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好的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
20136500000029

第29章 鼓励孩子从交往中获得讲话能力(1)

怎样增强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是我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形式,是现代生活中必备的能力。有时,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运用更直接、更广泛、更有价值。

近年来,国际儿童语言界开始注重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研究,并将儿童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与儿童语言、语法和语义的发展,作为儿童语言发展的四个重要范畴。美国早期教育协会颁布的早期儿童发展适应性教育指南》提出关注儿童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要求。《英国基础阶段教育3~5岁课程指南》指出儿童的“交流和语言的运用与发展是早期学习的核心”。日本《孩子园教育要领》也提出了对儿童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的重视。我国《孩子园教育指导纲要》也第一次比较明确地提出了重视儿童语言运用的要求。

根据调查材料统计,较早地被送进集体和有机会与家庭成员之外的人进行广泛接触的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要远远地超过缺少这种机会的孩子。由此可见,环境和人为因素。都能够对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产生影响。作为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这种能力呢?

(1)提高孩子的说话本领

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孩子说话的机会有很多,关键是做家长的能否把握住这些机会。比如:每天晚上,可以让孩子给你讲一讲他这一天所做的事情,或孩子园里的新鲜事、趣闻等,家长则可以一边听,一边给他修正表述不清的地方;当孩子看完电视里播放的动画片以后,家长不妨让孩子复述一下动画片的内容;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智力水平,让他学说绕口令、背诵优美的精短诗文等,也是一个好方法;家长还可以同孩子一起玩看图编故事和讲故事接力等游戏。这样一方面能给孩子提供说话的机会,另一方面则能使孩子在学习说话时,随时获得启发和辅导。

家长的态度和做法,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在训练孩子说话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注意:一是要以耐心、和善的态度倾听孩子说话,即使孩子说得不对也不要批评,而要采取鼓励与积极引导的方式;二是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要有意识地注意自己说的话,因为孩子是善于模仿的,家长说话应该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三是要注意自己的语言美,同时也要教会孩子语言美。

(2)培养孩子有话敢说的品质

孩子在语言方面表现不足,主要体现在平时缺少语言交流、锻炼的机会,容易怕生、不敢大方地面对许多人发言、说话不完整等。而要改变这种现状,要做的就是首先让孩子想说,只有有了说的欲望,孩子才会忘却害怕勇敢地把自己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意思大胆地说出来,有了交流,孩子之间、孩子与成人之间的沟通也就多了,语言也就在这种自然的交流、沟通中得到了发展。

(3)有意识地教孩子说话

现在父母的工作都很忙,家务事也很多,稍微有闲暇时间,也总是想安排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对诸如回答孩子提的问题,真心投入地与孩子交谈等,则采取应付的态度。我们认为,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同孩子进行语言交流,而且在交流的时候,要有意识地辅导和帮助孩子把话说完整,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准确,然后再逐渐地训练他语言精练、富于表现力和逻辑性等。

(4)创设口语交际情景

孩子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口语训练则要善于创设情景,发挥他们想象力,挖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如“未来你要上学的学校”“长大后,你干什么”“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月球旅游”等,这些都是引导孩子口语交际的好内容,还可以鼓励孩子编故事讲等,组织孩子去百货商店,公园等地,带领他们走进生活,叙述自己家庭、亲人、身边的事,同时还要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

(5)设计交际主题活动

经常设计一些主题鲜明、有趣的活动,让孩子在特定的情境中,围绕主题,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例如,在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带孩子们去看春天。看春天金灿灿的迎春花,粉嘟嘟的桃花,绿盈盈的草和迎风飘扬的柳条上的小嫩芽。阳光下,花丛中,孩子尽情地想象着,欢笑着,美好的语言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花儿笑了,在等小蜜蜂来亲嘴呢!”“风儿像把大梳子。你看,他正把柳树姐姐的长发梳啊梳。”自然风光的熏陶与感染,会启发孩子的心智,发展孩子的个性,解除孩子的束缚,使他们的言语变得绚丽多彩。

(6)拓展口语交际内容

由于孩子年龄小、阅历浅,说话内容也少。所以,家长要随时挖掘和创设口语交际的内容,例如在家里,家长可以出示一些食物和小动物图片,让孩子扮演小动物寻找所喜爱的食物,然后以“动物园里的饲养员”的身份,向父母介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这样孩子在交流中,可以提高说话的兴趣,增强交流的意识。在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家长要指导孩子发言正确、口齿清楚、流畅、连贯、完整,还要指导孩子学会分层次、有条理的表情达意的方法,这对口头交际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7)开展家庭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是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心理特征、认知特征,设计和组织多种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如:组织进行“画嘴巴”、“老鹰抓小鸡”、“钻山洞”等游戏。游戏之后,家长要指导孩子进行口语交际活动,为落实口语交际目的,可提示:游戏开始做什么(过程怎样)(结果怎样)(你最喜欢哪部分)(为什么)通过引导,孩子用语言可较完整地叙述游戏情况,使孩子的口语交际“有源可发”,这样能较充分地打开孩子的话匣子,引起他们的共鸣,丰富口语交际的内容,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游戏活动是孩子最喜欢的一种活动,语言能力是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孩子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通过游戏活动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要孩子喜欢的,那就是最好的。

(8)对孩子多一些赏识

赏识是一种爱。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并且真诚地赞扬孩子时,将会给他们增添无穷的力量。要经常鼓励孩子大胆说话的表现,就是说得不好的,也不训斥,以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你的声音真响亮!”“你还会用这个词,真不简单啊!”“你一下子能说这么多,太了不起了!”“你说起话来小手放得直直的,身子站得挺挺的,多大方啊!”这些话都应该经常挂在嘴边的。家长的赏识能激发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即使是平庸的孩子,在赏识的雨露下也会变得鲜活起来,产生强烈的幸福体验。渐渐的,他的胆子就会大,说话的兴趣就会浓。

(9)多一些儿童化的语言

孩子和成人并不拥有同一片天空,孩子有着迥异于成人的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视角。只有把自己“变成”孩子,拥有活泼的童心,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也只有变成孩子才能将语言童化、趣化,才能贴近孩子的生活,易于为他们接受。实践证明,采用儿童化的语言和孩子们说话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上下楼梯时,对孩子们说:“让我们都来学做小花猫,走路静悄悄。”对于动作缓慢的孩子,则幽默地说:“你想成为蜗牛王国的小公民吗?这可不成啊!”孩子写字姿势不正确,富有童趣的语言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妈妈听见你的背在说,我本来多挺,多帅啊!可是现在却像一张弯弓似的,真难受!我多么希望你能变得像小松树一样挺拔啊!”孩子听了后,不仅非常乐意改正,而且以后也会用这么有趣的言语和小朋友说话。儿童化的语言为孩子们创设了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使孩子生活在浓浓的爱的氛围中。

(10)让孩子自己多讲

在孩子三四岁时,家长可指导孩子看图讲述、续编故事、讲故事,让孩子观察一些有教育意义、形象突出、色彩鲜艳的孩子读物,图画书等,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孩子按顺序仔细观察图片中有什么,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这样不但启发孩子加深对事物形象的认识和记忆,而且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想象,让孩子去观察推论,先指点给孩子思考的路子,再教给孩子表达的技能。采用点拨启发的办法提出新词,而不是把新词强加给孩子,让孩子乐于接受。

从小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

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不是自然形成的,是长期培养磨练的结果,需要家长都来做有心人,共同为幼儿创设各种交往的机会,耐心的指导,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哈特在对一些孩子进行了长达10年的追踪调查后,认为那些善于与人交往的孩子智商较高,往往比较聪明活泼,而且上学以后学习成绩一般都比较好,可以从其他人那里学到一些面更广阔的知识,并在锻炼了在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一个活泼开朗、乐于与人相处的孩子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和成人的喜爱,而且也容易适应新环境。

然而,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他们因缺少同龄伙伴,接触面较窄而产生了诸如自我中心、攻击性强、不合群等许多社会性方面的问题。

谈起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很多父母都摇头,并在孩子身上找原因,轻描淡写地说是“孩子性格内向”。殊不知人际交往能力除了孩子本身的问题外,受父母的影响还是较大的。一项由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和江苏教育学院进行的调查发现,包括家庭因素在内的一些外在因素对学生在班级中的交往有很大的影响。

这项研究表明:家庭成员与外界交往的频率大小与其子女在班级中的交往行为有直接的关系。家庭交往频率越高,学生在班级中交往的倾向就越强,反之亦然。

在随机抽样的209个学生家庭中,有155个家庭与外界交往频繁,而其子女在班级中交往率则高达81.29%。尤其在“交往方式最像谁”和“交往方式受谁影响最大”两项调查项目上,学生受其父母影响的百分比分别是61.29%和52.26%。而在与外界交往很少以及无甚交往的家庭中,其子女在班级交往能力方面的表现则有点“迟钝”,尽管他们也有交往的需求和动机。从交往方式上看,由地这些家庭既无广阔的社交圈,又不重视对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得这些学生在其家庭中得不到交往的锻炼和模仿的机会,所以,他们在班级中只是被动地跟他人发生互动,也就是缺少主动而倾向于被动地对别人的友好表示做出反应。

这个研究同时还发现:家庭对孩子的社交行为有无要求,对孩子的社交动机有无强化,都对子女的交往方式有显著的影响。当然这可能和家长本人的社交意识和社交风格有关。对子女提出交往要求的家庭一般来说都是与外界交往较多家庭,学生正是在受到家庭与外界交往的影响、父母对交往的督促和强化这双重作用下“学会”他们自己的交往方式的。

既然父母对孩子的交往方式有着较大的影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进行正常的交往呢?

(1)从小培养孩子的交往意识

刚出生:妈妈的脸要靠近小宝宝的脸,最好的距离是20到25厘米,满足他想看和想听的愿望。妈妈可以和他自问自答地交谈,要面带微笑地回答他,可以高兴地欢呼,或者对他点点头,你的这些行为将会鼓励他对你作出回答。

12周:教给孩子什么是回报。当他对你笑或者高兴地踢腿、挥动小胳膊的时候,你的回应应该是给予他多多的拥抱,语调缓和令人欣慰。当然,不要忘记看着他的眼睛。

16周:妈妈的一举一动要充满戏剧性,模仿孩子的各种动作,夸大自己的面部表情,使他确实感到妈妈对他的关注是专心致志的。他会非常喜欢妈妈和他在一起,而且他将停止哭闹。当妈妈走近他时,他会高兴地扭动着身体。

20周:如果孩子开始认生了,妈妈就要先把孩子抱在怀里让他有安全感,然后再把所有陌生人一一向他介绍。如果他只是听,没有任何反应,那么妈妈可以弄出一些柔和清脆的声音来引起他的兴趣,比如播放轻柔的音乐,或者轻轻摇动风铃。

24周:孩子这时已经能够做出一些明显的甚至有些好斗的动作了,比如拍、敲、抓、打。妈妈要做的是帮助他学会更多的动作,可以给他做出一些新动作的示范。比如,妈妈在把他抱起来之前,特意伸直双臂,他会模仿你的。

28~36周:如果孩子喜欢听童谣的韵律,那么重复播放给他听。如果他牙牙学舌,那就发出一个新的音调,让他去模仿。他能够了解交谈是说和听的方式。而且在这个阶段,他能够第一次理解妈妈用冷冷的声音说出不的真正含义了。

37周~1岁:妈妈要用欢声笑语和有趣的笑话来培养孩子的幽默感;给孩子示范一些与人交往的礼节,比如早上醒来说你好,挥挥手说再见;还可以把孩子介绍给其他孩子认识,或者让孩子单独和他不太熟悉的人在一起。否则,将来当妈妈不在他身旁时,他就会有不安全的感觉了。

12月~15个月:这时就要开始教导孩子对人要客气。当妈妈和其他人聊天的时候,可以把他放在婴儿安乐椅上,让他和你们在一起,他会很高兴的,偶尔还会嘣出某个字的音调呢。

15月~18个月:孩子可以自己玩了,并不非要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他会对家人、宠物或者玩具表现出喜爱之情。作为父母必须赞赏他这些表达爱的行为,并且鼓励他继续这么做,还可以让他帮助你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

18月~2岁:孩子会对分享这个概念感兴趣,所以妈妈可以尽量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耍。记住,孩子肯定在与他人分享之前最先和你分享。当你看到他与别人分享的时候,应该马上对他这种行为表示赞赏。如果孩子连抓带打只是为了想引起你对他的注意,那么你最好不要去严厉地责怪他。

2岁~2岁半:教孩子如何礼貌待人,告诉他要尊重个人的私有物品。当孩子2岁以后,他就会本能地表现出与人对抗的心理,所以你要开始让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一些能够使他懂得共同分享这个概念的游戏。如果他做不到,不用去理他;如果他做到了,就夸奖他。你说话的语气和腔调是使他能够表现出色的最佳妙方。

3岁:这时就需要懂得诚实和正直的重要性了,因为这是使友谊牢不可摧所必需的品质。如果孩子越来越表现得慷慨大方,并不自私自利,而且对伤心的人有同情心,你就要对他多多赞赏。鼓励他多多与家人共同分享,告诉他他是家庭成员中的一个,他有责任像其他家里人一样分享他所拥有的。这种团队理念将对他的一生都有正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