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决定让自己的逆向思维得到实现,采用“乡村包围城市”的策略,让城里的客流蜂拥到他的商店里来。
当然,他的这个想法也不是空穴来风。他曾经在一家“一元店”做过事,受了启发。他从那里学到了连锁、零售的好处和实惠。他想:“如果我用单价80美分买进东西,以1美元的价格出售,其销量是以1.2美元出售的三倍,单从一件商品上看,我少赚了一半的钱,但如果我卖出了三倍的商品,总利润其实更多。”这就是他发现的价格哲学。只不过那些店太小了,不可能让他的想法变成现实。
他的商店规模不断扩大。到了1960年,他已有15家商店像网络一样均匀地分布在本特威尔周围地区,年营业额达到了140万美元。1962年,他在罗杰斯创办了第一家沃尔玛优惠百货店,面积有1500平方米,第一年的营业额超出70万美元。他始终坚持“低价销售、保证满意”的经营宗旨,几乎每一种商品都比其他商店的便宜。连细微的地方也不放过,比如别人采用四舍五入的计算方法,他却情愿放弃那个零头。将心比心,自己珍惜每一分钱,别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也是一种消费心理学。但很多人不能做到的是,他在顾客面前放弃了那一分钱。廉价的商品和优质的服务使得四面八方的顾客蜂涌而至。在这样的策略下,他进一步地扩大了经营的规模。1969年10月31日,他终于成立了沃尔玛百货公司。
此后十年,沃尔玛开始了大规模地扩张。他的策略是先进军小城镇,再占领大城市,向全国推进。即使人口少于5000的小镇,他也坚持照开不误。而那些竞争对手,都把这些地方放弃了。他对员工说,顾客才是他们的老板。他为员工制订了“太阳下山原则”和“三米原则”。前者要求员工必须在当天满足顾客,后者要求员工在距顾客三米时就应该朝顾客微笑并鼓励他们咨询和求助。难怪有人说,山姆·沃尔顿那毫不动摇的献身精神,使得人们把他对于消费者至上主义的信仰比喻为圣雄甘地对于非暴力的信仰。
在品牌和价格上,沃尔玛以低价销售知名品牌,使顾客对商品质量放心。沃尔玛数十年如一日,做到了所有商品都是廉价销售,不会有其他地方的出售价比它更低。顾客们可以确信这一点。从1980年代开始,沃尔玛便直接向厂方订货,大大降低了进货成本和存货的巨额费用。并实行会员制,每个顾客只要交纳25美元就可以成为会员,以批发价格获得高质量商品。这样,沃尔玛的消费群便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1969年至1978年,沃尔玛纯收入增长了600%,每年平均业绩增长速度高达26%。这在世界大公司中实属罕见。
企业文化也是沃尔玛吸引和保持优秀员工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无论走到哪一个沃尔玛连锁店,都会发现它们强烈的文化特色。山姆·沃尔顿对员工没有歧视。他与员工的关系不是上与下对立的关系而是合伙人相互合作的关系。他曾经说过:“和你的同事们分享利益,把他们当成合伙人来看待吧。这样,他们也会把你当成合伙人,大家齐心协力产生的效益将大大出乎你的意料。”对此,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杰克·韦尔奇曾说:“山姆·沃尔顿了解人性。他给员工最好的,给顾客最好的,任何和他有接触的人,都可以学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山姆还保持着勤劳和俭朴的本色。即使成为了大富翁,他和家人还是驾着那辆座位上还散发着小狗异味的旧车。他辛勤工作,每天清早起床。经常到公司和员工交流,不断地做笔记。他是沃尔玛的灵魂。他的风格就是沃尔玛的风格。他的理念就是沃尔玛的理念。若干年后,他弟弟回忆说,“我们干过一切事情,亲自清洗橱窗,打扫地板,布置办公室。我们也干储藏室里要干的活儿,登记入库货物。我们必须把开支限制在最低限度上。这是数年以前就开始的。我们就是以降低经营成本的方式赚取利润。在这方面山姆总是很有办法。他总是尝试做一些别出心裁的事情。”山姆·沃尔顿的思维方式、也就是沃尔玛具体体现出来的看世界的方式,已经变成了世界零售业乃至其他商业领域里的标准。沃尔玛是美国巨型零售公司中最有个性的公司,山姆·沃尔顿创造了二战后美国零售业的最大奇迹。
多年来,山姆·沃尔顿的公司为社会做出的最大贡献是,他的低价格为人们节约了数十亿美元。所以他实际上帮助人们改善了生活。他一生中获奖无数,但他早已超越了这些所谓的荣誉。不过,1992年当布什总统在沃尔玛总部大礼堂亲自授予他自由奖章时,他还是很高兴。布什总统说:“山姆·沃尔顿先生具体展现的创业精神,是美国梦的缩影!”他说:“这是我们整个事业最辉煌的一刻。”不到三个星期,他就去世了。
伟大的山姆·沃尔顿,他把一个偏僻小镇上的小百货店,发展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公司。十年后,它在《财富》杂志评出的全球500强企业中位居第二。《财富》杂志对他的评价是:“山姆·沃尔顿一手缔造了沃尔玛帝国。它超过了石油、银行、汽车制造业,以一家非生产制造商的身份跻身长期由制造业所雄踞的排行榜首位,着实令人称奇。”
(陈然)
娃哈哈老总宗庆后
——让全国人都喝他做的饮料
宗庆后生于1945年,浙江省杭州市人。高级经济师,浙江大学MBA特聘导师。1987年任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2002年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美国IFT会员。
娃哈哈老总宗庆后,一生大致划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即青少年时期,在生存还是死亡中苦苦挣扎,最终活了下来;第二个阶段即而立之年,在平凡还是出人头地中艰苦奋斗,却怎么也没混出个人样来;第三个阶段即现在,在一瓶水上大做文章,做得全国十三亿人都在喝他的“娃哈哈”。
刚承包一个校办食品厂的时候,宗庆后拿着他新研制出来的儿童营养液对工人们说:“如果中国十三亿人,每人买一件我的产品……”后面省略的六个点他含在了口里没说出来,但还是被人取笑了许多天,原来宗庆后也不过是个吹牛的,他免不了和前几任厂长一样的下场:拍屁股滚蛋。
那时底气不足的宗庆后,没敢说自己不是吹牛,他只是心里盘算,刚刚从饥饿中走过来的中国人,需要一种营养液强身健体,虚弱的少年儿童怎能抵挡“娃哈哈”的诱惑?他象一个聪明的农民,把播种的时间提早了一个节气,他要在别人盼着填饱肚子的时候,不慌不忙地挥镰收割金黄的稻子。
这个收割稻子的计划源自宗庆后的长时间观察。有一段时间,宗庆后经常踩着三轮车在学校门口叫卖零食,作为一个校办工厂的销售人员,他得带头把工厂生产的食品推销出去。站在三轮车边的宗庆后,望着下课了的小学生们朝他的摊位奔来,一边拿货一边收钱的他仔细观察着孩子们的举动,他看见饿极了的孩子买了一包零食就啃,狼吞虎咽的架式很象鹭鸶吞咽叼在嘴里的活鱼,由于唾液不够,干巴巴的零食很难咽下去,噎得孩子们又伸脖子又瞪眼。当听到上课的铃声响起,孩子们还得急急忙忙朝教室里跑去。那种痛苦的样子,时时映现在宗庆后的脑子里,他每天都在琢磨,那些吃零食的孩子们,要是能喝上点水润润喉咙就好。后来还听到过许多家长反映,大多数喜欢吃零食的学生,都有食欲不振的坏毛病,正餐的饭粥吃得少,营养跟不上去,当然身体就长不高了。家长们的语气里,听得出有责怪的成份,你宗庆后不但不帮助孩子长身体,还每天在这里推销零食,这不是害孩子吗?
卖零食是为了推销产品,也是为了生存需要,这是没有办法而为之的事,但是,如何为吃零食的孩子们补充营养,却成了宗庆后的心病,他不是科学家,不是营养师(那时中国还没有营养师这一职业),却在为下一代的营养思考,他在作着一个有良心的商人应该做的事,同时也在为自己的工厂延续的向前发展作准备,卖零食只是工厂的短期行为,而生产营养品却是一种远见。他暗中买来一些营养方面的书,一边看一边试验,其中的试制过程,只有他宗庆后一个人知道,配方也是一改再改。1988年,43岁的宗庆后终于研制出了独一无二的“娃哈哈”儿童营养液,他用瓶子装好,贴上标签,大胆地推向市场,没想到迅速在全国引起轰动,“娃哈哈呀娃哈哈呀,祝贺大家身体好”的儿歌,成了每个电视台的开篇广告。几年之后,一鼓作气的宗庆后,又首先杀入纯净水市场,获得了更大的胜利。无论是开会的、上学的,还是出差旅游的,人人手里一瓶娃哈哈纯净水的场面令人不可思议,中国的娃哈哈时代,被一个浙江大个子男人顺势推到了世界面前,那些用手一捏“吧叽吧叽”乱响的白塑料瓶子,成为一个饮料王国的强音。据一份报告说,2003年,中国十三亿人,每人年平均喝了10瓶“娃哈哈”,营业收入突破了100亿元大关,娃哈哈集团成为全球第五大饮料生产企业,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坐在同一排交椅上。
从一个挑盐的青年,到一个校办工厂的推销员,再到世界饮料大王,宗庆后走了五十年艰难探索的路,他的运气不佳,命运也没有给他铺出一条舒坦的道,但是他靠思索、靠观察、靠努力去做,最终他成功了,他的成功让那些最初笑话他的人心服口服。他不但实现了自己的诺言,让中国十三亿人每人都喝他的“娃哈哈”,他还实现了让一个校办小厂一跃成为领先国际水平的饮料王国。宗庆后的成功模式,非常值得去研究,去思考。
宗庆后的祖父是张作霖手下的财政部长,父亲也在国民党政府当过职员。全国解放后,宗庆后的家庭生活一落千丈,兄妹5人仅靠做小学教师的母亲一份微薄的工资度日,而父亲则找不到工作。宗庆后初中毕业后,下放到浙江海边的舟山马目农场,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他的工作是一天到晚在一望无际的海滩上挖盐、晒盐、挑盐,强劳动让他的肌肉变得发达,而脑袋却变得空洞,海盐将他的双脚浸渍成了一对白皮套,就象是冬天阉的腊猪肉,白花花的怪难看。1978年,宗庆后有幸回到杭州,却无缘进入行政机关坐办公室,只能在一个校办工厂混了个集体编制。他在杭州工农校办纸箱厂干了一阵业务员后,觉得没出息,就跳槽到了杭州胜利电器仪表厂,再到杭州光明电器仪表厂,他利用在这几个厂搞销售的机会,跑遍了全国许多个省市,眼界觉得比在大海边晒盐时还开阔深远,为他日后的娃哈哈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直到2002年8月,宗庆后为新建娃哈哈分厂考察选址,他还是沿着过去走过的路线,用12天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他在飞机上俯看中国大地时,常常会引发他对未来的思考。身价数百亿元的他,还会经常回忆起当年的一笔生意,有一次他顶着风雨骑着三轮车去送货,那笔生意他仅赚了一块钱,这在别人看来算是白跑一趟的生意,他却仍然很高兴很开心的样子,因为,他毕竟赚钱了,只是多少的问题。
宗庆后没有读过大学,初中毕业就下放了,直到1981年,他才走进杭州工人业余大学学习工业企业管理,1987年在浙江省电视大学企业领导系学习,同时还在中国厂长(经理)工作研究会企业领导学、杭州市委党校企业管理班学习,他在繁忙的工作中,努力学习,用知识充实自己的能量,他青少年时期害怕生活的贫穷,现在害怕的是知识的贫穷,他有一个最大的嗜好就是勤奋,勤奋工作、勤奋学习、勤奋思考,对自己永远不满意,对学习永远不满足,对思考永远不止步。走在我们中间的宗庆后并不特别,梳着随常的头发,穿着并不昂贵的西服,扎着洁白有斜条纹的领带,甚至那对略向下垂的大眼泡有几分疲惫,他跟寻常百姓没有什么不同之处,但是他做成了寻常百姓们没有做或者没有做成功的事业,这又是宗庆后与寻常百姓不同的地方,问题是,宗庆后想的比常人多,做事比常人新颖,心胸比常人开阔,看事比常人精准。
(林德元)
船王包玉刚
——以清醒的头脑选择正确的思路
世人公推的华人世界船王,创立的“环球航运集团”名列香港十大财团之一,第一个进入英资汇丰银行的华人董事,被英国女王封为爵士,比利时国王、巴拿马总统和日本天皇授予他勋章或奖章。香港太平绅士,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著名的金融家和国际活动家。如此多的荣誉和头衔集于一身,在华人世界中无人比肩,在世界企业家中凤毛麟角。他,就是包玉刚。在三十多年的商海生涯中,以清醒的头脑选择正确的思路,是他屡战屡胜的秘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