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春色:改变农民命运的实验
2036700000045

第45章 打开农村财富的大门——灾区重建录(5)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随着与外面的联系日益增多,镇领导和村民们逐渐产生怀疑了:“每年每亩地240元的租金是不是太低?让公司增加租金吧,公司不答应……在农业公司里干活吧,大家又觉得赚的钱都是公司的,和自己没得关系,不像对自己的承包地经佑得那么下细,除了拿钱的时候,平时没得哪个舍得多花点力气……”

是的,这像不像当年搞“大集体”的时候呢?大家一年四季都在忙,每天从早到晚都“泡”在地里,表面看来似乎很积极,实际上种的是“应付田”,产量根本没法提高。

于是2010年末,滴水村村主任张兴良和村支书陈坤找到高玉华、陈云聪等最先加入土地银行的一些农户商量,准备搞一个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把出租给土地银行的土地拿回来,重新按承包经营的预期收益或货币入股,通过合作社与公司直接建立合作关系,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经过村民大会的多次讨论后,最后形成了一个方案:以金银花为例,农户以土地入股,由农业公司统一提供种苗,农户负责栽种并进行管理和摘花(包括除草、施肥、打药、看护、清颜等),花朵采摘下交给公司统一加工并进行销售。利润公司和农户五五分成,各得一半。在农户分得的这50%中,40%按产量分红,8%作为风险金,在市场情况不好的时候补贴农户,剩下的2%作为合作社日常运营的开支。

方案拿到公司后,最初对方激烈反对,但经过张兴良等人的仔细算账,又经过长达半年的协商,终于确定下来。

高玉华是合作社的发起人之一,他高兴地说:“这个模式更好,风险大些,但利润也大些。去年(2010年)只有16户参加,今年增加到70多户了。我用30多亩地入了股,刚栽下,3年后就可以进入盛花期。加入土地银行时,1亩地利息加上打工每年只有1500元左右的收入,现在可以增加到5000元,3年后30亩地一年可以收入15万元了。”

说到这里,我们都笑了,我知道高玉华和村民们都已经走出了大地震带来的阴影,将重新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了。

◆不屈宝山魂

“2009年宝山村全村人均纯收入已经突破了两万元,较地震前增加了8000多元,2010年达到了3万元。”成都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双目失明的党委书记贾正方含笑说,表面看来他的神情仍然是平静的,但语调中却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和自豪,“困难没有吓倒宝山人,地震当年全村的人均收入就比地震前的2007年增加了几十元,2009年后增加的幅度更大。”

宝山村共608户、2060人,这个僻处中国西部的山村,在遭受地震大灾之后仅仅一年多便超过了灾前水平,两年多后人均纯收入竟从1.2万元增加到了3万元,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震惊。

宝山村是著名的“全国文明村”和“奔小康示范先进村”。1966年以前,这个地处深山的小村庄还是一个村民们穷得连买一根牛鼻绳的钱都没有,年均口粮只有30多公斤、绝大部分人饿着肚子的地方。1966年冬天,在地质队因工伤造成双目失明的贾正方回到了家乡,在他的领导下,创办企业,修建电站,开发旅游,经过几十年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创造了全国闻名的集体致富神话。地震前,全村集体资产已经超过了30亿元,不但消灭了贫困,许多村民都成为新的“百万富翁”。

陡然发生的大地震瞬间改变了这一切,“几十年的创业成果在一分多钟的时间里全部报销,17座水电站中14座被毁,以回龙沟为龙头的旅游业全部消失,倒塌的房屋7000多间,500多户民房被摧毁,没倒塌的只有办公楼和30多座新建的村民别墅,全村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7亿多元。可以说,人人都受了灾,尤其让我痛心的是死了54个人、伤了100多人!大地震是我这一生遇到的最大困难,过去全村虽然缺吃缺钱,但有地方住,现在啥也没有,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贾正方回忆着。

直到2011年——大地震发生三年以后,回龙沟仍然可以让人感觉到当时灾难的惨烈。道路全部损毁了,许多地方已经完全被垮塌的山石覆盖,根本看不出曾经有过道路的痕迹;大大小小的电站全部被砸毁,有的地方还可以看到被砸成废铁的机器和变成瓦砾堆的厂房,而有的地方机器和厂房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好像从来都没有存在过;秀丽的、流经回龙沟的白水河完全改变了面貌,有的河段被垮下的山石填平,有的河段变成了“石林”,而有的河段成为巨大的堰塞湖……

怎么办?地震发生的当天晚上,贾正方在党委会上便掷地有声地宣称:“现在是考验宝山人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关键时刻,在大灾面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宝山精神’不能倒!”

地震发生第三天,远在山西省的大寨派了两位代表专程来到宝山村,他们带来了40多万元捐款;第五天,北京的惠兰医院给宝山村送来了药品和帐篷;以后,浙江的航民村送来了80万元人民币,福建的福宝村捐款20万元;成都军区空军部队协助抗震救灾;中组部迅速派人到宝山村了解情况……从中央到省市都给了宝山村极大的关注,这一切不但感动着宝山村人,也增强了他们战胜灾害、重建家园的决心和信心。

和别的乡村不同,地震后宝山村依靠多年来强大的集体经济积累——仅在银行的存款便有8000多万元,在没有伸手向国家要一分钱的情况下,利用自有资金,一方面安置受灾群众,一方面推进产业重建;与此同时,还进行了新的科学规划,大力建设具有山区特色的花园式社会主义新农村。鉴于旅游业和水电站受到重创,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宝山村党委便开始考虑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决定大力发展林木业,种好5万亩速生丰产林,生产中高密度纤维板;走出国门,加快、加大与越南合作开发铅锌矿……

地震后第三天,宝山人在村主任贾卿的带领下,组织了“敢死队”。进入被称为“死亡之谷”的回龙沟,安全救出了被困的群众。以后全村便一面安置受灾群众,一面开始恢复生产。

地震后,整个龙门山镇一片漆黑,在余震和大雨中,漆黑的夜晚让人们更加感到无助和恐怖,经过宝山人昼夜抢修,地震后第六天,村里的龙槽二级电站恢复了发电,让龙门山镇重新大放光明。地震过去仅仅七天,宝山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李兴远便冒着生命危险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首府马尔康绕道几百公里,闯进理县、茂县、汶川,对宝山集团投资建设的各个电站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安排了生产自救。

地震发生后半个月,宝山村召开了全村重建家园动员大会。在大会上,村党委号召全体村民苦干1年,一面恢复一些受损不太严重的电站,一面加快进行新产品开发,力争宝山村3年内重新崛起。全体村民在为地震中罹难的村民们默哀后,面对龙门山庄严地举起右手,同声高呼:“面向宝山,面向困难,我宣誓:我将与宝山同生死共患难,共同开辟美好的明天!”

坚强的宝山人提前实现了自己的誓言。

地震当年,经过全体村民的共同奋战,宝山村有10座水电站恢复了生产,重建了龙门山镇域内的供电网络;第二年,装机1.4万千瓦的汶川县灵关庙电站恢复生产;2010年,总装机容量2万千瓦的彭州市桂花树电站和回龙沟电站等小水电陆续完成重建。到2011年年底,上网的电量已达32万多千瓦。电站恢复生产后有了稳定的收入,积累了资金,为宝山村经济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供家具和建筑行业使用的中高密度纤维板项目,是地震后宝山村产业发展的新领域,也是宝山村在产业发展水平上的大提升。“宝山木业”总投资4.2亿元,年产纤维板22万立方米,销售收入3.8亿元,创税利8000万元,已经被纳入四川省重点龙头产业发展企业。明亮的、高大的、现代化的厂房里,全部是电脑控制的自动化生产线,主要设备来自德国、美国、奥地利等国,乡镇企业设备落后、技术含量低、污染严重的状况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这个项目2009年6月动工,到2010年8月已高速度地全部完成,开始了试生产,当年的销售收入便达到了3000多万元,2011年达到了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