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属中医“水肿”范畴。从中医临床辨证来看,多以脾肾阳虚为主。故足部按摩以健脾补肾、利水消肿为主,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来增强人体排泄功能,促进水分、代谢产物和有毒物质的排出,并有增强免疫系统的作用。
【有效穴位】
三阴交、太溪、阴陵泉、足三里、内庭、涌泉等穴
【按摩手法】
(1)点按三阴交、太溪、阴陵泉、足三里、内庭各穴位50~100次,以局部胀痛为宜。
(2)单指扣拳按揉涌泉50~100次,有气感为宜。
【有效反射区】
大脑、垂体、甲状腺、肾、肾上腺、脾、输尿管、小肠、膀胱、生殖腺1、腹腔神经丛、肺、甲状旁腺等反射区(图5-75)。
【按摩手法】
(1)按揉肾、肾上腺、膀胱、脾、生殖腺1、甲状旁腺各反射区50~100次,力度稍重。
(2)输尿管由上向下,肺、胃由内向外各推压50~100次,力度适中。
(3)小肠、腹腔神经丛、甲状腺各反射区刮压30~50次。
(4)在足底部敲打50~100次,力度要适中。
【生活注意】
(1)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切忌疲劳。
(2)减少房事,避免风寒。
(3)饮食宜清淡,少食盐,或食用无盐食品。
(4)戒烟酒。
糖尿病
【病因与症状】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代谢紊乱而引起酮症酸中毒、失水、昏迷等亦为常见。糖尿病多发生于中年以后,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糖尿病相当于中医学中“消渴”病范畴。
足部按摩对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激发各内分泌腺功能的活性,特别是胰岛分泌功能的活性,使其分泌功能部分恢复或完全恢复。运用足部按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多数是轻型或中型的,重型的较少。疗效都较为满意,但须坚持长期治疗。
【有效穴位】
太冲、太溪等穴
【按摩手法】
单指扣拳,点按太冲、太溪各50~100次,力度以酸痛为宜,男性患者先左后右,女性患者先右后左。
【有效反射区】
肺、肾、垂体、胰、肾上腺、腹腔神经丛、甲状腺、输尿管、胃、十二指肠、大肠、小肠等反射区(图5-77)。
【按摩手法】
(1)单指扣拳在胰、胃、垂体、肾、腹腔神经丛处点按各50~100次,以稍有疼痛为宜。
(2)在肾上腺、肺、甲状腺、输尿管、膀胱、各肠区推压各50~100次,以酸胀为宜。
【生活注意】
糖尿病患者要坚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但不得过劳。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控制糖的摄入,忌食肥甘厚味。避免精神紧张,保持皮肤清洁,预防各种感染。
肥胖症
【病因与症状】
肥胖是指人体内脂肪堆积过多,显着超过正常人的平均量。
肥胖症可始于任何年龄,但以40~50岁女性多见。目前医学界认为引起肥胖的原因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病理性致肥,主要是因为内分泌失调,体内脂肪代谢障碍,脂肪积而不“化”;另一类是生理性致肥,主要是因为饮食失控,营养摄入失衡,致使体内脂肪过量堆积。
由于患者肥胖程度不同,表现亦各异,轻度肥胖者一般无任何症状,中度和重度肥胖者有行动缓慢、易感疲劳、气促、负重关节酸痛或易出现退行性病变。男性可有阳痿,妇女可有月经量减少、闭经、不孕,常有腰酸,关节疼痛等症状。并易伴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痛风、动脉硬化、糖尿病、胆石症等。
足部按摩疗法有较好的减肥效果,而且不会产生副作用。对于内分泌失调引起的肥胖症,足部按摩重在调节内分泌功能,从而调节体内的脂肪代谢。对于因摄食过多引起的肥胖症,足部按摩重在调节胃肠道的功能,减少食物的摄入,从而减少脂肪的堆积。
【有效穴位】
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内庭、三阴交、涌泉等穴
【按摩手法】
(1)按揉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各30~50次。
(2)点按三阴交、涌泉各50~100次,力度适中。
(3)掐内庭10~30次,以疼痛为佳。
【有效反射区】
胃、十二指肠、垂体、甲状腺、肺、肾上腺、肾、输尿管、小肠、膀胱、生殖腺等反射区(图5-79)。
【按摩手法】
(1)食指扣拳在胃、肾、膀胱、生殖腺、肾上腺、垂体处各点按50~100次,力度稍重,以胀痛为宜。
(2)拇指在输尿管、肺、十二指肠、小肠、甲状腺各处推压30~50次,力度稍重,以有气感为佳。
【生活注意】
在用足部按摩调理时,应注意饮食的调节,参加适当的体力活动和适应自身的体育锻炼及其他有益活动,则会收到理想的效果。另外,进食时速度要减慢,按摩时手法应以强刺激为主。
神经衰弱
【病因与症状】
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症,患者多见于中青年人,以脑力劳动者居多。多数患者体质羸弱,失眠,多梦,情绪不稳,烦躁易怒,倦怠无力,头昏脑涨,记忆力减退,消化不良,便秘或腹泻,注意力不能集中,头痛等。男性患者有遗精、阳痿及早泄,女性患者有月经不调、性功能减退等症状。
有关资料表明,与本症发病有关的精神因素,包括工作和学习过度紧张、忙乱,休息和睡眠长期无规律,思想矛盾持久不能解决,以及伴随这些因素的思想负担和不愉快情绪。躯体有消耗性疾病时也会增加神经衰弱发生的倾向。因此,个性有缺陷,有慢性躯体疾病者,在外界的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容易发生神经衰弱。
【有效穴位】
公孙、然谷等穴
【按摩手法】
揉搓足小趾,然后揉压然谷、公孙50次,如配以按压天柱(项后发际内斜方肌之外侧,主治头部僵硬)效果更好。
【有效反射区】
大脑、垂体、腹腔神经丛、小脑、颈项、甲状腺、心、脾、肾、三叉神经、耳、肾上腺、上身淋巴结、下身淋巴结、内耳迷路等反射区(图5-81)。
【按摩手法】
(1)大脑、小脑、三叉神经、腹腔神经丛、颈项、耳、甲状腺、胃各反射区推压50~100次,力度稍重。
(2)心、脾、肾、肾上腺、垂体按揉50~100次。
(3)上身淋巴结、下身淋巴结双指捏按30~50次。
(4)内耳迷路单指刮压50次。
【生活注意】
(1)注意调整情绪,保持心情愉快。
(2)加强体育锻炼,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
三叉神经痛
【病因与症状】
三叉神经痛是常见疾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特点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阵发性、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疼痛发生急骤、剧烈,间歇期长短不定,短者仅数秒,长者数小时。大多数情况下活动时易发作,如咀嚼、刷牙、洗脸、说话、打喷嚏、进食、转头等都可引发。多为单侧面痛。
本病中医称为“面痛”。由于阳明经受风寒、风毒传入而凝滞不行,故引发面痛;或由于情感内伤,郁而化火,肝火上扰所致;气血淤滞,阻塞经络,不通则痛。临床以肝胆风火和阳明燥热者多见。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顽固难治之症,至今尚无特效疗法。足部按摩疗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一定的疗效,通过几个疗程的治疗,可减少疼痛发作的次数,甚至完全康复。
【有效穴位】
陷谷、内庭、行间、太冲、三阴交等穴
【按摩手法】
(1)揉按三阴交30~50次,力度适中。
(2)拇指按压陷谷、内庭、太冲、行间各穴位50~100次。
【有效反射区】
三叉神经、眼、鼻、口、耳、肾、肺、输尿管、膀胱、大脑、脑干等反射区
【按摩手法】
(1)单指扣拳,在三叉神经、眼、鼻、口、耳处点按50~100次,力度以疼痛为宜。
(2)在大脑、脑干、肾、膀胱处按揉30~50次。
(3)在输尿管、肺处推压30~50次。
【生活注意】
(1)对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应查明原因再进行治疗。
(2)患者要保持乐观情绪,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3)不食刺激性食物及海鲜等发物,忌烟酒。
慢性腰痛
【病因与症状】
慢性腰痛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疼痛。此病多由急性腰扭伤后失治、误治;或由于劳动中长期维持某种不平衡体位,如长期从事弯腰工作;或由于习惯性姿势不良等引起。
中医认为,腰痛除与肾的功能改变密切相关外,风、寒、湿等外邪的侵袭,跌扑闪挫的伤损,都可导致腰部经脉气滞血淤,产生不通则痛的病变。腰痛多为隐痛,时轻时重,经常反复发作,休息后减轻,病情往往与天气有关,常在阴雨寒冷季节加重。腰部活动可无明显限制或影响不大,病变部位多有压痛点,并可见肌肉痉挛等。因此,可在加强腰背肌及脊椎间韧带锻炼的同时,进行足部按摩治疗。
【有效穴位】
阳陵泉、足三里、大敦、隐白、委中、承山、昆仑、涌泉等穴
【按摩手法】
(1)按揉阳陵泉、足三里、委中、承山、昆仑各穴30~50次,力度以酸痛为宜。
(2)掐大敦、隐白各穴30~50次,力度稍轻。
(3)擦涌泉50~100次,以有气感为佳。
【按摩手法】
(1)按揉骶骨、腰椎、胸椎、颈椎、尾骨(内侧)各反射区100次,力度不可太重,特别是腰椎、胸椎反射区。
(2)按揉肾、膀胱各30~50次,力度适中,以胀痛为宜。
(3)刮压输尿管50~100次。
【生活注意】
(1)注意纠正不良劳动姿势。
(2)加强腰肌锻炼,如仰卧挺腹、俯卧鱼跃等。
(3)阴雨天注意腰部的保暖。
(4)不要搬挪特别沉重的物品。
坐骨神经痛
【病因与症状】
坐骨神经是全身最大的神经,其支配的运动和感觉区域非常广泛。
坐骨神经痛,其痛始于臀部,沿股后侧、胭窝、小腿后外侧面而放射至足背,属中医“痹证”范畴,是临床常见多发病。该病多为慢性,病程缠绵,根治颇费时日。
此病多因风寒湿邪侵袭、阻滞经络所致;或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附近各组织的病变如髋关节、骶髂关节疾病,脊椎炎、肌炎,子宫及前列腺癌,腰骶脊髓及其神经根的肿瘤等均能引起该病的发生。前者多属痹证范畴,后者则继发于其他疾病中。
足部按摩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显着,治疗越早,疗效越好,疗程越短。
【有效穴位】
太溪、阳陵泉、足三里、昆仑等穴。
【按摩手法】
(1)点按阳陵泉、足三里50~100次,力度以酸胀为宜。
(2)捏揉昆仑、太溪30~50次,力度适中。
【有效反射区】
坐骨神经、尾骨(内侧)、膝关节、颈椎、胸椎、腰椎、骶骨、肾、肾上腺、膀胱、肺、输尿管等反射区(图5-86、图5-87)。
【按摩手法】
(1)双指扣拳,推压坐骨神经、肺、输尿管100次,力度以胀痛为佳。
(2)揉按下腹部、尾骨(内侧)、膝关节、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各30~50次,力度稍轻。
(3)点按肾上腺、肾、膀胱50~100次,力度适中。
【生活注意】
(1)本疗法对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有很好的疗效。对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应查明病因后对症治疗。
(2)注意保暖,以防受寒。
颈椎病
【病因与症状】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指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如颈间盘、后纵韧带、黄韧带、脊髓鞘膜等发生病理改变而导致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受到压迫或刺激而引起的综合征候群。该病好发于40岁以上成年人,无论男女皆可发生,是临床常见多发病。
颈椎病多因身体虚弱、肾虚精亏、气血不足、濡养欠乏,或气滞、痰浊、淤血等病理产物积累,致经络淤滞、风寒湿邪外袭,痹阻于太阳经脉,经隧不通、筋骨不利而发病。
其临床症状多为头颈、肩臂麻木疼痛,重者肢体酸软乏力,甚则大小便失禁、瘫痪。部分患者可有头晕、耳鸣、耳痛和握力减弱及肌肉萎缩等。如能每天坚持足部按摩,多数患者会收到很好的疗效。
【有效穴位】
申脉、昆仑等穴位。
【按摩手法】
在昆仑、申脉处捏揉50~100次,每天两次,力度以酸痛为宜。
【有效反射区】
三叉神经、大脑、小脑、颈项、尾骨(内侧)、骶骨、腰椎、胸椎、颈椎等反射区。
【按摩手法】
(1)扣指法在颈椎、颈项、三叉神经、小脑处推压50~100次,力度稍重,以疼痛为佳。
(2)点按大脑反射区30~50次。
(3)在尾骨(内侧)、骶骨、腰椎、胸椎处推揉30~50次,力度稍轻。
【生活注意】
(1)经常做颈项活动,锻炼颈部。
(2)患者不宜低头工作过久,也要避免不正常的体位,如躺在床上看电视等,避免头顶或手持重物。睡枕不宜过高、过低、过硬,并注意局部保暖。
(3)反复落枕,即为颈椎病的先兆,故落枕的治疗与颈椎病的治疗大同小异。
肩周炎
【病因与症状】
肩周炎是俗称,全名叫肩关节周围炎。
肩周炎并非特定的疾病,而是由于某种原因使肩膀活动出现受限制的状态,是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病。中医称为“漏(露)肩风”、“肩凝”和“冻结肩”。此病又因以50岁左右者多见,故有“五十肩”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