂音乐,会做乐器,测量日影,多才多艺,才智过人。后见许多百姓死于疾病,便立志学医,四处寻访良师益友,精于医术脉理,遂成为名震一时的医生。

记载岐伯的最早的文献是《黄帝内经》。后人为了纪念他们所做的贡献,专门修建了岐伯庙。

2.扁鹊 姬姓,秦氏,名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

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秦太医李醢医术不如他,于是派人刺杀了扁鹊。

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3.华佗 东汉末年医学家,字元化,安徽省亳州人。

华佗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外科尤为擅长,行医足迹遍及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等地。

他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后施行剖腹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又仿虎、鹿、熊、猿、鸟等禽兽的动态创作名为五禽之戏的体操,教导人们强身健体。后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杀,所著医书已佚。今亳州市有华佗庵等遗迹。

4.张仲景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作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我国第一部从理论至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