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历史知识
20151000000027

第27章 中国军事史(7)

24.冲破日寇“囚笼”的百团大战

这是华北八路军发动的一次对日军的大破袭战役。1940年,日本将其86万侵华军队中的54万压向解放区战场。日寇在解放区周围建立许多碉堡,封锁、分割各解放区,对解放区实行“囚笼政策”。为了促使战局好转,击退国民党硎固派妥协投降的逆流,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了105个团参加的百团大战。

这次战役从8月20日20时开始,共分3个阶段进行。战役的第一阶段是从8月20日起到9月10日止。作战的中心任务是交通大破袭,即破坏敌人的交通线。重点是正太铁路全线,同蒲路、平汉路、北宁路、平绥路等铁路线的一部分,以及深入我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公路。八路军参加这次总破袭战的共有三个集团:一是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军区的39个团,二是刘伯承和邓小平指挥的129师、晋东南新军、冀南部队的46个团,三是贺龙和关向应指挥的120师及决死队共20个团,这一阶段由于是采取突然袭击,敌人毫无准备,所以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使敌人在华北的交通陷于瘫痪状态,沿线的重要据点都被破坏。

八路军达到了预期目的。

战役第二阶段是从9月20日至10月初,作战的中心任务是攻坚战,借以扩大第一阶段的战果,主要是消灭交通线两侧和深入解放区的敌人据点。大的战斗有太行的榆辽战役、晋察冀的涞灵战役、冀中的任邱战役等。

战役的第三阶段是从10月6日至12月5日,作战的中心任务是反“扫荡”。

敌人遭到一系列的沉重打击之后,一面恢复其交通线,一面调动了3万兵力寻找我主力作战,向华北解放区进行报复性的“扫荡”。因此,百团大战第三阶段的任务就是反“扫荡”。

八路军在百团大战中,共进行了1824次战斗,毙伤日军20645人,毙伤伪军5155人,俘日军281人,俘伪军18400余人。总计,敌伪伤亡、起义、反正、投诚共46000多人。消灭敌伪据点2993个,缴获步手枪5400多支,轻重机枪200多挺,还缴获其他大量武器弹药,炸毁敌人飞机6架、坦克11辆,破坏铁路470公里,破坏公路1500公里,破坏桥梁、车站、隧道等260多处。这空前的伟大胜利,使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使日伪闻风丧胆。

百团大战的胜利,提高了全国军民抗战的信心和决心。百团大战以军事行动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对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诬蔑,用事实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是抗日的中坚力量。

25.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双方力量对比和战争形势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解放区面积已占全国面积的四分之一,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解放区已经完成或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生产发展,后方巩固。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大量歼灭国民党主力兵团的时机已经到来。

中共中央根据这一形势,决定集中兵力,在东北、华北和华中组织战役,解放长江以北的半壁河山。

东北国民党军的四个兵团,被分别包围在长春、沈阳、锦州一线,孤立无援。决战首先选择在这里进行。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主张先打长春,在政委罗荣桓等人的坚持下,他才接受按中央意图南下攻打锦州。

锦州战役打得十分激烈。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打了31个小时的攻坚战,终于解放了这座城市。随后,被困在长春的国民党军投降,东北最大的城市沈阳成了孤城。蒋介石坐着飞机飞来飞去,给部下打气,终究还是没有摆脱失败的命运。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打了五十多天,到11月结束,东北全境解放。这大大改变了国共两军的力量对比。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超过了国民党军队。

淮海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华中广阔原野上进行的。双方都在这里集结了主力部队,规模之大是三大战役之最。蒋介石派了陆军总司令顾祝同亲自布阵。

刘峙、杜聿明坐阵指挥,黄伯韬、邱清泉、李弥、孙元良、李延年等兵团分别把守徐州四周各点,总兵力有80万人。中共中央为在这里把国民党军主力歼灭,防止它南逃,也派出刘伯承、邓小平的中原野战军,陈毅、粟裕、谭震林的华东野战军,还从华东、中原、华北各地方部队调来援军,总兵力有60多万。

1948年11月6日,战役开始。人民解放军从徐州的东、南、西、北四方同时发起攻击,迅速包围了守在徐州东面新安镇一带的黄伯韬兵团。黄伯韬慌忙率军向徐州靠拢。解放军穷追不舍,终于在碾庄一带追上敌军。一场生死决战,黄伯韬兵团十万人,全部被歼。

接着,解放军又包围了前来援助的黄维兵团。坐镇徐州的杜聿明见四面受敌,只好放弃徐州向西南败逃,不料又进入了解放军的天罗地网。最后,黄维、杜聿明都战败被俘。淮海战役打了65天,取得了空前的胜利。这样,人民解放军就控制了长江北岸。

淮海战役正在进行之中,1948年11月29日,平津战役也开始了。刚打完辽沈战役的东北野战军迅速进入关内和聂荣臻率领的华北兵团会合。当敌人发爿时,以北平、天津为中心,西到张家口,东到塘沽、山海关一条狭长的地带,已经完全被包围了。在中共中央的指示下,解放军决定“先打两头,后取中间”,防止敌人逃往海上或西部高原。

新保安、张家口先被解放。天津也兵临城下。守军拒绝投降,解放军决定强攻这座大工业城市。1月14日,总攻开始后,解放军首先从东西两个方向攻入了天津市区。

天津解放后,傅作义被困在北平。解放军和北平地下党组织对傅作义作了大量工作。终于,傅将军同意接受和平解放的条件,在1月31日,把北平移交给解放军。解放军精神抖擞地进入北平市区,受到了市民们的热烈欢迎。三大战役胜利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控制了东北、华北大部和华中一部分地区,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26.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

1949年,经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国民党军主力已基本被消灭了。

国民党被迫派出代表团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停战谈判。双方谈判破裂。

4月21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与解放军朱德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的百万大军在西起九江,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分三路直插长江南岸,发出了向国民党反动派致命的最后一击!

当时负责攻打南京的是由济南战役中起义的吴化文部改编的第三野战军35军。4月21日渡江战役打响后,35军首先猛攻敌人在江北地区残留的江浦、浦镇、浦口三个重要据点,他们仅用了一天就解放了这三个地区。

24日,35军开始渡江。一踏上南岸的土地,他们就按计划兵分数路,攻占了南京外围的重要防御阵地一一狮子山、清凉山、紫金山,并歼灭了城外的敌人。

25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蒋家王朝被彻底推翻了。

南京人民涌上街头,欢迎人民解放军入城,欢庆南京的解放,欢呼人民的胜利。南京古城换了新貌,现出新姿,更年轻了。

4月28日,南京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管制委员会,刘伯承为主任,宋任穷为副主任。5月上旬,又先后成立了中共南京市委与南京市人民政府,刘伯承任市委书记兼市长。至此,千年古都——南京,完全回到了人民手中。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这段气势如虹的七律,便是毛泽东同志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上阕。

它记叙了解放战争中最灿烂的一瞬,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在中国进行了长达二十二年黑暗统治的蒋家王朝,终于被彻底埋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