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追踪】
巡游是秦始皇的一大爱好。早在统一之前,随着兼并战争的节节胜利,他就先后到过洛阳、邯郸以及楚国的首都郢、陈等地。统一后的第二年,出于防御匈奴的需要,他巡视西北边郡陇西和北地二郡,越过鸡头山(位于今六盘山中段),由回中(今甘肃华亭南)返回咸阳。从统一后的第三年起,他开始了全国性的大巡游,至死前,共巡游四次,跋涉名山大川,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
秦始皇之所以多次巡游全国,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基于政治上的考虑。当时,天下初定,社会是否安定?关东六国的情况如何?秦始皇始终放心不下,想亲自走一走,看一看,以便采取一些应对措施,同时,也可以在巡游过程中炫耀皇帝的功德和威风。因此,他在巡游过程中总喜欢到处刻石,大造舆论,歌颂自己的功德,宣扬结束战争、统一天下、制定国策以及革除旧俗的正义性和优越性。
秦始皇频繁巡游的另一方面原因主要是基于个人考虑。秦始皇是一个有神论者,他对神仙世界的存在深信不疑,梦想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为长生不老的仙人。于是精通神仙术的人蜂涌而至,方士们更撒出弥天大谎,说海外有蓬莱仙山。于是,那奇妙的大海便成了秦始皇心驰神往的追求所在。他总以为神仙就在东海,要见神仙,只有多去沿海之滨,所以,他四次大巡游都是到沿海地区,一临碣石(今河北昌黎),两登成山(今山东成山角),三次来到琅邪和芝罘,这些地方都是传说中的神仙登陆的地点。但是,他每次巡游都没有碰到所谓的神仙。
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第四次巡游,他从咸阳出发,首先来到南方的云梦(今洪湖、洞庭湖一带),在九嶷山祭祀了舜的陵墓。然后顺江东下,由丹阳(今安徽当涂东)登陆,来到钱塘(今浙江杭州),打算由钱塘江南渡浙江(今富春江)上会稽山,由于水流湍急,于是绕道向西120里,这才渡江登上会稽山,在山上祭祀了大禹。舜和禹是五帝中的二帝,传说死后分别葬在九嶷和会稽。以前秦始皇很少把五帝放在眼里,除了上天和祖先外,也很少有所祭祀,现在却赶到南方连祭二帝,说明功盖千古的秦始皇对自己的施政方针已经有了一些反省,意识到自己的治国措施太过于苛猛。
祭罢大禹,秦始皇在会稽山刻石纪功,然后下山,经吴中(今江苏吴县)北上。秦始皇一行从江乘(今江苏镇江)渡江,沿着海边北上,来到琅邪。他总想在海边有所收获,希望能遇见仙人或得到仙药,然而,仍然一无所获。
秦始皇眼看求仙无望,便决定返回咸阳。由于连日的旅途劳累,再加上心情沮丧,到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就病倒了。当时,跟随始皇出巡的大臣有左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等人,还有秦始皇的少子胡亥。
始皇的病情一天比_天严重,脾气也一天比一天坏,他明知自己难免一死,却不许任何近侍提到“死”字,所以,李斯等人也不敢向他提及后事。
始皇的病情越来越严重,群医束手无策,但他严命近侍不得对外透露他的病情,违者灭族,所以御医在对外宣布始皇的病情时,一直是说始皇偶受风寒,需要休养,大小政事皆由李斯丞相处理,择要向始皇禀奏,以作裁决。
一天,随行的几位博士联名上奏,说皇帝偶染风寒,长期不愈,应该派出大臣前往泰山祭祷,并祭德水祈福。始皇准奏,并命李斯考虑主持祭祀的人选。
李斯和赵高商议派蒙毅到泰山祭祀。蒙毅自思祖孙三代皆受始皇恩宠,欣然应允。
蒙毅一行前往泰山后,始皇一直躺在病床上,处于昏迷状态。
一天,始皇清醒过来,他自知自己的死期快到了。于是,他给在北方监军的长子扶苏留下了玺书,让他急赴咸阳主持丧事,明确指示由扶苏继承帝位。玺书封好后,放在中车府令赵高处,没有来得及交付使者。这时,行舆已经来到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病逝。时为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七月,秦始后在位37年,称王25年,称帝12年,终年50岁。
始皇死后,赵髙即令心腹近侍守住内寝门口,不准任何人进来,并秘密杀掉了始皇死前在身边伺候的那几个侍者,对外封锁始皇病逝的消息。
赵高立即来到胡亥处,把始皇要交付给扶苏的玉玺和书信放在胡亥面前,向胡亥陈说利害,希望胡亥能配合他篡改遗诏,登基为帝。胡亥是个没有主见的人,虽然并没有当皇帝的野心,但在赵高的怂恿和威逼下,只好答应了赵高的要求。
当晚深夜,胡亥将李斯召进行宫,秘密告诉他始皇的死讯,并带他到寝内拜祭始皇遗体。
拜祭完毕,赵高便单独前往李斯处,向李斯和盘托出篡改遗诏的计划。起先,李斯不答应。赵高说:“丞相自思与扶苏的亲密关系能比得过蒙氏兄弟吗?且先皇在遗诏里对蒙恬作了特别安排,假若扶苏归来继位,势必用蒙恬为相,那时丞相将何以自处呢?”
李斯虽然才学甚高,但也是一位贪恋权势的小人,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他几次随始皇出巡,看到了民间的惨象,老百姓早已对朝廷的暴政怨声载道。然而,始皇所制定的一系列残酷政策有很多都是他直接推动、甚至亲自制定的。扶苏为人忠厚仁慈,为了争取民心,继位后势必要对始皇的那些过激政策进行调整,施行仁政,这样一来,像他这样力主严刑繁诛的人自然不能被派上用场,丞相一职自然也得让给他人。想到这些,李斯心里确实有些不甘。
赵高看出了李斯的心思,用煽动的口吻对他说:“丞相,现在屠刀还操纵在我们的手里,为什么不执刀主宰,反而要授刀柄给别人,任人宰割呢?”
这句话促使李斯下定了决心,于是伙同赵高篡改了遗诏,立胡亥为皇帝。
接着,由李斯伪造诏书,盖用密玺及国玺,明令立胡亥为太子;责备扶苏在边地没有建功,反而多次上书直言诽谤皇帝用民太苛,并因不能归都立太子,日夜有所怨言,赐剑自裁。蒙恬与扶苏日久,应知其谋,既不匡正又不上报,为臣不忠,赐死,大军交由裨将王离率领为了加强保密工作,他们继续封锁始皇的死讯,让亲信待在輥輬车中假扮始皇,奏事、上食如故。并对群臣宣布,始皇龙体欠安,不宜接见群臣,有事一概由丞相转奏,后宫事由中车府令转奏。
由于天气日益炎热,始皇的尸体臭味扑鼻,为了掩盖尸臭,李斯命令从官每车载一石鲍鱼。就这样,行舆大空浩浩荡荡,一路臭气熏天,返回了咸阳。
始皇三十七年八月,始皇车驾抵达咸阳,发丧,胡亥继位,号为二世皇帝,时年21岁。
9月,葬始皇于骊山,后宫女子陪葬者不可胜数。
10月改元,为二世皇帝元年,大赦罪人。李斯仍为丞相,赵高为郎中令。胡亥年少贪玩,不理政事,政事多由赵高代行处理,朝中大权落在了赵高手里。
接着,赵高又操纵秦二世大杀宗室皇族,对天下老百姓采取比始皇更为残暴的政策。随后又灭了蒙氏一门,并诬陷丞相李斯谋反,将李斯灭门九族。为了清除那些反对自己的人,赵髙还在朝堂上导演了一场指鹿为马的闹剧,借此杀死那些敢说真话的大臣,将秦二世完完全全地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于是,朝政日非,海内鼎沸。不久,陈胜、吴广率先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原六国诸侯后裔也纷纷自立为王,与农民起义军一道共同反秦。
起义军攻州掠郡,势不可挡,至此,秦二世才发现赵高误国,想追究赵高的责任,但他哪里有能力去追究赵高呢?赵高先下手为强,杀死了秦二世,立子婴为王。子婴深恶赵高弄权误国,就设计杀死了赵高。不过,此时的子婴已经“孤立无亲,微弱无辅”了,刘邦率领起义军已经逼近关中,秦军完全丧失了斗志。
刘邦率军兵临咸阳城下,子婴见大势已去,也不想让咸阳的老百姓做出无谓的牺牲,于是,没有作任何抵抗,便开门率军向刘邦投降。
秦始皇一手建立的大帝国在他死后不到4年的时间里,就这样轰然倒塌了也许,这是秦始皇生前怎么也没有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