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
一、病因
1.感染:可以由病毒、细菌直接感染,也可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或细菌蔓延引起本病。常见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奴卡菌感染有所增加。
2.物理、化学因素:过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氯气)的吸人,对气管、支气管黏膜急性刺激等亦可引起。
3.过敏反应:常见的致敏原包括花粉、有机粉尘、真菌孢子等的吸入,或对细菌蛋白质的过敏,引起支气管的过敏炎症反应。
二、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可有发热,38c(=左右,3~5天即降至正常。
2.咳嗽咳痰:先为干咳或少量黏液性痰,随后转为黏液脓性痰或脓痰,痰量较多,咳嗽加剧,痰中偶可带血。咳嗽、咳痰可延续2~3周才消失,如迁延不愈,日久可演变成慢性支气管炎。如支气管发生痉挛,可出现程度不等的气促,伴胸骨后发紧感。
3.体征:体征不多,呼吸者正常,可以在两肺听到散在的干、湿哕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减少或消失。
4.实验室及x线检查:查血时,周围血中白细胞和分类多无明显变化。细菌感染较重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痰培养可发现致病菌。x线胸片检查,大多表现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
三、诊断
根据病史,咳嗽和咳痰等呼吸道症状以及两肺可有散在的干、湿哕音等体征,结合血象和x线胸片,可作出临床诊断。进行病毒和细菌检查,可确定病因诊断。
四、防治
1.抗菌药物治疗。根据感染的病原体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菌药物治疗。一般未得到病原菌阳性结果前,可以选用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等)、青霉素类(青霉素、阿莫西林等)、氟喹诺酮类(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头孢菌素类(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类),多数患者口服抗菌药即可,症状较重者可采取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
2.对症治疗。咳嗽无痰,可用右美沙芬、咳必清、可待因。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可选用复方氯化铵合剂、必嗽平等。也可通过雾化吸入帮助祛痰。止咳祛痰中成药也可选用。发生支气管痉挛,可用平喘药如氨茶碱、B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等。发热可用解热镇痛药。
3.发病期间注意休息、保暖、多饮水,保证足够的热量。
五、预防
增强体质,防止感冒,改善劳动卫生环境、防止空气污染、净化环境,清除鼻、咽喉部位的病灶。
第二节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一、病因
慢支病因复杂,迄今尚未明了,与下列因素有关。
1.大气污染:大气中刺激性烟雾、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臭氧等)对支气管黏膜造成损害,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
2.吸烟与慢支的发生密切相关。吸烟能使支气管上皮纤毛运动受抑制;支气管杯状细胞增生,分泌增多,使气管净化能力减弱;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黏液积聚,肺泡中吞噬细胞功能减弱;吸烟还可使支气管痉挛。这些均有利于细菌移留支气管。
3.感染:感染是慢支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病原多为病毒和细菌。病毒有鼻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常见细菌有肺炎双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4.过敏因素:过敏反应可使支气管收缩或痉挛、组织损害和炎症反应,继而发生慢支。
5.其他:除上述主要因素外,尚有机体内在因素参与慢支的发生。
(1)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可引起支气管收缩痉挛、分泌物增多,产生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
(2)老年人由于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喉头反射减弱,慢支发病增加。
(3)营养因素对慢支的发病也有一定的关系。如维生素c、A的缺乏,使支气管黏膜上皮修复受影响,溶菌活力下降,易患慢支。
(4)遗传:也可能是慢支的易患因素。
二、临床表现
1.症状:慢支多起病缓慢,因病程较长,反复急性发作而加重。主要症状有慢性咳嗽、咳痰、喘息。开始症状轻微,如吸烟、接触有害气体、过度劳累、气候变化或受凉感冒后,则引起急性发作或加重。
(1)咳嗽: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或分泌物积聚于支气管腔内均可引起咳嗽。一般晨间咳嗽较重,白天较轻,晚间睡前有阵咳或排痰。
(2)咳痰:由于夜间睡眠后管腔内蓄积痰液,副交感神经相对兴奋,支气管分泌物增加,因此,起床后或体位变动引起刺激排痰。
常以清晨排痰较多,痰液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偶可带血。急性发作且伴有细菌感染时,则变为黏液脓性,咳嗽和痰量亦随之增多。
(3)喘息(或气促):有支气管痉挛时可出现喘息,常伴有哮呜音。早期无气促现象,反复发作数年,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可伴有轻重不等的气促。先有劳动或活动后的气喘,严重时则喘甚,生活难以自理。
2.体征:早期可无任何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可有散在的干、湿哕音,多在背部及肺底部,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喘息型者可听到哮呜音或呼气延长音。
3.实验室及x线检查:x线检查可见两肺纹理增加、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下肺野较明显。慢支急性发作或并发肺部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多。喘息型者嗜酸性粒细胞可增多。缓解期多无变化。
三、诊断
根据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以上,并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如肺结核、尘肺、哮喘、支气管扩张、心脏病)时,可作出诊断。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呼吸功能等),亦可作出诊断。
四、治疗
急性发作期治疗:
1.控制感染:视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的严重程度或根据病原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菌药物。轻者口服,较重者肌注或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常用的有青霉素、红霉素、氨基糖甙类、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等。
2.祛痰、镇咳:对急性发作患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用祛痰、镇咳药物,以改善症状。迁延期患者尤应坚持用药,以求清除症状。常用药物有氯化铵合剂、溴已新、沐舒坦等。中成药止咳也有一定疗效。年老体弱者应以祛痰为主,协助排痰,畅通呼吸道。
避免应用强镇咳剂(如可待因等),否则会抑制中枢和加重呼吸道阻塞和炎症,进而导致病情恶化。
3.解痉、平喘:常用氨茶碱、特布他林(喘速康)等口服或用沙丁醇铵(舒喘灵)、异丙托溴铵(异丙托品)等吸入剂雾化吸入。若气道舒张剂使用后气道仍有持续阻塞,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
4.气雾疗法:生理盐水气雾湿化吸入或加溴已新、异丙托溴铵,可稀释气管内的分泌物有利排痰。
缓解期治疗: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能力。加强个人卫生,避免各种诱发因素的接触,锻炼能预防感冒,气功亦有一定的疗效。
五、预防
首先是戒烟。其次是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预防感冒。再次,改善环境卫生,做好个人劳动保护,消除及避免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
第三节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扩张是支气管慢性异常扩张的疾病。
一、病因
1.支气管一肺组织感染和阻塞:婴幼儿百日咳、麻疹、支气管肺炎是支气管一肺组织感染所致支气管扩张最常见的病因。由于儿童支气管管腔较细窄,管壁薄弱,易阻塞,反复感染会破坏支气管壁各层组织,削弱了管壁的支撑作用。或细支气管周围组织纤维化,牵拉管壁致使支气管变化扩张。呼吸道阻塞也可能是肿瘤、异物吸人或管外肿大淋巴结压迫的后果,它们都可导致远端支气管一肺组织感染。
2.支气管先天性发育缺损和遗传因素:支气管先天性发育障碍,如巨大气管一支气管症,可能是先天性结缔组织异常,管壁薄弱所致的扩张。与遗传因素有关的肺囊性纤维化,由于支气管黏液腺分泌大量黏稠黏液,血清内可含有抑制支气管柱状上皮细胞纤毛活动物质,致分泌物潴留在支气管内,引起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感染,反复支气管炎症可导致支气管扩张。
3.机体免疫功能失调:目前已发现类风湿关节炎、cmhn病、溃疡性结肠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支气管哮喘等同时伴有支气管扩张。有些不明原因的支气管扩张患者体液免疫和(或)细胞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提示支气管扩张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有关。
二、临床表现
1.症状:其典型症状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血。长期咳嗽伴大量脓痰,痰量与体位改变有关,如晨起或夜间卧床转动体位时咳嗽、咳痰量增多。临床症状轻重与支气管病变轻重、感染程度有关。感染急性发作时,黄绿色脓痰量每日可达数百毫升。若混合感染厌氧菌,则痰与呼气有臭气。痰液放置后可分为三层,上层为泡沫,中层为黏液,下层为脓液和坏死组织。
50%~70%的患者反复咯血,程度不等,从痰中带血至大量咯血,咯血量与病情严重程度、病变范围有时不一致。部分患者以反复咯血为唯一症状,平时无咳嗽、咳脓痰等症状,临床上称为“干性支气管扩张”。反复肺部感染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如间歇发热或高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贫血等,严重者可出现气促或紫绀。
2.体征:轻症体征多不明显,有时在病变部位听到固定而持久的湿哕音,咳嗽后可减少或暂时消失。部分患者有杵状指。长期反复感染常并发肺纤维化、肺气肿,出现呼吸困难和紫绀等。
3.x线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1)x线检查:早期轻症患者胸部平片示一侧或双侧下肺纹理增多及增粗现象;典型的x线表现为粗乱肺纹理中有多个不规则蜂窝状透亮阴影或沿支气管的鬈发状阴影,感染时阴影内出现液平面。cT胸部检查示管壁增厚的柱状扩张或成串成簇的囊状改变。
(2)纤支镜检查,或做局部支气管造影,可明确出血、扩张或阻塞部位,还可进行局部灌洗,取冲洗液做涂片及作细菌学、细胞学检查,有助于诊断与治疗。支气管造影能确诊,并可明确支气管扩张的部位、形态、范围和病变严重程度,可为考虑外科手术指征和切除范围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三、诊断
根据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血的病史和体征,再结合童年诱发支气管扩张的呼吸道感染病史,一般临床中可作出初步诊断。进一步应作x线、cT、纤支镜及支气管造影检查,支气管扩张能明确诊断,但应和慢性支气管炎、肺脓肿、肺结核、先天性肺囊肿等疾病相鉴别。
四、治疗
支气管扩张的治疗主要是防治呼吸道反复感染,保持呼吸道引流通畅。
1.控制感染:控制感染是支气管扩张急性感染期的主要治疗措施。应根据症状、体征、痰液性状,必要时需参考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轻症一般可选用口服氨苄西林或阿莫仙或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药物,磺胺类药物也有一定疗效。重症患者,常需静脉联合用药,第三代头孢菌素加氨基糖苷类药物有协同作用。如有混合感染厌氧菌,加用甲硝唑或替硝唑。
2.保持呼吸道引流通畅:通过祛痰剂及支气管舒张剂稀释浓痰,促进排痰,再经体位引流或纤支镜吸痰清除痰液以减少继发性感染和减轻全身中毒症状。
(1)祛痰剂。
(2)支气管舒张药。
(3)体位引流:体位引流是根据病变部位采取不同的体位,原则上应使患者肺中处于高位,引流支气管开口朝下,以利于痰液流人大气管,并从气管排出。
(4)纤支镜吸痰:如体位引流痰液仍难排出,可经纤支镜吸痰,用生理盐水冲洗稀释痰液,也可局部滴入抗生素。
五、预防
防治麻疹、百日咳、支气管肺炎及肺结核等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抗病能力,治疗慢性副鼻窦炎和扁桃体炎,注意防止异物误吸入气管,这些对预防支气管扩张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节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是一种以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道狭窄为特征的疾病。
一、病因
哮喘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大多认为是与多基因遗传有关的疾病,同时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调查资料表明,哮喘患者亲属患病率高于群体患病率,并且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环境因素中包括吸人物,如尘螨、花粉、二氧化硫、氨气等各种特异和非特异性吸人物;感染,如细菌、病毒、原虫;食物,如鱼、虾、蟹、蛋类、牛奶等;药物,心得安、阿司匹林等;另外,气候变化、运动、妊娠等都可能是哮喘的激发因素。
关于哮喘的发病机制,多数人认为与变态反应、气道的炎症、气道反应性增高及神经等因素有关。气道慢性炎症被认为是哮喘的本质。气道的高反应性,表现为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是哮喘发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炎性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相互作用,释放炎症介质,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膜水肿,黏液分泌增多和炎细胞浸润,因而支气管口径缩小、衬里增厚,管腔广泛阻塞,哮喘发作。
二、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