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改变历史的经济学家
20152800000035

第35章 金融界的天才:大卫·李嘉图(3)

李嘉图的论证如下。假定苏格兰生产燕麦和葡萄酒的成本都较低,而它在燕麦生产上的优势比葡萄酒更大,那么按照一般的成本比例和交换比例,最有利的办法就是苏格兰只生产燕麦,而葡萄牙则只生产葡萄酒。这就是比较成本原则,或者叫比较优势原则。他把这一原则置于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并经常以数字例证予以说明。

让我们举尽可能接近19世纪初期实际情况的例子来说明李嘉图的思想。比方说,英国和法国只生产两种商品——毛呢和谷物。英国生产1米毛呢平均需要10小时,生产1吨谷物需要20小时。法国所需时间分别为1米毛呢20小时,1吨谷物30小时,按照价值法则,在英国1吨谷物可交换2米毛呢,而在法国只能交换到1.5米。在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英国在两种商品上都占有绝对优势,但是只在毛呢上有比较优势,而谷物上的比较优势是在法国。这种情况还可以这样说明:法国生产毛呢比英国贵2倍,生产谷物仅仅贵1.5倍,这个仅仅就是比较优势。

假定两国按照李嘉图的建议实行了专业化,就是说,英国只生产毛呢,法国只生产谷物。可以设想,毛呢和谷物的交换比例将处于英国的交换比例和法国的交换比例之间的某一点,比方说是1.7(即1.7米毛呢交换1吨谷物)。进一步的论证最好用下表说明:可以看出,在英国,每30小时社会劳动可以多得0.2吨谷物,在法国,每50小时劳动可以多得0.1米毛呢,两国专业化和外贸的发展原则上可以增加两种产品的消费。

李嘉图知道这种好处一般来说是被一定的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占去了,但是按照他的想法完全可以认为这对全社会是有利的,因为来自外贸的利益创造了储蓄和资本积累的动机,而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保证,并且这种积累一般地说还会对工人阶级状况发生有利的影响——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

应当指出,李嘉图对外贸理论的阐述是很精练的,像在其他问题上一样,他在这里也只是提出并论证一些基本思想,这就为后辈经济学家发展它并使之现代化留下了余地。

抽象地说,比较成本原则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实际上也适用于一般的国际分工。近些年来,由于国际分工和生产专业化问题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义日益增进,比较成本原则引起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注意。

马克思指出,专业化在原则上对相对落后的国家也是有利的,因为这些国家“由此得到的商品比它自己所能生产的更便宜”。

李嘉图按自己理论的精神,从比较成本原则中引出了自由竞争条件下国际经济关系和谐发展的结论。他认为,贸易可以把文明世界各民族结合成一个统一的社会,假定有这样分工的话,即谷物、酒和其他农产品在其他国家生产,金属制品和其他工业品在英国制造,那样一来,英国就可以用“自然”优势来为自己作为世界工业强国进行辩解了。后来,比较成本原则还被用于证明弱小国家经济片面专业化的必要性,企图使这些国家只生产原料和粮食,不要实行工业化。

不过,自由贸易的全部思想(构成古典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有了一些变化。尽管自由贸易对英国资产阶级特别有利,然而它的基本倾向在当时还是进步的:它的锋芒指向英国及其他国家的封建主义,也有利于创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现代条件下,如将自由贸易思想用于发展中国家往往是反动的,甚至西方和美国的许多经济学家也承认,自由贸易将使发展中国家成为永久性原料产地进而陷于落后的境地;相反,只有积极地干预外贸(像在其他经济领域一样),特别是对外国工业品实行关税制度,同时鼓励本国这些产品的出口,才能有助于这些国家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

主要著作

李嘉图的主要著作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显得很不一样,急风暴雨的时代不允许他长年累月地精雕细琢。

李嘉图的科学兴趣同当时的尖锐问题(《谷物法》)是密切联系的,这个问题甚至把银行与货币问题都挤到一边去了,李嘉图(此时已是著名经济学家和自由主义营垒的评论家)投入了战斗。

促使他发表意见的直接动因是同马尔萨斯的辩论,后者维护《谷物法》和谷物的高价格。在辩论过程中,李嘉图逐渐阐述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在李嘉图1814~1817年问的著作中得到了最好的表现。

斯密的体系已经不能用来充分说明经济状况了,四十年来发生的变化太大了。资产阶级社会阶级分化的完成,使它们的经济利益也固定下来了。围绕着《谷物法》的斗争公开牵动了各主要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国民收入在各阶级之间的分配问题成了经济科学的中心。对斯密来说,分配问题只是重要问题之一,但对李嘉图来说,它却实际上成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他说:“确立支配这种分配的法则,乃是政治经济学的主要问题。这门科学虽然已经由于杜尔哥、斯图亚特、斯密、萨伊、西斯蒙第等人的著作而得到了很大的改进,但这些著作对于地租、利润和工资的自然过程并没有提供令人满意的资料。”李嘉图企图从生产的条件和利益出发确立分配法则。这具体意味着什么呢?第一,他把自己的体系建立在这种理论的基础之上,即认为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创造的,并且随着劳动量的变化而变化。第二,他是在具体的资本主义形式上考察生产的,并且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价值是怎样形成的?当生产资料掌握在地主和资本家手中时,收入是怎样分配的?第三,他认为资本的主要职能在于增加物质财富的生产。

李嘉图于1815年初发表了一本小册子,书名为《论低价谷物对资本利润的影响》,扼要阐述了他关于各阶级经济关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理论。

李嘉图得出如下主要结论:如果听任经济自行发展,那么随着人口增长以及逐渐转向耕种越来越差的土地,农产品价格将会上涨,由此得利的是土地所有者,而资本利润率却会下降,工人也因此会受到打击,因为对工人生产的产品的需求减少了。有什么可以抵制这一趋势呢?从国外进口廉价谷物。由此可以看到《谷物法》的害处:它只对寄生的地主有利。

在研究过程中李嘉图碰到的主要困难是价值问题(详见下文)。他不满意斯密的理论,但还拿不出代替它的东西。探索是痛苦的。他在一封信中说,他为考虑一个重要问题两周来不得安宁。

他这一时期的信件充满着抱怨和疑问。穆勒想方设法鼓励他,几达奉承的地步:“由于您已经是政治经济学方面最优秀的理论家,我决心要使您也成为最优秀的写作家。”他要李嘉图谢绝一切不必要的社交活动,免得妨碍写书。

1817年4月《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问世,印数750本。

该书显然带有匆忙的痕迹,一部分已经付排,其余的还在加工和修改。在作者生前出了三版,前两版区别不大,唯一的例外是第一章“论价值”,李嘉图着意要把这一章写得鲜明而有说服力。

该书第三版共有二十二章,大体可分为三部分。头七章阐述了李嘉图体系的原理,其中前两章(论价值和地租)把所有最主要的东西都说了。马克思指出,李嘉图在这里已经深入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了,并且“得出了一些崭新的惊人结果。因此,这头两章给人以高度的理论享受……”。接着上述七章理论部分的十四章(无秩序)是说明赋税问题的。最后十一章是在完成了主要章之后所作的补充,还有对其他一些经济学家(主要是斯密、马尔萨斯和萨伊)见解的批评。

李嘉图在自己的政治经济学中采纳了统一的指导原则——商品价值决定于劳动,决定于耗费的劳动时间。劳动价值论在他手中得到了马克思以前最发展的形式。李嘉图公开地从资产阶级社会各主要阶级利益的对立性出发,这使他能抓住历史发展的根源。

李嘉图由此出发的原理被马克思主义所接受、发展和改造,但它并不合乎资产阶级以及为它服务的经济科学的口味。李嘉图忠于劳动价值论很快就招致了咒骂和攻击,说它过于抽象和故弄玄虚;而在阶级立场方面则说他厚颜无耻,引起了国内的不和。

李嘉图实际上没有任何伤感,他的政治经济学是冷酷的,因为他所说明的那个世界是冷酷的。因此,甚至像西斯蒙第这样一些人对李嘉图的批评也是不正确的,因为他们是从人道主义和个人致富的立场出发的。李嘉图观点的科学性,同斯密一样是由于他只是从发展生产和增加国民财富的观点来看待阶级利益的。同样,在符合这一最高原则的限度内,他才维护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李嘉图实际上把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看做是活的工具。资本家从自己的利益出发雇用工人,抑或是使用新机器,这里没有感情发生作用的余地。马克思写道:“这是斯多噶精神,这是客观的,这是科学的。只要有可能不对他的科学犯罪,李嘉图总是一个博爱主义者,而且他在实际生活中也确是一个博爱主义者。”当然,李嘉图未曾期望慈善事业能医好社会的弊病,但是在生活中他是一个善良而慷慨的人,他用自己的财产去从事慈善事业。

玛利亚·爱吉沃斯说,她去看过盖特库姆林园附近的一所学校,李嘉图曾为这所学校捐款,资助130名穷家子弟上学。他还资助过医院和养老院,多次帮助过穷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