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动物秘密最有趣
20151700000038

第38章 有脊椎动物(24)

鲸目须鲸科,是现存动物中体形最大的一种。体长最高记录是3200厘米,1头2710厘米的雌性体重为136400千克。背鳍小,高约33厘米,须板及须毛黑色。每侧有须板300~400枚,多数为320~330枚。全身灰蓝色,背部有淡色花纹。每2~3年繁殖1胎,妊娠期10~11个月,初生鲸体长约700~800厘米,体重2000千克。产于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和南极海域。我国海域极为稀少,黄海和南海曾有记录。

蓝鲸生活在各大洋中,一般潜水不超过100米,但有些个体可潜至500米深。潜水时间可持续10~20分钟,随后是连续8~15次喷气,喷出的水柱可高达9.1米。一般单独活动或2~3只集成小群。由于蓝鲸的经济价值很高而遭到人类的滥捕滥猎,目前数量锐减,世界上已全面禁止捕猎。

震耳欲聋的声音

在所有动物中,蓝鲸发出的声音最大,蓝鲸在与伙伴进行联络时使用一种低频率、震耳欲聋的声音,这种声音有时能超过180分贝,比你站在跑道上所听到的喷气式飞机起飞时发出的声音还要大!灵敏的仪器曾在80千米以外探测到蓝鲸的声音。

觅食

蓝鲸甚偏食,几乎完全以磷虾为食,所以蓝鲸的分布仅限于磷虾多的海域。生活在南极海域的蓝鲸,别看它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但喉咙却异常狭窄,只能吞下比手指头还小的鱼类。当它们张开嘴时可吞进6吨的海水,嘴巴一闭,海水就被挤出来,而食物则被密实的鲸须筛留到嘴里了。它的胃里可容纳2吨重的磷虾。

习性

蓝鲸别名“剃刀鲸”,中国海域极为稀少,黄海和南海曾有出现过蓝鲸的记录。一般潜水不超过100米,但有些个体可潜至500米深。潜水时间可持续10~20分钟,随后是连续8~15次喷气,喷出的水柱可高达9.1米。

海中大亨

许多人都知道,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可是它究竟有多大?众说不一。据一份确切的资料记载,最大的一头蓝鲸体长达34米,重约170吨。3头这样大的鲸就可辅满百米长的跑道。如果用载重量为4吨的卡车拖拉这头蓝鲸。那么就需要42辆半。把它的肠子拉直,足有250米;一根舌头就有3米多厚、3吨多重,几乎相当于一头大象的体重;身体内某些血管,粗得足以容纳一个儿童;它的心脏有半吨重,脏壁有60多厘米厚,血液循环最多达8吨;阴茎有3米多长,其睾丸重达45千克。尽管蓝鲸的个头大得惊人,但是它有着流线型的身体,因而能在水中载沉载浮,显得十分自由。

蓝鲸不仅个头巨大,而且力气也大得惊人。一头蓝鲸以28千米每时的速度前进,可以产生125万瓦的功率,相当于一辆火车头的拉力。它能拖拉着58.8万瓦的机船,向前游动,甚至在机船倒开的情况下,仍能以7千米~13千米每时的速度跑几个小时。蓝鲸的寿命为20~30年。

22、有蹄类动物

有蹄类动物是那些以植物为食并长有蹄子的哺乳动物的泛称。它们通常用趾尖行走,足趾顶端长有坚硬的蹄,由结构蛋白和角蛋白构成。有蹄类动物最显著的特征是它们有适应咀嚼和研磨植物的牙齿、能将大量植物转化为滋养物的消化道以及在硬地上奔跑的四肢和脚。此外,很多种类头上有角,作为自卫武器。

奇蹄目动物

极蹄目动物中趾的个数为奇数个,每只脚上有一个或三个脚趾。如:马、螺、驴、马来貘和犀牛等。

奇蹄目马科,为马和驴的种间杂交种、主要供役用。由公驴和母马生的杂种为马骡,又称骡。体形偏似马,叫声似驴。体形较大,颈部鬃毛:尾毛及耳长介于马和驴之间。蹄小,踵高而坚实,四肢筋腱强韧,背、肩及四肢中部常有暗色条纹。一般无生育能力。

马来貘

奇蹄目貘科,是4种貘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具能伸缩的长鼻,尾短,皮肤厚,毛少。前足4指,后足3趾。头部、肩部、臀部和四肢均为黑色,身体中部和后部均为白色,整体黑白分明。妊娠期390~400天,每胎产1仔,寿命约30年。分布于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等地。

偶蹄目动物

有蹄目动物中趾的个数为偶数个,每只脚上有二个或四个脚趾。如:猪、河马、骆驼、鹿、牛和羚羊等。小鼷鹿

偶蹄目鼷鹿科,是4种鼷鹿中体形最小的一种,也是最小的偶蹄目动物。上体毛色黄褐色,下颌、喉有白色纵行条纹,胸腹部为白色。两性均无角,雄性有发达的獠牙。四肢细长,主蹄尖窄。妊娠期140~177天,通常每胎产1仔,偶产2仔,幼仔出生后半小时就能站立活动。我国仅产小鼷鹿1种,分布于云南,已濒于灭绝,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原麝

偶蹄目麝科,雄性上犬齿呈獠牙状,露于唇外。头小,眼大,耳长而直立。全身暗棕色,背、腹及臀部有4或5纵行肉桂色斑点。下颌白色。颈下侧有2条白色带纹延伸至腋下。体毛粗而厚密。尾短而不外露。两性均无角,雄性外生殖器处有香腺。妊娠期6个月,多在5~6月产仔。每胎产1~3仔。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安徽、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驼鹿

偶蹄目鹿科,为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鹿,体重408~635千克,肩高140~190厘米。吻部宽大下垂,雄性角巨大,分叉呈掌形,角长达180厘米,宽通常为120~150厘米。肩部有明显隆起的峰,全身体色棕褐色,没有斑点。每年9~10月发情,妊娠期225~237天,每胎产1~2仔。我国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黑白花牛

偶蹄目牛科,系普通牛种,它是经高度选育而成的乳用品种。雄性体重820~1000千克,雄性体重500~820千克,世界上奶牛品种有近百个,其中最著名的大型品种为“黑白乳牛”,小型品种为“娟姗牛”。其他较著名的品种有“更赛牛”、“爱而夏”等。20世纪上半叶,我国先后从国外引进上述牛种,大多饲养于大城市,但以后仅剩下“黑白花牛”1个品种。经由黑白花牛与中国黄牛杂父,并对其后代的长期选育,已培养出中国的黑白花奶牛品种。

盘羊

偶蹄目牛科,在我国已知有6个亚种,形态特征和体形大小有较大的差异。通常体形大而粗壮,体背灰棕色或暗棕色,胸、腹部黄棕色,下腹部和鼠鼷部均为白色,臀部有白斑。雌雄性均有角,雄性角特别长大,长可达100厘米,最长可达170厘米,呈螺旋状弯曲,雌性的角小得多。妊娠期5个月左右,每胎产1仔,偶有2仔。分布于我国内蒙古、四川、陕西、青海、新疆和西藏等地。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3、马

大约在5000万年以前,马的祖先便出现了。经过演化,马的体形逐渐变大,而且开始在较为广阔的草原地带生活。原始的马有四趾,为了适应草原环境和使于奔跑,三趾逐渐退化,中趾进化成了坚硬的蹄。马的嗅觉和听觉非常灵敏,但视觉较差,它只能分辩出黄、绿、青、红等基本色。马的孕期一般是11个月,大多数在春天生下小马。初生的小马4~5个小时后就能自己站立起来行走。

马的生理结构

马和其他马类都有适于快速奔跑的特征。通常,马长长的脑袋上长有视野很开阔的眼睛。可以帮助它们在进食的时候发现敌人。强壮的身体上长着长长的脖子,上面覆盖着硬硬的鬃毛。每一条腿都十分修长,每只脚上长着一个蹄子。马类长着用来咬东西的大大的牙齿,和用来赶走苍蝇的尾巴。

进化

随着时间的流逝,马已从原来的每只脚4个脚趾进化成只有一个脚趾,最早的马是生活在5500万年前,北美的那种和狗差不多大小的哺乳动物,4个脚趾张开着,以防陷入地面,随着气候的变化,草地分布得越来越广,一些能快速奔跑的马类开始出现。随着脚骨和趾骨的减少,四肢变得更轻,可以使它们更快地奔跑,摆脱敌人。现代的马每一只脚上都只有一只蹄,保护着的脚趾。

平原斑马

奇蹄目马科,体形及大小似家马,全身有黑白相同的斑纹,体侧横纹直达腹部。在臀部,宽的褐纹之间夹杂有浅棕色的狭纹,四肢及腿部的隐纹特别明显。尾端有黑色簇毛。颈鬃硬而直立,妊娠期345~390天,每胎产一驹,寿命可达20年。分布于南非北部至苏丹、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等地。

硕果仅存的野马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曾经生活过350多种野马,然而几经大自然的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人类对大自然的缺乏远见的开发和对野马的捕杀,到如今野马已经灭绝了349个马种,仅余下一个野马种,这是绝对切合实际的“仅存”了。

“仅存的”叫做蒙古野马,它产生于我国新疆的准噶尔盆地、玛纳斯河流域和蒙古的科布多盆地。如此看来,我国也许是唯一在野外残存有野马的国家。

野马与家马

野马的体格与家马相似,但形体略小。野马身高1.3公尺到1.4公尺,身长约2.2公尺至2.80公尺,尾长约40至60公分。这显然赶不上家马。但从比例上讲,野马的头要大得多,腿要粗壮得多。野马的颈鬃短而直立,家马的颈鬃长而向两侧纷披,野马没有额毛,家马有明显的额毛。以上这些区别,使得有动物学常识的人一眼就能区别出野马和家马来。

野马的习性

野马的体毛呈土黄色至深褐色不一,脊背中央有一道黑褐色鬃毛,而腹部及四肢内侧则接近白色。野马的尾基部为短毛,而自尾根10余公分以下长着长长的尾毛。

野马栖息在草原、丘陵和沙漠的多水草地带,喜欢群居。常常由一只雄性公马率领,一二十只结为一群,过着游牧式生活,逐水草而居。其主要食物为野草,在冬天食物缺乏时,它也会觅食积雪下的枯草和蘑菇。野马一昼夜约食用10~20公斤野草。很耐渴,且饮水量大,喝足一次水,能两三天不喝水,喝水时间多在清晨或傍晚。每年六月前后为交配期,雄性与雌性都会用因为争夺配偶而争斗。孕期为11个月,每胎产一只幼仔,幼仔落地后就会奔跑,约3至4年性成熟,寿命一般为25~30年。

野马性情凶悍,听觉与嗅觉都很灵敏,反应机敏,又极善奔跑,因而人们很难接近它,更难捕获它。即使饲养在动物园中的野马,也是野性十足。常与隔栏的动物寻衅打斗,连饲养员喂食时都很小心翼翼,时刻提防遭受攻击。

24、犀牛

犀牛是一种体积庞大,十分强壮的动物。它长着厚厚的皮肤,鼻子上长着独特的角质的角。犀牛这个名字就是从希腊文“长角的鼻子”演化而来,它们是食草动物,每只脚上都长着蹄子。犀牛共有5个种类:非洲的黑犀牛和白犀牛,亚洲的苏门答腊犀牛,印度犀牛,爪哇犀牛。大多数犀牛都是单独生活,而雄性白犀牛有时则和雌犀牛以及它们的后代生活在一起。

粗糙的皮肤和角

犀牛长着一个大脑袋,脑袋上面,由于种类不同,长着一只或两只角。这只角并不是由骨头组成的,而是由角质的纤维构成。大多数犀牛长着粗糙、厚厚的皮肤,没有长毛。东南亚的苏门答腊犀牛是世界上最小的犀牛,已经十分罕见。它和其他犀牛不同,年轻的时候身上长有毛。

吃嫩叶或吃草的动物

犀牛一天必须吃大量的植物,来维持庞大身躯所需。犀牛家族包括两类:一类是吃嫩叶的犀牛,以树叶、水果、植物为食。另一类是吃草的犀牛,黑犀牛、苏门答腊犀牛、爪哇犀牛是吃嫩叶的。犀牛长着适于吃植物的上嘴唇。印度犀牛在吃树叶时,就会伸展开它的上嘴唇抓树叶,而吃草的时候,则会折拢起上嘴唇。

隔热层

由于没有长毛,犀牛的皮肤十分容易被太阳晒伤。生活在炎热的气候中,犀牛通常会被晒得滚烫,这时就需要躺在水塘中或在泥沼中打滚来降温。等到泥土在皮肤外面干了之后,就形成了隔热层,这样做还可以帮助犀牛弄走皮肤上的寄生虫。

面对面的冲突

雄犀牛捍卫着自己的领土,保护着食物、水源和雌犀牛。它们用粪或尿来限定边界,一旦有入侵者出现,它们就会快速冲向它。和其他犀牛的冲突一般都可以比较平静地解决,如用角相互碰撞几下。但是有时候,要是真的打起来,则会导致犀牛自己受伤。

铠甲

犀牛在自然界中的天敌很少——但是人类和其他的犀牛都对它造成很大的威胁。它的角、厚厚的皮肤和庞大的身体,就是防御的武器。印度犀牛长着粗糙不平、布满褶皱的皮肤,可以像铠甲一样保护自己。

保护犀牛

居住地被破坏,以及人们对犀牛角的渴望都导致犀牛数量大量地减少。在亚洲,犀牛角可以用来制药,而在也门北部,犀牛角则用来制造剑柄。自然资源保护者为了保护犀牛,就在偷猎者捕获犀牛之前,把犀牛角给锯掉,这对犀牛来说是毫无痛苦的。

不一般的合作伙伴

非洲犀牛和犀鸟是一对不同寻常的合作伙伴。犀鸟会飞到犀牛身上,用扁平的嘴巴来捕捉犀牛皮肤上的扁蚤和寄生虫,当有危险出现的时候,它会发出尖叫声来提醒犀牛。作为回报,这种鸟获得了稳定的食物来源。

黑犀

奇蹄目犀科,体形庞大,皮肤坚厚而粗糙。它虽名为黑犀,但全身体色并非纯黑,而是灰褐色。吻上生着两个由表皮形成的角,前角较长,有70~90厘米,后角短,最长不超过38厘米,颜色为棕灰泛白色。全年繁殖,孕期17个月,每胎产1仔,哺乳期2年。分布于非洲东部和南部,北至苏丹东北部,西至尼日利亚东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