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动物秘密最有趣
20151700000040

第40章 有脊椎动物(26)

骆驼最显著的特征,是它背上高耸着的驼峰,有一个驼峰的叫“单峰驼”,有两个驼峰的叫“双峰驼”。我国的骆驼基本上都是双峰驼。骆驼的四肢很长,走路的姿势很奇特,是同一侧的前腿和后腿同时迈步,滑稽可笑。它的蹄子扁平,形状像盘子,脚底有厚厚的肉垫,富有弹性,走在沙漠上,不会陷进沙地,十分平稳,而且行走的速度也很快,还善于夜行。

西北草原风沙很大,刮起大风来,黄沙滚滚,飞沙走石,遮天避日,可骆驼不怕这一切。原来它有能抵御风沙的特殊眼睛和鼻子。

浩瀚的沙漠缺水少草,而骆驼最能耐饥耐渴。耐饥是因为它有一个特殊的“食品仓库”,这就是它背上的驼峰。骆驼摄取的养分,有一部分转化为脂肪,积存在驼峰里。驼峰最丰满的时候,可以贮存脂肪20~30公斤。当骆驼得不到食物、或者长途跋涉,体力消耗比较大的时候,驼峰里贮存的脂肪就会分解,转化成它需要的养分,供身体使用,这时候驼峰也明显地变小。耐渴是因为它很能喝水,一口气能喝下100升水,连苦涩的咸水也喝得津津有味,喝下去的水,不但储存在机体内,还能贮存在红血球内,可以供身体需用。另外,它的血浆中的蛋白质,可以维持血浆中的水分,保证生命的需要。骆驼很少张嘴,呼吸次数也少,这就避免了水分的蒸发。骆驼的体温可以调节,能升能降,最高时达四十度,所以沙漠气温高,它也不出汗,节省体内水分。另外驼峰中的脂肪在进行化学变化时,会生成许多水分,供给身体用。所以,只要让骆驼吃喝足,并给它喂些食盐,就是十天半月不再给它食物,它也能忍受得了。另外,在沙漠中,骆驼有找水的本领,它的鼻子能嗅出远处或埋在沙丘下的水味来。

骆驼不是老站着的,它需要休息。卧倒时,先是前腿慢慢跪在地上,而后才是后腿跪地,但总是抬着头和伸着弯曲的脖子。

29、鹿

鹿是一种原始的反刍动物,从美洲至欧亚大陆都有分布。由于居住不同,鹿在体形大小、毛色、角的形状等方面有明显差异。所有的雄鹿都有角,雄鹿的角一般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在交配季节,同种雄鹿通常为了争夺雌鹿而进行争斗。鹿眼睛侧面的眼下腺会分泌一种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它们往往把这种分泌物涂在树干上以表示自己的生活领地。鹿都生活在森林中,食物以树叶和树芽为主。

黄鹿

偶蹄目鹿科,全身淡棕栗色,颈背中央有1条黑纹。雄性具角,角叉短小,角尖向内下方弯曲,仅有1个分叉。雄性上犬齿呈獠牙状,但不如麝和獠发达。额部有2条黑色条纹。胸腹部及后肢内侧、臀部边缘和尾的下方白色。个体间毛色差异较大。全年繁殖,妊娠期6~7个月,每胎产1仔,初生仔数小时后便能站立活动,全身有浅黄色花斑。分布于我国陕西、四川、安徽、江苏以南和西南各地。

黑鹿

偶蹄目鹿科,全身和四肢以黑褐色为主。头颈部和两角之间及角基部周围有棕色簇毛,而且明显有别于体色相似的毛冠鹿的青灰色簇毛。尾在鹿类中最长,尾上黑下白,界限分明。雄性有角、角柄较长,角冠较短。妊娠期6~7个月,每胎产1仔。分布于我国浙江、安徽、江西和福建。由于滥捕滥猎,数量极少。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毛冠鹿

偶蹄目鹿科,外形和鹿相似,额部有1簇马蹄形的黑色长毛,雄性具短而不分叉褐色,尾背面黑色,腹面纯白。妊娠期约6个月,每胎产1仔。在自然条件下,寿命约9年。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安徽南部及南方各地。

梅花鹿

偶蹄目鹿科,成体和幼体夏毛棕褐色,体侧有成行的显著白色斑点,背中线黑褐色。冬毛棕色,白色斑点不明显,背中线深棕色。尾背面黑色,尾缘白色,臀斑白色。雄性有分4叉的角,眉叉斜向前伸,第2枝离眉叉较高。妊娠期223天左右,每胎产1仔。分布于我国吉林、黑龙江、浙江、安徽、江西、四川和台湾。野生种十分稀少,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麋鹿

偶蹄目鹿科,冬毛棕灰色,毛长绒厚,夏毛稀疏呈赤褐色。雄性有角,主干在前、无眉叉。尾特别长,尾端有长毛,下垂时达踝关节。妊娠期250~270,每胎产1~2仔。野生种群已经灭绝,其化石发现于黄河、淮河和长江下游。现在产京南苑和江苏大丰自然保护区的是从英国乌邦寺引种并放养,目前已有100余头。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唇鹿

偶蹄目鹿科,体形较大,鼻端两则,下唇和下颌白色。皮毛粗硬厚密,为灰褐色,腹部毛色较浅,臀部有土黄色斑块。尾较短。角大,长130~140厘米,一般5~6叉,最多达8~9叉。妊娠期8个月。每胎产1仔,幼仔具斑点,秋季换毛后消失。分布于我国四川、青海、甘肃和西藏。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抗寒勇士

白唇鹿是名副其实的“抗寒勇士”。它只栖息在我国青藏高原海拔3500公尺至5000公尺的高山上。多数时间活动在4000公尺上下的范围内,当夏季到来时,它抗不住15℃左右的“高温”,就上升到海拔5000公尺左右的地方去“避暑”。高原地区空气很稀薄,但大自然给它造就的那只发达的大鼻子,使得它能悠闲自在地生活。白唇鹿的栖息地,除了“高”之外,还必须是草甸地带、灌木丛林地带。针叶林地带或次生灌木丛林地带,高山裸岩带它是不去的。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鹿也不例外,高山裸岩地带缺少它所需要的食品,它当然不能生活在那里。为了觅食,随着食源的变化,它常常作垂直迁徙,哪里水草丰美,它就往哪里去。它的食物不下百种植物,但是蒿草类、针茅类植物是它最喜欢吃的食物,因为这些东西的含氮量较高。

30、牛

牛是大型牛科动物。牛长着强壮的身体,宽宽的头骨。雄牛和雌牛都长着两只角,打斗时用来防御。牛的腿很有力,当受惊时,能以很快的速度逃跑。和其它牛科动物一样,大多数牛都有敏锐的嗅觉和视觉。

四胃助食的牛

中国人向来把牛作为吃苦耐劳的象征。民谚有“牛耕田,马吃草”的说法,鲁迅先生把自己比作牛,“吃的是草,挤的是牛奶”。牛有一个特点,就是能把吃进去的草料再吐回嘴内重新咀嚼一遍,动物学上称它为反刍动物。反刍是一种奇特复杂的消化方式。牛有四个胃,吃草时不经细嚼就吞人瘤胃,再进网胃,在休息时又呕回口腔,重新细嚼,混上唾液,然后咽人瓣胃或皱胃,完成整个消化过程。

水牛

偶蹄目牛科,野生雄性体重约1000千克,两性均有月牙形的角,角表面有明显的棱纹,角基粗壮,角尖向内弯曲。前额有1簇毛,体毛稀疏而粗糙,尾尖的毛长而密,体灰色至黑色。妊娠期310~330天,每胎产1仔。野生型寿命18~23年,家养型寿命可达29年。原产尼泊尔、印度、越南及马来西亚等国家。

野牛

偶蹄目牛科,雌雄性头上均有向侧伸出的粗大而尖锐的角,并微向后弯曲。雄性肩部及背脊前部明显隆起。身上的毛大都棕褐色或近于黑色,只有膝盖以下的毛是白色,很像穿了白色袜子一样。妊娠期约9个月,每胎产1仔。分布于印度至中南半岛、马来半岛,我国仅分布于云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牦牛

牦牛主要分布青海、西藏、四川西北部、云南西北部及新疆和甘肃。一般体重公牛370千克、母牛260千克,体高公牛110~130厘米、母牛100~110厘米。全身密生长毛,尤其腹部、肩部、头颈、四肢,毛长可达20~30厘米,毛分鬓毛和绒毛两种,毛褐色或黑色,公母牛多有角,偶有无角者,角粗大向后弯曲,体躯宽大,四肢短小,尾白扫帚状。性耐寒、耐劳苦、耐食粗饲料、耐在空气稀薄高原区生活,又因蹄坚大而宜于翻越高山峻岭,训化过的牦牛成为我国高原地区的主要力畜动物,成为重要运输工具,被人们成为“高原之车”。此外,奶乳为重要食料及点灯用;肉可食用;毛可制毡绳用。因此,牦牛是这个地区特有畜种是当地牧业经济的重心,当地人民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牦牛,牦牛的特性也注定了离不开这个地区,人与牦牛形成相互依赖关系。

我国是牦牛的乐园,是饲养最多的国家,拥有牦牛1400万头,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0%。我国牦牛引种、选育、杂交等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世界所关注,为此1994年8月1~6日在甘肃农业大学召开了有10多个国家80多名学者参加的第一届国际牦牛研究学术讨论会。

羚牛

羚牛长着一身棕黄色的体毛,既像牛,又像羊,生活在四川、甘肃和陕西的高山地带。它体形庞大,四肢粗壮,重达500公斤。它们喜欢过群居生活。因为生活在高山地区,繁殖率很低,数量十分稀少,被列为珍贵动物

羚牛有个怪脾气,就是爱走自己熟悉的老路,即使老路已被山石阻塞,它也不肯改道。因此,国家动物园需要时,就在它们经常出没的羊肠小道上,放一块美味的盐乳石,两侧各放一个“笼箱胡同”,羚年要尝到盐乳石,就必须通过这透明的“胡同”,当它们进人“胡同”时,“啪嗒’一声,落下笼箱两边的活门,就可以捉到羚牛了。

31、羚羊

羚羊双腿纤细,体形似鹿,善于奔跑。从蒙古向西到非洲北部,大西洋沿岸以及整个非洲东部和中部赤道地区都有羚羊的分布。栖息在开阔的平原和半沙漠地区,对于没有爪子和尖牙作为自卫手段的羚羊来说,这种几乎没有提供任何防护的生活环境对它们的安全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威胁。因此,羚羊必须具有敏锐的视觉、听觉、嗅觉、超常的速度和群居生活来使自己摆脱危险。它们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总是数百只结成一大群,依靠群体的力量一边寻找食物,一边不断地警惕着四周的动静,时刻提防着远处的豹、狮子等肉食动物。

羚羊角

和每年换角的鹿不一样,牛和羚羊一辈子都不换角。由于种类不同,角的形状、大小各异。在大多数种类中,雄羚羊为了确立其统治地位,常常用角来和对手争斗。

灵活的登山能手

山地绵羊和山羊能够轻松地爬上岩石找寻食物或是逃离敌人。生活在北非山脉中的巴巴里绵羊长着能很好减震的腿,富有弹性的蹄状肉垫可以在跳落时起缓冲作用。山地山羊和北山羊长着中空的蹄子,可以使它们十分轻松地爬上粗糙的岩石。

进食

有一些牛科动物以树和树叶为食,而另一些则以地面上的植物为食。长颈羚是瞪羚的一种,它们于生活在炎热、干燥的大草原上。它可以用后腿站立进食,这使得它在地面植物已经干枯时,可以吃到灌木顶部的嫩芽和树叶。

繁殖

在繁殖季节,雄的牛科动物会进行竞争,赢者就可以和其它的雌性进行交配。竞争可能是一场打斗,或是采取一种仪式性的动作来比试谁更强壮。一旦战斗发生,雄性牛科动物就会互相抵住对方的角,用力推对方,直到有一方退却。有些种类,如大角绵羊,会冲向对方,用头撞对方的头,这些撞击力大多被它们厚厚的头盖吸收了。

快速奔跑的动物

牛科动物常常被一些动物追捕,如大型猫科动物、野狗或土狼。成群地生活在一起,使它们获得了保护。能快速奔跑的牛科动物,如羚羊和瞪羚,也可以依靠它们的速度来摆脱敌人。当遇到危险的时候,瞪羚会弹起。它们在跑动时会突然垂直跳起,向敌人显示健壮的身体。

高鼻羚羊

偶蹄目牛科,鼻甲发达,鼻梁隆起,故得此名。冬毛十分厚密,呈羊毛状,毛色灰白,夏毛色较深,背部及体侧呈棕褐色,鼻和两颊深灰色,头顶灰白色,腹部、臀部和尾下面白色。雄性有角,角长20~25厘米,呈半透明的暗色,雌性无角。妊娠期140~150天,每胎产1~2仔,幼仔出生后第2天便能跑。分布于我国新疆北部地区。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藏羚

偶蹄目牛科,雄性有角、角长51~71厘米,近基部有明显的横棱,毛被厚密。雄性头部暗棕色或黑色,背部和体侧浅红棕色,喉部、腹部、尾下及四肢内侧白色或灰白色。妊娠期6个月,每胎产1仔。主要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和四川西部,数量稀少,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家山羊

偶蹄目牛科,一般特征为毛长而直,下颌有长须,尾短而上翘,角三棱形呈镰刀状弯曲。毛多为白色,也有黑色、青色、棕色和杂色等个体或品种。妊娠期146~150天,2年产仔或1年产2仔,初产仔多为1仔,第2胎后则常产2~3仔。分布范围很广。

草原迁移者

虽然牛羚看上去和牛很相似,但它们是食草羚羊的一种。它们生活在南非的大草原上,当雨季来临的时候,就大群地开始迁移,寻找水源和植物。许多在过河时失踪了——可能是被其余的同伴踩死了,可能是被水流冲走了,也可能是被鳄鱼捕杀了。

32、肉食目

肉食目动物体形的大小差别很大,最小的是伶鼬,又叫银鼠,体重只有35~50克,而最大的棕熊体重可达757千克。体形巨大的肉食目动物俗称猛兽、食肉兽,它们大多体形矫健,肌肉发达,四肢的趾端有锐爪,具有形状特殊的牙齿,以便于捕捉猎物。猎物多为有蹄类、各种鼠类、鸟类和某些大型昆虫等。不过,在肉食目动物中也有少数种类仍然以吃植物性食物为主,如大熊猫以竹子等植物为主食;或者是杂食性,如熊类、貂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