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巨天中说易经
20154900000027

第27章 易经与领导心界(2)

子玉率军追到城下,晋文公早已严阵以待。晋文公已探知楚国左、中、右三军,以右军最薄弱,右军前头为陈、蔡士兵,他们本是被胁迫而来,并无斗志。子玉命令左右军先进,中军继之。楚右军直扑晋军,晋军忽然又撤退,陈、蔡军的将官以为晋军惧怕,又要逃跑,就紧追不合,忽然晋军中杀出一支部队,驾车的马都蒙上老虎皮。陈、蔡的战马以为是真虎,吓得乱蹦乱跳,转头就跑,骑兵哪里控制得住,楚军大败。晋文公派士兵假扮陈、蔡军士,向子玉报捷:“右师已胜,元帅赶快进兵。”子玉登车一望,晋军后方烟尘蔽日,他大笑道:“晋军不堪一击也。”其实,这是晋军诱敌之计,他们在马后绑上树枝,来回奔跑,故意弄得烟尘四起,遮天蔽日,制造假象。子玉急命左军并力前进,晋军故意打着帅旗,往后撤退。楚左军又陷于晋军埋伏圈内,再次被歼灭。等子玉率中军赶到,晋军左、中、右三军合力,已把子玉团团围住。子玉这才发现,右军、左军都已被歼,自己已陷入重围,急令突围。虽然他在猛将成大心的护卫下逃得性命,但部队伤亡惨重,只得悻悻回国了。

晋文公量力而行,深得“进退有度”之术,为了前进,不妨暂时退却,这正是易经晋卦前进之道的做法。

人生前进必然就会遭遇危险,而遇到危险就一定会有伤害。当苦难来临时,君子应当觉悟立场的艰难,收敛光芒,艰苦隐忍,逃离险地,先求自保。隐忍逃避,是为了避免伤害,以争取时间,结合力量,迅速谋求挽救,待机而动,甚至不惜采取非常手段,但不可操之过急,必须谨慎。往往最危险的场所,也是最安全的所在;最艰难的时刻,也是奋发有为的大好契机。只有内明外柔,隐藏锋芒,才能承受大难。这是易经的明夷卦所阐述的道理。

林逋是中国传统读书人所推崇的高洁之士之一。他的“妻梅鹤子”的故事至今仍让人们口碑相传。

林逋是出生在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读书人,当时天下大乱,读书人不是遁入空门就是隐匿山林。林逋是当时很有名的隐士。

林逋生性恬淡旷达,无意于功名富贵,不以清贫苦寒为意,泰然自若。由于世风日下,他无心为宦,早年在江准一带浪迹江湖,后来到杭州西湖隐居,度过了生命最后二十年的光阴。

林逋常常独自一人饮酒赋诗,泼墨作画。在这种身出红尘、笑傲王侯的生活中,他没有进过一次城。当时的杭州是江南第一繁华锦绣之地,“有三秋佳子,十里荷花,参差十万人家”。然而,林逋既厌恶尘世的喧嚣,也反感污秽的欲流,宁可在青山绿水之间与鹤为伴、与鹿为友,也不愿意破坏内心的一片宁静。

大宋建立后,宋真宗听到他的大名,亲自派人赏赐金银玉帛,而且命令江浙的长官每年春节都必须登门慰问,想以此感召他出山为朝廷效力。然而,他始终不为所动。林逋特别喜爱动物,他养了两只白鹤和一只小鹿,整天与鹤鹿嬉戏玩耍。鹤鹿与他共同生活的时日一久,也渐渐有了灵性。他常常泛舟于西湖,留恋于寺院,三五日不归。如果有客来访,他的书童就将鹤放入空中,双鹤会在云间发出呼唤,林逋听到鹤鸣,就知道有客人在等他,立刻划船回家。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踏雪赏梅,是林逋最感销魂的乐事。孤山的梅林是他亲手所栽,不知是偶合,还是一种象征,刚好三百六十株--象天之数。每当琼玉映日,寒梅傲雪的良辰美景,孤山宛若一位自天而降的娇娘,他或踏月夜游,或邀友吟诗,那浮动飘逸的幽幽清香,疏影挂月的摇曳仙姿,无不令他黯然销魂。每当这时,他的诗情就会像梅之幽香一样无处不在,妙语华诗也便源源而至。他随写随扔,潇洒惬意极了!友人看着与梅同舞的素笺随风飘散,十分惋惜,对他说:“诗是风雅之物,应当保存起来,留传后世。轻易抛弃,岂不可惜?”林逋不以为然地说:“写诗是为了自我陶醉,我隐居山林,决心做一方外之人,如若心存以诗文博取俗名的念头,岂不有违我的初衷?”他的朋友们只好将他的诗偷偷记下来,仅此都有三百多首传世。

林逋一生没有娶妻,也没有子孙后代。但他自诩终生“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其清雅脱俗真如仙人。

梅林岂止是他情爱之所钟,而且使他一生衣食无虞。他把出售梅子的钱一树一包投入瓶中,共三百六十包,正好每日花销一包。他每天随意伸手探取一包,不拘几钱,是多少就花多少。其洒脱逍遥于此可见一斑。

林逋晚年在草屋边上为自己修坟一座。他临终的那一天,将“鹤子”抚弄一回,说:“我将去也,从今以后,东西南北,任你飞吧。”又踱到“梅妻”身旁说:“二十年来,我们朝夕相伴,以后你们好自为之吧。”然后无疾而终。他死之后,那只白鹤绕着他的坟墓,悲鸣三天三夜而死,梅林也二度重开。

林逋虽然终身并未为国家建尺寸之功.但是他那种身处乱世洁身自爱、不改其志的高尚情操还是值得后人称道的。“明夷卦”所阐释的“明辨是非,坚持纯正”的道理也就在此。

现实生活中,人贪图外在的富有、沉迷于美色,并将此作为幸福的基础、生活的目标,慢慢地内心真正的美开始蜕变。

黑暗直接阻挡不了光明,因而它总是装扮成光明而掩盖光明;丑恶直接伤害不了美善,因而它总是装扮成美善而扼杀美善。

墨近朱而赤化,同时朱近墨而黑化;浊水遇清水变清,同时清水遇浊水变浊。君子不可与小人同流,小人晋获“君子”的招牌便到处招摇撞骗,君子亦被小人抹黑而声名狼藉,因此避小人就是避邪。狡猾的小人并不通过辱骂的方式当面伤害君子,而是通过当面赞美背后贬低的方式伤害君子。

这也是易经晋卦和明夷卦的进退境界。

5.平静与转折

易经告诉我们静止是进退、逆顺的转折,是一切事物变化发展的转折点。

在自己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千辛万古、头破血流地追求,不如静下心来积极地自强,当你以强者的新面目再次出门的时候,成功已经自动地送上门来。自强塑造自己是最成功的追求,在生活上是这样,在事业上是这样,在爱情上更是这样。

痛苦的人愤怒斗争的目的是什么?战胜敌方!

生活中许多人不仅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做的,结果肯定败多胜少。

干任何事情,一开始总是急急忙忙、慌慌张张的,巴不得一手成功。初次与姑娘见面,就甜言蜜语,恨不得把自己的心立即全部掏给对方。

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就急于抛头露面,展示自己的才能。新官上任,第一天就忙着制定公布自己的宏伟计划,当自己心里稍不如意就和别人过不去。

这些都是败将的哲学、莽汉的勇敢、弱者的悲剧、幼稚者的苦果、失败者的教训。

如果我们将乾卦的“一”表示眼前开阔的通途,表示一帆风顺,那么,坤卦的“一一”就是假象、错误观念、危险因素等现象的“坎”境。但事实上人生的顺境和坎境象八卦那样,有时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生活中,谁都知道不要冒险,不要带着主观的美好愿望行进在对前方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境地。这样做就很容易使自己的脚步穿插在一种险境,因为未知的假象还很强大,而已知的美好愿望仍很幼稚弱小。

在易经中的“坎”状态下贸然出动,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想拼命去战胜敌方,等于鸡蛋碰石头。它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造成新的不必要的麻烦,把事情搞得更糟。结果是想马上成功,想一下子解脱痛苦,反而成了“一口吃个胖子”的天方夜谭。结果非但在心理上不能完全解脱,反而会引起更大的痛苦。

顺进而坎行,是人的生存本性。在坎状态下,阴盛阳衰需要蓄积行进力量,需要调整自己的状态,因为自己还不具备坎境的行进跨度。因为自己弱,才受痛苦;因为自己弱,才怒气伤肝;因为自己弱,才受夹持打击。因此,要成功地迈出自己的行进跨度,就必须要先使自己的力量强过敌方。按孙子的说法就是:“先胜而后求战。”

那么,人在易经的“坎”状态下,就只能停滞不前吗?我们也未必这样理解,其实,人在自己的生命成长中,在不同的情形心绪下,几乎一刻都不会停下来。

生活中我们在一件事情上屡屡受挫,在吸取新生行进力量的同时,又会在其他方面行进。即使是动态的行进停止了,那么,静态的行进一样会在继续。

这就像水。水日日在流,当前方的沟坎组织自己的流向时,会在积蓄中寻找自己新的流向。人生进取也应该如同水流,像溪沟里的水,淙淙地流;像江河里的水,滚滚不停。与实岸相斗,并不是为了与实岸争个强弱胜负,而是为了绕过或冲出障碍,投入大海,“入静”才是水流动的目的。

我们用易经哲学的辩证观点来分析,水坎坷地流动会走向静止,坎卦的续卦必定是艮卦,“艮”山静是“坎”水动的归宿。

从坎到艮,阳爻摆脱了阴爻的夹持,但阴爻的力量依然强大,只是位于阳爻的下方,已推动了对阳爻奴役、压制和夹持打击的能力,大势已去,对爬在其上方的弱水的阳爻望尘莫及,就像猛兽伏在地上失意不动地眼巴巴地望着刚要到口的小鸟儿飞上了天空,任何努力都无济于事。阳爻虽然位于阴爻的上方,但却没有反攻和统治阴爻的能力,只是到达了一个下面强大的阴爻无法浸及的安全地带,就像在进行中遭小人暗算的功臣巧妙逃出了寻贼的魔掌,历经千辛万苦,在绝对安全的深山老林中隐居了下来。

中国古代有很多避世精英,比如李白、陶渊明等,他们在政治上失意后就隐居江湖,从此再不过问政治,这难道是君子行为吗?

留名成才者都是君子,屈才无为的都成了小人。

对于李白、陶渊明篆来说,搞政治是弱项,走错了路,坚持到底肯定死路一条!退居江湖走上了自己的路,在文坛上大有作为。艮静是他们人生事业的转折。

那么小人又是谁呢?

像姜子牙、苏秦等政治人才,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后,如果从此永远退居江湖,便成了没有出息的俏皮人。政治环境对自己不利,姜子牙钓鱼以等待时机;自己能力不足,苏秦发愤以增强自己的政治才能。艮静仍然是他们人生事业的转折。

艮,下面强大的两阴爻表示实的高山,上面弱小的一阳爻表示被lJJ衬托出来的显得稀薄的高空。山峰拔地而起,天空顺势地隐退到九重深宫。阳的性格是执著地上升,阴向上追赶阳无疑是促进了阳的上升,阴向上追赶阳正好合阳的本意,因为对阳越是安全的地方,对阴就越危险,如果山峰再想笔直地向上追赶天空,只会尖峰变成险峰而最终倒塌,因而阴不敢再前行。高山空空地望着高空,无所作为。

正是那高空的虚静使高山显得宁静,正义的平安显得邪恶无能,山的静和高空的静相互映衬。山越高,峰越险,就越容易受到高空倾家荡产的袭击,天空也越容易发挥出其功能。

正义对邪恶的战术上,“艮”是以静投影动,能以逸待劳、诱敌深人。

人也不可好高骛远,把自己送入危险的境地。

6.务虚与务实

现代人的活动包含两个基本层面:务实和务虚。管理者在处理日常事务时,不可避免地总会去试图思考和理解行动本身或背后的意义、事业利害和个人兴趣的使然。现当今在事业的打拼中,务虚和务实已经开始在领导管理智慧中凸现。

用易经解释务实与务虚的字面含义,“务”显然带有“谋”的色彩、“管”的含义,是某种“主动”的姿态,是某种“有预谋”的筹划和鬼谧。而“虚”就是“实”背后强大的东西,在社会组织中广泛共享和通行的“意义”。“务虚”就是去运作这种意义的营造、维持、传播、修正和监控体系。

名义、标签、目的、动机、说法、借口、理由、意义是社会人务实与务虚的主要空间。而在中国易经所谈到的人生处世智慧中,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助实行,实亦强虚,虚实并进等等的情形,常常是往复交替的。

在实与虚的与时俱进中,一幕幕精彩的故事得以上演,一代代多姿的百姓生生不息。有人清清楚楚地活着,有人浑浑噩噩中死去,有人明明白白地痛苦,有人糊里糊涂地欢喜。生命在传承,生活在继续。同是一番人生世事,不同的人感受的是不同的意义。

对于社会人来说,我们的行动一旦被赋予某种意义,行动也就不再是简单的行动,它便融化到了某种信号体系中去,具有典范的作用,成为以后行动的依据,或者使之变得神圣、崇高、美好、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