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齐国霸
如果齐国干不出个名堂,那实在是有愧于它的地理位置和光辉历史。齐国在诸侯中的地位本不一般,那是周朝头号功臣姜尚的封地。
在姜尚的精心治理下,齐国成为周王朝版图上最富饶的地区之一。那里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商业发达,又有盐渔之利。
如此好的自然条件姜尚的子孙却无法利用,只是一味地闹内讧,今天哥哥杀弟弟,明天弟弟再杀哥哥,连个小小的北戎都对付不了,还要向郑庄公求救。
齐襄公即位之后,齐国走上振兴之路。齐襄公八年(公元前690年),齐国灭纪吞郕。
齐襄公是个霸道人,对外威猛,对内强悍。在欺负鲁国的过程中,他的这一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却因此吃了大亏。
在派遣连称和管至父两位大臣去艰苦地区戍守之时,襄公承诺半年后将他们调回,可半年过后他却并不兑现。两人怀恨在心,将襄公暗杀,然后立其堂弟公孙无知为君。
公孙无知在位不久就被大夫雍廪杀死。雍廪干得太激情,连下任君主都没来得及安排,导致齐国君位出现了空缺。遍观各宗室成员,最有资格做国君的人选是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可是他们此时正在国外避难。
公孙无知一死,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意识到时机来临,于是在各自师傅的协助下火速向临淄奔去。公子纠的师傅是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是鲍叔牙。
管仲在小白必经之路上设埋伏,小白毫无悬念地落入埋伏圈。在混战中,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小白应声倒地。管仲以为小白被射死,便放慢脚步,不慌不忙地赶路。
管仲怎么也想不到小白并没有死,只是腰间的带钩中箭。小白顺势装死,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向齐都奔去,终于抢在公子纠前面继承了君位,是为历史上鼎鼎大名的齐桓公。
管仲和公子纠到达齐都后才发现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意料,大惊之下只得顺原路返回鲁国。
但鲁庄公还是想让公子纠当齐君,便派大军武力干涉齐国内政。齐桓公毫不含糊,在战场上将鲁军杀得大败。齐军直入鲁境,威胁要彻底消灭公子纠一党。鲁庄公无以应对,只得将公子纠杀死,并将管仲交给了齐桓公。
齐桓公听从鲍叔牙的意见,不但没有惩处管仲,反而拜他为相,授予军国大权。管仲上任后,对齐国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改革。
在农业方面,管仲打破齐国自西周时代沿用下来的井田模式,将田亩分到了农户手中。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得到提高,以辛勤劳动报效国君,使齐国的粮食产量大幅提升。
在手工业方面,管仲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对于武器装备制造给予特殊关照,使齐国的武器在数量和质量上迅速提升。
更难能可贵的是,管仲深知商业对国家和民生的好处。齐国人本来就有经商的传统,管仲因势利导,在全国建立一批规范的交易场所,鼓励商人正当经营。商人由此获利颇丰,国家也从中获得税收。为了防止不法商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管仲设立专门的市场监督机构,对市场进行宏观调节。
在政治方面,管仲创立了军民一体、寓军于民的金字塔形行政结构。在短时间内,齐国就变成了一个大军营。只要齐桓公一声令下,全国民众马上就能行动起来,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在对外关系上,管仲给齐国树立的奋斗目标是“做一个公道的大哥,谁有困难我帮谁,谁干坏事我收拾谁”。
在管仲的悉心打理下,齐国一天比一天强大。与此同时,齐国的霸业也在战争和会盟中逐渐成型。
公元前684年,齐桓公再次派大军讨伐鲁国,以报当年鲁国支持公子纠与自己争夺君位之仇。
齐国诚然强大,但鲁国同样也不示弱,更何况鲁国还有个奇才曹刿。仔细研究了战场形势之后,曹刿在齐军士气衰落的关键时刻发起攻击,一鼓作气将齐军击败。
取得对齐国战争的胜利后,鲁国兵指宋国。宋国请来齐国助战,依然不敌鲁国。第二年,宋国找鲁国单挑,结果再吃败仗。
宋国还没来得及与鲁国进行第三次战争,内乱就发生了。宋国的勇将南宫长万在战斗中被鲁庄公用新型武器“金仆姑”放倒,迫不得已做了俘虏。
南宫长万回国之后遭到宋闵公的嘲笑,于是怀恨在心,联合其他大臣将宋闵公杀死,又立公子游为君。
宋国宗室团结起来,借助曹国的力量大举反攻,最后将南宫长万和公子游杀死。宋国的政局又恢复了稳定,但也从此衰落下去,中原东部能与齐国抗衡的诸侯就只剩下鲁国了。
宋国内乱之时,齐国想牵头搞一次维和行动,并为此召集有关诸侯在北杏(今山东东阿县境)开会,结果遂国不给面子,没有参加。齐桓公正想立威,便以此为由将其吞并。
会盟结束后,齐桓公感觉这种通过会盟解决国际问题的方式比较好,日后便经常使用。北杏会盟是齐桓公主持召开的第一次诸侯国会议,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北杏会盟后不久,齐桓公又约请鲁庄公在柯(今山东肥城南)相会,准备就两国近几年的土地争端坐下来谈一谈。哪知会谈过程中发生了不和谐的一幕,鲁国将军曹沫将齐桓公劫持,并逼其归还先前侵占的鲁国土地。齐桓公只得同意。尽管心不甘情不愿,但齐桓公事后还是不打折扣地全部兑现。齐桓公在有能力也有理由毁约的情况下坚守承诺,其目的是要取信诸侯。
齐桓公六年(公元前680年),宋国破坏北杏之盟。齐桓公约来陈、曹二国,又请周天子帮忙,四家军队浩浩荡荡兵临宋国。宋国兵不如人,道义上又落了下风,只得低头认服。
同年,郑国的内乱又给齐桓公提供了立威的机会。在栎地另立山头的郑厉公潜心修炼十几年后突然杀回郑都,重新做了郑君。此时的郑国早已不是当初的小霸,郑厉公必须依靠外援才能保住自己的位置。齐桓公趁机将郑国收服。
公元前680年开始,齐桓公连续两年在鄄城召集诸侯集会,解决国际争端。宋、陈、卫、郑、鲁等中原大国要么成为齐国的附庸,要么拥戴齐国的大哥地位。齐桓公的霸主之路这才刚刚开始。
但是齐国领导下的各诸侯国之间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郑国和宋国两大冤家一直以来相互怨恨;鲁国蠢蠢欲动,时刻准备起事。
公元前679年,郑国派兵攻打宋国,齐国对此非常不满,于次年率领宋国和卫国攻打郑国。楚国也冒出来攻打郑国,郑国哪里抵挡得住,只得归顺齐国。同年冬天,齐桓公召集诸侯在幽地(今北京附近)开会,齐、鲁、宋、陈、卫、郑、许、滑、滕等国出席了会议,从出席国家的数目可以看出,齐国的势力又扩大了。
郑厉公并没有完全放弃他的霸主梦,总想重振郑国雄风,因此免不了时时挑战齐国的霸权。
幽地会盟后的第二年,郑国就不再去朝见齐国。齐桓公对此十分不满,扣押了郑国的执政大臣詹,詹借机逃走,跑到了鲁国。
公元前675年,周王室发生内乱,周惠王被弟弟子颓和大臣联手赶出国都。卫国和南燕国也参与了这次逐君事件。郑厉公看到了机会,联合老搭档虢国打败子颓,帮助周惠王实现复辟。
齐桓公因麻痹大意被郑国抢了头功,郑国却名利兼收,不但得到了虎牢之地,还获得了周王的感激和诸侯的敬佩。可惜的是,不久之后郑厉公去世。即位的郑文公是个长寿的庸人,他领导下的郑国只求活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随着改革的深入,齐国的实力不断壮大,国际威望也不断提升。郑厉公一死,齐国在中原又少了一个竞争对手。鲁国见齐国风头正盛,在处理诸侯问题时屡屡得手,于是又向齐国送礼,又主动到齐国串门,还以超高规格的礼仪迎娶齐国宗室的女人。
公元前667年,齐、宋、陈、郑在幽会盟,郑国正式表明了拥护齐国的立场,周天子派人送来一份大礼,即“侯伯”的称号。
“侯伯”就是诸侯国老大的意思。齐桓公欣然笑纳,同时向周天子致以崇高的问候。这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正式确立,齐桓公可以名正言顺地挟天子以令诸侯了。
当然了,周惠王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在送完称号后,他向齐桓公提出了一个要求:帮我教训一下卫国吧!因为当年它与我作对。齐桓公欣然领命,派齐军讨伐卫国。
在齐国军事和政治的双重攻势之下,卫国吃了败仗,缴纳了一笔财物才算了事。
此时的齐桓公已经将中原的诸侯全部收复,霸业迈上新的台阶。但中原之外的对手又接踵而至。
楚国在楚成王即位之后继续壮大,连周天子也改变了以前一贯排斥的立场,给成王送去胙肉以示接纳,并勉励楚国“镇尔夷越之乱,无侵中国”。成王吃完胙肉,只记得“镇尔夷越之乱”,却将“无侵中国”抛到了脑后。
公元前666年,楚令尹子元率领一支由六百辆战车组成的庞大军队猛攻郑国。楚军携其新起之势,锐不可当,从远郊打到了外城,又从外城打到内城,一直打到都城中心地带才停止进攻。其中原因并不是楚军遇到了抵抗,而是郑国无意中上演了一场空城大戏。
郑国人在慌乱中没来得及关上内城城门,内城又没有守卫力量。郑国反常的空虚让楚军误以为大有深意,于是引军退去。
郑国从齐国、宋国、鲁国搬来的救兵随后也到了。但楚军来得快,退得也快,当以齐国为首的联军到达时,楚军阵营中留守的只有若干乌鸦。
子元回国不久就闹起事来,竟带人占领王宫,不知要做些什么。有人劝他,他也不听,反倒将人家抓了起来。子元没折腾多长时间就被大臣申公斗班杀死,令尹一职最终落入子文之手。子文是个比子元更厉害的角色,他将给中原带来更大的麻烦。
齐桓公救下郑国后,马上回身去救燕国,因为山戎来了。戎狄侵扰诸侯的情况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一次,以前大家应付一下也就过去了,现在齐桓公做了霸主,不知道会有什么新意。
齐桓公照例是先会盟。公元前664年,齐国和鲁国开了个碰头会,然后便向山戎发起反击。齐军进展非常顺利,一直攻到了孤竹国,最后胜利班师。
第二年,齐国的重要盟友鲁国内乱。鲁庄公的弟弟庆父为夺取君位,串通庄公所娶的齐国女人哀姜,在三年内连杀两任国君,搞得国内人心惶惶,鸡犬不宁。
齐桓公派人到鲁国实地考察,获得的结论是“不去庆父,鲁难未已”。齐桓公本想派大军消灭庆父,但管仲更愿意让鲁国人自己解决。
鲁国人在公子申的领导下最终灭了庆父,重新稳定下来。但经此一乱,鲁国的实力大受折损,也就更加依赖于齐国了。
公元前662年,北方的狄人又来侵略中原,邢国首当其冲,齐桓公赶忙率兵去救。刚救下邢国,狄人又转向卫国。
卫懿公是个荒唐君主,心思全花在养鹤上,朝政搞得一塌糊涂,军队没有斗志,老百姓怨声载道。狄人长驱直入,一直攻入卫都,将卫国消灭。
狄人并不罢休,尾随着卫都逃出的难民一直追到黄河边上。好在宋国及时派出救兵,才保住了卫国仅存的一点民众。一清查,才七百三十人,连同别处的居民,总共不过五千人。在宋国和齐国的帮助下,卫国人再立国君,勉强复国。
公元前659年,狄人又攻邢国,齐桓公的救兵还没到,邢国就被狄人灭了。齐桓公只好另择地盘,并送上各类物资,帮助邢国重建家园。救卫存邢让齐桓公的形象更加光辉灿烂,获得了孔子的高度赞扬。
同年,楚国再次北上中原,矛头直指郑国。齐桓公照例先开会,成功策反了追随楚国的江国和黄国。但郑国夹在齐楚之间,见齐桓公迟迟没有动作,多少有些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