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历史知识
20151000000025

第25章 中国军事史(5)

随后,张、徐二部在罗长枯部湘军协助下收复吐鲁番。至此,清军三路并进,未及半月即收复三城,为彻底打败阿古柏创造了条件。南疆人民纷纷起义,反对阿古柏的反动统治。阿古柏见大势已去,于5月下旬逃至库尔勒自杀。其子伯克·胡里在喀什噶尔称王,继续顽抗。

1877年9月,清军开始部署收复南疆八城之战。刘锦棠率马步32营为前锋,张曜率马步16营为后队,共2万余人,向西挺进。敌守军放弃喀喇沙尔和库尔勒向西逃往库车。刘锦棠根据敌西逃库车、立足未稳等情况,决定亲率精兵追击。10月15日,刘锦棠率2000精兵追至布古尔(今轮台),击败敌骑千余。10月18日,追至库车城外,发现大量敌军。刘锦棠在随后跟进的后队到达后,猛攻库车,敌军大败,白彦虎率余部向西逃跑。清军收复库车。

10月19日,刘锦棠继续西进,21日抵拜城,22日在铜厂大败白彦虎军和伯克·胡里军。24日,清军攻克阿克苏城。26日攻克乌什。至此,清军在一个月内驰驱1000公里,连克南疆东四城。

清军的破竹之势,使盘踞在西四城(叶尔羌、英吉沙尔、和阗、喀什噶尔)的敌军惊恐万分。和阗叛军呢牙斯向清军请降,并主动率兵围攻叶尔羌。伯克·胡里率兵自喀什噶尔增援叶尔羌,打败呢牙斯。但前喀什噶尔守备何步云乘机反正,率数百满汉兵民占据喀什噶尔汉城。伯克·胡里赶忙回救喀什噶尔。何步云派人向刘锦棠乞援。刘锦棠当机立断,决定不待张曜全军到达,便分兵三路前进。12月17日,余虎恩、黄万鹏等部齐至喀什噶尔,当晚一举收复该城。伯克·胡里、白彦虎率残部逃入俄境。12月21日,刘锦棠收复叶尔羌,24日收复英吉沙尔。1878年1月2日,清军克复和阗。至此,新疆全境除伊犁地区外,全部收复。清军收复新疆之战取得伟大胜利。1881年,中俄通过谈判,中国收回伊犁。

清军收复新疆之战,粉碎了英、俄勾结阿古柏侵占新疆的企图,维护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18.把中国推入半殖民地深渊:中日甲午战争

1894年1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朝派兵帮助镇压。

1894年6月4日,中国决定派兵入朝。日本认为发动侵略战争时机已到,于6月5日正式成立大本营,并派兵进入朝鲜。中日两国军队形成对峙,形势一触即发。

7月23日,日军占领朝鲜王宫,组织傀儡政权,迫使朝鲜傀儡政权向中国宣战。7月25日,日本军舰不宣而战,在丰岛海面突然袭击中国护航舰只和运兵船,挑起了中日战争。

8月1日,中日双方互相宣战。但是,清政府采取的是消极抵抗的方针。增援朝鲜战场的四路清军直至8月上旬才到达平壤。

9月2日,日军第五师团长陆军中将野津道贤决定分兵四路进攻平壤。

15日晨,日军按计划发动总攻。日军混成第九旅团分三路进攻平壤城东南。

扼守大同江东岸的马玉昆部奋力抵抗,与进攻之敌展开肉搏,自晨至午后,终于打退了日军的进攻。北路战斗更加激烈。日军于当天拂晓再次发起进攻,左宝贵亲自登玄武门指挥。战至上午,日军先后攻破玄武门外的五座堡垒,并向玄武门猛烈突击。左宝贵中炮阵亡。日军于中午占领玄武门。至24日,清军全部退过鸭绿江,撤至境内。日军随之占领朝鲜全境,并将战火烧到中国境内。

日本侵略者在占领了朝鲜以后,于1894年10月24日兵分两路对中国发动进攻。第一路在山县有朋大将率领下,从朝鲜义州攻击清军的鸭绿江防线;第二路以陆军大将大山岩为司令官,由海路在辽东半岛东岸的花园口登陆,进犯大连和旅顺。当时集结在鸭绿江沿岸的清军,以九连城为中心向左右沿鸭绿江布防。

10月24日,日军主力开始进攻九连城、虎山一线。聂士成和马金叙率军奋勇抵抗,打退了日军的四次进攻。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突围到凤凰城,虎山失守。26日清晨,日军进攻九连城,宋庆连夜撤往凤凰城。日军占领九连城,接着又占领安东,清军鸭绿江防线不到两天时间就全线崩溃了。

日军占领鸭绿江沿岸后,兵分两路进攻奉天。聂士成在当地人民的配合下,利用大高岭天险抗击13军,从正面阻止日军由东路进攻奉天。 聂士成巧妙地使用疑兵计,使日军不敢贸然攻岭。经过十几昼夜的苦战,顶住了日军的进攻,牢牢地守住了大高岭阵地。

26日晚,聂士成又利用下雪天,密约盛军接应,亲率数百骑,突袭连山关,取得成功,收复了连山关。在进攻鸭绿江防线的同一天,日军第二路也开始在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10月26日占领花园口。28日占领貔子窝。11月4日,日军开始进攻金州。总兵徐邦道率部前往御敌。5日与日军大战于石门子,因无后援,寡不敌众,败退旅顺。日军占领金州后,9日,占领了大连。

11月18日,日军开始进攻旅顺。22日,旅顺失陷。清政府耗巨资经营了15年的旅顺军港和当时东亚最大的船坞就这样被日军占领了。

12月底,日军从金州北犯盖平,盖平陷落。

1895年3月4日,日军第一军第三、第五师团合攻牛庄。经过一昼夜的激战,牛庄最后被日军占领。

3月6日,日军分路向营口迸发,准备于7日拂晓向营口发起总攻。

清军虽奋力抵抗,但势单力薄,挡不住日军进攻,营口失陷。

3月9日,田庄台失陷。

田庄台既失,辽东半岛的主要城镇尽被日军占领,清军在辽东战场全部瓦解,辽东半岛之战遂告结束。此前不到1个月,清军在山东半岛之战中也遭惨败,威海卫海军基地落入敌手,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腐败的清政府在日本的军事进攻和外交压力下,被迫于4月17日同日本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19.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

武昌起义胜利,推翻了腐朽的满清王朝。然而,由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局限性,最终革命成果被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所窃取。孙中山先生在两次讨袁的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及一次讨伐北洋军阀的护法战争中,深深地认识到军队的重要性以及没有军队的艰难。因此,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他希望通过军校,培养一支革命军队,然后北伐,打倒各地军阀统一全中国。

与此同时,北洋军阀则陷于分裂,一片混乱。第二次直奉大战中战败的直系军阀吴佩孚,退守到两湖地区;直系军阀的另一头领孙传芳夺取了上海,盘踞在华东五省。段祺瑞因执行卖国政策,遭到反对,在1926年垮台,奉系军阀控制了北京政府,冯玉祥的国民军东山再起,和奉军在天津一带展开了激战,使张作霖无暇南顾。这样就给广东的国民革命军向北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926年6月6日,国民政府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7月27日,十万北伐军分三路从广州誓师出发,一场决定中国前途的战争开始了。

北伐军当时共分为八个军,其中四军(军长李济深)、七军(军长李宗仁)、一军(军长蒋介石)和八军(军长唐生智)军力最强,而又以号称“铁军”的第四军的独立团,也就是由中共党员叶挺领导的先遣部队最为骁勇。北伐军受到了各地人民的热烈欢迎,迅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第一路四、七、八军7月攻占长沙,立即向吴佩孚亲自坐镇的武昌进军。8月26日,第四军的六个团向武昌南大门汀泗桥发起进攻。

汀泗桥是座铁桥。三面环水,一面背山,易守难攻。吴佩孚布置了两万多人,筑起了碉堡,下令在这里和北伐军决一死战。

战斗打响后,敌军火力凶猛,北伐军伤亡很多,打了一天一夜,还是没有打过去。

叶挺领导的独立团在当地农民引导下,抄小路插到敌军右翼,朝汀泅桥守敌扑过去。敌军顿时大乱,北伐军两下里夹攻,终于打通了汀泗桥。

8月28日,更残酷的贺胜桥之战开始了。吴佩孚下令把临阵逃脱的一个旅长杀了,把头悬在桥上,想以此逼迫士兵继续卖命。

北伐军士兵冒着猛烈的炮火,勇猛冲杀,各营、各连、各排都独立作战,对敌形成了大包围圈。经过生死搏斗,敌军终于顶不住,开始退却。

北伐军终于打垮了吴佩孚的主力,攻下了武昌。

与此同时,第二路二、三、六军占领了南昌、九江,歼灭了孙传芳的主力;第三路一军遇到的敌人最弱,于12月攻占福建、浙江两省。至此,长江以南半个中国归入了国民革命军的手中。这个胜利是北伐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中国共产党员尤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北伐军的节节胜利,引起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惊慌。1927年8月24日,美英军舰向南京城内轰击,打死打伤中国军民二千余人,毁坏了许多房屋;与此同时,英美支持的江浙财团又向蒋介石试探,以提供巨额资金为诱饵,换取蒋介石投靠英美帝国主义。帝国主义要寻找新代理人,蒋介石要寻找靠山,双方一拍即合。从此,蒋介石“向右转”,中国革命的局势就再次急转直下了。

20.正确军事路线的试金石:红军反围剿之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组织了“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起义队伍在湘、鄂、赣、豫、皖、闽、浙等广大农村建立了根据地,并建立了苏维埃红色政权。

蒋介石一次抽调10万大军,以江西省主席鲁涤平为总司令,以第18师师长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采取“分进合击、长驱直入”的方法,由此向南撒开网进行第一次“围剿”行动。

中央根据地红军采取了“诱敌深入”、“大踏步后撤”待敌疲惫再歼之的策略。

红军五天之内两战皆捷,干净利索地粉碎了蒋介石的第一次“围剿”,中央苏区的面积进一步扩大了。

蒋介石不甘心失败,命何应钦率20万大军再次“围剿”。何吸取了第一次失败的教训,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术,于1931年4月从江西吉安至福建建宁800余里的战线上同时向中央苏区进攻。然而,红军以相应的战术—— “集中优势兵力先击弱敌,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等待着他们的到来。红军15天内五战皆捷,横扫赣闽700里,痛快淋漓地粉碎了第二次“围剿”。何应钦灰溜溜地逃回了南京。

两次“围剿”都无功而还,并且损兵折将,蒋介石不禁暴跳如雷。1931年7月,他亲自率领30万大军,还带上德、日、英等国的军事顾问,兵分三路,“长驱直入,分进合击”,气势汹汹地杀向苏区,企图一举全歼红军主力。

毛泽东总结前两次胜利的经验,决定采取“避敌主力,打其虚弱,乘胜追歼”的作战方针,牵着敌人的鼻子走。

红军弄得蒋介石的军队疲于奔命,蒋介石只得以叹息代替了暴怒,下令撤退。

红军乘机追歼逃敌,在老营盘歼蒋鼎文一个旅;在高兴圩、方石岭痛击第19军和韩德勤52师。从7月到9月,红军先后毙伤俘敌3万余人,五战五捷。

第三次反“围剿”胜利之后,王明路线的执行者博古等人来到了中央苏区,他们在苏联领导的共产国际的支持下,很快取得了中共中央的领导权。他们顽固地坚持在革命高潮时,应当进攻的观点,批驳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做法,吵嚷说:“山沟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硬是完全抛弃了游击战争的路线。

虽然王明等人排挤毛泽东的游击战术,但由于三次反“围剿”胜利的影响,当1933年6月蒋介石发动第四次“围剿”时,红军指挥员朱德、周恩来仍然运用了毛泽东的游击战,很快粉碎了敌人的进攻。然而执行“左”倾路线的鄂豫皖与洪湖两个根据地都很快失利了,被迫放弃。这并没有使王明等人清醒过来,他们对“左”倾的危害视而不见,只强调中央苏区的胜利,声称没有毛泽东他们也能干得好。

1933年10月,蒋介石重新编练了军队,他不顾国家民族的危亡,对日本的侵略不抵抗,却集中了百万大军,200架飞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其中直接进攻中央苏区的有50万人。敌人“步步为营”从几个方面包围了根据地。

面对气势汹汹的敌人,博古等人根本不懂军事,他们一反毛泽东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强调要打阵地战,要“全线出击”,以硬碰硬,“御敌于国门之外”。这就使红军在反“围剿”战斗中,遭到了重大损失。仗打了一年,红军节节退守,最后不得不撤出中央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其他根据地的红军,也都相继遭到了摧残。各地红军,除刘志丹等所领导的陕北红军外,都先后被迫退出了原来的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