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策划经典案例:崔秀芝专辑
20151300000034

第34章 “洁莱雅”——打造“民牌”中的“名牌”(2)

效果评估一

江苏沽莱雅集团通过整合策划,历经一年多时间执行,收到了显著成效。苏剑龙总裁和企业领导,对此十分满意。

各项公关活动都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达到了预期目标。成效有以下几个方面:

1.塑造了企业良好形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该项目公关策划第一个活动.在厂商联谊会赠送“特殊的礼品”,赢得了新闻界、商业界的集体高度赞誉,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新闻界认为,江苏“洁莱雅”集团重视“两个文明一起抓,努力塑造企业形象”,为民营企业上台阶树立了典型;商业界在厂商联谊活动中获得了最大的收益,对“特殊的礼品”赞不绝口.他们认为,与为客户着想的企业合作,值得信任,双方对进一步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

教育界认为,“洁莱雅”代表中国的企业,向高等教育提出了定向培养人才的好建议,沟通了人才供需的接口,为企业家支持教育事业起到了倡导作用。

京港商业名星的交流,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它对进一步塑造企业形象,展示内地企业形象,带了一个好头。两会专刊宣传,在两会代表中产生较深影响,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重视,全社会明确提出了:发展民族业,打造“民牌”中的“名牌”。

2.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并举。

“洁莱雅”集团在这项整合策划中,社会反响强烈,社会效益显著,赢得了各界好评,同时也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公关活动的魅力,转化为生产力。企业在厂商联谊会的活动中,既塑造了企业形象,又获得了客商广泛的赞誉,在大多数客商的大力支持下,一次会议的订货额已达近2亿元,圆满地完成了当年订货任务。企业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企业求得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京港商业明星交流活动中,在两地的商业界产生较大影响,他们都表示,销售和宣传这样企业的产品,心中感到踏实,这项活动在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3.提高了企业素质。

该策划项目在实施中,首先对企业发展战略定位和企业管理等方面展开了具体工作,对推动企业发展上台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此期间,专家们针对企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举办了多次专题讲座和针对性的指导。职工们一致认为,通过学习,开阔了眼界、增加了知识,收益匪浅。许多员工表示,所学到的知识,很快就可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对推动企业发展非常有用。

4.加强与媒体沟通、增强了宣传力度。

“清莱雅”企业在整体策划中,每一项公关活动都具有新闻性和社会意义,使媒体对民营企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加强了相互问的沟通,增强了媒体对民营企业的宣传力度。

系列活动的新闻报道,产生了持续的社会反响,不断地为企业螳造了形象,为产品提高了美誉度。从而,使“洁莱雅”产品市场得到了进一步拓展,企业的经济效益也随之增长。

案例启示一一

1.大力支持“民牌”产品,帮助创出名牌。

“民牌”产品是民族的工业的商品,是人民需要的商品,在市场经济大潮里,随着国外名牌产品的涌进,推动了我国的产业和产品的技术更新的同时,也给国内生产企业增添了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

江苏“洁莱雅”企业是一家乡镇企业。它在名牌如烟的化妆品市场竞争中,在打擦边球的夹缝中,苦苦挣扎。很多大牌企业多次登门要求合作,均被苏剑龙总裁回绝。但是,该家企业却无力与强手如林的国际品牌对抗。

保护民族工业和民牌的产品,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现实。支持民牌产品的生产,就能平抑市场的商品价格,对“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为所欲为也能起到一定的市场制约作用。

为此,我们通过战略整体策划,帮助企业以现代管理的模式,走上持续发展之路;通过系列公关活动的开展,组织媒体进行宣传,塑企业和产品形象,拓展产品市场;通过两会特刊,向国家领导人和两会代表呼吁;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刻不容缓,希望国家给予政策支持。结果,心血没有白付,均见到实效。

2.正确引导“送礼”,以正压斜,打击歪风。

国家颁布的许多政策和规定,常常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追究其根源,有些是因执行不力,有些却是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体谅企业的“难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行之。

许多企业为了打开产品销售,不得不与众多商家拉关系、送大礼,自己不送别家仍然送,出于无奈也要跟上。如此相互效仿和攀比,不仅歪风刹不住,还将越演越烈。

刹住歪风仅靠堵是行不通的,还要以正确的方式进行疏导,采用疏导并举的策略。当我得知“洁莱雅”准备召开全国订货会时.也了解到他们的无奈和准备采用的方案,被我劝阻。

运用创新的思维进行大胆的尝试,以赠送“特殊的礼品”的方式,通过媒体记者对这件具有深刻意义、新闻价值极高的活动进行宣传,达到正确引导“精神送礼”,以精神转换物质。

这项公关策划,导致与会者都很惊喜,齐口称赞厂家换位思考的做法,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收到了一举多得的显著成效。

3.开展公关活动的策划,是市场营销的有力手段。

本项目的总体策划中,按照企业阶段性市场拓展的需要,配合进行公关策划,开展大型公关活动。只要将公关策划的活动,与市场营销紧密结合,将市场营销融人活动之中,就能通过公关活动的效果,推动市场营销,见到显著成效。

4.新闻效应与策划方案密不可分。

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对采写、撰稿、编辑、版面等方面进行的策划称为策划新闻。“策划新闻”是在遵循新闻原则和规律的情况下,进行策动新闻的过程。它通过宣传真实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活动,产生新闻效应,达到为公关策划的宣传服务,实现项目策划的目标。

策划新闻不仅要具有价值.注重新闻道德、新闻原则等事项,关键是还要遵循“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宗旨,让项目策划具有国家和行业的全局观念,力争在行业和企业共性问题中,采用具有推广意义的个性手法,才能如鱼得水,效果显著。

本项目在策划新闻运作中,取得成功的原由是:策划方案的目标,为贯彻中央精神,刹住送礼歪风,正确引导精神文明新风尚:通过“特殊礼品”的公关活动,展示厂商长期紧密合作,应从换位思考着手。从而,塑造企业形象,达到市场营销的目的。

聚焦思维:策划威劢之魂

任何成功的案例(包括策划案例),事后看来似乎都很简单,但从当时的条件或过程看来,就很不容易了。

“洁莱雅”的战略整合策划,崔秀芝同志的成功之处,在于充分发挥了聚焦思维的优势,即在错综繁杂的各种表象中,紧紧抓住了关键性的三焦点:“彰显”名牌、品种定位以及强化管理。策划成功固然有多种因素在起作用,如资源整合、深人地调查磨合、群体集智以及特别有创意的各种公关活动等等,而其中,抓住关键性焦点,纲举目张,则是其成功的要害之受卜。

彰显“民牌”深得民意

“洁莱雅”公司,作为民族工业和乡镇企业,虽创业有成,但当时的发展态势、市场环境仍多弱势。突出的不利因素至少有四:一是在化妆品领域,洋牌充斥,新创本土品牌突围不易;二是乡镇企业介入此领域较少,难于引起重视:三是当时的消费趋势崇洋慕名,国产品牌难于“吸引眼球”;四是大多民企尚未转型,上台阶不易。据笔者了解,当时舆论界对发展民族工业尚有强烈争议。在这种情况下,看准方向,彰显“民牌”,具有创新优势,是极能引发社会关注的大题目、大举动。

事实证明,在这次策划中,大做“民牌”文章,处处突出这是我国民有企业、民间经营、民族品牌的“新三民主义”意义,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不仅在各种报告会、发布会、媒体宣传中,突出了“洁莱雅”民牌的底蕴,而且还利用当年“两会”时机,发送《经济日报》专版(见附件),引起了领导层和社会舆论的重视,为“洁莱雅”造成了声誉、形象优势,为品牌打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就在今天看来,“民牌”之兴,仍极可贵!

品牌战略突出特色

在策划专家组进入之前,“洁莱雅”在一些地区已获初步成功。他们曾强调“价格低并不代表品质差”,曾引起了不少关注。但是,毕竟对品牌定位、品牌战略尚无全而系列,影响了品牌的广泛宣传。当时,对“洁莱雅”品牌大格局策划,已提上日程。

这次策划的着力点和成功处正在于在彰显民牌的前提下。让产品的全面定位和市场营销再上一个大台阶。

“名牌”之“名”,不仅在知名度(这对“洁莱雅”虽然仍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美誉度、忠诚度。名牌的基座是品牌,品牌的要害是“品”。因此,崔秀芝率领的专家组,在肯定“低价、质高”的同时,更着重于为产品策划了“消费群定位”、“品质档次定位”、“消费者利益定位(含价格定位)”、“文化定位(民牌中心)”以及战略发展定位、企业形象定位等方方而面,使“洁莱雅”成为面对国内(特别是小城市及城乡结合部)广大中层收入人群,有了自创的、高档的、富营养、忠于消费者的国内民企名牌,在各种营销场合,受到了销售商和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人们说,与法国“欧莱雅”相比,有了中国的“j斋莱椎”。

同绕品牌定位和形象设计,对品牌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环节,也进行了周密策划,如产品的形象视觉设计,品牌延伸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品牌资产设计以及品牌营销战略设计等等,使“洁莱雅”真正走出低谷、走向成熟的大道!

这从“洁莱雅”盛大的定货会,营销网络有效扩大,市场占有率的迅速提升等业绩均可显示出“名牌”策划的社会效应!

强化管理品牌之基

创造品牌价值,不仅靠“民牌”的理念,更不仅靠宣传的技巧,重要的基础是产品的品质、企业文化的品质和企业管理品质!

对“洁莱雅”的战略整合策划来说,策划组高度强调了企业转型和管理强化的根基部分。

如当时强调的企业流程、组织结构的调整、决策机制的改善、营销组织网络的完备以及管理机制的改造、强化等等,在今天看来,已属平常,而在当时的乡镇企业来说,仍是重中之重。

策划组为此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多次培训、对话,也举行了更大范围的多次报告会,甚至在发布会、定货会上,也以“送知识礼品”的创意,赢得了业界的赞誉。这些就不必展开说了。

总之.这是一次成功的策划,这是聚焦思维成功的一个案例,这也是崔秀芝同志策划智慧的成果。

点评人:唐丰义

唐丰义: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曾任研究室主任,《中国工业经济研究》、《改革》杂志常务副主编,中国城市出版社社长兼总编。现任北京青年企业家协会顾问,中企联企业顾问公司专家委员会主席等职。

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制度、企业经营管理理论。1983年以来曾应邀主持或参与各地企业、地域经济的咨询、策划,曾提出了企业驾驭系统、经营力、泛需求等新理论。论著主要有:《公有产权论》、《企业制度通论》、《中小企业经营要领》、《唐丰义选集》等。

要想富,先修路。如今已成为人人皆知的道理,但并非是每个地区都能做到。

多年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交通问题已成为影响当时经济腾飞的重要因素,也成了经济发展中卡脖子的关键问题。

从国内交通现状来看,公路建设需求量大、面广,亟待快速发展。但是,国家财力有限,各地仅依靠等、靠、要的做法,短期内难以得到安排。

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山东莱芜市在交通体制改革中,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快速解决的路子,值得宣传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