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人过50健康必读书
20140600000043

第43章 不老的50岁人(4)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60mmHg(21.3kPa),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5mmHg(12.6kPa)为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两者之间,亦即收缩压在141一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期血压的平均值在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时观察。

高血压是世界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最大的流行病之一,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高血压病是怎么得的?

高血压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有遗传因素,即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家族史。

体重超重或肥胖、有过咸的饮食习惯、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经常处于紧张的心理情绪中、又不能进行自我调适,长期以静式生活方式为主,缺乏适当的体育锻炼与运动等因素都是造成人们患高血压的诱因。

年龄增长、长期从事紧张作:业等也可构成患高血压的因素。

(2)高血压的早期信号

第一,中午或傍晚出现短暂、轻微的头晕目眩。

第二,清晨后脑(枕部)有点发呆、发板,头颈有点发胀、脖子短暂发硬。

(3)高血压患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定要遵照医嘱按时服药租进行复查。

进行有针对性的饮食干预。

首先,一定要注意饮食中盐的摄入量。盐的主要成分是钠。钠在内分泌激素的作用下,能使血管对各种升高血压物质的敏感性增高,引起小动脉痉挛,使血压升高,并可促使肾小动脉硬化过程加快。钠盐还有吸附水的作用,食用钠盐多会导致钠在体内滞留而引起水肿。

所以,每天摄人到体内的盐,要在2~6克之间。

饮食上不可一味贪恋甘肥,要注意“三低”: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不然,过量摄人会加重血液中脂肪、胆固醇的含量,形成高脂血症或高胆固醇血症,加速血管硬化,使血压进一步升高,加重病情。

具有降血压效果的蔬菜和水果有:大蒜、芹菜、玉米、胡萝卜、葫芦、西瓜、蜂王浆。不要吃容易产生胀气的蔬菜,比如干豆类、红薯、土豆等。

降压蔬菜还有:豆芽、海带、紫菜、木耳、荠菜、茼蒿菜、茭白、绿豆、菊花、海参、海藻、海蜇。

医药专家认为,很多补药能使血压升高,对患者不利,所以一定要慎重选择补药。但人参既可使低血压升高,又可使高血压降低。高血压患者的症状是头晕头痛、面红目赤、心悸、舌苔黄腻,所以服用人参应该选择性质偏凉的种类,切忌服用高丽参等性质偏热的品种。

高血压患者血液中的钠含量比较高,这时候需要补充钙,就具有“除钠作用”,可使血压稳定。美国的医学专家认为,钙是解决高血压的关键元素。高血压患者如果每天补充1000毫克的钙,连续服用8周,就可以使血压下降。

定期进行血压监测,有条件的家庭可自备汞柱:式血压计和听诊器,或电子血压计进行自我血压监测,观察血压动态变化,当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并呈持续状态时,应及时就医。

保持适当的体重,特别是肥胖的患者,要经常进行体重的监测。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不饮高酒精度酒,可少量饮葡萄酒或啤酒),尽量不喝咖啡。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可进行快走、慢跑、爬山、太极拳、运动操等活动,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周不少于3次。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稳定情绪,培养自己的各种爱好。可以通过欣赏音乐,学习绘画和书法等来陶冶情操;种花草、养宠物也可以使人获得良好的心态,缓解紧张的情绪。

(4)高血压治疗的六大误区

高血压病大多数采取家庭治疗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方便,但实际治疗过程中却存在不少误区,必须引起重视。

误区之一:以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

高血压病人症状的轻重与血压高低在一定程度下成正比,有些病人血压很高,却没有症状;相反,有些病人血压仅轻度升高,症状却很明显。这是每个人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不同,加上脏器官损害程度有时候与血压高低也不一定完全平等。因此,凭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往往是错误的,也容易延误治疗。正确的做法是定期主动测量血压,每周至少测量两次。

有的人患了高血压后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因此50岁以上的人应该定期测量血压。及早发现问题,及早治疗。高血压患者还应定期(至少每年一次)检查眼底、心电图和尿常规。

误区之二:血压一降,立即停药。

病人在应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降至正常,即自行停药;结果在不长时间后血压又升高,还要再使用药物降压,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将会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脑溢血等。正确的服药方法是服药后出现血压下降,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药物进行调整,而不应断然停药。

误区之三:采用传统的服药方法。

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在清晨醒后变化最大,可以在数分钟之内上升2~5千帕,中午:过后,血压会自行下降。这种血压变化规律致使患者容易在早晨和夜间发生脑中风。(早晨容易发生脑出血,而夜间则容易发生脑缺血。)传统的每日3次的服药方法没有考虑患者的血压变化规律,只是一味地考虑降低血压,结果使清晨时的血压控制不理想,而下午和夜间常使血压偏低,现在有些降压药只需每天清晨醒后1次性服药。可以有效地防止清晨醒后的血压剧烈变化,使血压处于比较平衡状态,因此效果较好。

误区之四:降压过快过低。

一些高血压病人希望血压降得越快越好,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血压降得过快或过低会使病人感到头晕、乏力,还可诱发脑血栓等严重后果。

误区之五:不根据具体情况,一味追求血压达到正常水平。

50岁以上的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为此偏高些的血压,有利于心、脑、肾等脏器的血液供应。如果不顾年龄及病人的具体情况,而一味要求降压到“正常”水平,势必影响上述脏器的功能,反而得不偿失。正确的做法是根据病人的年龄、脏器的功能情况,将血压降到适当的水平,特别是老年人,不可过度降低血压。

误区之六:单纯依赖降压药,不做综合性的治疗。

高血压的病因较多,因此,治疗还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正确的做法是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平衡,适当参加文体活动,避免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肥胖者应减轻体重等。

亚洲第二杀手——中风

脑血管意外,西医称之为脑出血、脑血栓、脑梗塞等几大类,中医谓之“中风”,多发于中老年人,以偏瘫、半身不遂、全瘫、语言不利等症状为特点。

上了年纪之后,脑血管疾病(中风最常见的病因)的发病率相当高。虽然这些疾病大多不危害生命,但却会剥夺我们独立生活的乐趣和不依赖人的尊严。大多数调查报告表明,脑血管疾病的发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尽管脑血管疾病包括脑溢血和血凝块,但中风的主要病因无疑是血凝块。

“中风”是亚洲第二号杀手,每年有超过200万人死于中风。无论世界不同地区或不同种族,脑血管意外都是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

我国每年新发完全性脑中风120一150万人,死亡者80—100万人,存活者中约75%致残,5年内复发率高达41%。美国每年有50万人发病,其中15万人死亡。存活者中需要医疗照顾的200余万人。

(1)中风的病因

中风的病因多样复杂,总的来说都与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等疾病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动脉粥样硬化是中风最主要的原因,70%的中风患者患有动脉硬化,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血压是中风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脑出血患者93%有高血压病史。

——脑血管先天性异常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常见原因。

——心脏病,如:心内膜炎!有可能产生复壁血栓;心动过缓则可能引起脑供血不足。

——代谢病中糖尿病与中风关系最密切,有30%一40%中风患者患有糖尿病。

即使是急性中风,其根本病因仍在于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硬化使得脑血管变得狭窄起来。下列是一些较为常见的中风类型:

①短暂而轻微的发作,比如眼睑下垂或嘴角麻痹,这些症状在24小时内便会好转。

②一只眼睛短暂的失明,但很快视力便会恢复。

③经数日逐渐形成并不断恶化的发作。

④一阵突如其来、极其严重的发作,影响到脑子的积上部位和人体的两侧,从而导致失语症和咽食困难;并且由于眼睑无法眨动,产生了毫无笑容的凝视状态。

⑤无法做出协调的动作,步态踌躇。这种状况不经医治是不会自行好转的。

中风导致的伤害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大脑的哪个部位得不到充分的供血——只有受这个特定部位控制的那些功能才会受到影响;二是诱发中风的病因类型——是脑溢血还是血凝块。

中风发作时人体部位受伤害的在一侧,而脑子部位受伤害的却在另一侧。这是因为,所有控制行动和感觉的神经从脑子的一侧穿过另一侧才进入脊髓,分布到人体各个部位。因此,脑子的左半边受伤害便主要地影响人体的右半边,反之亦然。

中风引起的病症有发音不清、失语、咽食困难、感情冲动和肌肉紧张或松软等。

——半身不遂,是最常见的病症。患者的半边身子瘫痪,通常这一侧的臂腿也不能动弹。脸部下端的肌肉也可能受到影响。

——单瘫,即一条臂或一条腿瘫痪,这表明可能只有一小段动脉受阻。

——半身麻木,即半边身体的各种知觉全部丧失。这一病症比丧失肌肉力量轻微得多,而且往往很快就消失了。中风发作时,半身麻木通常发生在半身瘫痪那一侧,但是中风患者丧失半身知觉的,十例中还不到一例。

——偏盲,即丧失半边视野;视野的形成是因为双目能够正常地观望。在中风发作时,失去的那一半视野在失去力量和知觉的那一侧。

平时用来读书写字和做手工的那部分视力,即视野的正中部分,通常完好无损,仍像以前一样顶用。

——脑溢血

脑溢血通常比血凝块严重得多,因为,一旦血压增高,血液便会涌人脑物质中,造成极大的伤害。由脑溢血引起的中风,其症状十分明显,发作时是一阵剧烈的头痛和呕吐,之后患者便很快神志不清,呼吸急促而不规则。患者的头和眼睛往往侧向一边。只有一边的面颊因喘气而一起一落。其颈部往往十分僵硬,半边身子还可能出现软弱和瘫痪现象。

血栓也会诱发类似的突然发作,但可能涉及的人体部位没有这么多。血栓形成不像这么突然,也不像这么猛烈。

——脑血栓

脑血栓形成可以在一天的任何时候发作,但是患者早晨醒来,开始起床时由于腿部丧失气力而突然跌倒,是屡见不鲜的。或者,患者坐在桌旁进餐时,由于手臂丧失气力而空然掉了一只杯子或一把餐刀。

不过,神志不清者极少见。脑血栓形成引起的中风往往需要经过几个小时才会发作。

脑血栓形成的患者,即使身体的一侧彻底瘫痪了,也极有希望恢复过来。腿脚往往比手臂恢复得好,因此,经过几周的治疗之后,患者往往能够独立行走,但只有一条手臂可以动弹。

诊断明确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假如脑溢血没有并发,那么就没有必要让脑血栓形成患者卧床不动。大多数医生主张病人在发作后第二天就起床活动。呆在床上浪费宝贵的时光是毫无意义的。

理疗家应尽早地全程转动患者的四肢,瘫痪的与正常的都要活动,以保持关节的灵活和正常肌肉的健康。这种被动运动极其重要,应当教会患者的丈夫、妻子、孩子、朋友、邻居和其他对此感兴趣的人,这样患者在白天就可以有许多机会重复这些动作。也应当教会患者本人,当他坐在椅子里的时候,便可用正常的手运动那些软弱无力的手臂操练这些动作。

谁要是发现患者瘫痪的肢体有过一丝闪动,应及时报告理疗家,以便在他设计新的动作,促进这种好转势头。

致人夭折——心脏病

男子年到五旬患动脉粥样硬化的极为普遍,而女子半百之后则有一半人得此病症。血管内的沉淀物,即动脉粥样硬化,阻碍了向心脏的供血,加重了心脏的负担。更加上肉体和情感上的压力,便会导致心脏病的突然发作,因为心脏这时已经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应。人们已经查明的危险因素有:遗传、糖尿病、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过高、高血压和吸烟。其中只有遗传是无法改变的因素。因此,生活方式的改善可以防止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