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高科技产业的十大条件
20148200000029

第29章 条件之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5)

五、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最活跃的主体,是经济持续发展与稳定的重要力量,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无论是在创造就业机会、创造GDP、产品技术创新,还是在出口创汇等方面,都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特别是当国际上出现大的经济波动时,中小企业就成了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助推器。

近年来,西方国家的中小企业之所以快速发展,是与其持续的创新能力分不开的。中小企业创造了相当数量和很高水平的技术创新成果。在美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新成果占全国总数的55%以上。这是因为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惟有全面开展技术创新,增强企业自己的开发能力、生产能力,并最终形成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使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才能赢得和保持优势,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发展成为大企业,甚至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型企业,如IBM、微软等世界著名企业都是从小企业逐步成长、壮大起来的。

1.国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启示

世界各国技术创新的经验表明,在技术开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中小企业能够起到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许多高新技术产业是由中小企业的推动而得到迅速发展的。在发达国家涌动的科技潮流中,中小企业是一支令人刮目相看的生力军。在风险投资和信息产业最火爆的美国,50%以上的创新、发明出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人均创新发明为大企业的2.5倍。欧盟中小企业人均创新成果,是大企业的两倍,研究与开发的单位投入所产生的新产品是大型企业的3.5倍。在德国,中小企业申请的专利技术高达67%,1997年德国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如按品种计算,75%由小企业开发,15%是中型企业生产,大企业仅为10%。

我们认为,国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牢固树立起了创新意识。企业技术创新能否顺利开展及最终能否成功,领导支持与否起决定性作用。纵观历史,无论是始创于19世纪的德国西门子、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还是20世纪诞生的日本索尼、本田公司,以及在信息革命中崛起的IBM、微软等,其创业者都是具有强烈创新欲望的人物,“创新,创新,再创新”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他们最突出的行为特征,进而形成一种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能有如此佳绩,与政府对中小企业创新活动提供全方位支持是密不可分的。他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政府计划指导,引导中小企业走持续的技术创新之路。欧美等发达国家政府从企业创新、发展方向、技术转移、信贷担保到财税倾斜等都有一系列的指导性计划。在这些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计划虽不具有指令性,但其指导性很强。美国联邦商务部有专门支持高风险且对社会发展高贡献的高科技项目的ATP(先进技术计划),以及专门支持拥有新发明的小企业进一步研究和商品化的SBIR(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以引导小企业进入政府导向的产业领域,并为其承担创新风险。1992年美国政府发布小企业技术转移研究(STTR)计划,以支持政府的科研机构、大学、非营利机构和大企业向中小企业转移技术,使得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转移迅速增加。欧盟为从多方面支持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创新,制定并实施了“创新行动计划”,1994~1998年的“第四个科技发展和研究框架计划”,意在加强欧洲工业界,尤其是中小企业在战略技术和高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基础。

(2)运用法律手段,保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众多发达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和条例,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坚实的法律保证,从而促进了中小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如日本政府在1956年制定了《中小企业振兴资金助成法》,1963年推出了《中小企业现代化促进法》、《中小企业现代化资金助成法》,之后又颁布了《中小企业资金贷款特别会计法》等,从公平竞争、资金保证、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保障中小企业的创新和发展。美国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先后制定了《小企业管理法》、《小企业创新发展法》、《加强小企业研究与发展法》、《联邦技术转让法》等一系列法律,为中小企业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韩国近10年来,已形成一套从宪法的有关条款到《中小企业基本法》,再到各特别法的较为健全的中小企业法律体系,规范了中小企业技术开发与创新。

(3)设立管理部门,引导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成立国家级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统一归口管理各类行业、各种经济成分的中小企业,协调各部门有关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及技术创新活动的法律、政策和管理等问题,是发达国家普遍的做法。这不仅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保护中小企业的利益,而且能更好地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美国早在1942年就组建了中小企业军需公社,1951年改为国防中小企业厅,1958年改为小企业管理局。直至今日,小企业管理局仍是美国小企业的最高政府管理机构。

(4)拓展融资渠道,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在资金扶持方面,由于经济实力和信誉问题的存在,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是其创新与发展最大障碍,为此,发达国家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中小企业进行直接和间接融资。例如在法国,当中小企业遇到技术开发难题时,可向国家科研推广局申请低于总投资额70%的财政补助;同时建立共同风险基金,对中小高科技企业进行融资;成立法国风险资本保险公司,对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商业贷款提供担保。在证券市场上切出相应板块,通过发行中小企业(科技)债券和建立股票第二板块市场,为中小企业服务,如美国的NASDAQ股票交易市场、英国伦敦的另项投资市场等。

(5)实行税收优惠,激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税收优惠是激励中小企业技术开发与创新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其内容包括减免税、加速折旧、纳税扣除、税收抵免等形式。日本政府规定:年利润低于769美元的小企业,不纳利润税;对年利润低于62万美元的中小企业按28%的税率缴纳;制定特别折旧制度,主要包括中小企业购置用于R&;D(研究与发展)的设备,第一年可折旧其50%作为特别折旧费,从计税所得中扣除,对技术先进或现代化的机器设备实行短期折旧制度。韩国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在税制上给予优惠。在首都圈以内的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从获得收益时算起,前4年内减少50%的所得税和法人税,此后两年内减30%;如这些企业设在首都圈以外,则连续6年减征50%的所得税和法人税,在创业初期,减征财产登记税、财产获得税、财产税、土地税等。

(6)建立服务体系,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机构是中小企业提高技术创新和管理能力的桥梁,发达国家政府为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持续创新和深入发展,分别成立或支持成立了不少官方、半官方和民间机构,这些机构只提供服务,不干预企业的内部经营和管理,因为政策和法规明确规定了其职责和范围。风险投资公司和小企业孵化器成为支持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和技术创新的不可或缺的支柱。日本的中小企业振兴事业团、研究开发财团等机构是支持和帮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资金融通的坚强后盾。在欧盟,法国的中小企业全国同盟、英国的小企业协会等都是支持中小企业创新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力量。除此之外,各国政府还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网络为中小企业全方位服务。

2.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中,中小型企业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基本力量,是国民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的重要推动者。目前中小企业总数已超过1000万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工业产值的60%、利税的40%、就业机会的75%、出口的60%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是解决就业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活跃市场的基本力量,又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中小企业在提供就业机会、企业数量、工业产值、出口创汇、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贡献都与日俱增,特别是技术创新型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我国中小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国有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陷于困境,设备老化,冗员过多,大多处于亏损状态。非国有中小企业以乡镇企业为主体,高科技企业比重较小。从全国范围看,地区分布上也不平衡,东南部较发达,内地相对落后。但总体上以“家庭企业”和“亲友企业”为主流。在工程技术人员数量、素质、层次上与大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同时由于经济实力影响,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用于技术创新的费用投入不足,从而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入世后,我国的中小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惟有全面开展技术创新,才能赢得和保持优势。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发展的环境尚不尽如人意,缺乏中小企业持续创新与发展的强有力的支撑体系。

“十五”期间中小企业将面临众多挑战。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迎接挑战,化挑战为机遇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借鉴国际经验,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扶植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推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从微观层面上讲,要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以技术创新促结构调整;从宏观层面上讲,推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要使国家技术创新系统和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给中小企业提供各种宏观指导和支持,为其提供和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

中小企业应尽快建立R&D机构,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要加大投入。研发机构起到追踪先进技术、增强产品竞争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营销机构应加强与研发机构的合作,及时、准确地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创新成功一个很重要的保证是建立良好的内外部信息沟通交流机制,既要与外部市场信息源和技术信息源实现有效的联结,又要在企业内部建立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因为创新过程是个不断决策的过程,而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各个阶段的创新决策都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充分、及时、准确的信息沟通可使创新者减少各种不确定因素,提高创新成功的可能性。

中小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可以采取多种渠道。将科研所收并,改造为本企业的技术开发中心,与高校联手强强合作,成立了研究开发机构,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自己成立起科研所。然而对于众多的中小企业而言,这些做法似乎很难效仿。产学研结合应成为一条重要途径,值得大力提倡。首先我们应明确的是,企业行为的目的就是获取经济效益,技术创新的目的也正在于此。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它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规划企业发展战略,制定技术创新方向和具体内容。事实上,我国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因此以高校和科研所为技术依托,通过产学研的结合实现技术创新,不失为资源优化配置事半功倍的选择。

3.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建设所需资金少,建成周期短,决策机制灵活,管理成本低廉,能够适应市场多样性的需求等特点,特别是在创新机制和创新效率方面具有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科技型中小企业既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技术创新的有效载体,也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近年来的发展表明,科技型中小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发展新的重要的增K点。因此,结合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特点和资本市场的现状,建立以政府支持为主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丛金,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专项基金。通过拨款资助、贷款贴息和资本金投入等方式扶持和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培育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必将对我国产业和产品结构整体优化,扩大内需,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等起到积极的作用。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作为中央政府的专项基金,将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进行运作,扶持各种所有制类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并有效地吸引地方政府、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投资,逐步推动并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投资机制,从而进一步优化科技投资资源,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创新基金作为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助手段,将以贷款贴息、无偿资助和资本金投入等方式,通过支持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培育和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将重点支持产业化初期(种子期和初创期)、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风险较大、商业性资金进入尚不具备条件、最需要由政府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并将为其进入产业化扩张和商业性资本的介入起到铺垫和引导的作用。因此,创新基金将以创新和产业化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上联“863”、“攻关”等国家指令性研究发展计划和科技人员的创新成果,下接“火炬”等高技术产业化指导性计划和商业性创业投资者,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和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同时,推动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客观规律、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新型投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