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著与小大
周易哲学是体现万事万物小大与微著关系的哲学,在周易哲学的影响下,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小大与微著的辩证关系。
世间万物,相辅相成。微与著,小与大,高与低,粗与细,在易经中都是相对而言。如果没有小,就不会有大,如果没有低,就不会有高。这种妇孺皆知的哲学观,几千年来在中国世态的生活中成为永恒话题。
“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大事往往由小事构成,注重细节,才能成就大事。
在易经影响下的中国风水理论中,体现着强烈的小大与微著的辨证思维。
风水的微著,微著者,言其气脉也。夫气元形者也,属乎阳,脉有形者也,属乎阴,阳清阴浊,故气微而脉著。然气不自成,必依脉而立,脉不自为,必因气而成,盖有脉而无气者有矣,未有无脉而有气者也。经日:气乘风散,脉遇水止。无脉无气者,水害之也;有脉无气者,风乘之也。善观气脉者,以有形察无形;不善观者,以无形蔽有形。盖无形只在有形之内,但知者所见实,故于粗浅而得精微;愚者所见昏,故于荒忽茫昧而不晓。岂知四水交流则有脉,八风不动则有气,此有目者所共见,有心者所共知,而术之至要,初不外是也。
当我们在迎来送往的季节中履踏寒霜后,坚冰的冬季就将来到,这本是人所共知的自然现象。
这告诉我们,坚冰来前必先降霜,凡事都有由微到著、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
易经坤卦爻辞初六给我们诠解了这个道理。
坤卦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日:“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之其道,至坚冰也。
这是说脚踩着了霜,意味着气候变冷,冰雪即将到来。从字面上解释,这是说当寒霜开始凝聚时,冰雪与严寒的冬天就不会远了,需要我们做好过冬的诸种准备,防患于未然。
这个卦是说人的见微识著与防微杜渐。告诉我们凡事要有叶落而知秋的先觉与洞察,世界上一切大的坏的事情往往是从小、从点滴的累积显现的,我们时刻保持一种见微识著与防微杜渐时,会将这些渐来的灾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人生在世,祸福常有,要免除大的祸患,常保无忧,就不要忘了“履霜坚冰至”的《易》理。
2.上、下关系
“吕端大事不糊涂”,这是毛泽东主席晚年对叶剑英元帅的评价。说起这位吕端,我们可以从《宋史》人物列传中找到他的一些事情。
吕端先做过成都知府,后来被宋太宗亲自拜为宰相。吕端能登上宰相位置,靠的就是行事正直大方。吕端经常讲:“吾直道而行,无所愧畏,风波之言不足虑也。”
吕端的为臣正直大方,而获拜相之利的史实,正可与坤卦六二爻爻辞相对应。
坤卦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日: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这个卦说:正直、端正、广大的品质,因为不守旧习,心无滞碍,就会有大的发达。这是因为地德广大中包容万物的缘故。
吕端当年曾与寇准共事,且位在寇准之上。但寇准力主抗击辽国的侵略,经常直言谏政、毫无顾忌。朝廷中许多臣僚对寇准有看法,觉得他锋芒太露。
而吕端对寇准十分尊敬,在政事上总是与寇准虚心商量。他认为:寇准的直言,是忠贞的品质体现;主张抗辽,与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相合符。当宋太宗择选新的宰相时,皇帝、群臣都认为吕端是最好的人选。吕端却说:“寇准是最合适的人选。”
吕端从政时,李继迁叛逃西陲,依宋代律法,凡叛将之流都要受满门抄斩的惩罚。当时李继迁仓皇叛变时,其母亲因年事已高,被留在家乡。李继迁被朝廷定为叛将后,他的母亲马上被抓起来。宋太宗为了昭示对臣僚叛逃行为的严惩,决定杀掉李继迁的母亲。
这时,吕端却从当时的大局出发,从长远计虑,反对杀掉李继迁的母亲。宋太宗全盘思忖后,接受了吕端的意见,却换来了西陲的相对安宁。李继迁去世后,他的儿子感激宋朝不杀祖母之恩,终于投降了宋朝。
而吕端一生富贵,终至拜相之尊,真是“无不利”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是北宋政治改革家范仲淹的精神境界。北宋政治改革家范仲淹出身基层,对民生疾苦有切身感受和比较深入的了解,他把保民、富民看作是维护封建国家稳固的根本,而这也恰恰是易经经纶治国的重要思想。
损卦:艮上兑下,艮为山,兑为泽。这是个吉卦。范仲淹根据卦辞与传的解释,他又作了进一步发挥,他说:“下卦二阳,上卦二阴,取阳资阴。”即损下益上。“然则下者上之本,本固即邦宁。今务取下乃伤其本矣,危之道也。”可是,治理国家又不能不取之于下,怎样解决这个矛盾?他认为:统治者要依据形势变化,取之有时,要考虑到人民的利益。“损之有时,犹说也;损之无时,泽将竭焉”,他反对竭泽而渔,“故日:川竭必山崩”,“下涸而上枯也”,然后得出历代进步思想家共同的结论:“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景佑元年(1034年)范仲淹知苏州,他在南园买了一块地,本是准备建房安家,阴阳说风水好,是块宝地,要世代出公卿,而他却因此改变了计划,在这块地上盖起了学舍。范仲淹说:“吾家有其贵,孰若天下之士咸教育于此,贵将无已焉!”不愿一家贵,而愿天下人都贵,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崇高情操,是古代民本思想的光辉典范,永远令人崇敬。
易经中有“损上益下”的思想,这是说:农民有粮有食,知礼义廉耻,自觉守法,社会安定,统治稳固。
范仲淹对益卦的解释把这个原则阐述得更充分。益卦说“上卦阳多,故日育余,下卦阳少,故日不足”,因此“刚来而助柔,损有余补不足”。他说:“这个卦象告诉我们,治国有十条原则,就是‘自上惠下’,统治者减损,使人民增益。”“天道下济晶物咸亨,圣人下济万国咸宁”,是“为道大矣”。为什么是一条大原则?因为“益上日损。损上日益。何也?夫益上则损下,损下则伤其本也,是故谓之损;损上则益下,益下则固其本也,是故谓之益。本斯固矣,干斯茂矣,源斯深矣,流斯长矣。”
范仲淹把“民”当作国家的“本”、“源”,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上与下、统治者与民之间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下之益上则利有竭焉,上之益下则因其利而利之,何竭之有焉?”如果无限制地搜刮人民、减损人民,统治者不过是收一时之利。相反,如果人民富庶,“君育黎庶如彼身体”,民富则国强,统治者就可永享太平,其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3.至柔内敛之德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发生了长达80多年的动乱,非常动荡。由于少数民族入侵,皇帝与王朝走马灯般频频更替,今天的皇帝是他,明天的皇帝又成了另外一个人。这期间,有一个叫冯道的人,每遇朝代变动,统治者都要请他去辅政,这样他在五代十国时期曾事四姓、历相六帝,不折不扣地成了一个官场上的不倒翁。
但我们用易理去分析冯道的一生,观其言行,察其初衷,就会发现冯道实际上效仿了坤卦中所讲到的大地的美德。在那样一个艰难的时世里,冯道能够做到忍辱负重,确实不容易。他的诗作中表达着一种强烈的汉人心性,他觉得他服侍的皇帝个个都是虎狼之辈,正因为冯道看透了这些,他才能够在“狼虎丛中也立身”,从容镇静地度日。
冯道也不是个贪图安逸的人。他历事六朝,始终不倒,他的政敌们在私德上无法攻击他。这说明他在品格修养方面即使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至少也清廉自守,使人无懈可击。历史上,现实社会中,凡是被人攻击的,归纳起来,不外财、色两类,冯道这两种毛病都没有,这方面连痛恨他的欧阳修在史书上也未置一辞。
冯道在保持中华的文化、积蓄国家的元气方面,都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中华文化在历经几十年的磨难之后,还能够得以保存并继续传承下去,冯道于其中有相当大的功劳。为了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他不惜背上不忠的千古骂名。他的度量也很宽宏,顾全大局能够包涵仇人,能够感化仇人。
易经讲天地人的和谐,人们应该效法地的安详与纯正,柔顺地遵循天的法则,坚忍、方正、宽大,含蓄而不炫耀,收敛而言行谨慎,谦逊坚持中庸的原则,安静地谨言慎行。具备方正的品性,外柔而内刚,外圆而内方。在行止中要保持追随而不超越的淡泊,在人品中要体现一种包容而不排斥的至柔性格,这正是为人的基本态度。
然而,用柔的原则,也不可以极端,极端必然凶险。必须深切体认主从关系,坚持纯正,冷静客观,通权达变,掌握变化,柔而能刚。只有善用柔的法则,才能够逢凶化吉。
成功者大都能够遵循秉承大地之德,这也是他们获得更大成功的前提所在。曾国藩是清朝后期大臣中建功立业的第一人。一生遵循天之道,自强不息,开创事业,力图中兴。他在局面做大时,则效法“厚德载物‘’的地之德,公开鼓励下属谋求独立发展,树立了全新的用人观念,不仅充分发挥了部属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也显示了他卓绝的见识和博大的胸怀。
左宗棠投奔曾国藩后,被派出去编练湘军。左宗棠回乡招募兵勇,自成下军,后来这支部队发展到5万多人,成了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曾国藩派他收复了浙江和福建,大胆任用,使他很快与自己平起平坐。虽然左宗棠在多种场合曾对曾国藩颇有微辞,两人也几年不通音讯,但后来为了收复新疆,曾国藩第一个荐举左宗棠,既是相互挟持,也表明他的胸襟之大,实非常人所及。
由于曾国藩在属下自立门户的问题上政策开明,适时加以鼓励,湘军的力量发展迅速,很快成为一个庞大的集团势力,而且始终保持着相对的统一性,左宗棠始终奉曾国藩为共同的精神领袖,致使曾国藩的事业规模迅速扩大。10年后,湘军集团中督抚将帅,纷出并立,与曾国藩地位相当相近者就有20余人。这些军队与督抚协调行动,互相配合照应,更使曾国藩的声望如日中天。
大地能够应天而动,不私其身,厚德广细,有让的精神,故能成其大。曾国藩的事业能够在那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时局中延续了几十年,就因为他能够遵循地之道。
在平凡的现实生活中,心怀傲慢与自大的人,当然不会把别人看在眼里,总以为自己很伟大,凡事都想和别人争论。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太过骄傲只会自取其咎,反而会受到大家的讨厌。
4.进退人生
关于人生进退攻守的把握,在易经晋卦和明夷卦中有所交代。
在易经中,晋卦和明夷卦卦形上下反转,是反映同一事情发生过程正反两面状态的提示。
易经晋卦的下卦为“坤”,表示地,喻示人的一种“柔顺”态;上卦为“离”,表示太阳,喻示人的一种“依附”态。两者合二为一表示人的事业有所成就。
“晋者,进也,日出万物进”,这是说文中的解释。晋有晋升、进行、发展、生长的意思,晋在八卦中表示晋升、晋级和受到嘉奖,也表现一种浮夸之美。
晋卦象征发展进步,就像才干出众的公侯得到了天子的赏识,不仅赐给他许多车马,而且在一天之内多次接见他。
晋卦的《象辞》这样说:阳光从地面上升起,象征着前进和昌盛,也象征着自己所要发出的光和热。所以,君子应该充分显示自己的才华和美德,发挥自己的作用。
易经的明夷卦和晋卦的卦形正相反,它的下卦为“离”火,太阳;上卦为“坤”地。该卦表示太阳沉没在大地之下时光明受阻、时世艰难的状态。这个卦和我们的人生相联系时又象征在光明受阻的情况下,人于艰难困苦中坚守正道,保持自身的纯洁和善始善终的恒心。
易经讲彰显与含蓄,明夷卦和晋卦也体现这种道理。晋卦中人受到晋升、晋级和受到嘉奖时的浮夸彰显,与明夷卦中人因为才能和智慧不可夸耀、不可得意忘形的含蓄,告诉我们在同一件事情面前,要分析事物的正反两面状态,把握事物的正反两面规律。
易经体现一定的管理法则,领导管理者如果能够遵循上述的道理去施政去管理,在有常规却又不彰显自己才能和智慧的时候,反而能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效绩。
晋卦所表明的是一种进取的原则。壮大了,当然可以再谋取更大的发展,就像太阳早晨升起,普照大地万物,为人们带来光明和幸福一样。但是在谋求前进的过程中,必须动机纯正,即使是失败了,也问心无愧,而且不能考虑一时的得失,只要认真去做,自然会有所成就。万不可只图一时的荣耀,那只是浮华的表现,即使是成功了,也将会有所损失。
春秋时期,楚国日益强盛,楚将子玉率师攻晋,楚国还胁迫陈、蔡、郑、许四个小国出兵,配合楚军作战。此时,晋文公刚攻下依附楚国的曹国,内心明白晋楚之间一场迟早要发生的战争已是不可避免了。
子玉率部浩浩荡荡向晋国进发,晋文公闻讯,分析了形势。他对这次战争的胜败没有把握,楚强晋弱,气势汹汹。他决定暂时后退,避其锋芒,并对外假意说:“当年我被迫逃亡,楚国先君对我以礼相待。我曾与他有约定,将来如我返回晋国,愿意两国修好。如果迫不得已,两国交兵,我定先退避三合。现在,子玉伐我,我当实行诺言,先退三舍(一舍相当于30里)。”
接着,就撤退90里,他撤到晋国边界城濮,临黄河,靠太行山,足以御敌。他已事先派人往秦国和齐国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