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孙子兵法学做人做事
20348300000008

第8章 人在江湖飘,摸清底牌再出招

《孙子兵法》第十三篇用一个整篇来论述了谍报工作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指出在战争上要做到“知己知彼”才可以“百战不殆”。这说明了情报的重要。

“船载以入”的驴貌似强大,黔的小老虎因不知底细,着实给吓了一跳。但几经试探,摸清了驴的底牌。再强大的驴也不会是老虎的对手,关键在于老虎要认清驴的本事。

在人性的丛林中,为了生存,不但要看清对手的本事,更要看清自己的本事,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环境,胜过对手。

1.知彼知己是取胜的前提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子兵法·谋攻篇》

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就能百战百胜;不了解敌人,只了解自己,胜败可能各一半;即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必然屡战屡败。

孙武的“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也可以作为我们说话办事的手段。说话办事,不能不看对象,如果了解了对方的情况,即使发表一些大胆的言论,也不会对对方造成伤害,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有个叫许允的人在吏部做官,提拔了很多同乡人。魏明帝察觉之后,便派卫兵去抓他。

当魏明帝审讯许允的时候,许允直率地回答说:“陛下规定的用人原则是‘举尔所知’,我的同乡我最了解,请陛下考察他们是否合格,如果不称职,臣愿受处罚。”

魏明帝派人考察许允提拔的同乡,他们都很称职,于是将许允释放了,还赏赐给他许多东西。

举荐人才是因为人才确有可举荐之处,也合皇帝的理。许允深知跟皇帝打交道,难于求情,却可以“理”相争,于是许允以“举尔所知”和用人称职之“理”,来抵消提拔同乡、结党营私之嫌。这就是善于根据说话对象的身份来选择说话方式。

诸葛亮在“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方面的功夫可以说是炉火纯青了。

诸葛亮对关羽,则采取“推崇法”,如马超归顺刘备之后,关羽提出要与马超比武。为了避免二虎相斗,必有一伤,诸葛亮给关羽写了一封信:我听说关将军想与马超比武一比高下。依我看来,马超虽然英勇过人,但只能与翼德并驱争先,怎么能与你“美髯公”相提并论呢?再说将军担当镇守荆州的重任,如果你离开了造成损失,罪过有多大啊!

关羽看了信以后,笑着说:“还是孔明知道我的心啊!”他将书信给宾客们传看,打消了入川比武的念头。

公元208年,刘备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逃至樊口,势单力孤,继续与曹军对抗完全没有前途可言,除与盘踞江东的孙权联手以外已别无他计。

于是诸葛亮过江求取吴国出兵抗曹,诸葛亮见到孙权先说这样一番话:“如今天下大乱,将军在江东举兵,刘备在江南集结,目的都在与曹操争夺天下,眼下曹军势如破竹,威震天下,空有英雄气概,对他是无可奈何的。加上刘备之军渐渐败退,将军您宜早做应对,好生斟酌才对。如果贵国的军力能够与曹操对抗,就即刻与他断交;如果无力与其对抗,那干脆就迅速解除武装、俯首投降算了。可依我看来,将军似乎在表面上要服从曹操,其实内心里很是犹豫不决。目前形势已很急迫,没有多少时间让您犹豫了,希望马上定下主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孙权反问道:“照孔明先生说的形势如此严峻,刘备怎么不赶快投靠曹操呢?”

孔明回答说:“君差矣,齐国壮士田横您该知道,他在道义上不能投靠汉高祖,宁可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而刘备是汉室后裔,具有英雄资质,目前虽然困顿,仍有八方壮士慕其英名,源源而来投奔。起兵抗曹,天之所命,至于事成与不成,只有靠天命决定。岂可向曹贼投降呢?”

孙权听后大叫:“我吴国拥有十万大军,承父兄之业,更岂可轻易言降?”

于是,东吴与蜀汉联合,准备对付气势汹汹南下征讨的曹魏大军。在两军对峙、剑拔弩张之际,周瑜却口吐鲜血,卧病于床。

诸葛亮听说后,对鲁肃说公谨之病他能医好,于是鲁肃带诸葛亮去见周瑜。一见面,诸葛亮就说:“你的病必须先要理气,气如果顺了,那么在呼吸之间病就自然会痊愈。”周瑜知道孔明话中之意,就挑明问:“想要顺气,应该服什么药?”孔明索来纸笔,屏退左右,密书16个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写完递给周瑜。周瑜大吃一惊,说:“孔明真是个神人!早已知道我的心事!”只好告诉诸葛亮实情,请他想个办法。孔明说:“我虽不才,但曾遇异人传授奇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都督如要东南风,可以在南屏山建一个七星坛,我在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助都督用兵,怎样?”

周瑜大喜,即传令500精壮军士筑坛,并拨120人执旗守坛。孔明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缓步登坛,观瞻方位已定,焚香于炉,注水于盂,仰天暗祝。一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却并不见有东南风。周瑜虽半信半疑,但仍调兵遣将,准备火攻船只,离寨八十五里停泊。只等东风一起,即扬帆而行。

但眼看天色已晚,却微风不动,周瑜等待不及。谁知,将近三更时分,忽听风声响,旗幡转动。周瑜出帐观看,旗带飘向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周瑜惊讶道:“这个人有夺天地造化的法术,鬼神都不可测!如果留着此人,那就是东吴的祸根。只有及早杀了他,以免后日之祸。”急忙密令帐前护军校尉丁奉、徐盛二将,各带100人,从旱、江两路到南屏山七星坛,不问长短,拿住诸葛亮就斩首,拿首级来请功。

而孔明,在东南风起后即披发下坛,上了早已准备好的小船走了。两将扑空后又分两路追袭,遥望前船不远,便大喊:“军师别走!都督有事请你!”孔明立在船尾大笑道:“我早已料定都督不能容我,必来加害,预先叫赵子龙来接应,将军不必追赶了!”徐盛不听,驱船向前,赵云拈弓搭箭,立于船上大叫:“我是常山赵子龙,本待一箭射死你,又恐伤了两家和气。”一箭出去,射断徐盛船上篷索。孔明满帆乘风而去,追之不及。

在联吴抗曹的问题上,诸葛亮也是利用了孙权的身份与性格。早是胸有成竹。他后来终于说动孙权,成功地完成了联吴抗曹的使命。对周瑜,诸葛亮也了解很深,知道其病之原因并帮其去心病。同时,他也知道周瑜气量狭小,自恃才高而不能容人,必会加害于己,因而早做准备,免于一难。赤壁之战造成后来三国鼎立之势。诸葛亮求人之妙,竟改变了历史。

一个真正懂得说话的人,不见得字字珠玑、句句含光,但是,他总是能够说出对方想听的话。这就需要“知彼”,了解对方爱听什么,想听什么;“知己”,我们能说出对方爱听的,想听的。正所谓进什么庙念什么经,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才是办事成功的关键所在。

2.投石问路,对症下药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孙子兵法·虚实篇》

认真分析敌我双方的情况,以便了解得失利害;挑动敌人行动,以便了解敌人活动的规律;用假象诱惑,以便了解敌情的有利有害之处;进行火力侦察,以便了解敌人的强处和弱处。

孙武讲到战场上要“知彼”才能作出正确决策,在战场上处于主动地位。《孙子兵法》在“虚实篇”中讲了作战前如何摸清敌情的问题,也就是“投石问路”。

《三国演义》中关羽败走麦城,被吴所杀。刘备为弟报仇,亲率数十万人马,对吴宣战,蜀军在长江两岸屯兵。陆逊从兵力、士气、地形等多方面分析,蜀军居高守险,锐气正盛。在经过较长对峙后,陆逊用“角之”的战斗侦察法,派了一小队人马,作了一次试探性进攻,结果大败而归,但却详尽得悉了蜀军兵力部署。于是命令全线出击,用火焚烧蜀营,并猛烈冲击。蜀军在烈火包围中无法作战,又受地形限制,兵力难以施展,全线崩溃,刘备兵败,逃到了白帝城。在这里,陆逊用了投石问路之法,即“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的侦察方法。

在商战中,企业在竞争中往往都用“角之”之策,先以小批量商品投放市场看看行情,征求顾客和商家意见和反映,然后在掌握市场动态的情况下制定下一步的生产、销售策略。

现在牛仔裤风靡全球,无论贵贱老幼,都为之吸引,十分畅销。当初件仔裤的创造,却有一段“投石问路”、不断创新的过程。

19世纪中叶,美国旧金山来了一大批淘金者。那时,这里已经是一个很热闹的地方,只见到处是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人群。这些人大都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一副疲于奔命的样子。他们尽管种族不同、语言各异,但是满脑子里都在做着一个共同的美梦:淘金发财。

自从美国西部发现了金矿,便掀起了“淘金热”,世界各地希望“一夜暴富”的人都向这里涌来。

在这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有一个叫李威·施特劳斯的年轻人,他是德国的犹太人,他抛弃了自己厌倦的家族世袭式的文职工作,跟着两位哥哥远渡重洋也赶到了美国来“发财”。

这里淘金的人多如牛毛,淘金不是一件好做的事情!

他是一个比较实在的人,心里盘算,做生意或许比淘金更容易赚钱。这样他就开了一间卖日用品的小铺。没过多久,他就成为一个地道的小商贩了。

一次,有位来小店的淘金工人对李威说:“你的帆布很适合我们用。如果你用帆布做成裤子,更适合我们淘金工人用。我们现在穿的工装裤都是棉布做的,很快就磨破了。用帆布做成裤子一定很结实,又耐磨,又耐穿……”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一句话就把李威点醒了,他连忙取出一块帆布,领着这位淘金工人来到了裁缝店,让裁缝用帆布为这个工人赶制了一条短裤——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条帆布工装裤。

就是这种工装裤后来演变成一种世界性的服装——李威牛仔裤。

那位矿工拿着帆布短裤高高兴兴地走了。

李威已经考虑成熟了:立即改做工装裤!帆布短裤一生产出来,就受到那些淘金工人的热烈欢迎!这种裤子的特点是结实、耐磨、穿着舒适……大量的订货单如雪片似的飞来,李威一举成名。

后来,李威发现,法国生产的哔叽布与帆布同等耐磨,但是比帆布柔软多了,并且更美观大方,于是决定用这种新式面料替代帆布。不久,他又将这种裤子改缝得较紧身些,使人穿上显得挺拔洒脱。这一系列的改进,使矿工们更加欢迎。经过不断的改进,牛仔裤的特有式样形成了,“李威裤”的称呼也渐渐改为“牛仔裤”这个独具魅力的名称。

现在,李威已传了四代人,公司也改为“国际公司”,其家族在世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近40个生产和经营机构,职工人数达到2.5万多人,年产牛仔裤上亿条,营业额达6亿多美元。

投石问路,摸清行情,摸着石头过河,有了可靠之路再向前进发,才不至于失败。这样,就会按孙武讲的“策”、“作”、“形”、“角”,得知虚实,才能对症下药,取得主动权。

3.巧用信息,掌控商机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能用向导者,不能得地利。

——《孙子兵法·军争篇》

不了解诸侯列国的战略企图的,不能预先和它结交;不熟悉山林、险阻、沼泽等地形的,就不能行军;不用向导的,就不能得地利。

《孙子兵法》中的这段文字主要强调了一个“知”字,就是要了解各方面的信息。现在,我们身处信息时代,信息就是我们创业的基础。所以,捕捉信息,就是事业成功的韬略之一。

香港假发业之父刘文汉先生,就是因为善于观察和巧用信息,从而在生意场上大获成功。20世纪60年代中期,不满足于经营汽车零件的小商人刘文汉,去考察美国的市场,同时也想学一学经商之道。

有一天,他跟两位美国朋友共进午餐。美国朋友一边吃一边谈着各自的生意经,一位无意间提到“假发”两个字。刘文汉心中一动,脱口叫道:“假发?”美国商人又一次补充道:“假发,是的,我想购买13种不同颜色的假发。”

就是餐桌上这席普通的谈话使刘文汉开了窍。他认为假发中大有文章可做,这其中蕴含着无限商机。

回到香港,刘文汉立刻着手调查制造假发的原料来源。经过调查研究他发现,从印度和印尼输入人发到中国香港,制成各种发型的假发,其成本相当低廉,最贵的每个不超过11港元,而一个假发的售价却高达数十美元。刘文汉喜出望外,立即决定在香港创办假发工厂。制造假发需要技术专家,刘文汉听说有个专门为演员制造假发的师傅,便不辞辛劳地去请这位师傅出山。但是,这位内行高手说,制造一个假发需要用3个月时间。远水解不了近渴,但刘文汉的思维并没有就此停下,他在头脑中飞快地将手工操作与机器操作联系起来,终于想出了办法。

刘文汉先是把那位内行师傅请来,又招来一批工人,精通机械之道的他立即着手改造出假发制造的操作机器,然后手把手地教那些工人们操作。就这样,世界上第一家制造假发的工厂诞生了,各种颜色、式样的假发大批量生产出来。消息在市场上不胫而走,订货单像雪片般地飞到了刘文汉的工厂里。

从刘文汉先生成功的经验来分析,如果不是敏锐的捕捉到“假发”这一信息,他就不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当然,他的顽强意志,相机而断,以及所具有的相关知识,也为他的成功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如果是一般人,很可能会随意地放过这个看似微不足道却大有潜力的信息,而刘文汉先生不仅捕捉到了它,而且还进行了缜密的考虑,确定了自己经营的目标,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金娜娇,由一名曾经遁入空门、卧于青灯古佛之旁、皈依释家的尼姑而涉足商界。也许正是这种独特的经历,才使她能从中国传统古典中寻找到契机;又是她那种“打破沙锅”、孜孜追求的精神才使她抓住了一次又一次的人生机遇。

一次,金娜娇代表新街服装集团公司在上海举行了隆重的新闻发布会,在返回南昌的列车上,她获得了一条至关重要的信息。

在和同车厢乘客的闲聊中,金娜娇无意间得知清朝末年一位员外的夫人有一身衣裙,分别用白色和天蓝色真丝缝制,白色上衣绣了100条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金龙,长裙上绣了100只色彩绚烂、展翅欲飞的凤凰,被称为“龙衣凤裙”。金娜娇听后欣喜若狂,一打听,得知员外夫人依然健在,那套龙衣凤裙仍珍藏在身边。虚心求教一番后,金娜娇得到了“员外夫人”的详细住址。

金娜娇得到这条信息后心更明眼更亮了,她马上改变返程的主意,马不停蹄地找到那位近百岁的员外夫人。作为时装专家,当金娜娇看到那套色泽艳丽、精工绣制的龙衣凤裙时,也被惊呆了。她敏锐地感觉到这种款式的服装大有潜力可挖。

于是,金娜娇来了个“海底捞月”,毫不犹豫地以5万元的高价买下这套稀世罕见的衣裙。机会抓到了一半,开端比较有运气、比较顺利。

把机遇变为现实的关键在于开发出新式服装。回到厂里,她立即选取上等丝绸面料,聘请苏绣、湘绣工人,在那套龙衣凤裙的款式上融进现代时装的风韵。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一年,设计试制成了当代的龙衣凤裙。

在广交会的时装展览会上,“龙衣凤裙”一炮打响,国内外客商潮水般涌来订货。就这样,金娜娇从“海底”捞起一轮“月亮”,她成功了!从中国古典服装出发开发出现代型新式服装,最终把一个“道听途说”的消息变成一个广阔的市场。她的成功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这也即是著名的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所说的“成功的神奇之钥”。

要培养敏锐的洞察力,需要我们平日就要多加留心身边的各种事物。光有信息还是不够的,还要对信息进行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作出正确的抉择。如果有了信息而不对它进行仔细地分析研究,那么信息始终只是一些粗略的表面现象,你也就永远无法触及实质。因此,在我们通过观察获得信息之后,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表面的现象进行深刻、仔细的研究分析,抓住机遇并付出行动,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永立于不败之地。

牛顿从苹果落地中看见了万有引力的原理;瓦特从开水壶盖上看见了蒸汽引擎的雏形;伽利略从大钟楼上看见了钟摆原理的规则。落在有心人眼中,万事皆为信息。由细微处见精神,这在古代,叫知“几”,“知几其若神”,意思是如果能从日常行为中发掘出有效信息,这样的人就很不一般。

4.谍中谍,让人防不胜防

故三军之事,亲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

——《孙子兵法·用间篇》

在军队的亲密关系中,没有比间谍更亲信的了,奖赏也没有比间谍更优厚的了,任何工作没有比间谍更秘密的了。不是智谋高的人不能使用间谍,不是仁义慷慨的人也不能使用间谍,不是精细机敏的人便不能取得间谍的真实情报。微妙啊,微妙啊!真是无处不用间谍啊!

“无所不用间也!”“间”字,原义为门中窥月,窥日月运行,察战场玄机,探人情微妙,大概都可纳入“间”的引申义中,而日月盈昃、战场风云、人情冷暖之中所蕴藏的,无非也就是间谍。

孙武十分强调“用间”,极其重视“用间”,高度评价“用间”。并说:“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就是说:君主如果英明,将帅如果贤能,就应当用最有谋略的人去做间谍,那才一定能够建立大的功业。这是用兵最重要的一招,全军都要根据间谍提供的情报而行动。

美苏冷战期间,苏联突然向美国制造飞机的多家公司提出要订购一架宽机身的客机,如果同意,每年至少会有100架的订单。

在这么诱人的利益面前,美国的波音公司、道格拉斯公司等许多大公司均瞒着政府与苏联人接触。在经过一番筛选后,苏联首先向波音公司表示好感,但有一个要求:让20名苏联的飞机专家参观波音公司的飞机制造工序。波音公司为夺得主动权,马上答应了。

20位神情严峻的苏联专家对波音公司制造飞机的工序进行了周密的观察,对所有的细节都不放过,还亲自去操作间实地考察。波音公司则竭力满足他们的要求。

苏联专家走了,还带走了飞机的详细图纸,表示研究后再进一步与波音公司接洽。

波音公司以为自己已经胜利了,一直等着苏联人来签合同。谁知过了一年多,苏联人仍没有音讯,波音公司还满怀希望地期待着。

突然,苏联向外界宣布:苏联已造出了宽机身的大型客机。

波音公司的负责人怔住了:奇怪,我们并未将制造宽机身的合金材料告诉苏联人,他们是怎么知道的?他们陷入了沉思……

一名员工忽然想到:那天,苏联专家穿的鞋很特别,也许,问题就出在鞋上。

是的,苏联人借助参观的机会,穿的是特殊的鞋,这种鞋的鞋底可以吸取金属屑。苏联人回到国内,将鞋底的金属屑取样研究,很快得到了所需合金材料的准确资料,再加上从波音公司得到的帮助,苏联人立即具备了制造这种宽机身客机的能力。

波音公司的职员在得知这个情况后都大惊失色,因为是他们自己请来间谍窃取情报的。真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啊!

不过,间谍不见得非是影片中偷天换日、身手若神的人——那更像刺客或杀手,若按孙武的说法来看,在间谍的人选中,最理想、最重要的是“以上智为间”。“上智”,可以用伊尹和吕尚做例子,因为伊尹是夏桀的大臣,吕尚是商纣的大臣,都是洞悉夏、商政治、军事战略情报而又睿智聪颖的人物。商汤和周武王分别以他二人为相、为师,所以能“必成大功”。

与战争本身的巨大消耗相比,间谍实在是非常廉价且有实效的利器,归根到底,战争不过是政治的继续,为了赢得战争,施计定策就不能只想到面对面厮杀的战场,而要运用相应的政治手腕,这有时便体现为“用间”。

在中国,使用间谍从很早就开始了,范雎间赵而退廉颇,方有长平之胜;陈平间楚而逐范增,才使霸王别姬。像范雎、陈平、刘秀、朱元璋、努尔哈赤等人都是使间的高手。日本甚至有“忍者”这个专门的间谍职业。

在现代战争中,间谍活动在军事斗争中的作用依旧十分突出。二战时,希特勒用间谍伎俩,致使苏联红军最优秀的将领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含冤而死,从而给苏联国防带来巨大灾难。不得不承认,有时候一个间谍的力量,抵得过数十万武装军队。

当然,间谍能量之大小,往往取决于操纵、指挥他的统帅之水平,以苏联优秀间谍左尔格为例,就其本人素质而言,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位西方间谍,他的间谍活动,曾经为苏联的国家安全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然而,斯大林体制的僵硬和官僚性质,却极大限制了左尔格作用的发挥——苏德战争前夕,他费尽心思、千辛万苦搞来的情报,并没有真正引起苏联最高当局的充分重视,因此而忽略了迫在眉睫的危机,以致当纳粹德军浩浩荡荡向苏联境内冲杀过来之时,苏联政府竟一时束手无策,战争之初,苏联蒙受了巨大的战争损失,并几近崩溃的边缘。这个事实提醒人们,间谍固然重要,但问题的关键仍在于决策者如何使用。

许多国家都在为追逐他国企业情报而不遗余力,他们用偷窃科学技术的手段来缩短科研周期和节省费用,致使工商业间谍战像瘟疫般蔓延开来。根据美国律师、著名安全问题专家贝奎估计,科技成果的被窃,使美国各厂商每年损失200亿美元之巨。

美国一些专家认为,俄国、日本的经济间谍是美国的主要威胁,特别是对美国军事工业、宇航工业、电子工业威胁更大。间谍无孔不入,“黑客”防不胜防,尽管各国领导人及政府官员都知道技术机密正在外流,但是却难以堵住这些渠道。就这一点说来,美国人甚至有些佩服日本人的机敏。

从前商朝的兴起,是因为重用了曾经在夏为臣的伊尹;周朝的兴起,是因为重用了在殷为官的姜子牙。所以,明智的国君、贤能的将帅,能用高超智慧的人做间谍,一定能成就大的功业。在现代,真正的战争已经从军事上转移到了经济上,而经济间谍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占据了重要角色,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5.将计就计,反间更具杀伤力

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

必索敌人之间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

——《孙子兵法·用间篇》

孙武说:“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所谓反间,就是收买或利用敌方派来的间谍,使其为我所用。反间计的内容是以假乱真。其方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敌间谍被我发现或捕获后,不是公开审判,而是暗中以重金收买,使他变为在我控制下给敌方提供假情报的双重间谍。二是我发现了敌间谍,并摸清了他的来意,但不露声色,装得像根本不知道一样,采取将计就计的办法,为他透露一些假情报。例如根据我方预定的行动日期,告诉他一个提前或推后的假日期,让他回去报告。敌人以假当真,我正可以利用敌人的错误达到目的。

赤壁之战前,蔡中、蔡和投到周瑜寨前,说是为报曹操杀兄之仇。周瑜明里接纳,暗里已知蔡中、蔡和必是诈降,只是前来探听消息的,于是和黄盖定下了苦肉计。

第二天,周瑜召开大会,众将皆在帐前,他以黄盖惑乱军心为由,脊杖五十,直把黄盖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进流。待黄盖回到本寨,众将皆来探望,黄盖只是不言不语,望天长叹。

忽然,军士报参谋阚泽来探。黄盖急忙请阚泽入内,并斥退左右,握着阚泽的手说:“我受吴侯三世的厚恩,故以此苦肉计为报,但军中只有公素可为心腹。”阚泽会意地说:“我已猜着八九分了,黄公是不是要我献诈降书。”黄盖点了点头,对阚泽说:“此去可要小心啊!”

就在当夜,阚泽领了降书,扮作渔翁,驾小舟向曹营靠近,刚一靠岸,就被巡江军士拿住了。阚泽临危不惧,催军士向曹操报告东吴参谋阚泽求见。曹操得知,疑他是奸细,但还是叫人引他进来。

阚泽见曹操正襟危坐在桌几后,帐内灯烛辉煌,便正言道:“黄盖是东吴三世的旧臣,居然被周瑜在众将面前毒打,十分愤恨,想要投降丞相。我与黄公情同骨肉,所以黄公请我来献降书。此是降书,请丞相观看。不知丞相是否容纳?”说罢,从怀中取出降书,呈与曹操。

曹操细细看了几遍,忽然拍案大怒说:“好个黄盖,竟妄想用苦肉计来骗我。你们以为能戏侮我吗!”便叫左右将阚泽推出去斩首。阚泽面不改色,一面走一面笑。曹操令左右停下,问阚泽说:“我已识破了你等的奸计,你还笑什么?”阚泽镇静地说:“我只是笑黄公看错了人而已。”

曹操指着降书说:“我自幼熟读兵书,深知奸伪之道。你这降书,如是真心投降,为何不明约几时?休想瞒得过我!”

阚泽听罢,笑着说:“你还敢自夸熟读兵书。你根本不识计谋,不懂道理,如果与周瑜作战必定被周公所擒。你难道没听过‘背主作窃,不可定期’吗?如果约定好日期,时机未成熟而不能下手,你这里却已准备好,那么,事情一定会败漏。所以,只能伺机行事,怎能预先定好日期?你可真是个庸才,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要是被你杀了,可真是冤枉!”

曹操听了阚泽的一番讲述,不仅没有杀他,还亲自为其斟酒压惊,并说:“事成之后,必与高官。”阚泽笑而不允。

正在饮酒间,蔡中、蔡和的密书也到了,曹操更是坚信黄盖投降之意,嘱咐阚泽要早早行事。阚泽辞别出营,又驾着小舟回到江东。

阚泽凭着自己的机智与勇气,成功地担当了间谍的角色,为东吴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西周大臣宫他逃亡到东周后,把西周的情况告诉了东周,极大地威胁着西周的安全。足智多谋的范睢派人将一封信和一些钱秘密的给宫他送去。信中说:事情能办成就办,办不成就赶快回来。时间耽搁久了,事情如果泄露出去,你只有以身殉国了。同时,范睢又将送信人的到达时间泄露给东周的侦察人员。东周截获此信,怀疑宫他,立即将他杀了。

明崇祯二年,清兵分道侵入龙井关、大安口,对明朝发动进攻。明将袁崇焕闻之,千里赴救。袁崇焕以前有过与清议和之举,清太宗为达到借刀杀人的目的,故意对俘获的明朝宦官说,袁崇焕曾与自己密约过。不久,这名宦官被放回,生性多疑的昏君崇祯帝听信宦官之言,下令杀了一代枭将袁崇焕。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率先生产出远距离探测雷达。德国急于了解这一新式雷达新在何处,于是派出两名间谍前往英国生产雷达的工业区。几个月后,两名间谋安然返回,他们兴致极高地向上峰报告:掌握了英国雷达的探测距离。德国经过再三筹划后,决定立即派飞机对英国实施狂轰滥炸。大批轰炸机正向英国逼近,飞行员正向地面报告未发现任何飞行物时,突然间,上百架英国小型战斗机轮番向德机发动攻击。德军机群遭此当头一棒,唯有掉头而逃。原来,英方掌握了德国间谍活动情报后,决定“施诈”引导德国间谍低估英国新式雷达的探测距离。于是英国专门组成了一个欺骗小组,把两个德国间谍精心安排在可能获得点滴情报的环境中,有意让他们获得零星的材料,从而拼凑起一个假情报。英国巧施“反间计”,不仅保住了军事机密,而且诱敌进入了预伏的陷阱。

俗话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任你怎样强大的敌人,只要从内部分化瓦解了,便没有打不败的。当年项羽曾经一度十分强大,咄咄逼人,汉王刘邦几成其阶下之囚,但靠着陈平的“反间计”,削弱了项羽的实力,终使项羽兵败垓下,自刎身亡。打仗用“反间计”,市场竞争中也常见“反间计”。在激烈的商战中,谁领先一步,谁就稳操胜券;谁落后一步,谁就会被排斥在市场的大门之外,甚至导致公司破产,名败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