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按摩大全
20151600000039

第39章 足部穴位的位置及功能(4)

眩晕的治疗,临床上颇为棘手,足部按摩疗法则是收效甚捷的一种方法。

【有效穴位】

大敦、至阴、窍阴、足三里、丰隆等穴。

【按摩手法】

(1)大敦、窍阴、至阴处掐按5~10次,力度适中。

(2)足三里、丰隆处按揉10~30次。

【有效反射区】

垂体、小脑、大脑、颈项、耳、眼、肝、肾、输尿管、膀胱、肺、肾上腺、甲状腺、脾等(图5-57)。

【按摩手法】

(1)垂体、大脑、小脑、甲状腺、颈项、眼、耳反射区扣拳各推压30~50次,力度适中为宜。

(2)肺、肝、肾、肾上腺、输尿管、膀胱、脾反射区点按10~20次,用力以局部酸痛为宜。

【生活注意】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劳累过度。注意饮食营养。

失眠

【病因与症状】

失眠又称“不寐”,是以经常不易入睡,或睡后易醒,或睡后梦多为主要特征。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如情绪激动、精神过度紧张、神经衰弱、过度的悲哀和焦虑、过度的兴奋、难以解决的困扰、意外的打击等,使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失调,导致难以入睡而产生失眠。中医学认为,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失眠,其主要的病理机制都是心、脾、肝、肾功能失调。

采用足部按摩防治失眠安全有效,主要是通过刺激相应穴位来调整各脏腑功能。心主神明,心火下降与肾水互济,阴阳协调是保证正常睡眠的重要条件。因此,按摩推拿与心、肾相关的穴位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的关键。而且要多按摩,反复推拿。本病多为慢性过程,故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才能取得满意效果。

【有效穴位】

涌泉、太溪、太冲、三阴交等。

【按摩手法】

(1)擦涌泉5分钟,以局部感觉发热为度。擦时要呼吸自然,不要屏气,速度要均匀,每分钟80次左右。

(2)点按太溪、太冲、三阴交10~30次,力度以酸胀为宜。

【有效反射区】

肾上腺、小肠、肾、脾、心、输尿管、膀胱、腹腔神经丛、大肠、甲状旁腺、肝、胃、甲状腺、生殖腺、失眠点等反射区(图5-59)。

【按摩手法】

(1)食指扣拳,在心、肝、胃、肾、脾反射区按揉50~100次,力度稍重,以酸痛感为宜。

(2)在腹腔神经丛、甲状腺、大肠、小肠、失眠点、甲状旁腺点按10~30次,力度适中。

(3)在输尿管处刮压30~50次。

【生活注意】

消除心理压力,保持心情舒畅。睡前用热水泡脚20~40分钟,清除环境噪声干扰。适当加强体育锻炼。

慢性咽炎

【病因与症状】

咽炎是咽部黏膜和淋巴组织的炎症,临床分为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两者都是中年人常见病。在秋冬及冬春之交,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急性发作的患者都很多。

慢性咽炎多数为急性咽炎反复发作而致,少数则因鼻炎而用口呼吸,干燥空气长期刺激咽部,或因烟酒、粉尘刺激等因素致病。

慢性咽炎的特点是咽部疼痛、干燥、发痒、灼热、异物感、声音粗糙嘶哑或失音,咽部黏膜充血、增厚,由于咽部有黏腻液状物附着,可引起咳嗽、吐黏痰。

【有效穴位】

内庭、照海、太溪、涌泉、大敦等穴

【按摩手法】

(1)单指扣拳,按揉内庭、照海、太溪、涌泉各30~50次,按摩力度以局部胀痛为宜。

(2)指掐大敦10~30次,用力尽可能大一些。

【有效反射区】

肺、支气管、脾、颈项、胃、耳、肾上腺、鼻等反射区

【按摩手法】

(1)肺、支气管、胃、鼻、颈项反射区扣指各推压50~100次。

(2)脾、肾上腺反射区各捏指按揉50次。

【生活注意】

少食辛辣食物,避免粉尘、烟雾、化学气体刺激咽部。预防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

慢性胃病

【病因与症状】

慢性胃病一般包括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的主要症状是上腹痛,规律性不明显,有食后上腹部不适、饱胀、嗳气、恶心、嘈杂等。胃溃疡常发于胃小弯,疼痛多在食后30分钟至2小时之间发生;十二指肠溃疡多为夜间痛,吃点东西后就能缓解;溃疡病的其他伴随症状有吞酸、嘈杂及神经官能症状。胃神经官能症是一种胃神经功能性疾病,常见于神经兴奋型的患者,发作与精神情绪有关,以胃痉挛性疼痛突然剧烈为主症。

中医认为慢性胃病的病位在胃,与肝脾二脏关系密切,气候寒冷、饮食不节、情志不调常是此类疾病的重要诱因。慢性胃病求治于足部按摩疗法者甚多,疗效较好,治愈率可达60%~70%。足部按摩重在调节胃、脾、肝的功能。

【有效穴位】

三阴交、阳陵泉、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太冲等穴(图5-62)。

【按摩手法】

单食指扣拳,点按以上各穴位,按揉30~50次,力度稍重,以局部胀痛为宜。10天为1个疗程,每日2次。

【有效反射区】

肾、输尿管、膀胱、胃、脾、肝、十二指肠、大脑、食管、小肠等反射区

【按摩手法】

(1)用拇指揉压胃、十二指肠、大脑、肝、脾反射区30~50次。

(2)食指刮压膀胱、输尿管、肾、食管、小肠30~50次,力度适中。

【生活注意】

(1)饮食要有规律,少食多餐,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2)保持心情舒畅,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过度疲劳。

(3)不用或慎用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须服用,可在饭间或饭后服用。

痔疮

【病因与症状】

痔有外痔与内痔之分。外痔位于肛门外,为肛管皮肤所覆盖,是直肠下静脉丛扩大曲张所致,表现为肛管皮下圆形或长圆形柔软的突出,有时破裂后血块凝结于皮下,则变为硬结节,血块吸收后常遗留纤维性皮垂。内痔或混合痔最常见的症状是便时出血。其特点是无痛、血色鲜红,便时出现,便后出血自行停止。出血常为间隙性,便秘、粪便干硬、大便次数增多、饮酒及进食刺激性食物等是出血诱因。

足部按摩疗法对预防痔疮有较好的疗效。治疗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按摩一定的穴位,来促进患部的血液循环,消肿散结,同时增进胃肠蠕动,避免便秘的发生。对年老体弱者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有效穴位】

承山、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涌泉(图5-64、图5-65)。

【按摩手法】

(1)点按承山、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30~50次。

(2)单食指扣拳,顶点涌泉穴50~100次,力度稍重,以酸痛感为宜。

【有效反射区】

肛门、直肠、小肠、甲状旁腺、腹腔神经丛、下身淋巴结、内尾骨等反射区

【按摩手法】

(1)腹腔神经丛、小肠、直肠、内尾骨反射区推压50~100次。

(2)直肠、肛门、下身淋巴结捏按50~100次。

(3)甲状旁腺按揉30~50次。

【生活注意】

避免劳累、久站负重。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少食辛辣刺激食物,忌烟酒。平时可常做提肛锻炼。

高血压

【病因与症状】

高血压属中医的“头痛”、“眩晕”等病范畴,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的临床综合征,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是临床常见多发病。高血压,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高血压则称为高血压病,多因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可见原发性高血压是由于“阳亢”(或因虚致实)而导致人体大脑皮质功能紊乱而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是由其他疾病引起,是肾脏病、糖尿病、内分泌疾病、颅内病变等所引起的一种症候,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病。

高血压除了血压升高外,还伴有颈后或头部涨痛,头晕眼花,心慌,胸闷,四肢发麻,日久不愈,严重者还可引起动脉硬化或诱发中风等病变。

高血压患者除服用降压药外,如配以足部按摩会起到很好的疗效。

【有效穴位】

涌泉、太溪、照海、太白等穴

【按摩手法】

(1)用力点揉涌泉50~100次,力稍重,以酸痛为宜。

(2)单指按揉太溪、照海、太白30~50次,力度适中。

【有效反射区】

肾、肝、肾上腺、输尿管、膀胱、肺、大脑、垂体、颈项、腹腔神经丛、心、血压点等(图5-67)。

【按摩手法】

(1)单指扣拳,在肾上腺、肾、膀胱、肝、颈项、心、大脑上按揉50~100次。

(2)单指扣拳,输尿管由下至上,肺由内向外推压50~100次,力度适中。

(3)血压点、垂体上点按50次,力度以酸痛为宜。

(4)双指扣拳,在腹腔神经丛处刮压50~100次。

【生活注意】

如果已被医生诊断为高血压病,就应按医嘱吃药,不可随便停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饮食宜清淡,尤其要减少盐的摄入量。

低血压

【病因与症状】

低血压是指收缩压≤90毫米汞柱,舒张压≤60毫米汞柱者都为低血压。典型症状有头晕、头痛、耳鸣、失眠、心悸、消瘦、面色苍白、两眼发黑、站立不稳、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手足冰凉等。

低血压分急性和慢性低血压两种,急性者多伴随昏厥、休克同时发生;慢性者多因体质消瘦、体位突然变化、内分泌功能紊乱、慢性消耗性疾病及营养不良、心血管疾病或居住高原地区等因素引起。

急性患者非足部按摩所宜。中医认为慢性患者多为虚证,可由脾胃失健、肝肾不足、气血两虚等原因造成,均有血压低并伴有全身症状。低血压的治疗要针对发病原因采取治本之法,本节仅就低血压提供一些足部按摩方法以调节、升压,作为低血压治疗的辅助方法。对发病原因的治疗,应去医院求治。

【有效穴位】

三阴交、太溪、太冲、足三里、涌泉等穴(图5-68、图5-69)。

【按摩手法】

(1)点按太溪、三阴交、足三里、太冲30~50次,力度以酸胀为宜。

(2)双指扣拳擦涌泉,以脚心发热为宜。

【有效反射区】

大脑、甲状腺、肺、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等反射区(图5-69)。

【按摩手法】

(1)大脑、甲状腺、肺、输尿管各推压50~100次。

(2)食指扣拳各按揉膀胱、肾上腺、肾各50~100次。

【生活注意】

(1)患者生活要有规律性,加强营养,保持良好的情绪。

(2)戒烟酒,进行适当的锻炼。

(3)本足部按摩手法只能作为低血压治疗的辅助方法,对于发病原因不明的低血压症应及时去医院求治。

高脂血症

【病因与症状】

高脂血症是指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一种或多种血浆脂质浓度超过正常范围。

高脂血症多因肝阴暗耗、肝阳偏亢、化风内动、上扰清窍,或脾虚化源不足,则五脏失养、肾失所藏,肾水不足、肝失滋养,而致偏亢所致。

其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心烦、盗汗、遗精、面赤怕热、肢体发麻、体困肥胖、口干咽燥、易激动、肝脾中度肿大,常有急性腹痛发作,尤其在进食高脂食物后发作较频,有大便溏泻等症状。

【有效穴位】

涌泉、足三里、丰隆、太冲、行间等穴(图5-70、图5-71)。

【按摩手法】

(1)擦涌泉50~100次。

(2)点按足三里、丰隆50~100次,力度适中,以胀痛为宜。

(3)掐太冲、行间30~50次,力度以胀痛为宜。

【有效反射区】

大脑、垂体、甲状腺、胰、小肠、肝、胆、肾等反射区(图5-71)。

【按摩手法】

(1)食指扣拳在大脑、胰、甲状腺反射区处推压50~100次。

(2)在肝、胆、肾、垂体处按揉30~50次。

【生活注意】

加强运动。减少动物性脂肪的摄入,多吃香菇、番茄、苹果、玉米等有降脂功能的食物。

贫血

【病因与症状】

贫血主要是指红细胞数量减少和血红蛋白含量降低。

贫血初期无明显临床表现,随着病情的进展,各种贫血症状可相继出现:头晕、乏力、易倦、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重者可见眩晕、昏厥、活动后心悸、气短,舌淡,食欲不振,面色苍白,恶心呕吐,毛发干燥、脱落等表现。

对于贫血,足部按摩疗法有一定的疗效。

【有效穴位】

太溪、三阴交、涌泉等穴

【按摩手法】

(1)点按太溪、三阴交30~50次。

(2)揉擦涌泉50~100次。

【有效反射区】

胃、肾、小肠、输尿管、膀胱、甲状腺、肺、心、生殖腺1、肝、脾及各大肠反射区(图5-73)。

【按摩手法】

(1)点按肾、胃、心、肝、脾、小肠、膀胱等反射区各50~100次,力度以局部酸痛为宜。

(2)输尿管由上向下、甲状腺由下向上、肺由内向外各推压50~100次,力度适中。

(3)其他反射区及各大肠反射区各推按30~50次,力度轻缓。

【生活注意】

(1)患者应加强营养,多吃一些含铁及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如绿色蔬菜、精瘦肉、大豆、动物肝等。

(2)生活要有规律,注意身体保暖。

慢性肾炎

【病因与症状】

慢性肾炎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简称,它是与免疫反应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尤以中年、青年最为多见。绝大多数系由急性肾炎转变而来,也有少数患者起病缓慢,而无明显的急性肾炎病史,一发现即为慢性。

慢性肾炎主要症状为眼睑、腿、脚浮肿,浑身无力,容易疲劳,有蛋白尿或尿中混血,头痛,头晕,腰痛酸软,高血压等。慢性肾炎如果治疗不善,迁延日久,则可使肾脏组织遭到破坏,最后导致尿毒症。因此,对肾炎应于早期采取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