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外创业传奇100例
20160600000060

第60章 用风险投资演绎财富神话(1)

风险投资意味着“承受风险、以期得到应有的投资效益”。

“一部风险投资在华史就是一部中国互联网史”,不少互联网大腕曾引用过这句精准语言,因为他们自己背后的故事就是与风险投资交融的历史。当1996年张朝阳凭借自己的执着和对国外互联网公司的简单模仿融来的18.5万美元来到中国创办谁都听不懂的互联网公司时,人们明白了商业计划书可以换来创业资金的简单道理。在美国,一个风险投资商对于创业项目的成功几率控制在10%左右,已经是非常成功了。因为任何一个成功的创业项目给风险投资商带来的回报可能是几十倍、甚至几百倍。这样,一个项目的成功收益往往可以大大高于其他9个项目失败而付出的成本。

几乎所有的中国大型商业网站的背后都有风险投资的身影:新浪网获得了包括高盛银行在内的海外风险投资2500万美金,拉开了上世纪末中国互联网服务企业进军海外资本市场的序幕;中华网在纳斯达克独立上市成功,首次公募9600万美元,开创中国网络股概念,预示了风险投资商成功套现。随后,大批海归派搂着千万甚至上亿资金的风险投资创立了成千上万的网络公司。

风险投资不等于风险投机,企业家也不是冒险家,重要的是守诚信,有责任心,任何情况下都不言放弃。

企业家精神,在某些方面就被理解为敢于冒险和创新。

IDG公司总裁麦戈文

IT媒体界投资之王

说起IDG公司及其总裁麦戈文,大多数中国人或许不一定知道,但是说起搜狐公司、百度、腾讯科技、易趣、当当网上书店、搜房网这些知名的公司,那大多数人肯定熟悉。而这些为人所熟知的公司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幕后推手,他是一位驰骋在IT媒体界的“王者”——IDG公司总裁麦戈文。

麦戈文(Patrick J.McGovern)是美国国际数据出版集团(IDG)董事长。IDG的经营触角和影响力遍布欧洲、亚洲、美洲、澳洲等地,麦戈文一直被外界誉为国际IT领域首屈一指的传媒大亨,尊为全球IT媒体之王。自1982年以来,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就一直有他的名字。据估算,截至2007年,麦戈文个人资产已在47亿美元以上。

麦戈文的中国投资之路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当麦戈文还是一名高中生时,他就已经创建了一种可以让计算机必胜的打井游戏软件,这引起了麻省理工学院的注意,并且为麦戈文提供了奖学金。1959年,麦戈文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并于1964年创办国际数据集团(IDG)公司。这是一家经营出版业、开展市场研究及技术风险投资的公司,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技术信息服务公司。麦戈文是该公司的创始人及董事长。

麦戈文的中国情结始于1978年。那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发现北京的书店里总是挤满了购买书籍报刊的人群。他深深地感到中国人对于知识文化的尊重和获取信息的迫切之情。于是,他第一次强烈地产生了要到中国投资办报的意愿。很快,我国国内开始大力推行改革开放政策,麦戈文再次来到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美合资《计算机世界》,那一年是1980年的3月。

当全世界的风险投资尚不看好中国时,他与中国方面的合作伙伴一起投资创办《计算机世界》,这成为美中之间的第一笔风险投资。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个很冒险行为。然而,这种敢为天下先的气魄给麦戈文带来的收益是:迄今为止,这仍然是中国国内惟一一份享有合法地位的中外合资经营的报纸。

IDG作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美国风险投资公司,在中国先后投资了著名的搜狐公司、百度、腾讯科技、捷程旅行网、世纪互联、易趣、当当网上书店、搜房网、中华学习网、伊人女士网、鲨威体坛、金蝶软件、慧聪国际、上市公司风华高科等90多个项目,投资额高达数亿美元。从已退出的30多个项目中,IDG获得了平均45%的高回报率,而在中国以外的国家却只有15%,全球的风险投资回报率则仅有10%。

到2006年,IDG在中国先后投下了10亿美元的风险资金,这一数字仍然在每年递增。

全球思考与地域行动

无疑,麦戈文是最成功的风险投资人之一,他的成功在于他独特的经营理念和成熟运作方式。

IDG奉行的是国际化战略。从1964年,麦戈文开始创办IDG时,他就抱着将IDG建立成一个真正的全球性经营组织的梦想。当IDG的营收达100万美元时,麦戈文开始在美国以外物色市场。在其公司内部运作机制中,也无处不体现着他的“全球思考”的国际化眼光。在IDG一万多名的全球雇员队伍中,美国本土只有20%的员工,其余80%的员工是分散在美国以外的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在麦戈文眼中,IDG从来不是一个美国公司,而是一个全球性公司。

与例如IBM那样高度集中的管理架构相比,不同的是,IDG选择的是区域放权的管理模式,就是对各个国家IDG媒体的编辑、出版商和董事长放权。对麦戈文来说,指导IDG全球扩张的哲学原则是“全球思考,地域行动”。在其眼中,IDG与其他国际公司不一样,不是要向其他国家扩张延伸,而是在其所服务的领域里,根据不同国家不同的情况,尽可能帮助所服务的行业成长,因此,麦戈文在各地特别强调本地化,即“地域行动”。

之所以选择这样的策略是因为,在麦戈文看来,真正了解、熟悉市场的必然是在第一线工作的人,是本地的出版商,他们更了解本土读者和客户的需求和行业发展的进程。放手让在一线的或本地的出版商来决策,有利于根据市场的变化,快速应变,及时调整市场策略,跟上市场的变化步伐,改进服务。

事实证明了麦戈文的远见:IDG在全球七大增长最快的IT市场,包括中国、印度、菲律宾、印尼、韩国、哥伦比亚和马来西亚等地出版有几十种出版物。“地域行动”可以说是IDG在全球获得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而“集团经营、分散管理”则是其一直秉承的管理架构和风格。

在众多的跨国公司当中,IDG是第一家采用分散化管理的公司,IDG总部2000年的时候只有18名员工,开支仅占营收的1.5%(一般公司为3%~5%)。这就是麦戈文独特的管理模式带来的效益。

麦戈文的独到眼光

麦戈文及其IDG的成功,除了其独特而先进的全球管理模式,投资的选择标准则是其另一个重要原因。

有人曾向IDG展示他们的商业计划,一种在线翻译服务,麦戈文认为很好,但看不到它未来的赢利模式。然而,他们的团队很不错,于是麦戈文把他们介绍给了一家美国的软件公司,开发中国市场上需求更多的中小的财务软件,最后他们获得了成功,这就是今天的速达。还有一个例子,有人想做有关书的数据库,于是,麦戈文建议,“为什么你们只是提供书的信息,而不让访问者买书呢?你们完全可以把需求信息给出版商,出版商发货后再给你们钱”。于是,设想人改变了原先的商业模式,成立了网上书店,诞生了当当——中国的。

麦戈文认为,风险投资的成败关键在于项目和团队。入选IDG的项目必须在5年内创造出4亿—5亿元的市场,技术要有自己的保护性,使竞争对手难以在几年之内达到或超越。麦戈文特别强调了管理团队的重要性。团队成员需要与潜在客户多做沟通,以了解迅速变化的市场。有时技术、产品不是很好,但聪明的创业团队会及时作出调整,找到新的市场。

快步易捷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快步易捷的管理团队是一个由职业经理人组成的创业团队,5个创业者平均年龄38岁的背景打动了IDG。快步易捷从与IDG接触,到最终完成资金注入,仅花了3个月时间。

麦戈文对风险投资的理解,没有停留在资金的层面上,他的IDG还帮助有创意的年轻人建立公司的一种机制,例如辅导创业公司进行员工培训、如何做市场、如何定价等。

但是,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和《计算机世界》、《时尚》合作时,这些报刊的领导人都是所在领域的门外汉,麦戈文却并不在意。他认为一个合格的出版人必须具备3个条件,一是管理能力,懂得媒体运营,有魅力,能够吸引一批人和你一起工作,形成有凝聚力的工作团队;二是沟通能力,能和媒体、客户、员工很好地进行沟通,交流;三是要有服务意识,能够了解客户的需求,做好客户服务。而这三点,这些报刊的领导人都满足。

抵触华尔街的麦戈文

一直以来,麦戈文坚决抵触华尔街。IDG是一家私营公司,并没像AOL-时代华纳那样选择上市。除了有充足的资金,不必上市融资外,让麦戈文拒绝上市的原因还有,一旦选择上市成为公众性公司,就要面对很多以前不需要面对的问题。比如,上市的成本,如会计、法律成本等都很高,会吃掉很大一部分利润。这是麦戈文所不愿意看到的。

麦戈文曾在公开场合说过:“为使股票在证券市场有较好的表现,获得投资者追捧,可能会出现为了取悦投资者,满足当前的盈利要求而采取一些短期的行为,结果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战略。而急功近利对媒体自身发展和投资者来说都会造成很大伤害。”其实,这也是麦戈文所担忧的。

而在决策机制上,上市公司显然也没有私营公司反应快速,机动灵活。私营公司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跟上市场变化的脚步,及时作出决策,满足市场变化的需求,提供市场所需要的服务,而无需考虑这个决策会不会对股票价格产生什么影响。对于中国国内很多报业集团、报刊社都想上市,麦戈文不以为然。

独到的眼光和独特的管理方式,坚持公司的独立性,拒绝成为上市公司,最终成就了麦戈文的IT媒体界王者之路。

(张晶)

软银集团孙正义

软件投资的大赢家“我对自己的能力极为自负,可是那次,孙正义给我上了一课,至今我都在研究:他锐利的投资眼光,是否来自神灵的赋予?”这是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马云对孙正义的评价。

1999年10月的一天,马云被安排与孙正义见面。

孙正义和马云说的第一句话是:“说说你的阿里巴巴吧!”于是马云就开始讲公司的目标,本来准备讲一个小时,可是刚刚开始6分钟,孙正义就从办公室那一头走过来,“我决定投资你的公司,你要多少钱?”

6分钟谈话,孙正义便决定,向阿里巴巴投资3500万美元。而在当时阿里巴巴只是一家并不起眼的公司。

几年后,当阿里巴巴成为全球知名的软件公司时,许多人不由得再次对孙正义的独到眼光钦佩不已。孙正义为阿里巴巴发展壮大带来了机遇,而他也赢得了财富,为自己的软银集团创造了机会。

这就是孙正义,日本软件银行集团创造人,一名仅用20几年工夫便成为“亚洲首富”的软件投资家,一个成就了无数人互联网梦想的人。

一个敢于追梦的人

孙正义是个奇人。他出生在日本,祖藉是韩国,从小就对美国的事情非常感兴趣。他有着美国人做生意的本能,也有着日本人的冲劲和韩国人的抱根精神。

1973年,孙正义16岁时,他来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柏克莱大学学习英文。他对美国那里的一切都非常好奇,感兴趣。他觉得美国所有的东西都大,而且是那么有秩序。他认为美国是一个他应该了解和学习的国家。1975年,孙先生转到社区大学上学,两年后就转入加州柏克莱大学学习经济。

孙正义是一个敢于追梦的人。还在上学的时候,他就曾勾画了40个公司的雏形,并设计了一个50年创建公司的计划,如何筹集资本,如何把发明创造传下去。在上学期间,他还每天花五分钟时间,考虑新发明的事。在他19岁那年,他发明了一种袖珍翻译器,于是他雇了一个教授制造出翻译器样机,然后申请了专利,以一百万美元的价格,把翻译器卖给了Sharp公司。至今Sharp公司仍把翻译器的技术应用在其Wizard个人电子管理器中。

轻而易举就赚到100万,对敢于追梦的孙正义来说,他并不满足,因为他只是把这个学生时代的产物当作一个打工的工具,用来勤工俭学还行,不能做终身职业,他为自己定下了50年蓝图:20来岁时打出旗号;30来岁时储备至少1000亿日元的资金;40来岁的时候决一胜负;50来岁的时候实现营业规模1兆亿日元。

孙先生1980年从柏克莱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在美国舒适的生活,毅然回到日本。因为他知道,日本才是他事业的真正开始。而正是这次放弃,才有了对后来一切机遇的把握,才有了那个一展宏图的孙正义。

把握时机开拓事业

机遇总垂青于有梦想有准备的人。

孙正义在23岁时得了肝病,整整住了两年的医院。在两年当中,他阅读了四千本书籍,平均一天阅读五本书籍。读完了四千本书籍之后,他根据自己读书的心得写了从事四十种行业的发展计划。他终于同时悟出,要有大的作为,就必须从事最新兴、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