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疾病、意外伤害等因素,多数人未尽天年。医学统计中把人们到达某一年龄时,还可能继续生存的平均年数,称为平均期望寿命,简称平均寿命。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善,人类衰老的速度放慢了,平均寿命正在不断增加。
从公元前到20世纪,人类的平均寿命由20岁到70岁,整整提高了2.5倍,而有的国家更是高达80岁。新中国诞生以来的半个世纪,国民平均寿命由不足40岁增至71.4岁。“人生七八九,百岁不是梦。”
我国已有科技精英正在努力推广或自我实施健康百岁计划。医学专家们预测,由于基因研究、器官复制和生物学等各方面的突破,在2020年至2030年间,有可能出现人口平均寿命突破100岁的国家;到2050年,人类的平均寿命将达到90—95岁,逐渐接近于自然寿命。
20世纪的科学家曾经做过调查,发现几乎不存在生理性的死亡,极少人是真正因为衰老而死亡的。人到老年基本上至少可查出两三种疾病,能以高寿无疾而终的人,是活到了生命的极致,至今尚微乎其微。
当代医学认为,几乎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带着各种疾病或危险因素,这可能是因其体内的有缺陷基因造成的。这些基因在人生长的不同时期才会反应,进而表现为各种症状。据科学家估计,人体大约有3—4万个基因,其中30%一40%与人类疾患有关。
人的衰老是受到疾病破坏的结果。50岁人夭折是各种疾病破坏所致。专家调查结果证实50岁患心绞痛病的人寿命明显短于同龄健康人。50岁人好发疾病的原因除为生理机能的下降、免疫力的降低、精神负担过重、体力过分劳累外,还有对于健康保持的观念很陈旧,对于健康知识太缺乏,在健康保健的认识上有误区,甚至是错误的,说什么“营养无条件,锻炼无时间,医疗保健是老年人的事”等等。有时候看起来消费档次提高了,但把资金都投资到与生命无关、或对健康有害的地方去了;就是不“投资”健康,使身体受到疾病的威胁。
据统计,日本长寿的7个职业是:宗教人士(有较稳定的精神生活)、实业家、政治家(已不把压力当压力)、医师、大学教授(心胸开阔)、尼姑和修女。短命的职业是:诗人、作家(生活不规律)。
文化程度越高,死亡率越低,这说明文化因素对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一点国外调查得出的结论和我国调查得出的结论相似。
据有关专家对我国的武汉市武昌区47—56岁人中的文化程度与死亡率关系的调查分析,被调查的9万多人具体为:文盲的15241人中,死亡率占6.30%;小学文化程度的31374人中,死亡率占5.77%。;初中文化程度的18888人中,死亡率占5.08%;高中文化程度11129人中,死亡率占4.13%;大学文化程度的13942人中,死亡率占3.23%。从上述统计数据中可看出文化程度与健康水平、寿命有一定关系,死亡率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而呈下降趋势。据分析认为:一个人如果文化素养较高,相应重视科学,不受愚昧和落后习惯的束缚,易于学习和接受医学科学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就能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
21世纪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使人们对自身的认识和对疾病的控制以及预防手段都将达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在这个生命科学的新世纪,能够“终其天年”、以生理性死亡取代病理性死亡的人将会增多。
注重生命质量,或者说,追求平均健康生活时间要比提高平均寿命更有意义。如果我们希望达到健康状态的长寿,就要采取积极的人生观和科学的生活方式,享受良好的医疗服务,推迟衰老而益寿延年。
肥胖是一种疾病
能给人类生命造成损害的,一是疾病,二是衰老速度。一个是通过致病给身体健康造成损伤,一个是直接加快衰老速度来直接损伤生命。
随着岁月的积累肌肉会出现下垂的倾向。脂肪,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积越多,这样下去,小肚子就会渐渐显露出来了。而且,脂肪的积累,不仅表现在用手指可以从腰部掐起来的“皮下脂肪”,在我们看不见的内脏周围,也会形成“内脏脂肪”。内脏脂肪的积累,也是小腹凸出的原因之一。尤其要注意的是,内脏脂肪的积累还会诱发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呢。
目前医学界对机体脂肪过多已达成一致意见:肥胖是机体以脂肪的形式贮存的过多的能量,对健康和长寿具有不良影响。世界卫生组织也已明确宣布:肥胖是一种疾病。
梅尔教授1973年在其所著《肥胖问题》一文中指出:“肥胖在许多情况下是一种‘文明世界的疾病’。”“我和同事们在波士顿研究青少年的这20年期间,曾看到青年期肥胖已严重地增加了50%。现今在中学毕业时,每五个年轻人中就有一个人的体重明显地超过了对良好健康与外貌说来他所应有的重量。”又据国际体重监护组织医务主任、哥伦比亚大学营养学荣誉教授1980年在其主编的《食品和营养》一书中指出:现在美国大约有1/4的人肥胖,更多的人过重。
肥胖患者,不仅有较高的死亡率,而且有潜伏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呼吸通气不良、骨关节炎、痛风、胆结石、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结、直肠癌的危险,以及对各种应激的反应低下,不能适应环境骤变,不能抵抗各种感染,不能耐受麻醉和外科手术等等。同时,肥胖在治疗上十分困难,一般疗法难以奏效;迄今所知,除了持之以恒地切实减少能量的摄人和增加能量的消耗之外,尚无别的最终有效的减肥良法。如何养成良好而正确的饮食习惯,以及注意坚持适人、适时运动,这对防治肥胖至关重要;但必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才能观察到效果。欲速则不达。目前,尽管我国肥胖还远不像欧、美一些国家那样突出,那样引人注目,但“前车之鉴”,实有及早认真对待之必要。
(1)最新国人体重标准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通过对24万人资料的分析,即使保守估算,我国目前至少有2~3亿超重者,3000~4000万肥胖者。
(2)肥胖与死亡的关系
医学研究首先发现,重度肥胖者寿命明显缩短。我国民间也一直流传着“有钱难买老来瘦”的说法。现在的研究逐渐发现,即使是轻中度肥胖,也会使死亡率明显上升。
(3)肥胖与疾病的关系
肥胖可以引起许多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缺血性卒中(脑梗塞)、糖尿病、乳腺癌、直肠癌、前列腺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痛风、腰腿关节疼痛及骨质疏松等都与肥胖有关。
(4)减轻体重有诸多好处
当体重有效减轻后,肥胖者可以明显感到多汗、气喘、疲劳等多种症状减轻或消失,行动更为敏捷,生活质量提高。减轻体重还可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
(5)减肥误区多
为了健康,积极减肥是正确做法,但目前许多人在减肥方法或指导思想方面存在误区,严重影响减肥效果。误区包括:
——盲目相信广告宣传
广告宣传常片面强调减肥产品的单一作用,使减肥者误以为只要使用该减肥产品就可以达到减肥目的。其实不然,肥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减肥需要“多管齐下”。要想取得良好的减肥效果,有时还需要医生进行必要的“个体化指导”。
——希望一劳永逸
不想通过长期坚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喜食高脂、高能食品)的途径达到减肥目的,而是寄希望于通过某种药物或其他手段收到一劳永逸的减肥效果,结果常常导致停药后体重反弹。须知减肥无捷径,少吃多动是减肥的基本条件。要想减肥必须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
——追求过快的减肥效果或作季节性的减肥
这样做的结果常常是体重忽高忽低,对健康极为不利,有时还会促发骨质疏松。减肥需要持续、缓慢地进行,减肥速度以每周体重下降不超过0.5~1千克为宜。
——经反弹便自暴自弃
一些减肥者,在由于自己减肥方法不当造成体重反弹时,便认为自己“天生就是喝凉水都长肉的人”,甚至放弃本来已收到一定效果的努力(如健康的饮食习惯)。其实既然曾经出现过体重下降,就说明减肥是可以做到的。遇到这种情况,请医生帮助找出反弹原因,控制体重就会成为美好的现实。
——减肥过度
体重过低同样影响健康。有人做过统计,过度消瘦的人的死亡率比正常人高30%。所以,原本很苗条的人,千万不要盲目追求过于纤细的身材,健康才是美。
(6)科学减肥的原则
低脂限量饮食,适当增加运动,进行心理调整,安全药物辅助。
具体减肥方案应请医生帮助拟订。
隐形杀手——高血脂
高脂血症(俗称高血脂)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高血脂非常危险,有人称之为“无声的杀手”。这是因为它不易被查觉,知晓率仅有25%。
(1)什么是血脂?
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统称为血脂。血液中的脂类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非游离脂肪酸等,它们在血液中是与不同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趋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如果血中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I—c)过低,就可诊断为高血脂,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
(2)高血脂有什么症状?
由于高血脂的发病是一个慢性过程,轻度高血脂通常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但没有症状不等于血脂不高,定期检查血脂至关重要。
高血脂较重时会出现头晕目眩、头痛、胸闷、气短、心慌、胸痛、乏力、口角歪斜、不能说话、肢体麻木等症状,最终会导致冠心病、脑中风等严重疾病,并出现相应表现。
有人认为高血脂不就是血中的脂肪多一点,没有什么要紧的。
大量科学研究已不容置疑地表明:高血脂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而动脉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脑中风)最主要的罪魁祸首。据统计约有80%的心血管疾病是由高血脂引起。而全世界每年有15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远远高于癌症死亡人数,是死亡原因第一位。且“霸主地位”呈上升趋势。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高达总人口的8%,死亡率高达总死亡率的50%。
也就是说我国有超过1亿人患有这方面的疾病。同时高血脂还可以加重糖尿病、脂肪肝、肾病综合征等很多相关疾病,对人体健康是非常有害的。
而且更为严重的是,高血脂导致动脉硬化已有年轻化的趋势。北京市15—39岁年龄组死亡者尸检中有动脉硬化的为74%,有1/4的人动脉狭窄增过50%。因此提示,高血脂已不仅仅威胁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对于中年人甚至是青年人也是健康的巨大隐患。
(3)没有感觉就没有疾病吗?
高血脂最危险的正是它不易:勾人们所察觉,在疾病较轻的时候没有任何感觉…必须通过化验才能发现。高血脂是无形的杀手,它在我们青年时代就开始侵蚀血管,中年时病情发展,但可能没有任何感觉,直至中老年时,它造成了心脑血管疾病并产生了心绞痛、心肌梗塞、偏瘫等严重的症状甚至危及生命的时候,人们才真正引起警惕。但那时可能会带来的是不可逆转的心脑损害,甚至生命的代价。
(4)多长时间检查一次血脂?
普通人,每2年检查一次;50岁以上的人,每年检查一次;高危人群和高血脂患者,应听从医生指导定期复查血脂。
(5)患了高血脂什么办?
调节血脂三大法宝——调节饮食结构,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
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医学界进行了大规模的调脂治疗研究,结果令人振奋:长期服用调脂药物不仅降低血脂,同时还明显减少冠心病、心肌梗死、脑中风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简言之,调脂治疗最根本的目的是预防、延缓冠心病、脑中风等疾病的发生。目前,全球医生和患者对调脂治疗极其重视,观念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有人称调脂的年代已经到来!
现代流行病——高血压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血压在不断地增高。
所谓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增高为特征的疾病,用血压计在肱动脉上测得的数值来表示,以mmHg(毫米汞柱)或kPa(千帕斯卡)为单位,这就是血压。平时说的血压包含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是指心脏在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舒张压是指心脏在舒张时,血管壁上的侧压力。医生记录血压时,如为120/80mmHg,则120mmHg为收缩压,80mmHg为舒张压。按国际单位表示“kPa”(千帕斯卡),换算的方法:1mmHg(毫米汞柱)=0.133kPa(千帕斯卡),那么120/80mmHg相当于16/10.6k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