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高科技产业的十大条件
20148200000043

第43章 条件之完备的产业化载体(5)

2.企业孵化器产生背景

万事开头难。不论中外,小企业的成活率都很低。无疑,中小企业的成长需要扶持。企业孵化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1959年美国乔·曼库索首次提出了企业孵化器的概念。1963年在荚国和英国各组建了一个企业孵化器。20世纪70年代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许多西方学者及政治家都在为振兴经济寻找出路,这时火国的硅谷、波士顿128号公路等地的迅速发展以及高技术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自发增长,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作用刮目相看。在这样的形势下,人们开始重视中小型科技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并重新评价小企业的地位:随着中小企业数量的增加和各国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重视,一种扶持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的新型组织机构——企业孵化器应运而生,并以惊人数量增长。创办这些企业孵化器的目的是提供多层次的服务,扶植中小型科技企业,减少企业初始投资,降低其成长风险,减少破产率,为国家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以及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降低了在孵企业的创业成本,在不确定性较高的社会中减少了创业风险,使在孵企业的成活率大大提高。据美国企业孵化器协会统计,经过企业孵化器孵化的小企业,80%都在激烈的竞争中成功生存并得到发展。在我国,小企业成活率一般不到30%,而经过孵化的企业其成活率可达70%左右。

可以说,在20世纪50年代发源于美国的企业孵化器,是伴随着新技术产业革命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企业孵化器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孵化和培育中小科技型企业,以及振兴区域经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孵化器也因此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

截至1998年底,世界上已有3500多家企业孵化器,其中北美拥有750家(并以每周新建一家的速度增长),欧洲拥有2334家,许多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也采取相应措施,大力兴建企业孵化器。

目前巴西有50多家,俄罗斯有33家,波兰有30家,中国有200多家。

3.国外企业孵化器

孵化器这一概念在北美已经有近50年的历史。美国孵化器的发展基本上是从1980年以后开始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着眼于企业组织创立的阶段;从单个孵化器转向孵化系统;孵化器的企业化运作;专门孵化互联网服务企业的创业孵化集团的出现。

在北美,孵化器从1980年的12个发展到1999年的627个。

1998年全美企业孵化器协会(NBIA)的统计表明,所有孵化器的平均运营年限是7年,即大多数孵化器成立于美国经济发展的谷底1991年。

目前平均每个孵化器容纳约20个新创企业,NBIA的会员孵化器则平均容纳有24个新创企业。在所有这些孵化器中,45%位于城市地区,36%位于乡村地带,剩下的19%位于城乡结合部。从孵化器的类型看,43%的孵化器是混合型的,在选择“房客”方面没有明确的要求;25%是集中孵化高技术企业;10%集中孵化制造业企业;6%集中在服务业企业上;还有9%针对特定行业的新创企业。

约有一半的孵化器项目得到政府资助或属于非赢利性机构。

1998年平均每个孵化器的运营费用为256,713美元。1999年平均每个孵化器得到的各种资助约86,000美元,绝大多数是来自于大企业的赞助和赠款。美国商业部的经济发展局(Eononfie Development Administmtion)是美国联邦政府主要的孵化器资助机构,1999年向各个孵化器总拨款约为2000万美元,比1997年增加了45%。目前越来越多的孵化器转而从企业获取资金支持。例如,宾夕法尼亚的企业中心每年的100万美元的运营费用中只有10%来自于各级政府。纽约的Rensselar技术学院的孵化项目则积极与投资天使和风险投资公司挂钩。

从企业孵化项目中“毕业”的新创企业具有很高的存活率。研究表明,到目前为止,从北美企业孵化项目中毕业的新创企业至今还有87%仍旧在运作。而且所有毕业的新创企业中有84%仍然留在其所在的社区,而且大多数孵化器帮助提升了所在社区的形象。也就是说,大多数企业孵化项目基本上达到了振兴社区经济的目的。

4.我国企业孵化器的发展

12年前,在联合国的推动下,中国的孵化器正式诞生。我国的企业孵化器在12年多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极大的成绩。目前我国的企业孵化器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创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国际企业孵化器和专业技术孵化器。

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通常是在政府领导下成立,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机构。

专业技术型企业孵化器通常只在一定的专业范围内选择项目进行孵化,如基因技术孵化器、生物科技孵化器、软件科技孵化器、Intemet技术孵化器等等。由于具有强大的“专业”背景,因此能介入孵化企业的高科技研发工作;除了为孵化企业提供必须的物质条件以外,还可以提供“企业管理诊断”、“科技成果评价”、“项目鉴定”、“市场定位与推广”、“企业融资改制”等全面、深层次的服务。近两年出现的专业孵化器,以其鲜明的专业色彩,企业化的运作模式和对孵化对象的深层次服务支持,已越来越引起专业人士和创投企业的关注,成为促进我国高科技成果产业化队伍中的一支新军。

留学人员创业孵化器是以企业孵化器形式来面向海内外留学人员、华人专家的创业服务机构。

国企企业孵化器是利用国有企业的现有资源,结合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专业性公司及相关机构的优势,为科技创业人员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和服务的孵化基地。

大学企业孵化器是大学科技园的主要形式之一。

国际企业孵化器是为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国际化、提高国际竞争力,在吸引和孵化国外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建立的。

目前,全国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250余家,数量居世界第三位,其中经科技部批准认定的国家创业中心5l家,火炬软件基地19家;经科技部、教育部、人事部共同批准认定的留学人员创业园21家;经科技部、教育部共同认定的大学科技园22家。据2000年对13l家创业中心的统计,孵化场地总面积达272.1万平方米,正在孵化的企业7693家,累计毕业企业2770家,在孵企业和毕业企业的年技工贸总收入实现535.7亿元,创造直接就业机会30.6万个。孵化领域涉及生物医药、电子通信、网络环保等众多领域,创业园区遍及全国十几个大中城市。

孵化器在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显著。未来我国孵化器的发展将走投资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发展道路,即发展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方式、多种类型和专业的企业孵化器,发挥更大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着重发展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大中型企业办孵化器、软件等专业技术孵化器。

“十五”期间是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全面、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要发挥孵化器对科技创业企业的集聚功能,全面提升在孵企业的创新能力,形成若干有代表性的科技创新孵育体系。在2005年以前,全国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要超过500家,孵化场地总面积将达到500万平方米以上,其中70%以上完成信息网络建设,孵化基金总额10亿元以上,逐步形成职业化管理队伍,当年在孵企业20000家以上,毕业企业累计8000家以上,聚集一批高水平的创业人才,转化一批国家级科研成果,孵化一批国际水平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一批高素质的科技型企业家。为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科研院所的改革、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出口产品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传统产!№的改造、就业机会的增加和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5.企业孵化器的“五化”

(1)企业孵化器的国际化。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向世界开放服务市场。以风险投资公司、咨询公司、企业孵化器为代表的国外科技企业服务产业必将涌进科技成果丰富、市场潜力巨大的中国。我们知道,发达国家这类服务产业已经具有相当规模、极其完善的规则、科学的管理和规范的市场运作,这些企业一旦进入中国市场,必将以其丰富的经验和雄厚的资金对我国还很稚嫩的科技转化产业及创业中心形成巨大的冲击,一场发生在中国和外国科技服务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所难免。因此,我们的企业孵化器必须首先国际化。

颜振军在《中国企业孵化器论》一书中提出,企业孵化器的国际化内涵是企业孵化器业本身的国际化。国际化的企业孵化器应当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孵化设施,达到国际化的服务水平,具有国际一流的管理能力;二是孵化对象的国际化。国际化的企业孵化器所孵化的对象,不仅有国内企业,还应包括国外科技型中小企业、海外学人归国创办的科技企业,以及国内外合资合作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同时,孵化毕业的企业应当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积极开拓各自的国际市场;三是运营的国际化。国际化的企业孵化器可以由国内外政府、企业或其他机构合资创建;可以组建国际性的企业孵化器管理委员会以实现对其运营的监管;企业孵化器的主要管理人员可以在世界范围内选聘;甚至企业孵化器可以在世界不同地区建立自己的卫星机构(或称卫星孵化器)。

企业孵化器的国际化,是我国企业孵化器发展新阶段的标志,是利用国际市场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新尝试,是火炬计划的重要推进措施。由此可见,国际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将是未来几年我国企业孵化器国际化努力的重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