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动物秘密最有趣
20151700000011

第11章 无脊椎动物(8)

水中的蛛形纲 大多数蛛形纲动物都是陆地居民,但有一些包括螨,却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最不寻常的蛛形纲是水蜘蛛,它周身覆盖着细绒毛,用来捕获空气。这些蜘蛛将空气泡变换成穹隆形的水下蛛网,作用如同一个潜水钟,里面容有充足的空气,供它们呼吸用。

螨和婢

螨和婢通常比蜘蛛更小,许多种类的长度都不足1毫米,它们有8条腿,其躯干融合为单一的环段。大量的螨生活在泥土和落叶堆中。全部无脊椎动物大约有10%的数量都能在这些地方发现。在许多淡水和陆上栖息地里,它们生长得很兴旺。它们还将自己附着在动物身上,许多是作为寄生动物生活的。

微型世界

螨的外形很小,这就使得它们能够拥入最小的栖息地,有些螨就骑在昆虫的背上,而有些竟生活在人类的眼睫毛上。因为栖息地的多种多样和它们很小的个头,很可能还有许多种类的螨未被发现,蜱靠吮吸动物的血液生活,如吸食牛、山羊、绵羊的血。

6、蝎子

蝎目有9科、1400个种,组成整个蛛形纲动物中最原始的类群。蝎子是大型蛛形纲动物,栖息在沙漠、草原或森林等地区,有时甚至会出现在人们的居室里,蝎子是神话中星座的象征之一,一直以来就以令人畏惧、迷惑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蝎子体长可达15厘米或更长,其中包括它们的螯在内。螯是高度发达的须肢,它们的躯干有许多节,最后一节的末尾是螯针,用来自卫或杀死猎物。螯针末端的器官十分灵敏,常可用来侦察地面的震动情况。同时,它双钳上的触须则可以准确地感觉到猎物行动所引起的空气流动。一旦发现猎物,它双螯前伸,腹部高举,尾部翘起,准备螯刺猎物。

猎食高手

蝎子总在是夜晚或日暮时分独自外出觅食,并将猎物活生生地吃掉。它的猎物有蝗虫、白蚁、蜘蛛以及其它同类,甚至还有小型脊椎动物,蝎子有很多猎食方法。它们往往守在自己的洞口等待猎物进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而有些蝎子白天躲在地底下、石头下面,夜间开始四处游走,用双螯在沙漠的石块或植物中寻找猎物。如果蝎子用双钳捕获了体积较大的猎物,它还会进一步用螯刺刺猎物。蝎子将尾部举到前面,然后将螯刺刺入猎物体内。猎物刺后,几秒钟内便一命呜呼。蝎子能在十几厘米之外无须借视觉而感觉到猎物的存在,这些都得益于蝎子独特的器官,也使它们在捕食时无往不胜。

长蝎

长蝎不很强壮,很细长。其下部的腹板可为五边形,宽于其长,或长而窄。体色从浅黄到暗褐色或黄色。长蝎一般不擅长挖掘,但有的在地下打洞以躲避夏天的炎热和干旱。分布在北美洲和南美洲、欧洲、北部非洲。常见于既不太干也太湿的环境,在植被间或岩石和原木下,有的种生活在洞穴内。

繁殖

为了避开相互的螯针,蝎子交配要非常的小心:雄蝎将精子转输到雌性的一个叫精囊的小袋里。对节肢动物来说,不寻常的是幼蝎生出来就是活的,有些种类,幼蝎被驮在雌性的背上约两个星期,直到它们十分强壮,能自卫为止。

蝎宝宝

母蝎的怀孕期较长,它们在交尾后短则1~6个月,长则15~18个月后才会产卵。母蝎常在隐蔽的洞穴、石头和地下产卵,产下来的卵直接进入由母蝎前螯足围成的“孵育篮”中。大多数蝎子是卵生,但约有1/3种类蝎子的幼蝎是从母体中直接生出来的。蝎子每胎产下的幼蝎有20~40只左右。幼蝎自出生之日起,便会爬到母蝎背上。新生幼崽呈乳白色或几乎透明状,它们的附肢都有吸盘,螯针还无法发挥它的功能。它们无法进食,只能利用吸盘一只接一只地伏在母蝎背上,由母蝎带著行走。幼蝎在母蝎的背上一直得等到第一次蜕皮期。在蜕去细致而透明的表皮之后,除了身材之外,第一期的幼蝎与成年的蝎子在外形上已经相当接近。它们的身体颜色逐渐变深,触肢也开始长出爪,而螯针已经具有相当的威力。经过3~14天在母亲背上的童年生活,它们开始离开,并最终独立。

7、蜘蛛

在森林、田间、草原、水边、石下以及室内,我们都可以发现蜘蛛的蛛丝马迹,甚至在地下和水面也有蜘蛛在生活。蜘蛛约有3.5万种,遍布全世界。蜘蛛其外形丑陋,身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小小的头和膨大的腹部以腹栖相连,共有8只脚。蜘蛛长有触须,雄蜘蛛的触须长有1个精囊,蜘蛛与其他动物最不同的是在腹部后端生有3对纺织器,蜘蛛丝就产自那里。

捕鸟蛛

捕鸟蛛的体形较大,体表多毛,也叫食鸟蜘蛛。通常有浅褐色斑纹。尖牙竖直而不是横向咬食。它们有8只小眼,一起分布在背甲的前部。多数捕鸟蛛在夜间地面捕食节肢动物和小型脊椎动物,如青蛙和老鼠。它们用大型的螯肢压烂猎物,并向猎物体内灌注消化液,然后吸食消化后的液体。有些生活在树上,有些可以在地下打洞。很多捕鸟蛛能活10~30年,有的有烈性的毒液。

毒蛛

世界上最毒的蜘蛛是球腹蛛科的红斑蛛,也称黑寡妇蛛,及狼蛛科中的穴居狼蛛。它们只须0.006毫克的毒液就足已杀死一只老鼠。它们广泛地分布在苏联南部、欧洲东南与中亚细亚、美洲,及我国的海南、新疆等地。其中塔兰图拉毒蛛是最大的陆居无脊椎动物之一,虽然它的茸毛能弹拂到敌人的面上,引起皮肤发炎,但这种动物还是相当温顺的。

狼蛛

狼蛛的体色多变,从浅灰色到暗褐色,并有斑纹,如体上有条带、白毛和黑点。头狭窄,前两对足上有很多强硬的刺。狼蛛有4只大眼:后边的两只朝向侧面,前边相邻的两只朝向前方。它们还有4只小眼。这类蜘蛛有极好的视力,这是进行有效捕猎的需要。多数常在夜间沿着地面或在落叶内搜寻猎物。求偶行为复杂,其雌性随身携带卵囊,卵囊附着在它们的吐丝器上。当幼蛛被孵出后,由母体携带在背上活动。

花皮蛛

花皮蛛呈特有的乳褐色或黄褐色,并有黑色斑纹,足上有黑色条带。花皮蛛仅有6只眼,第一对足纤细,通常长于其他的足。乍看上去,头胸部的背甲几乎与腹部的大小相等。捕捉猎物时,总是先向猎物喷射一注粘性物质。这种物质从蜘蛛的有毒螯肢中喷出,可在瞬间凝固,从而能将猎物钉在地上。然后它们再用蛛丝绑住猎物并将其吃掉。这类蜘蛛常见于人类的房屋内。雌性在其躯体下携带一个浅黄色多疙瘩的卵囊,直到幼蛛孵化。

蜘蛛解剖学

一只蜘的躯体被分成两个主要部分——头部或头胸部以及腹部。头部有12件附属物:一对抓获猎物的须肢,一对犬牙般的可将食物撕碎的螯角,以及八条腿。大多数蜘蛛有四对单眼,跳蛛有高度发达的视力,起跳前好判断距离。

吐丝

所有的蜘蛛、假蝎和某些螨都有特殊的腺体,能产生丝。丝是由蛋白质构成的,产生于蜘蛛腹部,然后通过被称为吐丝器的突起抽出来,形成韧性很强的线。蜘蛛用来结网筑巢,保护卵,并用来同别的蜘蛛沟通联络。大多数蜘蛛能产生一种丝质的牵引强索,小蜘蛛能用它们的牵引绳索,将它们载往很远的距离,开拓新的栖息地。

织网专家

不同家族的蜘蛛织造它们自己形状的网,可能像被单样的、漏斗形的,或不规则形状的,然而,人们最熟悉的还是由球蜘蛛编织的螺旋形的网。虽然许多蜘蛛都是在老的网被损坏之后才去纺织新的网,可是球蜘蛛却能每夜都织一个新网,而且把老的网吃掉,让蛋白质循环。

狩猎蜘蛛

所有的蜘蛛都是食肉动物。有一些是偷偷走近并猛扑向它们的猎物,另一些则建造陷阱或精心制作丝网,去捕获它们的食物。它们使用毒牙注射毒液,征服它们的猎物。一旦被捕获,猎物就被蛛丝缠绕以防止它逃跑,蜘蛛这才用其消化道里的液汁将猎物消化。大多数蜘蛛以其它节肢动物为食,但是,有一些如捕鱼蜘蛛,能捕捉小的脊椎动物,包括鱼、蛙等。

8、马蹄鲎

鲎是一种生活在海洋里的节肢动物,和蜘蛛是近亲,它的头和胸相连,外形犹如马蹄,所以,渔民又把这个偶然猎得的奇怪的动物叫作马蹄鲎。

多眼的鲎

鲎头部正中的是嘴,在嘴的周围有6对长爪,行动宛如蜘蛛,所以,又有人称它为鲎蛛。鲎的全身披着硬甲,还有一条坚硬而长满针刺的长尾巴。这自然是为了防身。但是在鲎的身上,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除了在它的头部两侧各有一只复眼外,在头部正中还有一对单眼。它怎么有这么多眼睛呢?而且,既然是单眼为什么又冠以“对”呢?这是因为,它的这对眼睛,两只眼完全合在一起,只在正中以一条细细的黑线相隔。可不要小看这对单眼,它却是鲎行动的指南,又是近代仿生学者急于模拟之物。它像一具最灵敏的电磁波接受器一样,能接受到深海中最微弱的光线。鲎就靠着它,生活在深邃的海底,行动自如,从不迷失方向。

活化石

早在泥盆纪就生成了的鲎,要从时间上来算,它已经经历了4亿个春秋。从生物进化的进程来说,它却一直停滞在泥盆地纪,成为泥盆纪生物的活标本。当幼鲎由于阳光照射、温沙孵育而挣脱卵壳问世时,它的长相可以说和岸边冲积而至的三叶虫的后代一模一样,这就再清楚不过地说明它是古三叶虫的后代。

从环境来说,早在古生代的寒武纪,我国南方形成了地质学上称之为华夏古陆的大陆,也形成了厦门、宁波、湛江等深海水域。这个时期,海域温暖平静,没有致命的细菌威胁。从生物发展的角度来说,环境的安逸,就无需去战斗。脱离了生存斗争,生命也就中止了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进程。鲎,就这样告别了同期的生物,成为当今世界上仅有的5种活化石之一。

9、多足纲

多足纲,顾名思义,就是拥有很多对足的节肢动物。多足纲的动物大多每一节上都有一对足,多足纲大多生活在陆地。

蜈蚣

蜈蚣又叫“百足”。有几种蜈蚣甚至有更多的腿——最高纪录是177对,但大部分蜈蚣都没有这么多。幼蜈蚣最初没有很多的腿,身体长大后,它们便会长出更多条腿来。蜈蚣的身体由若干类似的部分组成,称为环节,每个体节有一对腿。它们的身体颇为扁平,所以能挤过狭窄的地方。蜈蚣喜欢栖息在阴暗漫漫的地方,它们常常爬行得很快,追踪昆虫、昆虫的幼虫或蠕虫,它们利用毒爪制服猎物。有些热带蜈蚣如果被抓着,会狠狠地咬人,将人的皮肤咬破而引起剧痛,但大部分蜈蚣对人类是完全无害的。

鼠妇

鼠妇是一种肢小的节肢动物,身体比多数亲缘动物短小。它们最多的有19对足,在遇到危险时,能像潮虫那样将身体蜷成一团。鼠妇生活在落叶中间,有助于枯叶分解,使土壤的营养得以循环,对环境改善有益。

马陆

马陆又叫“千足虫”,体长为2~280毫米,呈圆筒状。它们身体的每隔五节都长有两对脚,体节多达200节,所以它们的脚多达400只。靠这些脚的移动,它们能在泥土里钻行。马陆的口特别适合挖掘和咀嚼植物。大多数马陆靠腐烂的植物为生,还有一些则啃食庄稼,给农业带来危害。

有毒的球丸

有些千足早长着多达300条的腿,当它们要强行通过泥土或落叶堆时,这么多腿就会给它很大的推力。虽然有些是食肉动物,但它们主要以植物为食,大多数千足虫行动缓慢,有着特殊的抗敌自卫手段。有的从它们节肢上的腺体中产生出毒素如氰化物和苯醌,而另一些能蜷绕成很紧的球丸,呈现在潜在敌人面前的就成了带着很厚的角质层的甲壳球丸。

10、昆虫纲

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生命力最旺盛的一类动物。迄今为止,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将近100万种昆虫,有比人的一只手还大的甲虫,也有比一个句号还小的飞虫。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它们的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生有眼睛、触角和几套口器;胸部一般生有三对足和一至两对翅膀;腹部含有昆虫的生殖器官及大部分的消化系统。

昆虫的解剖学

昆虫是呼吸空气的动物,它有6条带关节的腿和一副在体外很硬的骨骼,躯干分成三个部分:头、胸部和腹部。头部长有对一的触角和一张适用于特殊食物的专门的嘴巴,胸部长有腿和翅膀,腹部里有肠和生殖器官。昆虫隶属于被称为节肢动物的群系,它不包括蜘蛛、蜈蚣和蟹在内。

复眼

昆虫的眼睛不像哺乳动物那样是由单一器官构成的,而是由许多独立的眼睛组成。所有眼睛的晶状体的映像综合成外部世界的一幅嵌合性画面,这种画面与人眼所看到的映像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它却使昆虫能够探测到极为微小的运动。像蜻蜓、苍蝇一类的昆虫,它们的眼睛覆盖了头部的大部分表面,使它们能够探测到来自各个角度的捕食者,因此拍打苍蝇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昆虫的祖先

昆虫最早的祖先是水生的节肢动物中的多足类。在距今约3亿年的石炭纪地层中,就保留有远古时代的昆虫的化石遗迹。昆虫的祖先可能和蜻蜓及蜉蝣的幼虫一样,生活在浅水中。后来经过演化,其身体构造逐渐发生变化,成为具有现在的头、胸、腹三大段的体态,这种体态使其变得较适合陆地生活,于是它们爬上陆地,并有部分就永远生活在陆地上。

栖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