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高科技产业的十大条件
20148200000044

第44章 条件之完备的产业化载体(6)

(2)企业孵化器的专业化。

专业化是国内外企业孵化器发展是一种趋势,它包括:一是以扶助新移民、妇女、新毕业生等特殊人群为目标的孵化器。例如以色列建立的一些为移民科学家创造就业机会、充分发掘和利用新移民拥有的技术知识和技能、为他们提供把理论知识和科技发明转变为商业产品的机会的孵化器即属此类。二是国际孵化器,旨在鼓励吸引外国的资金和技术。这种孵化器通常为国外企业家或移居国外的本国人提供一定范围的服务。同时,制订支持本地商品出口的方案,其中强调设计的合理性和质量的高标准,注重对外国客户的信用调查等。三是为适应特种工业产品的生产而设立的专门孵化器。这类孵化器必须有明显的“专业”特征,必须是该领域的“内行”。如:生物工程、计算机软件、金属锻造、手工艺、陶瓷制品、农业综合企业等。四是大学孵化器。专门支持发展大学职员开办的企业。五是高技术企业孵化器。六是中心孵化器。建立一个全面管理小组,以最少的职员支配许多卫星孵化器。这种中心/卫星结构能减少运营费用并增加孵化器的影响。七是虚孵化器或无墙孵化器,这是近年来出现的概念。这类孵化器很少或没有租户,通过利用大学或科研院所的仪器设备为企业提供经营计划等方面的咨询,以达到为企业服务的目的。虚孵化器可能会与传统的小企业支持计划相重合。八是农村孵化器,将工作集中于促进那些利用当地材料和其他资源,主要为特定区域的企业服务。

在我国建立专业化的企业孵化器或专业孵化器,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事业。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有多家专业企业孵化器在运营。仅在北京,就已有北京生物医药高科技孵化器和北京清华软件发展中心(软件企业孵化器)两个运营中的专业企业孵化器,以及若干正在筹建的其他技术领域的专业孵化器,例如宜兴环保科技企业孵化器、昆明生物技术专业孵化器等。企业孵化器专业化的实现,将改变全国各高新区之间乃至各地区出现的产业趋同倾向,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以软件专业为例,1995年下半年开始,国家火炬中心试行选择一批优秀软件园和软件企业集团,作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给予重点支持。1995年10月批准以东软集团为依托的“东大软件园”为第一个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火炬中心于1996年8月制定了《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认定条件和办法(试行)》。根据这一办法,于1997年批准建立了齐鲁软件园基地、西部软件园基地、湖南创智软件园基地。1998年火炬中心又批准北京、天津、武汉和杭州。1999年批准了福州软件园、金庐软件园、西安软件园、大连软件园和广州软件园,2000年批准的有上海软件园、南京软件园、厦门软件园、长春软件园等,使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得以快速发展。目前,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下属软件企业,共有软件员工5.7万多人,1999年软件产值108.9亿元,其中自主版权软件收入85.9亿元。除技术实力强、产值高、规模较大以外,软件产品门类多,是基地的另一特色,它们具有我国特色的系统软件、支持软件和大量的应用软件。例如,北大方正激光排版系统、四通利方中文平台、东大PENBASE、中软JOSA操作系统、用友财务软件、中银等等都享有很高声誉。

(3)企业孵化器的网络化。

所谓企业孵化器的网络化,即是在一定层次上建立企业孵化器网络。这种网络的功能是:为会员提供相关信息、为会员间以及会员与外界的交流和合作提供机会、对会员的发展策略进行协调、通过指导推动后进会员的发展、维护会员的权益等。一般来说,企业孵化器的网络化有三个层次:一是城市或地区层次。同一城市或地区的企业孵化器建立相互联系,组成网络。二是国家层次。就我国现有企业孵化器的数量、发展状况来说,建立国家层次的企业孵化器网络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三是国际层次。目前尚未建立国际层次的企业孵化器网络。现在国际上比较有影响的一是美国企业孵化器协会(NBIA),其影响主要波及北美国家,同时也吸收一些其他国家的相关机构或个人为会员。二是欧洲企业孵化器网络(EBN),主要由欧洲会员组成。

(4)企业孵化器的市场化、产业化。

企业孵化器是社会经济组织的一个成员,其运作遵循了经济组织的一般原则。孵化器本身大都是独立法人。企业孵化器作为第三产业中科技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必然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进一步朝着市场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企业孵化器本身应该是一个新创企业。一个企业孵化器的中心任务是帮助创业者开创和发展企业,孵化器本身不应该是一个准政府机构,而应该是一个新创企业,只不过孵化器的产品是健康发展的新创企业而已。孵化器本身的运作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服务,才能满足新创企业的需求,最终保证自身的正常运转。一个适应不了环境变化和市场需求而危机重重的孵化器不可能给予新创企业任何真正有价值的创业支持。因此,无论是企业创办的孵化器,还是政府创办的事业单位的孵化器,或者是政府引导、多方投资的孵化器,都不是作为政府的一个办事机构出现的,而应采用自收自支乃至完全的企业化运营道路。向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将成为企业孵化器的本质特征,而其中尤其以新发展出来的民营孵化器和混合经济形态孵化器形态更能代表这一特点。

在科技部出台的《“十五”期间大力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在“十五”期间,把大力推进各类孵化器建设纳入“十五”科技计划,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促进孵化器进一步增加数量,提高质量,不断探索新的组织形式和服务形式,重点支持建设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留学生人员创业园、国家火炬计划软件园等示范性孵化器。通过各地5年的共同努力,力争在全国建成各类孵化器1000个左右,逐步形成能够满足全社会科技创业需求的孵化器网络体系。

四、产学研结合

1.产学研合作的现状

自开展产学研结合以来,我国已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合作模式,全社会产学研合作的局面已经形成。首先,与产学研联合相关的中央和地方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实施为产学研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法律环境;二是促进产学研联合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三是组织实施一系列重大科技产业化计划。国家经贸委、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了“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产学研联合已成为29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国19户技术创新试点企业在实现产学研联合方面成绩尤其突出,有利地促进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

目前,全国每年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业近10万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8000多个,合作开发或转让成果17万多项。到2000年底,共实施了410多个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可新增销售收入640多亿元,利税160多亿元。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探索机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日益加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建产学研联合开发机构和经济实体6200多个,参加人数460多万人,合作开发项E|14多万项。80%以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集团),以及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心城市都与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教育部积极推动高等院校与企业联合,其所属的国家重点高等院校与辽宁省和江苏省80%~90%的企业开展了合作。清华大学的.合作覆盖了除西藏自治区及台湾省之外的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海交通大学等近10所高校与云南省建立了合作关系。中国科学院已与18个省、直辖市,19个地市和5个大企业集团签署了合作协议。形成了多种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产学研联合模式。

2.产学研结合的作用及意义

江泽民主席曾为产学研题词: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促进经济、科技、教育体制改革。

联合是金。产学研结合,从本质上说,就是企业与高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一方面,企业依赖高校的先进设备和科研力量,寻求企业的技术进步。例如,为高校提供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研究课题和相应的研究经费,为高校师生的教学实习提供必要的实践基地和研究成果的中试基地;另一方面,高校的办学,特别是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例如,主动承担企业的研究课题,让合作企业优先使用应用型的研究成果,并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等等。总之,产学研结合的根本目的,是要使高校与企业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事实证明,产学研结合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形式,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产学研结合为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为高等教育改革开辟新途径。坚持产学研结合,有利于科技、教育和经济结合,有利于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也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学、科研水平以及培养创造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