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好的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
20136500000030

第30章 鼓励孩子从交往中获得讲话能力(2)

(2)为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在一起玩是毫无意义的消磨时间,所以孩子想出去找朋友玩时,家长就会找出一些理由阻拦,有意无意地限制和减少孩子与同伴的交往。家长应该知道,孩子们在游戏中可以学习合作、互助,学习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学习如何与他人共同生活。所以,如有闲暇时间,要多带孩子到公园、小区的绿地或亲戚朋友家去玩,鼓励孩子不断适应新环境,多与他人交往。可以让孩子邀请伙伴来作客,同时也要允许孩子到别人家作客,多给孩子创造结交小伙伴的机会,千万不要因为嫌吵、怕乱、怕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拒绝让孩子的小伙伴到家里来玩,对做客的孩子要热情、温和,尽量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和谐、自主自由的交往环境。

平时,家长应多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如运动会、郊游等;同时也应该允许孩子参加同学间的一些非正式聚会;另外应让孩子参加与家庭的迎来送往、探亲访友等活动也应尽量带着孩子。通过经常参加这样的社会活动,使孩子的社交能力得到提高。

(3)消除孩子的交往障碍

教会孩子交往,首先要教会孩子与同学交往。每一个孩子都是班集体的一员,在正常的班级人际交往过程中,孩子们往往有一种集体归属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个体的归属需要若长期得不到满足,则会造成“归属焦虑”,致使个体情绪低落、焦躁不安,久而久之会不愿意与他人交往,严重的还会造成“自闭症”的产生。而这种归属需要得不到满足的通常是那些学业成绩不理想、家庭经济条件不佳、家庭社会背景不太好的学生,他们往往性格内向、孤僻、偏执、暴躁,在班级人际交往中容易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对于那些具有“交往障碍”的学生,若是能够得到同伴的认同、集体的接纳,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其归属需要,改善其交往状况。因此,家长要配合老师使这些具有“交往障碍”的孩子树立起人际交往的信心,消除他们的顾虑,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的长处,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文娱体育活动中去,使他们拥有更多热情活泼的小伙伴。

(4)孩子不爱打招呼怎么办

有时,孩子无视打招呼的人,令父母感到不自在,应考虑孩子的感受,只能看在眼里,放在心中,不能外露,不要强迫孩子。如孩子因羞涩而不愿与别人交往时,父母首先要接纳这一点,然后给予具体的帮助,以克服这种胆怯。大人可代替回答。千万不要贴标签,如说:“不要对别人这样粗鲁,太没礼貌了。”因为这样会将标签永远贴在孩子身上。又如,邻居问:“小明!今天你们去哪儿了?”大人代之答:“我们去看电影了,是吧,小明!”小明也许会回答:“是的!”这样可以自然地帮助孩子进入谈话的角色。孩子需要帮助指导,但首先要尽量让他自己开口说话。

(5)帮助孩子练习社交技巧

在家比较自由,孩子会充满信心,例如:大人当乘客,小孩子售票员,进行乘公交车游戏。如果他迟疑不决,还可以交换角色,或换一种角色游戏。平日要鼓励孩子回答常问的问题,如“你的玩具娃娃叫什么名字”?“我们到外婆家去,你要穿花衣服还是红衣服”?要多鼓励孩子回答问题。

孩子的朋友越多越好

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归纳为五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自尊需要、自我价值实现需要。其中,社会交往就是结识朋友的过程。每个孩子总是希望有几个思想上、学习上或者生活中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够经常从朋友那里获得鼓励、信任和支持。在与周围的人相处时,朋友的肯定态度总是多于否定的态度,孩子们就会感到与他人有一种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情感,并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去为他人谋利益。这是一种自我发展的需要。真诚的朋友越多,成功的机遇便越大。所以,有一首歌里唱:要“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并且告诉人们:“朋友多了路好走”。

然而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孩子人际交往狭窄,除了同(邻)桌的同学说说话外,很少与更多的同学有真诚的交往。分析其中原因,一方面是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差,不知道如何交往,更不懂得如何交朋友。尤其与老师和长辈之间存有“代沟“,胆怯、恐惧心理比较严重,不敢与大人敞开交流。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原因,是独生子女的心理障碍。不少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大人捧着、宠着。习惯了“一人世界”、胆怯、任性、孤独、傲慢、狭隘、自私的心理交织在一起,一旦进入了一个集体,这些心理障碍就会暴露出来,显得很不适应。而缺乏朋友的童年和少年,会像小树缺乏充足的阳光和水份一样,是不能茁壮成长的,它不仅影响孩子正常的生理与心理发育,还会由于交往的障碍而给孩子带来学习上的困难,如果不予关注,及时引导,会形成恶性循环,孩子的性格会越来越孤僻,学习越来越退步。

为什么有的孩子不愿与他人交流、与他人一起做游戏呢?专家认为有三大原因。

一是父母对孩子“成才”的理解有失偏颇。孩子不愿意与伙伴一同玩,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因为父母的阻止。父母希望孩子将更多时间用于看书、学习,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能成为有用之人,获得成功。

二是城市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意识。被调查者中许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虽然有些研究证明独生子女不一定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但是从小缺乏与兄弟姐妹的互动交流,一个孩子面对众多大人的呵护、宠爱,难免一些孩子会养成任性、骄傲、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加之有些父母不能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教育与纠正。

三是缺乏条件与环境。许多城市居住小区大多是封闭的,单元建筑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形成了障碍。同时,家长也告诫孩子不能随便去别人家,不能随便要人家东西,更不能随便在人家吃饭。

所以,要鼓励孩子大胆交往,在交往中结识朋友,这是孩子健康成长。

(1)让孩子多与小伙伴交往

在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有些父母较多关心的是孩子的吃、穿等物质需要和过多的智力刺激,而对于孩子精神生活的需要却很少给以满足。孤独中长大的儿童,不适应环境,缺乏自我控制,缺乏对他人的信任感,性格较内向、孤僻,这种情况将持续到少年。独生子女在家中缺乏伙伴,家长更要在孩子的交往方面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指导,让孩子走向伙伴。

一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3岁以后的孩子都应送到幼儿园。

二是家长应多创造让孩子与其他儿童交往的机会。孩子带其他孩子来家里玩时,父母应欢迎并招待他们。

三是家庭对孩子要爱护、关心、尊重,但不能过于娇惯溺爱。幼儿得到父母经常的姑息迁就,就不愿再扩大他们的社会交往范围,常常以对父母习惯了的行为方式去对待伙伴,因而引起其他幼儿的不满。家长不恰当地赞赏自己的孩子,使孩子容易高傲,不愿意和其他小孩子玩耍,也不要对孩子过于严厉甚至打骂,这会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和自信心,形成自卑、孤独的性格。

四是要及早培养幼儿多方面的生活能力(如说话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多方面的兴趣;因为这些能力都是幼儿之间选择同伴的主要条件。上面这些生活能力过低的儿童常常不受同伴的欢迎,从而影响他们与其他儿童的交往。

(2)给孩子寻找接触小伙伴的机会

许多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一般会给人以任性、自私和娇生惯养等印象,这些不良性格对其成长、学习和工作乃至婚姻生活都有负面影响。哥斯达黎加心理学家彼德拉认为,父母可以在独生子女幼年阶段采取措施预防其出现上述不良性格。最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尽可能地在幼儿时期为独生子女创造与其他小伙伴接触的机会,并让其独立处理在他们相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其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以及尊重他人。父母可以通过邀请其他小朋友到家里做客,让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等方式使子女更多地与外界交往,并从中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此外,父母在家教过程中一定要敢于放手,不要过度呵护孩子,子女做得对的要表扬鼓励,但不要做得太夸张,做错了该批评的一定要批评。

(3)为孩子创设交友环境

父母要鼓励孩子带朋友,特别是同学回家,并且帮助孩子热心地招待他的同学或朋友,提高孩子在同学或朋友中的形象。父母的热心会让孩子的同学和朋友增加对孩子的好感,从而愿意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朋友关系。父母也可以邀请邻家孩子来家玩,让自己的孩子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增加信心,学习人际交往的方法。

家长可在家里提供游戏场所,购置一些图书、玩具,组织好友们一起游戏和活动。孩子有了朋友,一起游戏,共同欢乐,互相依恋,密切了关系,也就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家长平时要多询问孩子:“你今天与好朋友怎么玩的?”发现孩子某一点进步时,要及时地鼓励和表扬。如孩子将好吃的食品与朋友一起分享,将图书送给同伴看,就说:“这样关心小朋友,你真是个好孩子!”父母的关注、表扬和鼓励,会大大激发孩子与同伴长期友好相处的愿望。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不要规定孩子交什么类型的朋友,应该允许孩子结交一些年龄不同、性格不同或者特长不同的朋友。例如,孩子结交了在写作、绘画或者音乐上有特长的朋友后,就等于找到了一位好老师,孩子在这方面的才能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与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4)鼓励孩子珍惜和发展友谊

孩子们在一起斗嘴吵架是难免的,即使是好朋友也不例外。当孩子间发生了争吵,成人要保持冷静的态度,不要为此而杜绝孩子间往来,要采取劝解的办法加以疏导,切不可袒护一方;要帮助孩子多从自身寻找原因,如果是自己孩子错了,要让孩子主动去赔礼道歉,鼓励孩子与伙伴和好;还要教育孩子多关心帮助伙伴,当孩子的伙伴生病时,提醒孩子主动去关心探望。要让孩子将自己心爱的东西与同伴分享。教育孩子尊重、体谅伙伴,交往中要不怕吃亏不要处处占上风;还可鼓励孩子进行一些有意义的互赠礼品活动,如画一幅美丽的画,自制一个小玩具送给好朋友,从而不断发展孩子之间的友谊。

(5)培养孩子自己解决冲突的能力

孩子之间发生争吵、打架是经常性的事情。打架自然不是什么好事情,但在孩子间的交往、游戏中几乎又是难以避免的,无论做父母的再三告诫也好,训斥也好,效用并不明显。因为孩子究竟是孩子,他们缺乏与他人相处的经验,思维简单,感情直露,自我抑制能力有限,一发生冲突便互施以小拳脚。

在小朋友之间发生争执时,其中多数是不用担心的,但是这些争执可能伤害孩子和他们的父母的情绪。当孩子们发生冲突时,家长常常感到为难:即便错在别的孩子,如果去批评他,也显得自己“护犊子”;如果不分青红皂白,总批评自己的孩子,又会委屈他。

(6)不要对孩子抱有过分期望

有些孩子,要花费比别的孩子更多的精力去教会他与别人交往。例如,孩子可能不喜欢去参加聚会,因为人多的地方会使他感到焦虑不安。那么就要尊重他,首先只邀请一二个朋友到家里玩,然后慢慢地请来更多的人,并不断扩大他的朋友圈。但不要对他施加压力。

教孩子学会“开场白”

开场白,也就是书面语“宣暄”。与人见面,离不开寒暄;与人交谈,也离不开寒暄。寒暄,是为了在人际交往中打破僵局、缩短人际距离、向交谈对象表示自己的敬意或是借以向对方表示乐于与多结交之意。在与他人见面时,如果能选用适当的寒暄语,往往会为双方进一步的交谈做好铺垫。

开场白,被用于社交的每一个场合。第一次与人见面,在被介绍给他人之后,就应当跟对方寒暄;如果只向他点点头,或是只握一下手,通常会被理解为不想与之深谈,不愿与之结交。碰上熟人,也应当跟他寒暄一两句。若视若不见,不置一辞,难免显得自己妄自尊大,让人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