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历史知识
20151000000026

第26章 中国军事史(6)

21.长征: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16日,中央红军主力部队一路由瑞金出发,一路由福建长汀出发,分两路突围西进,开始了大规模的长征。

蒋介石为了阻止红军西进,派了几十万军队前堵后追,左右夹击。起初,红军带上庞大的后方机关和大批物资,行动迟缓,屡次贻误战机,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人员损失一大半,由出发时的八万六千人减少到三万多人。

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力主改变方向,争取主动,向敌军兵力薄弱的贵州进军。中央红军依照毛泽东这一行动方针,立即向贵州前进,很快攻克黎平,强渡乌江,在1935年初攻占了黔北重镇遵义。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撤销了“左”倾分子的领导职务,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推选张闻天为总书记,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小组,负责军事指挥。

在毛泽东的亲自指挥下,红军转战贵州、四川、云南边界地区,四渡赤水,迂回曲折地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问,歼灭大量敌军;随后出敌不意,南渡乌江,直逼贵阳,乘虚进军云南,抢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长征中决定性的胜利。然后红军又得到了彝族人民的支持,顺利地通过了大凉山地区。接着又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的夹金山,在6月13日到达川西懋功,与李先念率领的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会师了。一、四两个方面军会合后,共同北上,翻越梦笔山、打鼓山等大雪山,到达毛儿盖地区,9月上旬又通过荒芜泥泞的草地,到达巴西、包座、阿坝地区。

中央红军历尽千辛万苦,继续北上,终于在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和陕北的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

1936年6月,第二、第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率领下经过长期转战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并遵照中共中央的决定改编为红二方面军。

红二、四方面军会合后,共同北上,通过草地,翻越岷山,于1936年10月到达甘肃省会宁城,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从1934年10月离开南方根据地开始长征,到1936年10月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前后经过了两年的时间。英勇的红军,以无比坚强的毅力,走过了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经过了汉、苗、壮、彝、回、藏等约二亿人口以上的不同民族地区,徒步走了二万五千华里,终于摆脱困境,实现了北上抗日的目的。这在世界战争史上留下了前所未有的光辉的一页。

22.悲壮惨烈的淞沪抗战

1937年8月9日,上海发生虹桥机场事件。一名叫大山勇夫的日军中尉和司机斋滕要藏武装乘车要进虹桥军用机场,被中国军队制止,日军中尉当场开枪打死机场卫兵,结果发生枪战,两名肇事日军毙命。中国军队正当防卫事件发生后,日本舆论立即推波助澜,叫嚣战争;日寇以此为借口,调集大队日舰杀向上海,华东战事一触即发。

8月1313上午9点,日军突然进攻上海闸北,中日战争史上规模最大、战况最为惨烈的“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了。

14日,国民政府外交部发表宣言,表示坚决抗击日寇入侵;与此同时,日本军部发布作战要点,要扩大占领区。

中日双方统帅部都认为胜败在此一举,作了孤注一掷的战争部署。日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司令官,先后投入十余师团陆军和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战斗兵员达三十万人,占当时日军兵力的一半以上;中国方面以冯玉祥为总司令(9月17日以后由蒋介石自兼),参战部队五十余师,七十余万人。

淞沪抗战中,第八十八师二六二旅五二四团团副谢晋元中校所领导的八百壮士在闸北四行仓库血战,最集中表现了中国军队的英勇精神。

前线将士虽抱必死的决心,发扬了中华民族抗御外侮的英勇精神,然而,血肉之躯终究敌不过敌军海陆空强大的火力。10月5日,日寇在杭州湾登陆,对上海守军形成包围,战局急转直下。蒋介石再三督战,情况也不见好转,只好于11月9日下令撤退。

11月11日,上海沦陷。历时三个月的淞沪抗战结束了。

经过淞沪抗战,中国军队丧失了与日决战的能力。此后,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就始终处于防御挨打的地位了。

23.中日台儿庄血战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失陷,日军沿着津浦、平汉、平绥、太、同浦等铁路线长驱直人。

1938年1月,日寇为了夺取津浦路和陇海路上的枢纽——徐州,将其在中国北方作战的军队联成一片,派出其精锐部队矶谷廉介第10师团从山东向徐州侵,企图首先占领台儿庄,然后渡过运河包抄徐州。另外,派板垣征四郎率第师团主力在青岛登陆,然后沿胶济线和台潍公路向临沂前进,准备与第10师在台儿庄会师,然后攻取徐州。

蒋介石电令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对日军迎头痛击,务求全胜。第二天,蒋介石在副总参谋长白崇禧等人的陪同下,亲临台儿庄前线督战。

台儿庄是山东南部的一个小镇,地处徐州东北,枣庄之南,韩庄正东,位于山东、江苏两省交界处。台儿庄往南不远就是陇海铁路,往西是津浦铁路,而且是津浦路临(城)枣(庄)台(儿庄)铁路支线及台潍公路的交叉点,大运河也从这里经过。所以,台儿庄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关系陇海、津浦两条铁路的一个战略据点,是徐州东北的门户。中国军队在李宗仁的指挥下,按预定的计划在台儿庄附近集中了40万人的优势兵力。

3月初,会战序幕拉开。日军板垣师团为与矶谷师团会师台儿庄,向沂城发起猛攻。中国守军第40军39师拼死守城,当战况危急时,张自忠亲率第59军弛援。张自忠与庞炳勋两部密切配合,士气高昂,战术得当,迂回包抄,苦战数日,终于击退了日军的进攻。中国军队乘势追杀一天一夜,歼敌4000余人。

正沿津浦线南下的矶谷师团在攻下滕县后,为了夺取打通津浦线的首功,竟不顾东线日军板垣师团尚被阻止在临沂和南线日军还阻在蚌埠的不利局面,孤军冒险南下。

李宗仁看准了矶谷轻敌冒进的动向,令汤恩伯军团稍作抵抗,陆续让开正面,退入抱犊崮东南山区,从侧后围抄矶谷师团。

战斗激烈时,台儿庄阵地上每日落炮弹六七千发之多。日寇炮轰之后,以坦克为前导,向前猛冲。守军用步枪、手榴弹与敌寇坦克相搏斗,至死不退,一些阵地守军全部牺牲,才落入敌手。经过三昼夜激战,城外阵地全部易手,日寇终于攻入城内,双方又发生激烈巷战。27日,守军已伤亡过半,渐有不支之势,双方逐巷争夺,形成拉锯战,战况非常惨烈。

台儿庄守军此时仅据守南关一隅,死拚不退。4月3日午夜,孙连仲、池峰城组织敢死队数百人,分组向敌反击,手持大刀冲入敌阵,一举夺回台儿庄市街的四分之三,毙敌无数。日寇只好退守北门,拚死据守。

黎明之后,汤恩伯军团在日寇侧后发动进攻,敌军撤退不及,遂陷入重围。

中国军队士气大振,全线出击,杀声震天,如疾风扫落叶,锐不可挡。李宗仁也亲自赶到台儿庄指挥,中国军队一举反攻。

矶谷师团孤军深入,连日转战,弹药汽油用完,机动车辆多被击毁,其余也因缺乏燃料而陷于瘫痪。面对中国军队的冲击,矶谷师团官兵完全丧失了斗志除矶谷率领一万余人突围狼狈逃窜以外,其余全部被歼,台儿庄被中国军队克复。

台儿庄一役,是“七·七”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的第一次胜利日寇死伤二万余人,坦克被毁三十多辆,中国军队掳获大炮机枪等战利品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