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秦人不是过客
2057100000008

第8章 天下大势 (2)

宣公命太子伋拿着白旄出使齐国,又在必经的莘地埋伏杀手。只要有手持白旄的人经过,这些杀手就会跃将出来,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宣姜无论如何不会想到,儿子子寿会看不惯她的所作所为。子寿将阴谋全盘告诉太子伋,太子伋也很够朋友,不愿看见子寿因放跑自己遭受惩罚,死活不肯逃跑。子寿没办法,只得利用饯行的机会将太子伋灌醉,然后自己举着白旄上路了。杀手只认白旄不认人,冲上去一顿乱刃将子寿杀死。

太子伋酒醒后,得知了整个事情的经过,万分悲痛,不忍再活在世上,主动找到杀手亮明了自己的身份,并强烈要求对方将自己杀死。杀手便把太子伋也杀了。

太子伋和子寿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他们的殉义使原本不同的政治阵营合而为一。他们的师傅左右二公子,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走到了一起。

公元前700年,宣公去世,子朔即位,是为卫惠公。四年后,左右二公子发动政变,惠公逃亡齐国,公子黔牟即位。八年后,齐国联合鲁、宋、陈、蔡共同伐卫。

周天子觉得齐国做得不对,发兵援助卫国,但还是阻挡不了联军的攻势。联军攻破卫国,复立卫惠公为国君。

卫惠公一朝权在手,便把仇敌除。黔牟好歹是公子出身,不便杀掉,被流放到了周国。左右二公子可就惨了,被判了死刑。不过对他们这些为义而战的人来说,本来就视死如归。

经过这么一折腾,卫国实力大打折扣。卫惠公为齐国所立,在国际事务中处处唯齐国马首是瞻。此后的卫国成了无足轻重的角色。

郑、卫在内乱中衰落下去,齐、鲁又闹起了矛盾。两国不和的焦点是纪国。纪是山东半岛上的一个小国,与鲁国关系一向不错,为了加强联系,两国还通过联姻,此后纪国就成了鲁国的被保护国。但另一方面,纪国却是齐国的眼中钉、肉中刺,因为两国之间有世仇,齐国恨不得马上灭掉纪国。

一个要灭纪,另一个要保纪,齐、鲁的矛盾由此变得尖锐。公元前699年,两国各拉盟友打了一仗,齐国战败。但齐国实力雄厚,在与鲁国的较量中依然占有优势。两国时打时谈拖了好多年,公元前694年,鲁桓公带着夫人和齐襄公在栎地(今河南禹州)会了一面。这次交流没有促成国际合作,却催生一桩国际丑闻。

文姜本是齐襄公的亲妹妹,在嫁给鲁桓公之前,一直与哥哥秘密保持着兄妹关系之外的私情。即便是嫁给鲁桓公之后,文姜也依然对哥哥恋恋不舍。栎地会谈期间,二人久别重逢,愉快地重温旧梦。鲁桓公听说后狠狠地责备了文姜,文姜感觉很委屈,转身便告诉了齐襄公。齐襄公为了给妹妹出气,便在宴会上将鲁桓公灌醉,命彭生将其杀死。

鲁国人表现得很窝囊,国君被齐国杀死后,他们不敢报仇,只要求将彭生处死。齐襄公也觉得事情做得有些过分,见鲁国张口讨要替死鬼,也给足面子。可怜彭生乖乖奉主子之命做事,又乖乖按主子要求送死。

鲁桓公一死,纪国失去了靠山,于公元前690年被齐国吞并。

这么看来,这个齐襄公真是厉害。中原诸侯的国君他想杀就杀,想立就立,还没人敢反抗。但比起他的那个霸主弟弟来,他的那点儿英勇事迹就有点儿小巫见大巫了。

3. 楚国兴

天下诸侯中,与秦国成长经历最为相似的是楚国。楚人的祖先和秦人一样,都来自华夏正宗,有着能够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的悠久历史。他们身上都有蛮族的基因,都是从不入流的诸侯国或准诸侯国一步步成长为地区性大国,都从周朝的衰落中受益。

楚人的祖先是熊绎,因帮过周公的忙,被封为诸侯中比较低级的子侯,居丹阳,生活在一群蛮族部落中间。

在崛起时间上,楚国比秦国要早。西周后期,熊渠抓住周朝无力南顾的时机,迅速扩张地盘。如果不是周厉王、周宣王的南征,熊渠差点儿就要称王了。

为了防范楚国,周宣王在汉阳一带设立了一系列姬姓诸侯国,称为“汉阳诸姬”。楚国要想冲出江淮,走向中原,需要先打破“汉阳诸姬”的封堵。

之后,楚国沉寂了一段时间。到楚武王熊通当权之时,周朝遭遇严重的内忧外患,再也无力控制江淮一带,楚国乘机一飞冲天。

楚武王接过若敖、蚡冒等先辈筚路蓝缕创下来的基业,继续前进,经过三十多年的奋斗,终于建立起稳固的大后方,楚武王随之将眼光投向北方。

随国是“汉阳诸姬”的核心,擒贼先擒王,楚武王将随国选定为首先打击的目标。正式开打之前,照例应该有个试探。随国少师是随君面前的大红人,却是个糊涂虫。

楚武王采纳斗伯比的建议,故意用凌乱不整的军容接待少师来访。少师看后暗自高兴,回国后马上向随君提出进攻楚国的建议。随君正要批准执行,却被大臣季梁阻止。

季梁是随国为数不多的贤臣,早就看穿了楚国的诡计,当场予以揭穿。

随后,季梁又提出内强国力、外结盟友的主张。随君虽然心有不甘,但见季梁言之在理,只得采纳。楚武王见随国没有上当,只得班师回国。

楚军退却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随国执行季梁建议的结果,还是真的如少师描述的那样?随君看不明白,他更愿意相信少师说的话,因为少师总是显得很乖巧。于是随国的内政日渐松懈,对盟友却越加傲慢。

两年后,斗伯比见时机成熟,建议楚武王再次入侵随国。楚武王以随国不参加盟会为借口,发大军攻向随国。双方在汉、淮之间摆开了战场。为了激发士气,季梁建议随君先去和谈,如果和谈不成,再行出击。少师却建议随君速战速决。随君采纳了少师的建议。

两军交锋之前,季梁见楚国将精兵布置在左翼,建议随君先攻楚军右翼弱侧。少师却建议随君擒贼擒王,先攻左翼。随君认为少师的建议既有气势,又有道理,便采纳了。

两军交锋之后,随君才发现自己根本不是楚国百炼雄师的对手,大败而回。楚武王本想一鼓作气灭掉随国,却被斗伯比阻止。

斗伯比认为随国根基深固,急攻胜算不大,应当缓图。楚武王采纳了斗伯比的建议,引兵退去。

公元前703年,巴国和邓国发生点小矛盾,巴国不想一直闹下去,请求楚国出面调停。楚武王同意了,派使者和巴国使者一道去邓国把事情说开。不料两国使者在路上被邓国南部的一群恐怖分子劫杀。楚武王很气愤,派人斥责邓君反恐不力,邓君却拒不认错。

于是楚国联合巴国向邓国南部的恐怖分子发动进攻,邓国派兵来救,并成功地挡住了楚巴联军的三次攻击。楚将斗廉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妙招,他将巴军分为两部分,让楚军在巴军中间摆开阵列。

交战之初,巴军坚守阵地,按兵不动,楚军则迎上前去与邓军交战,但稍一接触便佯装败退。邓军乘胜追来,不料遭到两侧巴军合力夹击,大败而归。

公元前701年,楚国展开外交,谋求与贰、轸两国结盟。楚国的动向让郧、随、绞、州、蓼五国很紧张,他们准备联合起来讨伐楚国。当时郧国军队驻扎在蒲骚,等待随、绞、州、蓼四国军队的到来。

楚军抢在五国军队会合之前,派精锐部队猛烈攻城,一鼓作气攻下了蒲骚。随、绞、州、蓼四国军队闻讯后作鸟兽散,五国联盟不了了之。楚国最终实现了与贰、轸的会盟。

第二年,楚国兵指绞国,大军在绞国都城南门外驻扎下来。楚军统帅屈瑕不想硬攻坚城,便藏起主力部队,只派少数士兵到南门外的山林中砍柴,以此引诱城中绞国守军。守军不识其中玄机,乐呵呵地出城去抓楚国士卒,一天之内捉得三十名士兵。第二天又想接着捡便宜,结果中了楚军的埋伏,被杀得大败。绞国只得与楚国签订了丧师辱国的城下之盟,做了楚国的附庸。

又过一年,楚国瞄准了罗国。楚将屈瑕因接连的胜利而趾高气扬,斗伯比看在眼里,不想落下中伤屈瑕的罪名,用类似于打哑谜的方式含蓄地提醒了楚武王。武王好不容易才反应过来,急忙派人去告诫屈瑕,但最终还是没能赶上大军的步伐。

屈瑕自以为楚军天下无敌,行军路上阵容不整,又不做任何防范。楚军一过鄢水,便遭到罗国和卢戎联军的夹攻。楚军猝不及防,瞬间被杀得大败。屈瑕羞愧难当,自杀殉国,其余将领则将自己锁在囚车中回国向武王请罪。武王宽宏大量,并没有为难众将,一律赦免。

楚武王五十一年(公元前690年),武王自觉来日无多,发动了对老冤家随国的进攻。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武王命丧在出征路上。令尹斗祈和莫敖屈重担心军心动摇,秘不发丧,坚持进军。

为了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楚军在溠水上架桥,抄近道以最快的速度突至随国。随国猝不及防,只得按楚国开出的条件议和。

公元前689年,武王的儿子熊赀即位,是为文王。文王刚一即位便将都城迁到了郢,第二年将矛头对准申国。这个申国是先前与秦国一起在周朝西陲生活的那个申国的一个分支,它的存在是为了防范日益崛起的楚国,也称为南申。

楚国攻打申国必定要经过邓国。邓国吃过楚国的亏,两国又是姻亲。楚文王的母亲是邓国人,与邓君的夫人是姐妹,若论起来,楚文王还要叫邓君一声舅舅。外甥向舅舅借道,邓君不好拒绝。

楚军行经邓国的时候,大臣们劝邓君趁犒师之机杀死楚文王以绝后患,但邓君念及亲戚情面,于心不忍。楚军经过邓国,很快消灭了申国,又回头猛攻邓国,将邓军杀得大败。

公元前684年,蔡国和息国的争斗为楚国提供了进军淮北的机会。蔡、息两国同属姬姓,关系原本不错,但却被女人搞得形同水火。

蔡哀侯的夫人是陈国人,息侯准备迎娶蔡哀侯夫人的妹妹息妫。息妫经过蔡国时,蔡哀侯见小姨子姿色不错,心动之下说了一些轻佻放肆的话。

息侯听说后怒火中烧,意欲报复但又没有胜算,于是心生一计,派人对楚文王说:“您假装出兵攻打我国,到时我向蔡国求援,蔡国必会出兵帮忙。这样您就可以出其不意地攻打蔡国了。”

楚文王当即答应,息侯将事情安排了下去。楚军佯攻息国,息侯假装向蔡国求援,蔡国应邀派出援军,楚军半路邀击,取得大胜,俘虏了蔡哀侯。

蔡哀侯做了俘虏后,竟在楚文王面前大赞息妫的美丽。在蔡哀侯的一番鼓动下,楚文王不由得对息妫动了心。

公元前680年,楚文王以攻打蔡国为由来到息国。息侯拿出好酒好肉,准备尽地主之谊,不料却被楚文王杀死在酒席前。息国就此亡国,息妫落入楚文王之手。

公元前678年,楚文王又将邓国吞并。同年派军队小小教训了一下郑国,因为郑厉公重新掌权时没有通知他。

但是,第二年楚国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麻烦。巴国作为楚国伐申的盟友,出力不少,换来的却是楚国的威胁和恐吓。

巴国奋起反抗,派军队进攻楚国那处(今湖北荆门),那处守将阎敖见巴军来势凶猛,弃城逃跑。文王愤怒之下处死了阎敖,不想此举惹怒了阎敖家族,阎敖族人起而叛乱。楚国顿时陷入内忧外患。

文王慌忙应对,花了三年时间才将阎敖家族镇压下去。之后,文王再次将目光投向巴国。但在对巴国人的战斗中,文王吃了败仗,不得不打道回府。

出人意料的是,文王竟然在自己的国都吃了闭门羹。守将鬻拳认为文王是败军之将,有辱国威,不该入城。遇上这么个死心眼的,文王也没有办法,只得率领军队回过头来与黄国交战,终于赢得了胜利,也取得了回国的通行证。

但恶劣的气候和长期的征战却损伤了文王的身体,文王一病不起,还都后没过多长时间就去世了。鬻拳自认为对文王的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便自杀了。

文王死后,楚国陷入了短暂的内乱。后来,熊恽在大臣的协助下夺得王位,是为楚成王。成王内施仁政,外结诸侯,逐渐在新获土地上扎下根来。

此时的楚国幅员辽阔,兵力强盛,在江汉间树起了绝对的权威。楚国接下来要做的是北上中原,与那里的诸侯一争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