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益寿全书
20157900000115

第115章 益寿经验秘谈(8)

报告指出,全世界至少有10种以上影响身体健康的危险因素是可以避免的,而在不同国家这些危险因素呈现出不同特点。该组织负责非传染性疾病事务的官员劭瑞太介绍说,包括中国在内的低死亡率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危险因素方面具有不同之处:在低死亡率的发展中国家,第一位是酗酒,第二位是体重过轻,然后是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缺铁、水果和蔬菜摄人较少以及不安全性行为;而在发达国家,位居前十位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酗酒、高胆固醇、不运动、药物滥用和缺铁等。体重过高也是发达国家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之一。

3.长寿秘方

人体到底为什么会衰老?医学家们指出有内因、外因两种因素,它包括循环因素、遗传密码传递和转录偏差等。有些因素是后天无法改变的,但也有办法延缓衰老,比如进行体育锻炼,不偏食,不暴饮暴食,不吸烟,不饮酒,不吃霉变食物,不食过成饮食;心情开朗乐观,遇事不急不躁,生活有规律,起居作息正常,避免过度劳累等。

当然,长寿是一种综合现象,不是哪一种孤立因素造成的。但这些数据对我们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4.乐于助人更长寿

据美国密歇根大学日前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乐于助人的老年人比那些只顾自己或只想占便宜的老人更为长寿。

研究人员对随机抽取的423对老年夫妇进行了长达5年的调查研究,包括是否乐意帮助亲戚朋友和邻居做家务、照顾孩子、搬东西、听他们倾诉等。研究人员在分析乐于助人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时,充分考虑了年龄、健康、心情等其他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乐于助人的老人死亡率比那些不愿意向亲戚朋友和邻居提供精神或物质帮助的老人低60%。研究小组负责人、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斯特芬尼·布朗说:“对老年人而言,为他人的生活做奉献意味着延长自己的生命。”

四十、分子长短与寿命

最新研究显示,百岁老人体内的胆固醇分子比常人的要大。

不管是好脂蛋白还是坏脂蛋白,其大小对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它也就是长寿的重要因素。

负责这一研究的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的尼尔·巴尔齐莱博士说:“大粒子似乎能让人多活20年,因为它的缺陷很少。”

巴尔齐莱还找到了一种特定的基因,它能够影响脂蛋白分子的大小。

他们研究了213名百岁老人以及他们的216名后代,同时还有一个256人的对照组,对照组中的研究对象年纪都有六七十岁,他们的父母没有活到百岁的。三组人在平均胆固醇总量、坏胆固醇(密度脂蛋白)、身体质量指数方面都差不多。而像预期的那样,百岁老人及其后代的好胆固醇水平较高。

而当研究人员观察脂蛋白分子大小的时候发现,80%,的百岁老人的大粒子比例特别高。他们的子女中则有近一半人有大粒子,说明这种特性有50%的遗传可能性。而对照组中只有8%有较大的脂蛋白。

研究人员也发现,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拥有大个脂蛋白的比率比较小。

过去5年来,其他一些研究人员也发现了坏胆固醇(密度脂蛋白)小分子和血小板在血管中的危险堆积之间的联系。亚拉巴马大学营养学博士蒂莫西·加维说,小的坏胆固醇分:子更易侵入血管壁,为血小板的形成创造条件。

杜克大学医疗中心的威廉·克劳斯博士和他的同事在对一群40到65岁的人进行研究后发现,当那些很少活动的人开始进行有规律锻炼的时候,他们的低密度脂蛋白分子就会慢慢变大。

而对于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分子大小的作用,现在还不得而知。高密度脂蛋白将胆固醇带出血管,输送到肝脏。一种可能性是,大的商密度脂蛋白分子的负载更大。

他追踪了一种基因突变中的大分子,这一基因负责产生有助于规范胆固醇分子大小的胆固醇酯转换蛋白质。他发现,他所研究的近25%的百岁老人携带有两个此基因的特定变异体,该变异体能抑制胆固醇酯转换蛋白质的活动。而在对照组中,只有8%的人有这种变异体。

这种基因可能是这些百岁老人长寿的原因之一,尽管他们中有些人超:重或有不良饮食习惯。

四十一、长寿因素新发现

1.教育与长寿

研究发现,教育程度与高龄老人生理活动能力、认知能力、精神心理和性格特征有着密切的相关,而这种关系又与人的健康长寿紧密相连。

数据分析显示,在被追踪调查的万名高龄老人中,同年龄的老人上过学与未上学的寿命长短几率之比状况如下:上过小学或以上学历的男性老人,从84~89岁年龄段活到92~97岁年龄段,从92~97岁年龄段活到100~105岁年龄段的几率,分别比上过6年以下小学和从未上过学的男性老人,高出50个百分点和36个百分点;上过小学或以上学历的女性老人,从84~89岁年龄段活到92~97岁年龄段,从92~97岁年龄段活到100~105岁年龄段的几率,分别比上过6年以下小学和从未上过学的女性老人,高出103个百分点和95个百分点。

调查还显示,越是处于高龄阶段的老人在健康长寿方面越凸显其受教育的优势。

2.长寿与晚育

应用固定特征动态分析方法于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晚育对人的健康长寿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被追踪调查的万名高龄老人中,40岁后仍有过生育的男性老人,从80~85岁年龄段活到90~95岁年龄段,及从80~85岁年龄段活到100~105岁年龄段的几率,分别比40岁以后没有生育的男性老人,高出62个百分点和33个百分点;35岁以后有过生育的女性老人,从80~85岁年龄段活到90~95岁年龄段,及从80~85岁年龄段活到100~105岁年龄段的几率,分别比35岁以后没有生育的女性老人,高出42个百分点和40个百分点。

参与这研究的专家分析,晚育可能会增强女性的生理系统的活力。

3.老大长寿几率高

应用固定特征动态分析方法于调查数据的研究显示,在被追踪调查的万名高龄老人中,出生排行老大的男性老人,从80~85岁年龄段活到90~95岁年龄段,及从80~85岁年龄段活到100~105岁年龄段的几率,分别比出生排行不是老大的男性老人高出36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从80~85岁年龄段活到90~95岁年龄段,及从80~85岁年龄段活到100~105岁年龄段的几率,分别比出生排行不是老大的女性老人高出40个百分点和30个百分点。

专家分析,排行老大者的胎儿和婴幼儿发育状况可能性较好,这一研究成果说明胎儿与婴幼儿的营养状况可能影响到人的一生。

4.常乐长寿

研究发现,老年人积极乐观、满意度高的生活价值观念有益于健康长寿。

数据显示,在被追踪调查的万名80~105岁年龄段的高龄老人中,其生活满意度自评好的比例,平均在64%以上,其中80~95岁年龄段的老人对生活满意度自评好的比例高达70%以上。

80~105岁年龄段的老人健康自评好的比例平均在50%以上,其中80~89岁年龄段的老人健康自评好的比例达到了60%左右。

古人所谓“知足常乐”,说明不苛求而知足,生活满意而长乐,有益健康长寿。而我国进行的大型调查数据和专家的科学分析,都验证了这一中国人在千百年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健康长寿规律。

因此,我们在构筑健康老龄社会的同时,应向社会提倡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方式。

5.女性寿命长

研究发现,高龄女性的寿命虽大多长于男性,但她们晚年仍保持健康的几率显著低于男性。这项研究对2000年和2002年两次追踪调查期间死亡的被访老人,收集了他们的死因、死亡地点、临终前生活自理能力、上次被访至死亡期间住院和卧床不起的天数和次数、生病能否得到及时治疗及家庭经济状况等情况。

结果发现,被访的万余名女性高龄老人虽然寿命普遍高于男性老人,但她们的健康生存状况明显低于男性,以及女性高龄老人痛苦死亡程度显著高于男性。大多数女性虽然比男性寿命更长,但她们中多数人社会经济状况较低,健康生存状况也较低,患各种疾病的几率高于男性,因此,晚年陷入痛苦的可能性也更大。

这一发现提示给人们的是,老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主要是老年妇女问题,老年妇女问题又主要可归结为陷入贫困或患病的高龄妇女问题。高龄女性这一社会弱势群体应该得到国家、社会和家庭的高度关注。

四十二、衰老新说

1.饮水不足。老年人由于不常感口渴,便很少喝水,造成体内水分补给的不足。饮水不足,最先受其影响的是大脑,天长日久,可导致脑的老化。

2.维生素B缺乏。医学研究发现,老年性痴呆患者体内都缺乏维生素B生素B参与体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过程,如果体内维生素B足,神经组织细胞中多巴胺合成减少,脑组织中多巴胺神经萎缩,可导致老年性痴呆。因此,老年人应平时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B的食品。

3.线粒体突变。人体内线粒体基因缺陷的积累,会损害用氧产生能量的能力。研究认为,线粒体是包括脑在内的大多数器官获得能量的主要来源。如果线粒体功能恶化,势必引起人体衰老。

4.食用酸败食品。脂褐色素沉淀到神经和骨髓细胞里,就会影响细胞的分裂,加速细胞衰老。而脂褐色素的核心物质是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物,主要来源于油脂和含油脂的食品中。如猪油、饼干等食品在空气作用下,极易酸败而产生过氧化物。

5.不吃早餐。不仅伤肠胃,而且容易“显老”。因为,不吃早餐会使皮肤变得干燥、易皱。

6.经常饱餐。经常饱餐,致使体内脂肪过剩、血脂增高,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饱餐还会引起大脑中产生大量的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这是一种促使动脉硬化的物质。此外,饱餐使胃肠道循环血容量增加,大脑供血相对不足,以致影响脑细胞的新陈代谢。

四十三、影响寿命的进化

人的最高寿命应该在100~175岁之间。事实证明,牛、马以及其他动物均可以活到大自然赋予的自然寿命,而人却只能活到自然寿命的一半左右,那么,人类为何活不到自然寿命呢?科学家研究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1.人的呼吸方式的改变。除了人以外,所有的动物均采用腹式呼吸。腹式呼吸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肺部细胞的功能,增大肺活量。而人类只是在胎儿和婴儿时期以腹式呼吸为主,自从学走路时开始,就改变为胸式呼吸为主了。由于人类改变了呼吸方式,致使大部分肺叶细胞长期闲置不用,使其失去活性,而导致肺活量变小,影响长寿。

2.人类的运动姿势的改变。人类用双足直立运动代替四肢爬行,随之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直立姿势缩小了骨骼、关节、肌肉、韧带等全身运动系统的活动幅度,并且使脊柱负荷过重;直立姿势使大脑处于人体最高位置,导致大脑极易缺血缺氧;由于心脏只进行一些极度缩小生理强度的慢性运动,使心脏的适应能力逐渐减退。这些都容易使大脑、心脏发生疾病。

3.人的消化功能的改变。人类与动物相比,其消化功能萎缩十分明显,咀嚼能力下降,吞食能力丧失,以及胃肠道细菌构成的改变,使人类极易出现致命的代谢病、文明病等疾患。

4.人的循环功能的改变。人类生活在日益舒适的环境中,使血管的锻炼越来越少,以致使全身微血管逐渐壅塞硬化,加之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使人类的心脑血管硬化而缩短寿命。

第二节中外益寿经

一、古人益寿养生三要点

古人在养生保健方面也有稳固性的三要点。

1.“三戒”。春秋时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主张:“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因为纵欲、斗殴及贪婪,均可危害健康、损伤人的身体,导致病患滋生,甚至威胁生命。

2.“三去”。与孔子同时代的另一位思想家老子,在其所著的《道德经》一书中提出,养生须“去甚、去奢、去泰”。意思是必须去除极端的、过分的、奢侈的欲望。这既是讲的道德修养,也是养生保健的准则。

3.“三有”。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指出,一个人若想少生或不生病,健康长寿,必须在生活上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作有序”,反之,则易生病。因为暴饮暴食,恣食肥腻,睡眠不足,不注意劳逸结合,生活无规律等,是酿成多种疾病的诱因。

4。“三寡”。祖国医学总结古代养生经验,概括为“寡欲以养精,寡言以养气,寡思以养神”。中医历来认为,“精、气、神乃人体之‘三宝’,不可损也,损之则伤生。”精充、气足、神旺是人体健康的标志:.而精亏、气虚、神弱,则是产生疾病与人体早衰的根源,所以,注意重视保养精、气、神,做到“三寡”,是健康长寿的要诀。

5.“三慎”。古代的养生之道,还提出贵在慎食、慎药、慎激动。尤其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做到这“三慎”。临床上发现,在饱餐一顿美味佳肴之后诱发急性胰腺炎、心肌梗死而死亡的病例并非罕见,因情绪激动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急发者也时有发生。此外,目前市场上保健药品多如繁星,如不根据自己体质的具体情况选用,或滥服人参、鹿茸等补药,常常事与愿违,产生毒副作用,反而对身体造成危害,影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