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令狐之役后留在秦国发展的士会起了重要作用。士会熟悉晋国国情,秦军有士会的指点。
秦国在西部的不断获利,迫使赵盾不得不提高了警惕。此时的赵盾大权在握,已完成了对国内政治势力的洗牌,建立起一支以自己为核心的六卿队伍。秦国攻占羁马后,晋国做出积极回应,赵盾率领晋国三军开往前线,准备迎击秦军。
此时,晋国的六卿班子是:
中军将:赵盾 中军佐:荀林父;上军将:郤缺 上军佐:臾骈;
下军将:栾盾 下军佐:胥甲。
在河曲(黄河自永济向东折入芮城的地方),两军相遇。赵盾知道秦军士气旺盛且准备充分,不愿与之争锋,于是命令全军就地筑起防御工事,与秦军对峙。
秦军远道而来,利在速战,因此频繁地向晋军发起挑战。赵盾想应战,但上军佐臾骈建议道:“秦军不能打持久战,我们应该严防死守,以逸待劳,坚定不移地与秦军打消耗战!”赵盾认为他的建议有道理,予以采纳。
在六卿中,臾骈的出身有点特殊,其余五人都是晋国大家族中的成员,只有他是家臣出身,因才干卓越被赵盾提拔到上军佐的高位。
于是两军阵前出现了一副怪现象:晋军不利用本土优势,反倒龟缩在防御工事后面欣赏秦军形形色色的挑战和叫骂。
两军如此对峙了一段时间,晋军状态很好,秦军却受不了。秦军转战千里,人吃马喂,总有一天会耗光。秦军放弃的那天,就是晋军追击的时刻。
秦康公心如火焚,于是向士会问计:“晋军现在死活不出战,这仗可怎么打?”
士会不慌不忙地说道:“赵盾新近提拔了一个部下,叫臾骈,这个人脑瓜子好使,以逸待劳的主意一定是他出的。我听说赵盾有一个堂弟叫赵穿,现在晋国上军任职,这个人是晋襄公的女婿,年龄不大但很受宠爱,不知军事,更不知天高地厚。他见臾骈做了上军佐,急得眼睛发红。如果我军派出擅长叫骂的士兵对晋上军进行骚扰,事情或许能成。”激将法能不能成是未知数,但终归是一个办法,无奈的秦康公采纳了士会的建议。
战场就在黄河边上,传说中的神灵就在黄河水下,为了获得神灵的保佑,秦康公将美玉沉到了黄河之下。
秦康公依士会所言,派出一队秦军骚扰晋上军。两军刚一接触,秦军就退了,赵穿率军追出一程,没有追上,悻悻返回。
自从晋军采取以逸待劳的战术以来,赵穿心里很不平衡,他急切地希望在战斗中立下军功,以便在军职上超越臾骈。
赵穿无功而返,再也憋不住火气,回营后破口大骂:“穿着重重的盔甲,拉着大批粮草,就是来找敌人打仗的。现在敌人就在面前,还等什么?”说罢不顾他人的劝告,率领部众径自追出去。
赵盾闻讯,惊呼道:“秦军如果将赵穿俘获,赵国将失去一员大将,我回去怎么交代?”为了保护赵氏家族成员的人身安全,赵盾放弃既定策略,发动全军紧随其后,前去与秦军交战。
秦晋两军刚一接触就彼此退兵。秦军的退兵是由于事出意料,没有取胜的把握。晋军的退兵是由于只想救回赵穿,仓促之间并没有做好与秦军决战的准备。
在数月的消耗战中,秦军磨掉了士气,耗尽了粮草。此番遭遇战,秦康公看清了晋军的完整阵容,自觉没有取胜的把握,便动了撤军的心思。
想撤归想撤,但却不能撒丫子转身就跑,因为身后就是黄河,渡河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如果晋军追击,秦军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黄鼠狼逃跑的时候会放臭屁,乌贼逃跑时会喷黑墨,为了安全实施转移,秦军同样要做点儿文章。
于是当天晚上就有一名秦使来到赵盾的营中说道:“今天白天双方并没有真正交手,请贵军做好准备,明日再决一死战。”
秦人的做法是符合逻辑的,白天双方确实打得都很匆忙,晚上派个人过来说一声,做好准备明天痛痛快快打一场,也确实在情理之中。
但秦使说话的时候,眼睛却出卖了内心,那游移不定的眼神和不连贯的语气与陈述内容之间出现严重的不匹配。晋营中有一台测谎仪,臾骈是也。秦使说话的时候,臾骈一直在注意其面部细节。在臾骈的火眼金睛下,秦军的意图暴露了——他们想跑。
臾骈将自己的观察告诉赵盾,并提醒道:“如果我们事先在河边布下埋伏,一定能大败秦军。”赵盾闻之大悦,当即采纳。晋军连夜整队,准备赶往河边。
大军正要出发,不料却被自己人挡住。胥甲和赵穿两人横在军门中央,撕破喉咙嚷道:“不收拢阵亡将士的遗体,是为不仁。没到约定时间就将人家逼到险地,是为不义。不仁不义,还打哪门子的仗!”
经胥甲和赵穿这么一阵吵闹,晋军错失战机,只好回去睡觉。
秦军乘着夜色,安全地撤到了黄河对岸,河曲之战就这么不声不响地结束了。
这个赵穿真是奇怪,首先是迫不及待地要打,然后却嚷着作起了道德文章,反对进攻,不会是心理有问题吧?
其实赵穿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举动,不是心理有病,而是眼睛有病,他得了红眼病,嫉妒臾骈所致。
过河后,秦康公并没有直接归国,而是回头又将晋国的瑕地(今河南陕县)扫荡了一通。没想到秦军这次不经意的行动竟然引起了晋国的高度警觉。因为瑕地位于秦国东出的必经之路,不远处就是险要的桃林塞(今灵宝市阳平镇阌东村西北约两公里处的湖水西岸函谷古道之中)。
晋国据有此地就能将秦国锁在崤山以西,秦国若夺得此地,便可猛虎出笼。瑕地那么重要,晋国不得不小心,于是派大夫詹嘉驻守,加强了对桃林塞的防守。
河曲之战让晋国人体会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于是一场人才争夺战马上就要开始了。
3. 别了,秦国
晋国在经历了文、襄时期的顶峰后,滑入一个阶段性低谷,中原诸侯在楚国的威逼利诱之下时有叛离,秦国在西部边界也屡屡得手。
由于士会的存在,秦国总是能找到晋国边防上最薄弱的环节,并予以痛击。作为晋国的实际当家人,赵盾很担忧,于是就从自身找毛病。
很快,赵盾就发现了关键之所在——晋国的问题是浪费人才惹的祸。在前一阶段的权力斗争中,赵盾虽然掌控了政局,但一些经验丰富、能力卓越的政治对手也被清洗出局。这些人虽然是赵盾的私敌,但同时也是国家的公仆。
一张一弛,治之道也。斗得太狠,人才就会流失。晋国因人才流失导致霸业受损,精明如赵盾者自然想到了回笼人才。人总是这样的,绝大多数人的道德水准介于至公和至私之间。赵盾本人也不例外,他有专权保位的一面,也有为国谋利的另一面,而且两样都很精通。
公元前614年,赵盾召集晋国六卿在诸浮(今地不详)召开秘密会议,在会上赵盾分析了晋国目前所面临的人才困境:“士会在秦国,贾季在狄国。晋国的人才一天比一天少,该怎么办?”
晋国二号人物荀林父说道:“那就召回贾季吧,他擅长外务活动,而且为晋国立过大功。”
晋国三号人物郤缺却道:“贾季性好作乱,而且罪过不轻,不如召士会回来。士会受得了委屈又有自尊心,性情温和又不可冒犯,脑袋瓜好使又没什么大错。”
贾季还是士会?答案当然是士会。贾季的才干不一定比士会强,但与赵盾的关系却比士会差。晋国六卿又发挥集体智慧商讨出一个召回士会的方案。晋国人一向以谋略见长,这个由六个一流头脑设计出来的方案堪称晋国权谋的代表作。
这个方案的主要执行人是魏寿余,魏犨的堂弟。于是,晋国高层再起波澜,魏寿余因错获罪。
过几天有消息传出,魏寿余在押期间成功逃脱。之后,魏寿余便出现在秦国。
见到秦康公,魏寿余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向秦国君臣讲述了一个令人伤心气愤的故事,最后表示愿将自己在晋边界上的封地献给秦国,并愿终身为秦国效力。
秦康公被魏寿余声泪俱下的表演感动了,对他所说的话深信不疑,满朝文武也没有异议。士会站在一旁,毫无表情地看着魏寿余在那里表演。
魏寿余既高兴又着急,散朝时趁机用脚尖轻轻地碰了一下士会的脚,士会顿时明白了魏寿余的意思。
魏寿余的表演固然逼真,但并没有瞒过秦国所有大臣。大夫绕朝觉得这其中有猫腻,退朝后向秦康公反映了情况。但秦康公贪恋魏寿余的封地,如鬼迷心窍一般,对绕朝的提醒置若罔闻。绕朝长叹一声,不由得怀念起秦穆公时代。
秦康公特意挑了个好日子,率领军队和文武百官来到黄河岸边,准备接受魏寿余的封地。
黄河对岸就是魏寿余的封地,但见郁郁葱葱,良田广布,农人劳作,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秦康公看得口水直流。
秦康公正在出神之际,魏寿余说道:“请君上派一名能讲晋国方言的大臣与臣一起过河办理交割事宜。” 魏寿余的话没有毛病,办理城邑交割,当然要有秦国大臣在场。
秦康公没有怀疑,看看四周大臣,只有士会能讲晋国方言,于是命士会跟随魏寿余前往。
士会与魏寿余很有默契,对秦康公道:“晋国历来言而无信,如果这次耍诈,过河后我就会被他们杀死。君上见我回不来,也会将我的家属杀死。为国尽忠不算什么,但臣的家人却是无辜的,请君上留意。”
秦康公并没有看破其中的玄机,对士会道:“你放心去吧,如果晋国人将你扣留,我就将你的家属送过去。”
士会千恩万谢,坐上马车正打算离开,绕朝走了过来。看样子是来送行的,不过他的面部表情却是阴狠狠的。绕朝过来后,将一根马鞭递给士会,说道:“别以为秦国没人,我早就看穿了你的把戏,只是君上不听罢了。”
士会坏坏一笑,挥动马鞭,驱车直奔渡口,然后与魏寿余一起乘船离开秦国。
士会走后,秦康公左等不来,右等不来,这才知道被晋国人算计,但还是履行了先前的承诺,将士会的家属送回晋国。
士会的去留,折射出晋国大臣的狡猾和秦康公的无能。想想秦穆公当年软磨硬泡留由余,这爷俩儿,真不能比!
秦国从此进入了一个万马齐喑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