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巨天中说易经
20154900000028

第28章 易经与领导心界(3)

当一个活动被赋予了某种意义以后,人们才决定是否全身心地投入,是否本能地抗拒;抑或不疼不痒、无动于衷,抑或阳奉阴违、表里不一;或是嘴上说好,而实际不动;或是干得欢实,而只字不提;要么鼓励别人积极行动,自己袖手旁观,要么当仁不让,他人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因此,意义既是诱导和引发行为的秘密,同时也是阻止和抵消行为的利器。而对意义本身以及意义形成和作用过程的管理、控制和操纵就是务实背后的务虚。

易经中的阴阳变化,在古代兵法中推演为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强弱、主客、劳逸等矛盾的对峙转化关系。虚与实在易经中又与空无联系在一起。其虚实与空无的关系为:空为实空,实为虚实。聚者为实,散者为空。空聚而成实,实散而成空。空不为无,空为有的自然运行。实为堵塞与无明,空为自然畅通与通明。

领导管理,是虚实相济的活动。务实,就是要让人们扎扎实实地干事,以此实现组织的目的;务虚,就是让人们在卖力的同时,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很值得、非常有意义。

让人们心情愉快地用正确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情,这无疑是当今领导管理的真谛。这一定义不仅关照了组织管理的目标导向性,以及做正确事情的有效力,在兼顾资源配置和组织过程的优化中,又有正确的方法和办事效率,并很好地传达了组织对任务的重视和对人的关怀,这是一种此消彼长、协调和平衡的把握。

领导管业务、抓上下行动的效能、结果就是务实,而对付人的思想思维意识就是务虚,在许多情形下,许多人这样理解,而实际上,无论是管人还是管事,都可能包括务实与务虚的成分。

要把事儿办成,需要通过“务虚”调动人的积极性,给人以足够的象征性理由和激励;而要让人心情舒畅地做事,不能只“玩虚”,靠复杂和强大的符号体系去鼓励、指使、怂恿或蒙骗他人做对自己不利或根本违反人的利益的事情,是不可能长期持久的。长期而言,利益是人行动的根本驱使力。在利益面前,谁都不傻,一切虚,终究只是那样虚。当人们的基本利益得不到尊重、保护、满足和增进的情况下,任何面上的、流行的符号和意义不仅会显得多余、滑稽,而且具有了讽刺意义,它根本抵不过人们自己所理解的事情背后的真实的意义。

当施政或机构的管理的制度安排、上下组织的社会性和它的价值体系,在产生改变其组织成员的主要关注点时,组织成员的关注点此时往往不在于就业合同和与组织的交易,不在于组织成员是否得到的应得待遇多寡,而是会更多地考虑自己是否合群、符合组织规矩,自己是否有业绩,他们会跟同事比,并在意上级、下级、同僚等他们眼中的别人怎么看待自己。这实际上就意味着务虚的领导管理开始行之有效了,如此,一个和谐绩效的组织诞生了。

管理的务虚,在很大程度上是给组织成员寻找和造就某种继续参加游戏的理由,管理者需要营造一种制度化的、共享的信仰和价值体系,从而赋予组织中人的行动以共享的意义,并不针对某一个人,而是贯穿整个集体,并通过故事、传说、庆典、仪式、文档、范例等方式将其散布、传播、推行、操演和巩固下去。

在美国,警察退休通常会得到一块金表,以资奖励和嘉许。欢送会上,退休的警员很是让那些初出茅庐的警校毕业生羡慕。这就是制度化的诱惑和激励。

易经无妄卦是一个讲务实的卦,无妄行,就是务实而不虚。“无妄行”的要义有两点:一是要务实,二是要谦逊。

华人首富李嘉诚几十年的商战,就是在践行着易经无妄的人生境界。

李嘉诚开创长江工业公司时,起步就很务实,专门生产当时市场紧需的塑胶花,获得了很大的利润。然后进军房地产,也小有成就。后来的经济危机不但没有摧毁李嘉诚,反而使他看准了这正是腾飞的大好时光。当时,香港的很多房地产公司为了应付经济危机而抛售地皮,李嘉诚经过缜密思考和研究,集中资金购进了几块黄金地段,后来很自然地发了大财。

李嘉诚的成功具有典型意义,他代表了华人企业家一种优秀的成功模式,那就是绝不羞于小打小闹,一开始就稳步前进,然后寻找机会谋求飞跃发展。当然这里面也有“赌”的成分,但这种“赌”也是冷静稳健的赌法,绝不是冒进、浮夸、盲目下注。

人的眼睛可以望得很高,但双脚应该踩稳在地面上。正如本书讲“履霜坚冰至”一篇时所讲:如果大地已是一片冰天雪地,那么我们只要踩稳坚冰,也能稳步前进。如有条件,则可以采用“滑冰”的方式,利用坚冰,用快于走路的速度获得成功。但没到时候切记不要“滑冰”,以免摔倒。

其实谁都可以做到务实不虚,那就是像李嘉诚一样把每步都走稳当。这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别走太快,别只顾追别人,忘了看脚下,也忘了自己的极限时速是多少。

二是别邯郸学步,忘了自己的走法,以至裹足不前。

所谓“务实不虚”就是动真格的,而不是去玩虚的。从来没人真能靠玩虚的成功,所有的成功人士靠的都是真本事。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馅饼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只有心才能克心,我们只有用谦逊之心才能克制狂妄之心。该“保守”时不妨保守!

李嘉诚就曾宣布:我和那些在海外经商的华人企业家没什么两样,靠的就是“保守”致富。这是因为,“保守”能让人谦虚、踏实。李嘉诚当初经营塑胶花曾为众多香港富豪嘲笑,但如今“保守者”却成为他们的“大哥大”。

那些趾高气扬的人通常是打杂的,真正的大老板从来都是谦虚谨慎、藏而不露的。

7.谦谦与始终

一个谦虚的人自然万事就会亨通。我们在日常生活交往中,都会对那些谦虚的人产生好感,而对那些狂傲和自以为是的人感到厌恶。

易经中有个谦卦,讲的就是这方面的道理。

谦,艮之坤态,有形的敬让。谦有谦让、退让、谦虚的意思。《说文》对谦的解释是,“谦者,敬也”。其意思是一个谦虚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受到人们的尊重,而一个谦恭有让的人,自然也会懂得尊重他人和自己。

谦:亨,君子有终。

谦卦象征谦虚,会使诸事顺利,但谦虚并不是人人都能坚持下去的,而只有君子才能坚持到底。

谦卦的象辞说:谦的卦象是艮(山)下坤(地)上,为高山隐藏于地中之表象,象征高才美德隐藏于心中而不外露,所以称作谦。君子总是损多益少,衡量各种事物,取长补短。

谦卦讲君子应该培养谦虚的美德,谦虚并不意味着外表的柔弱,也可以表现为刚劲有力,大有作为。只求耕耘、不问收获的精神,居上位而能保持谦虚的态度,足以骄傲而不骄傲,能够以德服人,这是人的大谦之德。谦虚必须有实质,否则就成为虚伪。谦虚也必须与实力相结合,才能有作为。

《易经》的六十四卦,没有一个卦全部是吉或全部是凶,但惟有谦卦是易经中六爻都十分吉利的一个卦,可见人的谦虚美德对易经的影响。

一个人谦虚的动机必须纯正,才能赢得共鸣与爱戴。

易经中的谦卦告诉我们:谦虚,并非消极的退让,而是积极的有所作为。一个谦虚有加的君子,他会有一种敢涉大江大河的勇气,勇于克服一切困难,最终到达目的地。一个谦虚有加的君子,他还会总能放低自己的位置,以谦虚的品德自我约束,而且还总会以内在品质赢得名声,不沽名钓誉博取别人的仰视。

汉文帝是历史上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他敬重老臣陈平、周勃,得到了他们的大力辅佐。而陈平和周勃也互相尊重,互让相位,成为以“谦让”为做人之本的典范。

一天,汉文帝登殿后,发现众臣中只有丞相陈平没上朝,他传问下去后,太尉周勃站出来回奏:“丞相陈平生病,体力不支,不能上朝叩见皇上。”退朝后,文帝便到后宫换上便服,到陈平家去探视。

陈平正在家中躺着看书,见汉文帝前来慌忙起身行礼。文帝对臣下的关怀,令陈平非常感动。他觉得心里的话不能再隐瞒下去了,便对文帝讲了心里话:“皇上太仁慈了,可我对不起皇上的一片爱臣之心,我犯了欺君之罪呀!”

原来陈平并没有病,是装病。他为什么要装病呢?他不想当丞相,要把相位让给周勃。高祖刘邦在位时,为了保证汉朝宗室的传承,规定“非刘氏者不得为王”。高祖死后,惠帝懦弱,吕后不顾高祖遗训,又立吕氏家族子弟为王,使得诸吕势力越来越大,刘氏的势力却日益衰微。吕后死后,诸吕结党,欲谋叛乱,丞相陈平认为时机已到,与太尉周勃共商大计,灭掉诸吕夺取政权。陈平认为新帝继位,应记功晋爵。周勃消灭吕氏集团,功劳比自己大,自己应该把灭相的位子让给周勃。但是周勃不肯接受,认为消灭吕氏集团,首功是陈平。陈平便假装有病不能上朝,这样会让文帝有理由任命周勃为丞相。也使周勃不可推辞地担起丞相的职责来。

陈平把这一切都对文帝说清之后,又诚恳地说:“高祖在时,周勃的功劳不如我;诛灭诸吕时,我的功劳不如太尉。所以我愿意把相位让给他,请皇上恩准。”

文帝本来不知消灭诸吕的细节,他是在诸吕倒台后才被陈平和周勃接到长安的。听了陈平的解释,才知周勃立下了大功,便同意陈平的请求,任命周勃为右丞相,位居第一,任陈平为左丞相,位居第二。文帝想做个有作为的皇帝,他要亲自过问国家大事。

一天汉文帝问右丞相周勃:“现在一天的时间里,全国被判刑的有多少人?”周勃说不知道。文帝又问:“全国一年的钱粮有多少,收入有多少?支出有多少?”周勃还是回答不上来,感到惭愧至极、无地自容。

文帝看周勃答不出来,就问左丞相陈平。陈平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您要想了解这些情况,我可以给您找来掌管这些事的人。”

文帝问:“那么谁负责管理这些事呢?”陈平回答:“陛下要问被判刑的人数,我可以去找延尉,要问钱粮的出入,我可以找治粟内史,他们会告诉您详细的数字。”

文帝有些不高兴,脸色沉下来说道:“既然什么事都各有主管,那么丞相应该管什么呢?”

陈平毫不犹豫地回答:“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丞相的职责,上能辅佐皇帝,下能调理万事,对外能镇抚四夷、诸侯,对内能安定百姓。丞相还要管理大臣,使每个大臣都能尽到自己的责任。”

陈平回答得有条不紊,文帝听了觉得有道理,连连点头,露出满意的笑容。站在一边的周勃如释重负,十分佩服陈平能言善辩,辅政有方,深感自己是个武夫,才干在陈平之下。他回到家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想,自己虽说平定诸吕有功,但是辅佐皇帝、处理国政方面的才能比起陈平来差远了,为替国家百姓着想,还是应该让陈平做丞相。于是周勃也假称有病,向文帝提出辞呈。

汉文帝非常理解周勃的心情,批准了周勃的辞呈,任命陈平为丞相,并且不再设左丞相。陈平辅佐文帝,励精图治,促成了汉朝中兴。陈平和周朝两位老臣,都是汉朝开国元老,却“虚己盈人”,互让相位,光彩照人。

易经谦卦还有表示君子之人坚持有始有终的操守。谦卦“君子有终”这句话就是指人要有始有终,并要坚持行事原则,历史上凡成大事者莫不如此。

《三国志》载:诸葛亮出山后,被刘备奉为自己的主心骨,在刘氏集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众所周知,“联吴抗曹”的战略是诸葛亮制定的。刘备因为“联吴抗曹”,才有了日后的蜀汉江山。可后来刘备竞背叛这一原则,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败绩直至抱憾身死。刘备死后,诸葛亮根据情况变化,改“联吴抗曹”为“直接伐魏”,也取得了巨大成功,节节胜利,逼近曹操老巢。可惜刘禅无用,不能完全信任诸葛亮,老是后院起火,致使北伐中断。刘备、刘禅父子的魄力、眼光与实际能力都远逊于诸葛亮。刘备毁了“联吴抗曹”的战略,刘禅则使诸葛亮“直接伐魏”的军事行动屡次中断、功亏一篑。

从历史上看,刘备父子虽然不能完全发挥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但诸葛亮依然忠心耿耿,这并非愚忠,而是感激刘皇叔知遇之恩也。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有为君子,有始有终!

怎样才能有始有终呢?首先,在定志向、选目标时就必须看准。一旦发觉错了,要及时悔改,重立大志。一旦定了,就不改变。

积极培养自己终身为一件事奋斗的各项专业能力,是确保自己有始有终的惟一办法。

世界上所有的丰功伟业都是很多人群策群力、矢志不移地打拼的结果。在成功之前,可能会有人变节、退出,那就让他们去吧!我们会留下来一直到成功。

成功之途都是曲折的,关键在于转变时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