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好的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
20136500000023

第23章 怎样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2)

有人称这些父母常常和孩子唠叨的话叫“正确的废话”。

这些“正确的废话”对孩子的作用是什么呢?不是父母期盼的听话,而是腻烦和逆反。

有些父母由于老是看到孩子的缺点,语言习惯已经变成了否定、指责、怀疑等等,而自己却没有感觉,这是很可怕的现象。比如,“你能不能安静点?”“你能不能像点样子?”“你怎么就不能快点学习呢?”“你怎么老玩呀?”“你现在这个样子,让我怎么相信你?”

以上这些制造沟通障碍的词汇和句子在家庭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就是现在父母常常奇怪的为什么孩子没有自信心,为什么孩子不爱和我们说话这些后果产生的原因。

(2)态度方面的障碍

●过度关注成绩

很多家长都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孩子的学习上,一但孩子成绩出了问题,就觉得自己和孩子都很失败。据某学校调查,有43%的家长对孩子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好好学习”,甚至有5.8%的家长会因为孩子学习不好而打他们。

由于家长的误导,学习成了许多孩子心中的痛,因为成绩拔尖的人毕竟是少数。而家长却总是习惯于去点击孩子的痛处,时间长了,孩子和家长的距离自然越来越远了。

●限制孩子的自由空间

“我就烦妈一有同学打电话找我,她就像看贼一样看着我。”有的孩子这样表示了他的不满。据某学校调查,当孩子和同学聊天或者打电话的时候,有39.4%的家长会坐在旁边听或是偷听。其实孩子和同学只是随便聊聊天。对此,其做母亲也会表示无奈:“孩子有什么话都不跟我说,这是我唯一了解孩子的办法。”

现在,许多孩子早已“习惯”了家长偷看日记或偷听电话,而且还想出了各种对策。有的学生用的是带锁日记本,还有很多学生干脆不写日记,以避免家长偷看。

●与其他孩子攀比

的和父不把孩子真正放在这个年龄群体的背景上去认知他的行为表现。而是与邻家的孩子过分攀比。父母应该知道,即使同一年龄的孩子,发展的个别差异也是很大的。另外,同一个孩子,本身各方面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一个6岁的男孩,他的智力可能已达到7岁,而个性成熟却不到5岁。或许,他会是一个聪明的淘气包,但这仍属正常范围。重要的是指导孩子从他自己的起点,按照他自己的速度发展。任何拔苗助长的企图都只能适得其反。“攀比”不可,还因为“攀比”的结果往往使家长首先产生挫折、焦虑,从而使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沟能”过程中,不能保持平和的心境,而“气不打一处来”。结果必然陷入破坏性的沟通。

●自我状态不佳

父母的这些自我状况,包括自我价值、从小成长的环境、婚姻状况、理想、你的欲求,特别是当时的情绪状态和身体健康状况。如果把一个人的“自我状态”比作一只“坛子”,那么,你的“坛子”里装的是什么,会影响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尤其要留意,当父母的情绪不好,或身体疲惫时,就可能会无意放大孩子的过错。所以,随时注意清理自己的“坛子”里的东西,丢弃破碎物,是促成亲子之间良好沟通的前提。

●与家庭其他成员的沟通不好

一般而言,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模式”来自于家庭沟通模式的潜移默化影响。无声沟通行动远比有声的沟通语言更有效。如果父母要教育孩子要尊敬父母,那么配偶在你心中的分量有多重,父亲(或母亲)在孩子的心目中分量也有多重。

无疑,亲子沟通,父母是主导者,是示范者。孩子怎样与人交往,归根结底,亲子沟通,家人沟通,是一个最具有根本性影响的因素。

增强孩子与人交流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可看到这些情况:有的孩子在家里活泼好动,聪明伶俐,而一旦来到新的环境接触陌生人时,就会变得胆怯腼腆,呆板笨拙;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独自游戏、自言自语、显得很不合群;有的孩子则恰恰相反,与人交往处处逞强,横行霸道,显得盛气凌人;还有的孩子遇到熟人时,即使大人强迫其对人要有礼貌,他也缄口不语,设法躲避。实际上,许多家长和幼儿老师认为,现在的孩子口语表达能力并不是很好,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

一是孩子本身性格内向不愿意表现自己,同时在家里父母未能很好的引导孩子形成活波开朗的性格。而当孩子进了幼儿园后,老师的引导可能不够,尤其在小班时老师更应该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孩子的表现欲,让他们喜欢吧心里的话告诉别人,愿意和别人进行交流。

二是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和老师为了让孩子成龙为凤而导致他们循规蹈矩,使他们很少有和他人交谈的机会,久而久之等于扼杀了孩子的表现欲望。

三是父母意识的潜移默化。有些家长本身修养不高,在与人交往中存在着不良的习惯,对人不礼貌、语言粗鲁、态度冷漠等;有的笃信老实人吃亏的交往信条,教育孩子谁碰你一下,你就还他一拳。如:有个男孩与同伴在玩耍中发生了矛盾,双方均有点伤痕,这个男孩家长知道此事后,不问青红皂白,当众动手打了对方一记耳光,并骂自己的孩子无用。这些无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四是家长的溺爱和过分保护。有的家长出于怕发生危险的心理,总喜欢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让他们奔跑、爬高,过多地限制孩子与外界交往;有的家长因自己的孩子体质差,经常生病,对孩子更是加倍保护、照顾,恨不得把孩子放在温室里,处处不放心,剥夺了他们与人交往的机会,使孩子依赖、胆小,对新环境难以适应,与人交往则显得十分笨拙;还有的家长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有好吃的让他先吃,好玩的让他玩够,逐渐使孩子养成惟我独尊,不尊重别人,不帮助别人,在与人交往时出现自私任性,霸道。这样的孩子必然失去朋友,久而久之,便养成古怪孤僻的性格。

五是生活环境的影响。我国居民住房多为单元结构,这本身就减少了孩子间交往的机会。再加上现代生活节奏紧张,邻里间互不往来,这必然影响孩子。孩子间即使偶有交往,也被某些家长的癖好所影响。如:有的家长特讲干净,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清理得整齐有序。当孩子朋友来玩时,由于孩子天性好动,难免弄乱弄脏。然而,家长不懂得儿童渴求朋友,当面指责孩子的朋友这也弄脏了,那也弄坏了,或者限制孩子们在家的某些活动。这样,既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影响了幼儿与朋友间的友谊,结果是朋友再也不愿来玩了。因为,你的家不能成为孩子们无拘无束、愉快玩耍的地方。

一个人的交流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始终都是创造成就必不可少的和最重要的特质之一。孩子的交流能力和合作精神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每天的生活都是交流与合作的课堂,日常的生活活动就是最好的教材。过度地保护和溺爱,其实质是满足了家长自己爱孩子的心理,却忽视了孩子成长的需要,会阻碍他们交流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发展。

(1)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言论

提高孩子的交流能力,父母和老师首先要给孩子充分自由言论的机会,并且愿意主动和幼儿谈心,让孩子愿意想我们敞开心扉,从而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然后,父母再给孩子充分自有谈话的时间的同时,应注意逐渐引导孩子注意语言的定夺性和连贯性。尤其对幼儿园的孩子应不断地引导他们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谈话,并能对他人的语言进行更改和延续。比如在平时让孩子自由交谈时,适当让孩子根据老师出的问题进行交谈,比如早上提示孩子谈谈昨天离开幼儿园这段时间都经历了些什么事等。这样让孩子自由谈话有利于培养孩子围绕一个话题进行交谈的能力。

(2)从生活中锻炼孩子的交流能力

每天的生活都是交流的课堂,日常的生活活动就是最好的教材。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勇敢地表现自我,帮助他树立坚定的自信心,教给孩子适应环境、战胜困难的技巧,帮助他恰当地有效地利用环境,培养孩子积极的合作精神,帮助他建立主动参与合作的习惯。

为此,我们需要在与孩子的共同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学会等待和观察孩子的表现,遇事不要急于插手干预;

二是平时在跟孩子游戏的过程中注意变换角色和形式,鼓励他主动探索和尝试;

三是要经常问问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并将家长的体验与他相比较和沟通;

四是凡事尽可能让孩子配合完成,无论游戏还是生活活动都让他成为主动的共同参与者;

五是让孩子看到和感受到他参与合作的活动的成果,使他切身体会合作的成绩和快乐。

家长应该学会经常把能够促进交流的几句话挂在嘴边,如:“我是这样做的,你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法呢?”“为什么是这样,孩子怎么想呢?”“你帮帮我的忙好吗?”“让我们一起来好不好?”“你问问那个小朋友是不是也想试试?”……

(3)让孩子在交流中展现自己

学会交流,还要善于恰如其分地展现自我,从而赢得机会获得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孩子本能地就可以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但他们遇到环境的压力时又往往会退一步以寻求安全感,而且不同气质特点的孩子表现的方式和程度也会大相径庭。如果从小养成了战胜压力展现自我的习惯,也就是敢于和善于把自己交流给别人,孩子就多了一分成功的把握。

(4)培养孩子善于适应和利用环境的能力

培养这样的能力,能克服前进的阻力,增加前进的动力。健康的孩子从生下来就有足够的适应和利用环境的能力,遇到各种困难他们首先会努力适应,适应不了就开始大声哭泣以寻求家长的帮助。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更多地通过其他手段来应付环境的压力。如果从小学会了以积极的态度去适应和利用环境,主要是能够与周围的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且善于配合,就又多了一分成功的希望。

(5)增强孩子的语言沟通能力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孩子时期的语言发展是人生最佳时期,也是最迅速的时期。孩子获得知识技能要通过语言,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要通过语言,与人交流更少不了语言。所以,发展孩子语言是孩子接受一切教育的基础。

100多年前出了一位震惊世界的神童,他就是卡尔·威特。威特8岁时,已先后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5国语言。9岁上了大学,14岁成了博士。威特语言的高度智能是与他父良好而严格的早期教育分不开的。

威特的父亲曾说过:“对孩子的教育开始的多么早,都不会过头。”他在威特刚刚能够辨别事物时,就开始教他学说话:“比方说,我们在儿子的眼前伸出手指头,儿子看到后就要捉它。刚开始由于看不准,所以总是捉不到。最后终于捉到了,儿子非常高兴,把手指放到嘴里吃起来。这时我就用缓和而又清晰的语调反复发出‘手指’、‘手指’的声音给他听。”这样威特就很自然地把“手指”这个词跟父亲在自己眼前伸出的手指联系起来,从而明白了世界上的每一件东西都有其特定的名称。当孩子开始领悟这一点时,他对周围环境就会发生极大的兴趣,好奇心新鲜感促使他如饥似渴地了解周围环境,这也就是孩子特别好问“为什么”的原因之一。

威特父亲的这种教育方法被许多人所接受。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雪语言学教师斯特娜夫人坚信:婴儿期的言语教育将决定他一生的语言发展。她是威特教育方法的崇拜者,按照威特父亲的方法她亲自教授自己的女儿。在孩子出生不久,她就抱着孩子在屋里走动,让她看屋里的东西,同时缓慢而清晰地说出这些物品的名称,这是桌子,那是电灯等等。通过坚持不懈的耐心教育,斯特娜夫人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女儿满周岁时,已学会了所有的话,令周围的人感到十分惊奇。

怎样让孩子学会倾诉

在幼儿园上大班的品品,这几天总是发脾气,摔积木、扔画纸、故意泼洒水,还把小朋友带到班里的折纸作品撕坏了。小朋友们纷纷给他告状,品品却是一脸的怨恨。原来,品品的父母这个星期都出差了,由自己的爷爷奶奶带领;为了主题活动的开展,丰富班级墙饰环境,老师曾要求每个幼儿带一张个人资料卡,而品品的父母出差前太忙,没有给他带来,他看到其他小朋友都有,并且在集体活动中自豪的介绍自己,而自己却没有,因此心中难以平衡。这两个原因引发了品品的暴躁情绪,于是出现了以上一系列恶作剧。他本是以此来宣泄自己的焦躁情绪,寻求心理平衡,可恶作剧的结果并没有缓解焦虑,而是造成与小朋友们的对立,使自己更加孤独、更加焦虑。

了解情况后,品品的老师没有责备他,而是把他搂到自己的怀里,抚摸着他的头,对他说:“心里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告诉老师好吗?老师会帮你解决的。”接着,老师领着品品去材料箱找了彩色纸,利用看午睡的时间,做了几个折纸作品。起床后,老师请品品帮助整理作品,让他为自己选一个,再把其余的作品发给小朋友,向被毁坏作品的小朋友道歉,请求小朋友原谅他。品品高兴地照做了。老师告诉品品:“以后心里有什么烦恼,一定要说出来,告诉老师,才能得到老师的帮助,解决问题。如果乱发脾气,既伤害了别人,也会失去朋友,结果只能使自己更加生气。”品品听着,不好意思地笑了。