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有些孩子在产生焦虑情绪时,常常找不到正确的表达方法,以致焦虑情绪难以排解。孩子总有一天会向父母谈起自己过去的遭遇、感受和畏惧心理。而父母一定要心平气和地倾听孩子的诉说,要知道他们开口有多难,又是鼓起多大勇气、犹豫了多久才把真相谈出来的。
倾诉的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由环境和气氛来培养。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制约,不轻易以真面目示人,更不习惯向人吐露心声。对于下一代的教育,也不会注重去培养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孩子不能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不等于他没有想法。而孩子又不能像成人那样深藏心事,他们会以别的方式来宣泄,如无端发脾气,无理取闹,故意做出一些明知是不对的行为…凡此种种,都是他们表达自己想法的方式。如任其发展,孩子就有可能成为一个粗野、不讲理、暴戾的人。这种性格的人,将来在社会生活中是会吃苦头的。
(1)父母会倾听,孩子才会倾诉
许多家长以为,好孩子的标准就是一切听大人嘱咐、按大人意图办事,说白了就是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因此,这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模式便是父母不停地说,孩子看似一直在听。但是,孩子子仍然会犯些父母经常告诫的错误。这么看来,孩子并没有听进去父母的话。其实,让子女愿意主动和父母说话,才是亲子间沟通的良好方式,这需要父母掌握倾听孩子说话的技巧。
如果家长觉得自己与子女的沟通不畅,有隔阂,那么不妨做个有心父母,将你和孩子某一段时间的对话全部记录下来,进行分类,你会发现这些对话十有八九属于以下“典型对话”。
一是命令式:“我不管其他人家是怎么样的,反正这件事你要给我干!”“不要这样和你妈讲话!”
二是警告式:“你敢这样?”“你要再说一句,你就离开这个房间。”“你要是知道什么对你不好,那你最好不要做这件事。”
三是忠告式:“你不应该这样。”“你应该做……”
四是建议式:“你为什么不去找小强和小红玩?”“有关这件事,你最好问一下你的老师。”“这件事你最好过一段时间再说。”
五是说教式:“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像你这么大时,我做的事是你现在的两倍。”
六是批评式:“你现在思路有点不清晰。”“这件事你大错特错。”“你这个想法一点也不成熟。”
七是表扬式:“这件事你完全可以做好。”“我认为你是对的。”
八是嘲讽式:“你看这!我的聪明先生。”“你怎么像个猪一样?”
九是解读式:“你就是嫉妒人家。”“你还想对我用激将法?”
十是同情式:“我知道,学校里有时候是很没劲。”“明天你的感觉就会不一样。”“所有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十一是质问式:“你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这样?”“那些小朋友有没有告诉你他们为什么不喜欢和你一起玩?”“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
十二是转移话题:“算了。”“吃饭的时候不讨论这个问题。”“这件事我们以前讲过对不对?”“得了吧。我们聊点愉快的。”
当然,并不是说这些对话就一定错误,而是如果你的教育一直使用这些方式,必然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因为这些话中有话。比如一个小男孩向爸爸抱怨他的朋友不和他玩,如果爸爸的回应是“我建议你对朋友好一点,他就会跟你玩”。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爸爸不接受我的感觉。”“他认为这是我的错。”“我真笨。”
(2)怎样鼓励孩子倾诉
首先,家长不要恐慌或作出过度反应。如果你表现出特别震惊、鄙视或其他消极反应时,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利的,这将给孩子的心灵带来进一步创伤。若大人一听就暴跳如雷,马上斥责甚至打骂他们:“我早就告诉过你……”那就如雪上加霜,也使大人丧失了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也会使孩子的话半截打住,拒绝提供更多信息。
父母要特别注意的是,孩子肯定会要求千万不能把这件事再告诉别人,这时应向孩子解释清楚保密是肯定的,保证不与不相干的人讨论此事,但有时有必要报告给从事儿童和青少年保护的有关部门或人士,以寻求他们的帮助。正确的做法是:尊重孩子的隐私,和孩子的谈话在安全、隐秘的地方进行。
一是支持孩子把事情经过讲出来。向孩子明确表示“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会永远爱你的”,鼓励他们尽早如实向大人讲清事情经过,大人会帮助他们今后不再受到伤害。
二是要从身心两方面表达对孩子的爱。搂住孩子,说话时别一张嘴就是“你为什么早不告诉我们”或“你为什么会让这种丢人的事发生”,相反,应该给孩子一些积极的鼓励,如“我很骄傲你能告诉我们这件事”,或“我很高兴事情并不太糟”,或“我知道你还小,这不怪你,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无能为力的”。
三是向孩子解释他没有错。大多数孩子会有深深的内疚或自责,如果自己更精明或更强壮一些,那么就不会受到诱惑或哄骗,所以要明确告诉他们,你是没有任何过失或责任的。
四是保持与孩子继续交流。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今后仍然会同情、关爱、理解和支持他们,这样孩子们就敢进一步说出具体过程和感受。
怎样教孩子和老师沟通
宝宝已经4岁了,上幼儿园。前一天幼儿园给小朋友们做测试,别的小朋友都能回答老师提的问题,但宝宝就是不吭声,其实老师也知道他每个问题都会回答。在家里,宝宝也是这样子,妈妈问他的时候,他会告诉妈妈“不知道”或是不吭声;但是当妈妈不问他,他自己玩的时候就会念儿歌、说英语等。这是什么原因呢?
孩子长大了,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已经进入成长的敏感期。很多孩子逆反心理比较重。呈现出“叛逆”的性格特征,但他们毕竟还是孩子,很多事情还需要父母、老师的帮助和指导。
孩子与父母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关系,就为其与老师和同学进行积极沟通打下了基础。对孩子来讲,学校是一片新天地,他要在这片新天地中生活很长一段时间。在这里,他要学习很多知识,除了课本知识以外,还要学习怎样与人相处的知识。对于课本知识的学习,大多数父母会有充分的认识,而许多父母却对后一种知识的学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与老师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相互之间相处融洽,对孩子来讲是相当重要的,他即能保重孩子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又能与同学建立友好的同窗友谊。沟通除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外,还能够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也很有帮助。
与老师沟通良好,就会让老师更多地了解孩子的优缺点,使老师能够因材施教,有利于老师把知识更顺畅地传递给孩子;孩子对老师了解,也有利于更好地从老师那里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老师的期望与要求,使其对老师管理和授课的效能性都有帮助。
有的孩子智力并不差,但因为与老师和其他同学沟通不好,会使老师和孩子都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相互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说不清的障碍,这种压力和障碍产生的不良后果,使孩子可能出现紧张和焦虑,感到老师不重视或歧视自己,同学们不接纳或排斥自己,因而可能对学校生活丧失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孩子放学后垂头丧气,第二天起床后不愿离家,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都显得情绪不稳或低沉,好发脾气,好哭泣,最后导致许多令老师和家长都感到麻烦的问题,如孩子学习成绩越来越不理想,甚至发生逃学、出走等现象。这时,家长的严厉管教似乎也没有更好的效果了,更重要的是,孩子本身的心理健康会受到损害,这对于孩子将来的人格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
(1)孩子不喜欢老师的原因
我们先分析孩子不喜欢老师的原因。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可能的原因:
●孩子没有得到老师的重视。老师没有让孩子当小干部,没有给孩子一定的工作任务,甚至在课堂上很少提问他,或者老师跟某个孩子从来没有交谈过。
●孩子对某科的学习缺乏兴趣。因为缺少兴趣,成绩了不会好,即使老师没有对孩子批评、责备,孩子自认为学习不好,老师不会喜欢自己,于是对老师缺乏感情。
●曾受到老师的处分。因为纪律问题或个别错误受到老师的批评过多、过于严厉,受到太多、太严厉批评的孩子,在老师面前缺少成功、愉快的心理体验,造成感情上的隔阂。
●被老师冤枉过,老师又没有认真承认自己的错误。老师教育、批评学生时,难免出现错误,有的孩子被冤枉了,耿耿于怀,产生委屈甚至怨恨情绪,与老师感情疏远。
(2)怎样促进孩子与老师沟通
通过孩子不喜欢老师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造成这一结果,老师应承担一定责任,而我们家长又不便于直接给老师提出意见,要求老师改变教育行为。家长应该采取加强沟通、逐步建立感情基础的方法。
●对孩子认真进行尊师教育
学生必须尊敬老师,这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有了尊敬,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教师也是人,难免有缺点、有错误,如果因为教师工作中有缺点、有错误就不尊敬,那是不对的。最忌讳的是家长站在狭隘的立场,对老师评头论足,一旦家长对教师失敬,再教育孩子是很难的。另外,如果家长能讲讲自己尊师的故事更好,有的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去看望自己的小学、中学时代的老师,肯定是很好的尊师教育。
●鼓励孩子说出第一句话
有的孩子有很好的主意,但因为胆怯,不敢和老师沟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告诉孩子:“师生关系还是纯洁的,而且老师也不是老虎。当你明白了这一点,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意见,你就应该大胆地向老师请教,说出你的想法。”告诉孩子,与老师沟通,一是要注意技巧,比如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说什么话。二是要根据老师的个性选择语气、语调、语态。一般不要用“老师如果不同意,我们就……”这类话,在与老师交往过程中,应多用商量的语气。三是要选择讲话的时机,最好不要在老师不高兴的时候提意见。
●跟老师给孩子成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