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高科技产业的十大条件
20148200000028

第28章 条件之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4)

3.基莱的三大“经济定律”

数学的基础是加减乘除简单运算的社会公理,传统物理学的基础是牛顿三大定律,经济学的基础是人人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的假设等。三百多年前英国的牛顿力学三大定律,把天上和地上的物体运动规律统一起来,标志着一次科学革命。三百多年后,一位英国学者基莱在对研究与开发(R&;I))活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进行大量研究后,在其《科学研究的经济定律》一书中,也提出三个“定律”——“科学研究的经济三定律”,试图揭示对科学研究投人的经济规律,并大有引发关于科研投入的“经济学革命”之势。《科技日报》发表了对基莱在其《科学研究的经济定律》一书的三大“经济定律”分析评价,这里简要介绍,以供借鉴。

人们讨论涉及科技对经济作用时,习惯于沿用的“培根模式”。

这种模式把纯科学作为源头,认为应用科学或技术产生于纯科学,经济增长则由技术进步所推动。基莱认为这是一种单向线性模式。在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中,技术是更基本的力量,新技术要么从原有的技术中产生,要么是科学和原有技术相互作用而产生。科学又是由技术上的需要所推动,其发展离不开技术手段。总的来说,科学是Efl技术“内生”的。所以,他认为科学和技术都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和企业家,创新过程是在市场中进行的,科学又能由技术“内生”,因此科学和技术都是市场内生的。他把“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推广到科学研究领域,但过分夸大了科学的社会功能:认为科学研究基本上不可以计划,也不可能由政府进行干预。

基于上述论点,基莱对0ECD(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旧家的一些经济指标,主要是CDP(国内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1=fIt和R&;D投入的数据作了一定的实证分析,得出如下三个“经济定律”:第一定律:各个国家的R&D投入占GDP的比例随符人均㈧Iq生产总值的增加而增加。经济越发达的国家越需要增㈨㈧i)的投入,囚为发达国家在科技进步停止的情况下,会小现收il迷m五曩幺创新,要么落后,已是市场经济铁的规律?

第二定律:对R&;D的公共投入(主要指国家)

数量之间,存在相互消减和替换的关系。私人投人多了,国家投入就会减少。国家和企业的投入不足相补充。囤家投入的科学研究,一为企业的投入开辟了更多的可能空间,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国家的投入将会引起企业投入的增加。

第三定律:上述消减和替换是不对等的:国家投入导致私人投入的减少,大于国家投人本身。国家以税收的形式抽取企业的收入从事.R&;I)活动,削减了企业的投资能力。同时,国家对某一领域的投入一方面增加了企业投入同一领域的壁垒,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总的投资成本——至少就市场交易成本而言。因此,国家对R&;D的投入导致企业和私人R&;D投入的减少,大于国家投入本身。总之,国家投入的负面作用大于其促进作用,这似乎又进一步说明了科学技术应是市场内生的。

人们对第一定律异议较少,第二和第三定律观点引起了较大争议。基莱的反对者如鲍·戴维、本·马丁等人认为国家资助部分R&;D(尤其是基础研究)活动是必要的,如前面所述,企业因无法独占这类研究的收益,从而很少介人。一些大的综合性研究(如历史上的曼哈顿工程、航天工程)也需要国家来主持,事实也证明这些研究在以后产生了商业效应。而市场自身无法做到这一点。因此,国家介入科学研究,形成了探索性研究和实用定向研究之间的互补,使企业回避风险并节省社会的总研究费用,如果基莱所说的国家的投入导致私人投入的更多的减少是正确的,也只能从这种意义来理解。一些人还认为,极端的自由放任政策,国家权力对科技和教育的忽视,是造成某些发达国家(如英国)科技和经济衰落的原因。至少,在我国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在企业规模都不大的情况下,政府介入部分R&;D活动是必要的。

4.技术创新的测度与指标

(1)技术创新的测度。技术创新测度,即运用统计数据和经验数据研究技术创新。主要是指在大量技术创新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技术创新活动的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企业技术创新的测度研究是指以技术创新调查的统计数据和经验数据为基础,对技术创新进行系统的、定量的实证性研究。在技术创新测度研究中,统计指标指那些能用来反映技术创新活动的统计数据,这些统计指标在反映投入和产出方面有很强的功能。例如,ID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新产品销售份额和技术净收入等。但由于统计指标不能单独胜任揭示技术创新过程的全貌,因此技术创新测度应同时重视使用经验指标,这两类指标缺一不可。

R&;D统计在整个科技统计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R&;D统计对象是最典型的、最活跃的且具有独特性的科技活动,这些创造活动对经济、社会发展关系重大,是科技统计考察的重要内容。目前的科技统计,只有R&;D的统计范围覆盖是全社会,其统计数据为国家宏观管理、决策部门所关注,是制订国家科技发展计划的重要依据。R&;I)统计相对其他科技统计比较成熟,为其他科技统计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是搞好技术创新统计、高技术统计的所涉及的重要内容。

技术创新统计与R&;D统计是有区别的:技术创新统计在分析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方面是R&;D统计所不及的,但这并不意味R&;I)统计不再重要或可以不再进行。技术创新统计范围基本局限于制造业范围内进行,将其推广到农业、交通运输业等其他行业及第三产业的难度较大,这些产业的技术创新范围不同于制造业那样容易确定。各国技术创新统计的期限也不统一,《奥斯陆手册》对此未作硬性规定,以至技术创新统计数据难以进行比较分析。技术创新统计的发展、完善与成熟程度较R&;D统计而言,还有一定差距。

综上所述,技术创新统计应被视作是一种有特殊目的和用途的科学技术活动的专项统计。

(2)技术创新的指标。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技术创新指标尚有不同描述方式。技术创新指标是对技术创新活动特征的定量化描述,它是由多种功能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在《中国企业创新分析》一书中高健作如下描述方式:

——描述性指标和评价性指标

从技术创新指标反映技术创新现象的不同特性出发,技术创新指标可以分为描述性指标和评价性指标两类。

描述性指标是对技术创新主体客观现象的描述。由于这类指标没有与一定的理论、模型、目标相联系,因而它们仅仅能反映出技术创新的事实本身,并不能说明其价值大小。例如,新产品销售收入、技术创新投入等,如果没有比较,这些数字本身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评价性指标,也称分析性或诊断性指标,是指能反映出技术创新优劣的指标。这类指标通常是在按照一定目的将两种以上的描述性指标结合起来使用时产生的。例如,将技术创新投人与技术创新产出相比较来说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若比较之前按企业性质分为全民企业、集体企业,则又可说明全民企业与集体企业在技术创新效率上的差别。

——观察性指标和预测性指标

从反映技术创新现象的时间顺序上看,技术创新可分为观察性指标和预测性指标。观察性指标又称信息性指标,它反映已经发生的技术创新,其作用是理解过去和及时反映现在。预测性指标是指在认识过去和现在的基础上预测未来。投入指标属于预测性指标,产出指标属于观察性指标。

——投人指标、实施指标和产出指标

投入指标是指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可供资源指标,包括有形资源(或要素)(如R&;I)投入和非R&;I)投入)和无形资源(或要素)(如创新目标、创新战略、创新思想等)。

实施指标是一种中间形态的指标,是技术创新过程中反映某个子过程状态的指标。例如,反映R&;I)产出的专利指标,反映制造能力的计量、标准化水平等。

产出指标属于结果性指标,它主要用以评价技术创新成果。例如,反映技术创新产出的收益性指标(如技术创新净收益率),反映技术创新产出的技术性指标(如技术水平指数)和反映技术创新产出的竞争性指标(如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质量提高率、成本降低率等)。

——统计指标和经验指标

统计指标指那些能用统计数据反映技术创新活动的指标,统计指标在反映投入和产出方面有很强的功能。它的不足之处在于,统计指标在反映技术创新过程中那些可测度但难统计的特征方面发挥不了作用。在这个领域,需要使用经验指标。经验指标是问卷调查中某问题的答案数值或数值的统计计算结果。在技术创新测度中,为了揭示技术创新的全过程,统计指标和经验指标这两类指标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