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股神是这样炼成的:巴菲特最有价值的100条投资策略
2014500000044

第44章 独特而准确的判断力

巴菲特认为:成功的先决条件就是必须具有良好的判断力。面对市场的任何诱惑,他都能做到不为所动,真正做到坚持自我。他从来都是按照自己的方法行事。

巴菲特承认自己无法预知短期内股价的变动,当然也不相信有任何人可以做到准确无误的预测。他幽默地说:“股市预测专家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使算命先生更体面而已。”

巴菲特的注意力不在预期股票市场的变动。他说:“我们只是设法在别人贪心的时候保持谨慎清醒的态度,只有在所有的人都小心谨慎的时候,我们才会勇往直前。”这里要说明的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并不能代表什么。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想获得满意的收益,就必须对各个公司进行综合的考察,得出自己的结论。盲目地跟随目前最流行的投资方式走,并不一定能保证成功。

近来有一种说法,认为散户在投资市场中被迫与大型法人投资机构竞争,对其极为不利。巴菲特认为这个说法并不正确,事实上,因为大型法人机构的投资者常有一些反复无常的和不合逻辑的行为,散户只要能够把握企业的基本因素,十分容易获利。巴菲特说,散户唯一的弱势是,他可能被迫在不适当的时机出售手中的股票。他认为,投资人必须在财务和心理上,都有充分的准备,以应付市场的变化无常。投资人应该了解,股价波动是常有的事。巴菲特曾经说,除非你能够看着手中的股票跌到只剩买进价格的一半还能面不改色,否则,你就不该进入股票市场。

巴菲特是一个精明的投资者,因为他总能够在整个华尔街都鄙视某个企业的时候,看到它所具有的潜力,进而采取收购的行动。当巴菲特在80年代购买通用食品和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时,大部分华尔街的投资人都觉得这些交易缺乏吸引力。

很多人都认为:通用食品是一个没有发展前景的公司,而可口可乐公司给人的印象又太保守了。从股票投资的角度来说,都不是最佳的选择。

巴菲特收购了通用食品公司后,在管理上进行了调整,由于通货紧缩降低了商品的成本,加上消费者购买力增加,使得该公司的盈余大幅度增长。到1985年,美国一家香烟制造公司收购通用食品公司的时候,巴菲特的投资增长了3倍。

这些事例表明,巴菲特能够毫不畏惧地采取购买行动,这种魄力非常人能比。

1973年到1974年间为空头市场的最高点,巴菲特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先是收购了《华盛顿邮报》公司,接着又购买了濒临破产的GEICO公司,还大量购买了当时债务缠身的华盛顿公共电力供应系统的债券,同时又收购了许多RIR奈比斯公司的高值利率债券。在巴菲特看来,股票市场只是一个可以让你买卖股票的地方而已。巴菲特拥有波珊珠宝、喜诗糖果公司、《水牛城新闻报》已经多年了,他完全不在乎每天的成交价格的涨跌情况。他一向都认为:“公司本身经营得很好,和股市完全没有关系。”而对可口可乐公司、《华盛顿邮报》、GEICO和美国广播公司,巴菲特却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公司的销售、盈余、利润和资本投资的需求上。对这些公司的营运情况,巴菲特都了如指掌,如同自己的私人公司一样清楚。与之相反,成千上万的炒股人把每天股票市场的成交价看做重中之重。

事实上,巴菲特从来不去关心这些。诸如失业率利率或汇率等数据以及政治方面的因素,都完全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巴菲特还把经济的景气与否看做是正常的事,他说:“就像是赛马场上奔驰的马,有时候跑快一些,有时候又跑慢了一点,不应大惊小怪。”

1989年7月,吉列发行6亿美元可转换特别股给伯克希尔。巴菲特收到年配息8.75%,10年之内必须强制赎回的可转换股权证,和以每股50美元的代价转成普通股的权利,价格高于当期股价的20%。巴菲特心里真是乐开了花。他说:“吉列的生意的确讨我们的欢心。因为我们了解公司的经济状况,因此相信我们能对它的未来可以有合理而聪明的猜测。”

独具慧眼的巴菲特在大量收购当时并不为世人看好的联邦家庭贷款抵押公司的股票后,满怀信心地说:“只有当优良的公司被不寻常的信息包围,导致股价被错误评价的时候,才是真正大好的投资机会。”

巴菲特之所以能成为一代投资大师,其眼光、魄力与胆识真的是非常人能比,他的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投资与收购活动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都得益于他善于不断地学习,更因为他有着独具慧眼的判断力与超乎寻常的魄力,这无疑是成大事者必备的素质之一。他的果敢行为不得不让我们发出由衷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